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建 置
第一节 地理位置
驻马店市位于河南省中南部,黄淮平原西南,在东经113°57'至114°05'、北纬32°55'至33°01'之间,东邻汝南县,北接遂平县,西、南与确山县交界,京广铁路纵贯南北,设有驻马店车站,京深公路与驻新(驻马店一新蔡)、驻泌(驻马店一泌阳)公路在市中心交汇,为驻马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也是著名的粮食集散地。驻马店市南距信阳市96公里,距武汉市343公里,北距漯河市77公里,距省会郑州210公里。全市南北长11公里,东西宽10公里,总面积76.5平方公里,城建面积9.9平方公里,市区面积15平方公里,总人口14.95万。
第二节 市区布局
京广铁路纵贯市区,分市区为铁路东、西两大区,以解放路为中心地段。解放路为东西向主干线,与此平行的次干线南有中华路,北有纺织路;乐山路为南北向主干线,为京深公路的组成部分,与纺织路、解放路、中华路相交。乐山路以东,与此平行的干道有风光路和富强路。以东西向中华路为界,以北至纺织路是行政、商业区,它以解放路为中轴,解放路东端的火车站为市中心点,出火车站向北是新华街,向南是中山街,沿街密布大小商店,形成两条商业街,是驻马店市商业中心。从火车站沿解放路向西过富强路到风光路,这一段称解放路东段,是驻马店市委、市政府及市直机关所在地,相对集中于解放路东段的南部。市中医院座落在解放路东段北侧。风光路北段是服装一条街,俗称“香港街”,南段是副食品、蔬菜一条街。市人民医院在集贸市场北面。风光路以西为解放路中段和西段,主要是地委、行署及地直单位所在地,地委、行署办公楼座落于解放路中段北侧,驻马店地区高级中学也座落于解放路中段。在乐山路与解放路相交处,座落着全市最大的商场一一乐山商场。
中华路中段北侧,座落着地区人民医院。中华路以南主要分布着工厂、企业,有制鞋厂、二纸厂、粮油加工厂、食品厂、地建公司、自来水公司、制线厂、铸造厂、饮料食品厂、橡林建材厂、麻纺厂、人民街家用电器厂、工艺印刷厂、针织厂、一纸厂、油毡厂、啤酒厂、食品专用油脂厂。
铁路东区主要为仓库及公路、铁路运输中转站。南海路北段分布有地区粮食局车队、地区供销第二仓库、第三仓库、地区纺织品仓库。沿前进路分布有地区棉麻仓库、地区百货仓库、地区外贸车队。沿仓库路分布有地区食品仓库、地区电业局仓库、地区石油一库。沿东风路有地区二工局仓库、驻马店汽车站、地区运输公司、地区水利仓库等。在铁路东区南部分布有地区卷烟厂、地区制药厂、纺织器材厂、工人文化宫和驻马店市最大的公园一-南海公园。
第三节 建置沿革
市郊练江河流域发掘的郭楼、薛庄等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及出土文物表明,早在五、六千年前的远古时期,驻马店已有人类繁衍生息。据载,明天顺元年(1457年),安、张等姓始在此营造房屋,稍具规模,即沿借东邻苎麻古村名称“苎麻”,隶属确山下隗保。明成化10年(1474年),崇简王见泽就封汝宁,建庄苎麻。因交通和政治的需要,不久在苎麻设置驿站,谐原音更新名为“驻马店”。到明万历2年(1574年),驻马店已是确山县32村、20个急递铺之一。明末,驻马店、小界牌及周围的古城、李湾、水屯等地,频频战事,烽火连天,驻马店一带遂衰落。
清初,避难异地的幸存者陆续返乡,加之移民迁入,驻马店渐复生机。
清光绪30年(1904年),驻马店车站建成。京汉铁路通车后,以火车站为中心的新建市区称驻马店,原驻马店被称为老街。
1912年(民国元年),驻马店被划为确山县辖特别区,兼管6个保,后因足5千人,被划为确山县辖市。
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多次侵占驻马店,并建立维持会。抗战胜利后,驻马店为确山县辖镇。
1949年3月30日,驻马店解放。4月,建立军事管制委员会,接管全镇工作。同月,成立驻马店市,隶属确山地委,地委设在市内。同年6月,地委迁信阳,遂隶属信阳地委。1953年2月28日,驻马店市改为确山县辖镇。1954年4月9日,驻马店改为省辖镇。同年11月,改为省辖市,信阳专署受托领导。1958年4月5日,驻马店市划归确山县管辖,降为县辖镇。同年7月31日,驻马店镇、老街、顺河合并为确山县红色人民公社。1958年11月,划驻马店为确山红色人民公社第七管理区。1959年3月,成立驻马店人民公社。10月,与高庄分开,由公社恢复称镇。1962年12月22日,驻马店改为专辖镇,隶属信阳专署。
