第二章 市委机构及党务
第一节 机 构
1949年4月,中国共产党驻马店市工作委员会建立。下设秘书处、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6月,改为中国共产党驻马店市委员会。1950年,增设市委纪律监察委员会。1951年,撤销秘书处,设市委办公室。1953年,改驻马店市委为驻马店镇委,下设镇直机关总支。1954年增设工业部。1955年设财贸部。1958年4月,驻马店镇委改为中国共产党确山县驻马店管理区委员会。1959年3月,又名中国共产党确山县驻马店人民公社委员会。10月,再次改为中国共产党确山县驻马店镇委员会。1962年12月,驻马店由县辖镇升格为专辖镇。镇委下设办公室、组织部、统战部、监察委员会、工交政治部、财贸政治部、政法党组。1965年6月,驻马店镇划归驻马店地区领导。
1968年5月至1970年3月,由领导干部、军代表、造反派组成的“三结合”的驻马店镇革命委员会取代了中共驻马店镇委员会的领导。
1970年2月,镇革命委员会建立党的核心小组,下设办事组、政工组。
1975年6月,撤销办事组、政工组,恢复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1979年增设镇直机关委员会。5月,建立纪律检察委员会筹备组。
1980年,撤镇直机关委员会,建立政法领导小组、老干部局。1981年3月,第五届党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市委纪律检察委员会。1984年,设立市委政策研究室、政法委员会、打击经济领域严重犯罪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党史资料征集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市委办公室机要科、保密委员会。
第二节 组织建设
建国前,党的组织发展工作都是秘密进行。建国后,党组织发展党员的对象是干部和工农兵群众中的优秀分子,尤其是历次政治运动中涌现出的积极分子。1952年,接收新党员100人,建立党支部24个,主要分布在工业和商业战线。1953年,基层建立了党总支。1963年建立党委会。“大跃进”中接收新党员324人,是往年平均数的3倍多。“文革”中,造反派突击入党,仅1973年就接收新党员114人。1976年党员发展到3,899人。
1979年后,党的组织建设工作纳入正常轨道,认真抓了党的组织建设和思想建设,解决了“文革”中突击入党的问题,纯洁了党的队伍。近几年来,根据“四化”建设的需要,特别着重吸收优秀的知识分子入党,把具有“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人才选拨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1985年,吸收新党员325人,其中大中专毕业生219人, 占总数的60%。先后提拔的200名科、局级干部中,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有106人。市委常委7人中,有6人是大中专毕业。
1985年,全市共有党员4,583人,占全市人口的3.06%,基层党委7个,党总支10个,党支部297个。
第三节宣传
1949年5月1日,市委宣传部主持召开万人大会,热烈庆祝解放后第一个“五一”国际劳动节。大会散发《告全市职工书》,号召全市人民积极行动起来支援前线,开展清匪反特斗争,巩固新生政权,欢迎“四野”大军南下。
清匪反特运动中,组织群众揭发检举,配合这一运动顺利开展。
抗美援朝运动中,市委组织报告员23人,向各界人民群众宣传国内外形势和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运动的伟大意义,组织专业和业余文艺宣传队伍1,500余人,运用板报、墙报、有线广播、文艺演出等形式深入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广大职工提出“工厂当战场,机器当枪炮”的口号,积极开展劳动竞赛。全市青年踊跃报名,要求参军参战。
1951年3月上旬,全市人民举行为期一周的反美游行大示威,召开46次控诉会,有819人控诉了美蒋罪行。6月9日,市抗美援朝委员会发出捐献“驻马店号战斗机”的号召,各界人士积极捐款,超额完成了捐献任务。
1952年3月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代表团来驻马店慰问伤病员,并作场报告会,听众达6,993人。
上甘岭战役结束后,英雄黄继光的母亲来驻马店作报告。市委举行盛大欢迎仪式,组织广大群众聆听英雄母亲的报告。
1953年2月,市委组织25名报告员,按照中共中央编写的《为动员一切力量把我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斗争一一关于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学习和宣传提纲》向全市人民作广泛深入的宣传教育。
1957年春,发动广大职工干部帮助党内整风,给党员干部提出了许多批评和建议。下半年,宣传反右倾斗争的重要性。由于反右扩大化,全市有一大批党员干部、知识分子受到冲击。其中一部分被错划为右派。1978年9月,对错划右派分子全部予以平反改正。
