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谣 谚
第一节 歌 谣
新蔡民间歌谣种类繁多,按其内容有时政歌、劳动歌、仪式歌、情歌、生活歌、历史传说歌和儿歌等多种;其形式,独唱、对唱、合唱、一领众唱皆有,曲体多为一段体和两段体,音阶多以五声、七声构成,宫、徵为主;歌词衬字、托声多用地方语音。兹选录数首:
小筝筏
小筝筏,水上飘,俺娘病了俺心焦。
俺娘想吃大米饭,冒雨跑到新蔡县。
俺娘想吃酻子酒①,连夜又到城里头。
小麻戛
小麻戛,尾巴长, 娶了媳妇不要娘。
把娘埋在雪窝里, 媳妇盖在被窝里。
娘在雪里身打颤, 儿在屋里好喜欢。
娘在雪里泪涟涟, “儿呀儿,你好心残!
不是老娘伺候你, 你的命儿早归天。
如今这样对待我, 你也不能永少年。”
咱们穷人不自由
月亮一出照高楼, 咱们穷人不自由,
提起叫人眼泪流。
财主住的楼上楼, 穷人住的破茅屋,
进门弯腰又低头。
地主穿的绫罗缎,穷人穿的破衣衫,
东北风吹得直打颤。
地主吃的鱼和肉, 穷人吃的窝窝头,
直饿得面黄饥瘦。
谁管百姓死与活
日头落狼②下坡,洼子③叫唤鬼吆喝。
红彤彤,房着火; 刀枪响,人头落。
大官小官尽吃喝, 谁管百姓死与活。
只想将军冯玉祥
不想爹,不想娘, 只想将军冯玉祥。
真不假,假不真, 俺心里有秤称人心。
①酻子酒,俗称酻子,即醪(láo),为当地居民的一种自制食品。制法:以适量熟糯米、曲、水,分次加入,发酵而成。
②“狼”指土匪。
③“洼子”方言,即鹭鸶。
八路来了没穷富
说游击①,有游击,游击队来了抢东西;
说中央,有中央,中央军来了一扫光;
说八路,有八路,八路军来了没穷富。
刘邓大军到河南
公元一九四七年,刘邓大军到河南。
洪汝河上搭浮桥,前往大别山。
俺村住了三天整,不拿群众一针线;
未曾说话面带笑,大爷大娘喊的甜。
毛主席恩情比天大
“七五”年,八月八,暴雨倾盆洪水发。
平地水深一丈三,田地冲毁房倒塌。
消息传到北京城,毛主席听说心上挂;
派来军舰把俺救,又派飞机把馍投。
派来亲人解放军,抗洪抢险人人夸!
中央发来慰问电,慰问团来到俺的家。
爷爷奶奶热泪滚,毛主席恩情比天大!
责任制办法灵
责任制,办法灵,大锅饭碗端不成;
能治懒来能治痛;能治外流能治穷。
大小干部闲不住
大干部,小干部,大小干部闲不住。
大领导,小领导,干完工作地里跑,
又锄地,又拔草,干的少了老婆吵。
第二节 谚 语
天象
有雨四下亮,没雨顶上光。
早看东南,晚看西北。(早晨东南方向晴,预兆当日无雨;傍晚西北方向晴,预兆当夜和次日无雨。)
(早晨)东晴西暗,晴不到吃饭。
①“游击”,系县民对国民党地方残余武装“剿共游击队”的简称。
早烧(霞)雨,晚烧(霞)晴。
太阳落,云彩长,不到半夜听雨响。
夜里星星稠,明天晒死牛。
云往南,水连连;云往西,冻死鸡;云往东,一场风;云往北,飞沙灰。
八月十五云遮月,来年元霄雪打灯。
烟搭棚,天要晴。
灶屋不出烟,风雨或阴天。
鸡宿早,天气好。
蠓虫打脸,离雨不远。
雨后西南风,三天不落空(下雨)。
大风不过午,过午刮到定更鼓。
东虹日头,西虹雨,出了南虹发大水。
雷声在头顶,有雨也不猛。
久晴天雾雨,久雨天雾晴。
春雾雨,夏雾热,秋雾凉风,冬雾雪。
干不打(霜),湿不打(霜)。
热气生风,冷气生雨。
久雨夜晴无好天。
早晴四十五,晚晴一百天。
雨行旧路。
坏了初二三,一月晴八天,坏了十五六,下半月里没好路。
四月十二湿了老鸹毛,麦打水里捞。
五月十三,老关爷磨刀(下雨)。
五月二十五,老龙去探母,一去不哭回来哭(下雨)。
发不发(水)只看五月二十八(下雨不下雨)。
重阳无雨看十三,十三无雨一冬干。
大雪年年有,不在三“九”在四“九”。
雨掺雪下半月。
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
湾地老头不用鬼(高兴,乐),就怕四(月)七(月)两场水。
下雪不冷化雪冷。
冷在三“九”,热在中伏。
交了七月节,夜寒白天热。
立秋(后)十八天熬热。
七月八月腌臜热。
夏至三庚数头伏。
天河南北,小孩不跟娘睡。
天河磨角,小孩要袄。
秋蝉叫一声,穷汉子吓一惊。