1965年7月1日,驻马店专区建署驻马店镇,驻马店镇即隶属驻马店专员公署。
1980年9月26日,驻马店恢复称市,仍隶属驻马店行署至今。
附:驻马店名称来历考
驻马店是豫南新兴的城市。由于过去区域很小,它的名称由来和城市沿革,在现存的史志中均无比较详细的记载。
清末举人安增撰写的《重修延禧明宏治辛酉碑记》一文中载:“驻马店肇自天顺初年(1457年),实安氏名全者为始创。又见故观音阁成化碣,镇属下隗保,其名日:苎 麻。盖镇之东,古有苎麻村云。”安增曾任确山铜川书院主讲,学识渊博,治学严谨,毕生热心于地方史的研究。他多年搜集驻马店周围寺庙碑碣,以上结论是他考察镇东岳庙碑所得。
较安增稍晚的全履愫在《重修东岳庙碑记》里,记下了安增堂侄安维铺所说有关驻马店初创及修庙的情况。“驻马店?????成市则自前明天顺时始。吾远祖全公与有力焉。”并说:“事详万历三年(1575年)《汝南秋公记》。”《汝南秋公记》现已无可查寻,但驻马店创于明朝天顺初年(1457年)是有根据的。
史书有载,明代驻马店一带“地势卑洼,不堪种植。”但尚能适应苎麻生长。以地特点或特产为一区域命名是符合命名习惯的。所以,安增说“古有苎麻村云”是可信的。
“下隗保”,在《汝宁府志》和旧本《确山县志》里都有记载,在确山县城之北。从地理位置来看,苎麻属下隗保,也是正确的。
现在,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驻马店始创于明朝天顺初年。初创时,沿借东邻古村名,称苎麻,属确山县下隗保所辖。但苎麻又何以成为驻马店呢?
1974年10月,市力车厂发掘出一明朝古墓群,其中一砖砌墓室内有一尺见方的八砖,上刻指甲大小的楷书,有“??????明弘治元年河南汝南府确山县驻马店???...”字样。弘治元年即公元1488年。驻马店的名称由“苎麻”过渡到“驻马店”将是在1488年以前完成的,即从1457年初建到1488年31年间由“苎麻”改名为“驻马店”。
成化10年(1474年),明英宗第六子崇简王见泽就封汝宁。他看到府城西的苎麻小镇风景如画,南临川流不息的练江,北依芦草丛生的湖泊(今市区),西南有悠然可见的秀山,东面是广阔无垠的平原。镇外,有宋朝修建的弥勒寺,香火缭绕,晨钟暮鼓,悠扬飘荡。于是,就在此建庄。
当时,明政权已相当稳固,在全国范围内大修驿路。崇简王为了便于同皇室上下联系,在苎麻镇设立驿站。由于地处确山、汝阳(今汝南)、遂平3县交界处,交通便利,周围群众纷纷前来交易,镇内日益繁荣。驿马飞驰,驿差穿梭,驻马投宿苎麻镇。于是,苎麻便被谐音“驻马”所代替。又以驿站周围被混为供马帮客商投宿的马店,故俗称为“驻马店”。
清时,驻马店仍是遂平、明港间驿马的住所,是政府设立的重要驿站之一,是确山县的重要集镇。咸丰年间,当地乡坤曾募捐在此筑起坚固的寨墙,命名曰:“练江寨”。
光绪年间,修筑京汉铁路,在寨东北2华里处设一宿站,称为“驻马店车站”。光绪30年(1904年),车站建成通车。这时,驻马店建筑区向火车站一带发展,形成了新市区。人们习惯称新区为“驻马店”,老寨区(即原驻马店)为“老街”。
解放前,驻马店百业凋敝,市区萎缩。车站一带和老街形成了两个独立的村镇。这时,驻马店的地理概念仅限于车站一带,而“老街”则成为一个独立的集镇。解放后,工、农、商业和城市建设飞速发展,老街市区今已联成一片,成为一座欣欣向荣的豫南新城。
第四节 行政区划
驻马店建镇后,隶属汝宁府确山县下隗保。民国初年,驻马店属确山县北七保。后因人稠商兴,划周围15里为特别区,辖北五、北六、北七、北八、北九、北十6个保和驻马店火车站。1926年(民国15年),确山县第二区区公所设于驻马店,增管北三、北四两保。1935年(民国24年),驻马店设慎思、育英、华陆、交通、博济、中华6个联保,下设保甲。1940年(民国29年)6个联保合为太平、新华、中华3镇,老街、刘阁、孙店3联保合为练河乡,1941年(民国30年)年合为驻马店镇,辖13保。1944年(民国33年)5月,日军占领驻马店,成立驻马店自治委员会,下设保甲,隶属确山县政府。
驻马店解放后,市区设4个镇、17个街招待委员会。第一镇为铁路东区,第二镇为铁路西的解放路北侧,第三镇为铁路西的解放路南侧,第四镇为老街乡。
1951年春,驻马店辖四镇改为四区,街招待委员会改为街道办事处。第四区设老街、张楼两乡。
1953年春,驻马店撤销区制而改设行政工作组,8月又改设行政街,各行政街设街政府。原第四行政工作组,由确山第四区从韩庄迁至老街。
1955年11月,改设13个街道办事处。撤销老街区政府,合并小乡为中心乡。原24个小乡,合并为塘坊、顺河、老街3个中心乡,成立星火农庄和5个高级农业合作社。同年12月,街道办事处改为居民委员会。
