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农业机具
建国初期,虽经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改变了农业生产关系,但农业机具仍一直沿用土犁、木耧、镰刀、牛车等传统农具。1958年国家调拨3台54马力履带式拖拉机,次年又调进两台。1966年引进12马力手扶拖拉机3台。其后,拖拉机逐年增加。至1970年,全市拥有大中型18台,小型8台。1975年大中型89台、小型100台。1981年后独户或联户购买农机(特别是小型农机)者日增。1985年全市拥有动力机械2,114台(22,255马力),其中独户或联户占80%强。拖拉机拥有量猛增至943台,其中大、中型104台,小型839台。农忙干农活,农闲搞运输。机械完好率、出勤率及经济效益大为提高,耕、耙、播、收、脱粒、运输、加工等作业不同程度地实现了机械化。
第一节 耕保机具
一、犁
(一)旧式步犁
也叫土犁,除翻耕土地外,还可用于开沟、起垄、培土、中耕等田间作业,耕深12至20厘米。
(二)新式步犁
耕深可达7寸,又名“七寸步犁”,1955年引进。较旧式步犁耕垡均匀、牵引轻便,可提高工效30%。现在基本取代旧式步犁。
(三)双轮双锋犁
1955年引进,耕深可达25厘米至30厘米,提高工效1倍,高级社时曾普遍使用。三年国难时期因牲畜体力下降,不易牵引而渐淘汰。
(四)机引犁
1958年引进4部,拖拉机牵引、分大、中、小型。大中型有5铧、4铧、3铧、2铧;小型分双锌、单铧。
二、耙
传统农具有齿耙。1958年引进机引耙,由拖拉机牵引,有轻重之分。重型笨重不便,除农场外已基本不用。
三、中耕农具
主要有锄。中耕器在70年代引进,由畜力或人力牵引。
四、植保农具
有喷雾器、喷粉器,1973年引进机动喷雾器,由汽油机带动,用于大田、果园、苗圃的病虫防治。
五、其他
有锹、镬、铁耙、刮板等。
第二节 收播机具
一、联合收割机
由大型拖拉机牵引,用于收割、脱粒,1972年引进,1985年全市仅1台。
二、割晒机
小拖推动,1976年引进3台,市农机厂、机械厂先后生产。
三、脱粒机
1969年引进500型、800型两种,因多次出现事故被禁用。
四、轮式脱粒机
70年代后期以来,用于碾场,速度快、效益高,但易引发火灾,后装配了防火罩。
五、耧
传统播种农具,以楼腿间距分旧式耧、密植耧、现代耧。
六、平耙
或称耙方,与耧配合使用,为耧沟内的种子覆盖薄土层。
七、播种机
50年代有马拉播种机。1969年引进7台BF--24行播种机,因不适于小块土地作业,已不多用。1975年机械厂研制生产BF--12行至6行播种机,与中、小型拖拉机配套。
第三节 运输机具
传统运输机具主要有拖车、小车、宏车、牛车、架子车、胶轮大车。解放后引进拖拉机。1970年使用汽车。1985年全市共有农用汽车31辆。
第四节 加工机具
以前主要有筛子、簸箕、苣萝、磨、碾、碓、风车等。
一、粮食加工机具
1956年始引进电动钢磨,1964年引进面粉机。以后,引进切片机、面条机等。
二、油料加工机具
建国前有小磨、大槽两种,今仍沿用。50年代始用机器榨油,今已有小磨油生产线等现代化加工设备。
三、棉花加工机具
主要有轧花机、弹花弓、槌、纺车、织布机等。
四、饲料加工机具
以前主要有铡,1969年引进饲料粉碎机。目前的饲料加工机具已比较先进。
第五节 水利机具
一、灌溉机具
以前主要有绷斗、龙骨水车、辘轳、水车,50年代后期引进水泵,70年代引进喷温机。现在的喷灌机有移动式和半固定式两种,较为先进,系市喷灌机厂的名牌产品。
二、打井机具
60年代使用锅锥,后期使用钻井机。1976年改用磨盘式钻井机,井深可达600米,实际成井多在100米至200米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