一“九”二“九”难伸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围火炉,七“九”八“九”抬头看柳,“九”“九”八十一,黄狗卧阴地,“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吃了冬至饭,一天长一线。
春打六九头。
反了春,冻断筋。
清明断雪,谷雨断霜。
二、八月里乱穿衣。
二、八月里勒马等路。(雨后路干得快)
要得暖,椿头大似碗。
要吃好面馍,椿头大似锣。
丰年不下过犁雨。
一日南风三日暖,三日南风大变脸。
大(月初)二、小(月初)三,月出一竿。
农事
庄稼不收,百事不成。
过了正月半,农家找活干。
人勤地不懒。
过了惊蜇节,早地不能歇。
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
立夏芝麻,芒种谷,清明前后种秫秫。
枣芽发,种棉花。
三月三,倭瓜(南瓜)葫芦地里钻。
打春一百(天),磨镰割麦。
好麦清明埋老鸹。
谷雨麦挑脐(孕穗),立夏麦穗齐。
立夏不出头(穗),割了喂老牛。
四月八,不见黄瓜也见花。
麦(扬花时)怕子时雨,稻(将熟时)怕午时风
蚕老一时,麦熟一晌。
芒种芒,(麦已打过)三两场。
夏至不打满天飞,小暑不打一堆灰。
麦收夹生,豆收摇铃。
麦茬种豆,豆茬种麦。
夏至种黄豆,一天一夜扛榔头。
小暑后,不种豆。
小暑种芝麻,头顶一枝花。
灰里芝麻,泥里豆。
五月冷,一棵豆子打一捧。
有钱难买五月旱,六月连阴吃饱饭。
豆子开花,地墒沟里摸虾。(大豆开花时雨水多,能使大豆高产)
头伏萝卜,二伏葱,三伏里头种蔓菁。
立秋三天(高梁)遍地红。
稠豆子稀麦,两季不得。
绿豆茬,小旱垡。
八月半栽早蒜。
蒜茬蒜,烂一半。
有苗不愁长,没苗没哪想。
宁肯饿断肠,留着种子粮。
人哄地皮,地哄肚皮。
秋分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正当时。
小雪(种麦)不倒股(分孽),大雪(种麦当年)不出土(苗)。
麦盖三床被(雪),头枕白馍睡。
麦收八(月)、十(月)、三(月)场雨。
麦要三月雨,还得二月下。
柳芽青,饿不死蜂。
三分在种,七分在管。
光种不管,等于白板(白白地丢掉)。
锄头有粪,越锄(庄稼)越嫩。
麦收一张犁,秋收一张锄。
要想害虫少,除净地边草。
棉花不打权,长成柴禾架。
人勤地生宝,人懒地生草。
犁深耙光,小麦满仓。
人不养地,地不养人。
种地不上粪,等于瞎胡混。
肥料到处有,只要动动手。
扫帚响,粪堆长。
屋未土(老墙土),地里虎。
积肥如积粮。
要得发,种棉花。
要得富,多栽树。
栽桑种桐,子孙不穷。
桃三杏四梨五年,枣树栽上就见钱。
栽桐树喂母猪,十年成个大财主。
寸草铡三刀,没料也上膘。
马不吃夜草不肥。
有料没料,四个角拌到。
草膘、料力、水精神。(指喂牲口)
驴打滚,牛倒沫,有病也不多。
牲口(驴、马、骡)卸了套,莫忘溜溜道。
(使役后的驴、马、骡)渴不急饮,(牛)饥不急喂。
社会
穷家难舍,故土难离。
一方土养一方人。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人多智谋广。
人没一样人,木没一样木。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人心齐,泰山移。
三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
千人走路,一人领头。
兵有头,将有主。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
兵马不动,粮草先行。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肉包子先从里头坏。
一个老鼠坏锅汤。
无风不起浪。
路不平有人踩,理不直有人摆。
赌近盗,奸近杀。
人命关天。
杀人偿命,欠债还钱。
冤有头,债有主。
王子犯法,与民同罪。
不知不招罪。
光棍只打九九,不打加一。
适可不止,不可收拾。
人不辞路,虎不辞山。
治家
家有千口,主事一人。
当家才知柴米贵,养儿才知父母恩。
勤是摇钱树,俭是聚宝盆。
吃不穷,穿不穷,计算不到一世穷。
富自勤中来。
早起三光,晚起三慌。
只有人找活,没有活找人。