1958年11月,驻马店管理区下设3个分社共11个大队,后增至29个大队。居委会改为连队军事编制。
1959年9月,划出高庄人民公社,驻马店改为县辖镇,只留下太平、人民、新华3个街道大队,铁路、蔬菜两个专业大队和老街、小刘庄两个经济作物大队。
1961年1月,镇又与高庄人民公社合并。同年3月再度分开。连队建制的队复名为居委会。
1962年1月,市区大队编制改为街道办事处,有共和、新华、中华3个办事处,下辖居委会。
1963年7月,成立五一人民公社,下辖菜业、老街、小刘庄3个大队。
1968年10月,确山高庄人民公社的王楼、界牌、周湾、东张庄4个大队和东高庄大队的前王庄东、西队、夏庄前后队4个生产队,划归五一人民公社。
1975年2月31日,成立行政街办事处,后改为西园街办事处。
1980年,刘阁、顺河、韩庄划归确山县。
1982年4月,全市共有人民街、东风路、新华街、西园街4个办事处和1个公社,五一人民公社易名为老街人民公社。1983年12月,老街公社分为老街、橡林两乡。
(一)东风路办事处
位于市区东部,下福东风路西段、东风路东段、南海路南段、南海路中段、南海路北段、朝阳街、纺织路东段7个居委会,共33条街巷、23,042人。辖区系地、市各物资仓库集中地,有大、小仓库32个、各种转运站12个,又系全区交通运输枢纽。驻马店汽车站在辖区东部。辖区内国营、集体企、事业单位有地区制药厂、地区卷烟厂、地区精神病院等23个;有南海公园、工人文化宫等娱乐活动场所;有各类学校7所,在校学生5,717人;幼儿园14所,在园幼儿779人;医疗单位4所,病床280张;街办企业67个,职工1,953人。商业主要集中在东风路,南海路设有铁东农贸市场。
(二)西园街办事处
位于市区西部,西园街中段。下辖解放路西段、中华路中段、中华路西段、白桥路、乐山路、建新街、纺织路西段7个居委会,有19条街巷,30,287人。辖区是中共驻马店地委、行署及其54个职能机关所在地。国营企业85个,职工17,796人;大中专和中小学共12所,在校学生8,679人;医疗单位3个,病床351张;街办企业29个,职工351人。骏马河带形公园正在筹建。
(三)人民街办事处
位于人民街东街。下辖人民街、中山街、平等街、中华路东段、风光路南段、风光路中段、解放路东段7个居委会。辖区有33条街巷,16,254人。平等街、中华路等处是全市回民聚居区。辖区内有影剧院、文化馆、图书馆、青少年宫、体育场、游泳池。市委、市政府和各职能机关多集中在辖区北部。商业多集中于中山街、风光路中段;街是轻工产品市场;风光路有全市最大的农贸市场;南部为工业区,有机械厂、麻纺厂、粮油加工厂、木器厂、针织厂等。辖区内有天主教堂、基督教堂、清真寺等。
(四)新华街办事处
位于菜市街十巷。下辖新华街、菜市街、富强路、交通路中段、风光路北段、交通路东段、交通路西段、纺织路中段8个居委会,有30条街巷,24,454人。辖区有地、市企业事业单位27个,各类学校2所,在校学生4,691人,教师214人;医院2所,幼儿园2所,街办企业75个,职工2,941人。
(五)老街乡
乡政府设在老街。辖区呈环形包围市区,辖区面积1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550亩,下辖老街、安楼、小刘庄、前进路、西刘庄、前王庄、郭庄7个村民委员会,21个自然村,47个村民小组,居民19,030人。辖区以种植蔬菜为主,乡镇企业也十分活跃。有小学2所、22班(包括5个初中班),在校学生1,069人,教师52人,文化站1处,卫生院1所,医护人员53人,病床31张,乡村医生23人。
(六)橡林乡
乡政府设于西郊橡林村,全乡位于老街和市区外围,呈环带形,周长32公里,面积4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7,854亩。下辖周庄、周湾、东张庄、烧山、邓瓦房、王楼、塘坊庄、小界牌、东高庄9个村民委员会,77个自然村,117个村民小组,居民28,996人。辖区以农业为主,主要作物有小麦、大豆、玉米、芝麻等。乡办企业以建筑、建材业为主。全乡有小学9所,103个班(其中初中16个),在校学生4,810人,教师305人。全乡有医生34人。
第五节 驻市单位
驻马店市是地区所在地,除地直各机关及企业事业单位计170余个外,尚有中直、省直及各县企事业单位若干,特列表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