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建筑材料工业
第一节 砖瓦石灰
一、砖瓦
建国前,少数建筑物所用青砖、小瓦皆以手工制坯,土窑烧结。1956年,建立白桥砖瓦厂,前身系1954年组成的窑业组。是年,开始机械制坯,产砖410万块和瓦4.1万片。1964年信阳公安处在烧山建新生窑厂。1965年,改为地区砖瓦厂,全部采用机械制坯,轮窑烧结,当年生产机砖928万块、机瓦54万片。1970年后,第一建筑公司第一砖瓦厂、第二砖瓦厂、修建公司砖瓦厂、橡林砖瓦厂、地区司法处砖瓦厂先后建立。1985年,砖瓦厂发展至7座,拥有职工951人,大小轮窑8座,砖机10台,生产机砖7,918万块、瓦659万片,总产值362.7万元。地区砖瓦厂、修建公司砖瓦厂、地区司法处砖瓦厂系全民企业;油毡厂系二工集体企业;第一建筑公司第一砖瓦厂、第二砖瓦厂系集体企业附属企业;橡林砖瓦厂系乡集体企业。地区司法处砖瓦厂又系劳教工厂。
二、石灰、石料
石灰、石料生产,始于50年代中期。1955年,新华街运输组在驻马店西南郊7公里的香山建石灰窑1座。1958年5月,改为石灰广,人工开石改为爆破作业,年产石灰3万吨。1972年以后,民政局烧山采石厂、劳动服务公司烧山采石厂、劳动服务公司香山采石厂、橡林乡烧山采石厂、橡林乡建材厂(该厂主要生产石灰)、地区司法处白灰厂等先后建立。1985年,石灰、石料生产有7个厂,拥有职工181人,固定资产原值86.6万元,大小石灰窑7座,碎石机7台,生产石灰2.9万吨,石子、片石2.1万立方。采石厂(香山石灰厂改名)、民政局烧山采石厂、地区司法处白灰厂系全民企业;劳动服务公司烧山采石厂、香山采石厂系事业附属集体企业;橡林乡烧山采石厂、橡林乡定材系集体企业。地区司法处白灰厂系劳教厂,专业生产白灰;民政局烧山采石厂收容社会流民为劳力,专业生产石子、片石;劳动服务公司烧山采石厂,香山采石厂以待业青年为主,专业生产石子、片石。
第二节 水泥及制品
一、水泥生产
1958年8月;在今第一造纸厂附近建国营水泥厂,职工265人,因所产水泥质量差,1961年9月关闭。1970年,在白桥路南段重建。至1978年,累计水泥产量2,566万吨。因水泥质量仍不合格,1979年改为建筑材料厂,利用积压的水泥生产空心砖。1982年停产。
二、水泥制品
地区建筑公司预制构件厂、劳动服务公司白桥综合厂和城乡建房构件预制厂均生产水泥制品。地区建筑公司预制构件厂,1964年建立,全民企业,生产圆孔板、槽板、T形板等8个品种和挑梁、过梁、单体梁、双体梁等10个品种。城乡建房预制构件厂系街道小型企业,劳动服务公司白桥综合厂系以待业青年为主的事业附属集体企业,均以生产圆孔板、椽条为主要产品:1985年,3个广共生产水泥制品5,017立方。
第三节 木材油漆
1935年(民国24年)至1945年(民国34年),市内有木匠铺20户,从业50人。1948年(民国37年)减至12户,从业25人,皆以斧斫锯拉加工木材。1958年,建木工厂,职工99人,拥有电锯2台,四面齐口刨床、立钻、锉眼机各1台,实现半机械化操作,加工生产用材,制造马车下盘。1978年,转产机械。1970年以后,先后建地区建筑公司木材加工广、地区木材公司加工厂、新华街办事处木材加工厂、家具厂等4个企业。家具厂生产桌、椅、立柜等木制家具,其余3个厂皆从事锯材加工。油漆家具厂建于1983年,对外油漆家具、门窗,安装玻璃。1985年,木材、油漆共有5个厂。地区建筑公司木材加工厂、地区木材公司加工厂系全民企业;家具厂系二工集体企业;新华木材加工厂、油漆家具厂系街道集体企业。5个厂共有职工170人,固定资产原值44.5万元,生产锯材3,329立方米、家具1.25万件,总产值18.1万元。
1985年,建筑材料工业共有22个厂,职工1,342人(不含非独立核算企业),产值739.9万元,占工业总产值的2.5%,创1项出口产品。
附:建筑材料工业主要企业简介
地区砖瓦厂 位于烧山北坡,占地27.94万平方米,隶属地区第一工业局,全民企业。1964年建厂,1968年为劳改厂。1970年后,职工最多年份有1,145人,系驻马店地区最大的砖瓦厂。1985年,有职工447人,固定资产原值278.1万元,18门轮窑和40门轮窑各1座,砖机和瓦机各两台,生产砖1,494万块、瓦438万片,年产值119.7万元,盈亏相抵后利润总额5.5万元,产品销售税金14.5万元。
采石厂 位于纺织路东段,占地3.67万平方米,生产区在香山,已延伸至白石沟、黄湾等地,隶属城乡建设局,全民企业。前身为50年代的石灰生产合作社.962年转全民。1985年,有4个分厂,一套生产碳酸钙的专用设备,职工131人 固定资产原值77.8万元,生产石灰2万吨,片石1万立方,产值43.4万元,亏损10万元,产品销售税金3.1万元。
油毡厂 位于白桥路南段,占地11.99万平方米,隶属第二轻工业局,集体企业。该厂前身为1954年建立的窑业组,1956年转厂,1958年转国营,1960年退为集体。主要生产机制砖瓦,1975年开始生产油毡,并改厂名。1985年,有职工196人,固定资产原值68.1万元,16门轮窑1座,砖机和瓦机各1台,油毡机1台,纸机1台,生产砖261万块,瓦30万片,油毡11.2万卷,产值161.4万元,盈亏相抵后利润总额2.1万元,产品销售税金16.4万元。“文革”期间,由于管理混乱,亏损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