只有害病害死人,没有做活累死人。
能吃十顿稀,不忍一顿饥。
一顿省一把,三年买匹马。
要在囤顶省,莫等囤底省。
丰年要当欠年过,遇到灾年不忍饿。
粮再多,野菜也要备几箩。
家有千金,不如日进分文。
巧妇难做无米粥。
不怕家里穷,就怕出懒虫。
天天睡到红日出,你不受穷谁受穷。
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
人到难矗嶷里亲。
斗气不养家。
男吵官司女吵穷。
家事不和外人欺。
要得好,大让小。
争着不足,让着有余。
物在人做,事在人为。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强摘的瓜不甜。
刁事只干一遭。
吃亏人常在。
不得便宜不上当。
日长事多,夜长梦多。
一人为私,二人为官。
犟牛损力,犟人损财。
儿多母受苦。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棒打出孝子,娇惯无义郎。
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
在家千日好,出外一时难。
清官难断家务事。
婚姻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
会挑挑儿郎,不会挑挑家当。
不事颜色,只要贤德。
种不上好庄稼一季子,娶不着好老婆一辈子。
酒肉的朋友,米面的夫妻。
一个孩子一枝花,多子多女多冤家。
亲朋
朝里有人好做官。
手心手面都是肉,咬着哪块也觉疼。
亲是亲。财帛要分均。
多个朋友多条路。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好花还得绿叶衬。
水落石头在,久后澄人心。
你待我一尺,我待你一丈。
人穷朋友少,衣破虱子多。
有千里朋友,没有千里威风。
交易
十年学出个秀才,十年学不出生意。
有本好生利,没本干生气。
有货不愁聘(贫),没货急死人。
货卖堆山。
货不全,不卖钱。
和气买卖赚人钱。
没有校岢莫开店。
逢快莫赶,遇迟莫歇。
一分利钱吃饱饭,加一利钱饿死人。
货到地头死。
货多自然迟。
不下辛苦力,难赚世人钱。
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
没行市,有比市。
哄着买的哄不着卖的。
货买三家不吃亏。
买卖不成仁义在。
生意好做伙计难搁。
偷税漏税,拿着问罪。
技艺
家有万金,不如一技在身。
是艺能养身,就怕艺不真。
艺不压身。
技术学到手,别人偷不走。
百艺通不如一艺精。
严师出高徒。
学无老少,能者为师。
教剩犰进门,成功在个人。
要想学技术,须下苦功夫。
钢梁磨绣针,功到自然成。
不吃苦中苦,难得甜上甜。
一遍生,两遍熟,三遍四遍当师傅。
熟能生巧。
处矗狒心皆学问。
看花容易绣花难。
编筐窝篓,养活几口。
锯响就有末(利)。
卫生
病从口入。
懒堕百病生。
不干不净,吃了生病。
麦茬烂,没好汉。
要长寿,常吃素,少恼怒,多走路。
饭后百步走,睡觉不蒙头,每饭减三口,能活九十九。
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
不吸烟,不喝酒,病魔绕着走。
开水多喝,强似吃药。
萝卜上了街,药铺不用开。
饭前洗手,防病入口。
大蒜是个宝,常吃身体好。
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
扎针拔罐子,病好一半子。
单方治大病。
鼻子不通,吃点大葱。
害眼洗脚,强似吃药;害眼剃头,火上加油。
伤筋动骨一百天。
撑不坏的痢疾,饿不坏的伤寒。
是药三分毒。
吃药不忌嘴,跑断大夫腿。
第三节 歇后语
人物作比
八十岁老头吹喇叭——上气不接下气。
醉汉走路——东倒西歪。
事务长打他爹——公事公办。
铁路警察——各管一段。
大老爷下轿——步(不)行。
乡里人吃冰糖——好矾(烦)。
姥姥死了儿子——没舅(救)了。
外甥打灯笼——照舅(旧)。
木匠的斧头——一睥子砍。(偏向一方)
打铁的死了不闭眼——欠捶。
染匠来到粪池边——看你咋摆布。
木匠带枷——自作自受。
说书的掉泪——替古(苦)人担忧。
剃头的拿锥子——各师傅各传授。.