大跃进中,宣传部门配合大跃进的形势,大力开展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宣传教育运动。1964年,振起学习毛主席著作的群众运动,全镇有9,850人参加学习,购买毛选27,698套(本),涌现出一批学习积极分子。以后又相继开展学习王杰、焦裕禄的活动。
“文革”10年,毛泽东思想成为宣传工作的重点,对毛主席每一次指示传达不过夜。
粉碎“四人帮”后,开人展了揭批“四帮”的群众运动。
1979年,开展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1981年7月,市委宣传部组织党员干部学习宣传《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问题的决议》。1982年3月,市委发出《立即行动起来,扎扎实实地开展“文明礼貌月”活动的通知》。地、市联合召开了万人动员大会,成立了“文明礼貌月”活动办公室。以后逐步发展为经常性的“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
党校 1963年初,建立中共驻马店镇委党校(校址在富强路)。1966年至1967年停办。1971年春,党校一度改为毛泽东思想学习班。1978年夏,迁至新址。设办公室和教研室。1985年,有副校长3人,专职教员5人,占地30亩,拥有教学楼1座,面积为1,817平方米,图书数千册。
1962年以前,举办了多期党训班,对党员发展对象进行党的基本知识和党的方针政策教育,由市委组织部和宣传部负责人授课。
1963年至1966年初,党校举办毛泽东著作学习班,学员800余人。
“文革”中,开办了“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学习班。1979年5月,先后举办了3期“关于真理标准问题”学习班,学员308人,学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决议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等重要文件。1980年,连续举办8期学习班,学员867人,其中,基层党支部正副书记229人,党支部委员213人,一般党员425人,重点学习了《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改草案,邓小平的《目前形势和任务》、刘少奇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和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公报等文献。1981年3月,举办了3期短训班,每期学习半个月,共培训基层党政领导和一般党员488人。学习胡耀邦关于《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和邓小平《在中央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提高了在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的自觉性。同年6月,举办各工厂企业领导和理论辅导员读书学习班,学员43人,学习了《中国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研究》和《中国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两本书。同年8月,举办了4期党员轮训班,每期10天,学员401人,学习了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982年7月,举办党课教员学习班,时间半个月,学员101人,为基层党支部培养了一批党课教员。1982年10月,举办5期二级机构正副职党员干部学习班,每期12天,学员553人。1983年,先后举办3期政治理论学习班,学习了《邓小平文选》、《陈云文稿选编》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重要文献选编,轮训党支部书记和副科级党员干部266人。1984年至1985年,先后举办3期马克思主义哲学读书班,每期两个月,学员442人,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纲要》。
自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市委党校共举办各种类型的读书班36期,培训党员干部3,780人次,成为学习宣传马列主义的重要课堂。
第四节 纪律检查
建国初期,历经了抗美援朝、“三反”、“五反”和“三大改造”等运动,大部分党员经受考验,发挥了模范先锋作用,但也还有极少数党员违犯党规党纪。1950年,驻马店市设立纪律检查委员会,按照“严肃慎重”的原则,履行职责。至1956年,处分99名党员,其中开除党籍23人,留党察看9人,撤职3人,警告50人,劝告14人。
在全面开展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纪律检查工作也出现极左倾向。1957年至1958年,开除党籍50人,留党察看6人,撤职2人,严重警告7人,警告12人。处理面过大、过重,误伤了许多同志。 1961年上半年,成立甄别办公室,对大部分受害同志予以平反,恢复名誉。1961年至1065年,纪律检查工作走向正轨,5年共处分党员50人,其中开除党箱17人,留党察看15人,撤职5人,严重警告5人,警告8人。
“文革”中,纪检机构被取销,纪检干部被调离下放,党规党纪遭到严重破坏。
1979年以后,纪律检查委员会协助市委调整各级领导班子,对党员开展党风党纪教育,对一些违犯党规党纪的党员及时进行处理。至1985年,共处理党员115名,其中开除党籍42名,留党察看26名,撤销党内外职务13名,严重警告22名,警告12名。
1982年2月,开展打击经济领域犯罪活动的斗争,教育了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全市共立案查处的经济大案76起,案犯84人,已查清处理74起,占案件总数的97.36%。在查处的案件中,诈骗案36起,贪污受贿案27起,玩忽职守1起,违犯财经纪律1起,其他案件11起。作案人员中,国家干部35人(其中党员23人),受政纪处分的9人,受党纪处分的12人,判刑27人。
第五节 党的统一战线
1951年12月,市委成立统一战线指挥部。1980年后,开展对台湾、侨务和落实起义投诚人员政策的工作,进一步扩大了党的统一战线范围。
一、对知识分子工作
1957年“反右”斗争后,一些知识分子受到不公正待遇。特别是“文革”中,大批知识分子被当作“臭老九”批判,其中有些人受到残酷迫害,含冤去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面落实知识分子政策,被错划的右派分子全部摘帽,政治上恢复名誉,其中安置工作的31人。另外,对在运动中戴上各种反动帽子被处理的38人,也全部平反。对已故者的家属进行了抚恤;对取销城市户口和粮食关系的15户41人,全部予以恢复;对清理出的右派档案材料全部销毁。到1985年底,全市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1,890名知识分子中,有341人入党,118人被提拔到领导岗位,许多人成为优秀共产党员和先进工作者。
二、对民族工商业者工作
1950年7月,成立工商业联合会,帮助党组织积极开展对工商业者团结、教育和改造的工作。
1956年,在对私人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中,按行业实行公私合营,或直接过渡到国营企业和供销社的工商业者有143户,183人,定额资金11.8万余元。到1966年,市工商联召开过7届会员代表大会。“文革”中停止活动。1980年,开展对原工商业者的区分工作。对原工商业者保存的309份股票和应付利息,全部退还。对16名被错划为右派分子的工商业者全部予以纠正,对他们的工作和生活也进行了适当安排。1985年8月,工商联恢复工作,召开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选举出新的领导班子。
三、民族与宗教工作
1980年2月,成立民族事务委员会和宗教事务局。1984年,合并为民族宗教事务局。建国30多年来,认真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在尊重民族风俗习惯、发展民族教育、支援少数民族生产等方面作了不少工作。1979年至1985年,市政府先后发放民族生产补助款8万元,建立了回民食堂、小吃店、食品店、糕点厂。回族个体经营达160多户。
为了提高少数民族的文化水平,由政府拨款20万元,为回民小学新建了教学楼,添置了教具。回族在校学生已达1,500多人。党和政府还十分注意培养少数民族干部。1985年统计,各条战线上的少数民族干部共88人,其中市政协委员10人,市人大代表13人。
“文革”中,宗教活动受到冲击,被迫停止。1979年后,对宗教界上层人士做了耐心的团结教育工作,要求他们爱国守法,拥护社会主义制度,开展正常的宗教活动。对几位年事已高的神职人员,按月发给退休金和补助费,让他们安度晚年。对被占用的567间房产,作价赔偿,并付给了房租费。
1983年,对参与反动组织“呼喊派”活动的骨干分子给予狠狠打击,对一部分受蒙蔽的群众进行团结教育,保护了正常的宗教活动。
四、侨务及对港澳同胞工作
1984年10月,成立侨务办公室,对侨务工作对象进行普查。全市外籍华人、华侨、港澳同胞共92户,521人;侨属、侨眷、港澳同胞眷属84户,474人。其中大专文化程度的47人,博士8人,硕士1人;企业经理、副经理8人,经济上有实力,社会上有影响的11人。他们分布在美国、日本、法国、英国、香港等14个国家和地区。
1985年2月,港属、侨属集资建立了华侨企业公司,安排37人就业。
具有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18名侨属、侨眷中,4人加入了中国共产党,2人被选拔为局级领导干部,1人当选为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委,5人加入地区侨联(其中常委1人)。
五、对起义投诚人员的工作
本市原有国民党起义投诚人员89人。其中被错误判刑的19人,戴“四类分子”帽子的4人,被镇压的2人,现已全部纠正,并发给证书。对其家属子女进行了抚恤照顾,恢复城市户口和粮食关系的4人,恢复工作的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