剃头的扛个铡——干大活。
裁缝掉了剪子——只剩尺(吃)了。
关着门卖疥药——痒了自来。
老王卖瓜——自卖自夸。
卖豆芽的不带秤——乱抓。
阴阳先摆手——没那一向(项)。
新媳妇娶到瓜庵子里——墙(强)在哪里。
小媳妇挨打——又一顿。
打扮闺女赔送杆烟枪——扎就的坏底子。
闺女穿她娘的鞋——老样子。
懒老婆的裹脚——又臭又长。
大闺女坐轿——头一回。
寡妇死了儿子——没子(指)望了。
婊子立牌坊——假正经。
婊子送客——虚情假意。
讨饭的不要枣山——穷怪。
小豁儿吃凉粉——利利亮亮。
瞎子点灯——白费。
瞎子拍皮球——不见起。
前面走个秃子,后面跟个瞎子——先明后不争(睁)。
小秃儿抹(取下)帽子——头一明(名)。
小秃儿头上的虱——明摆着。
秃子打伞——无发(法)无天。
麻子照镜子——个人观点。
哑巴吃饺子——心里有数。
哑巴妮子进庙门-多磕头少说话。
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瘸子板了棍——大点。(指雨点大)
聋子耳朵——外摆。
死了人不埋——凳那啦。(僵持不下,或因争执不下而搁置)
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俩和尚打架——都抓不着辫子。
和尚念经——老一套。
程咬金的马褂——说说当当。(只说不办)
张飞卖秤砣——人硬货硬。
周瑜打黄盖——愿打愿挨。
猪八戒背把烂套子——要人没人,要货没货。
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张天师离了五雷符——没诀掐了。(没办法了)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龙王爷搬家——离海(厉害)。
阎王爷的粪——鬼屎(死)。(高兴得很)
老灶爷上天——有啥说啥。
歪嘴子吹火——斜(邪)气。
鼻孔里的毛——那眨崆(了)。
张班请客——闲坐坐。(详见本志《文化·艺术》卷第1章第2节)
以动作作比
抱着元宝跳井——舍命不舍钱。
唱戏的吹胡子——假生气。
三更梆子打两下——差一点。
反贴门神——不对脸。
搭起戏台卖豆腐——买卖不大架子大。
戴着草帽子亲嘴——差一帽沿子。(差得远)
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
砍倒树捉老鸨儿——拿稳当的。
对着镜子作揖——自己恭维自己。
得法娘哭半夜——得法死了。(意为舒服得很)
刮大风喃炒面——咋张开嘴来。
弯腰带拔鞋——一功搭两件。(意为一箭双雕)
黄连树下弹琵琶-苦中作乐。
快刀斩乱麻——干净利落。
拉着胡子上金殿——牵须(谦虚)。
凉水退鸡——一毛不拔。
六个手指头汇痒——多一道子。
三伏天穿皮袄——不是时候。
嘴上抹石灰——白说。
罩里拿鱼——没跑(办事有把握,必能成功)。
一夜做两梦——咋想哩。
光着脊梁扛竹竿——夹皮。(意为亏本)
下雨不打伞——尽淋(近邻)。
一把柴禾不拾——只啥烧。(意为凭什么摆阔气)
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腿旮旯里插杠子——自己抬(举)自己。
砍一斧头锯一锯——不对茬口。(两人说不到一块儿)
光屁股坐凳子——有板有眼。
裤裆里放屁——两岔子。
腰里绑扁担——横着走。
一个手指头和面——是个捣家。
腿弯里的汗——一伸就干。(指财产很少,不够怎么用的)
隔着窗户吹嗽叭——鸣(名)声在外。
以动植物作比
癞蛤蟆爬到脚面上——不咬人也吓人。
狗咬狼——两怕。
兔子的尾巴——长不了。
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
驴头不叫驴头——长脸。(尴尬之意)
秋后的蚂蚱——蹦不了几天了。
草包里的黄鳝——出溜了。
蚂蚁尿尿——湿(识)不深。
老鼠跑到风箱里——两头受气。
老鸨窝失火——没尜了。(没有多少东西了)
老水牛掉井里——有力使不上。
屎壳螂搬家——滚蛋。
屎壳螂露头——灌(惯)的。
猫哭老鼠——假慈悲。
蚂蚁戴眼镜——面子宽。
老鼠拉木锨——大头在后头。
老鼠舔猫鼻——危险。
老母猪吃秫秫——捋(顺)着杆子上。(意为别人讲某种事物,自己本不懂也盲目地顺从着说)
癞蛤蟆躲端午——躲一天是一天。
老公鸡戴帽子——冠(官)上冠(官)。
鸡蛋里挑骨头——没事找事。
老鼠钻进书箱里——咬文嚼字。
猫咬尿脬——瞎喜欢。
狗咬耗子——多管闲事。
狗咬刺猥——难张嘴。
俩跳蚤打架——对蹦。
老臊虎打喷嚏——羊(洋)气。
买只鸡拴到门槛上——里外都叨食。(意为各方面的利益都能得到)
小葱拌豆腐——一青(清)二白。
黄连炒苦瓜——苦上加苦。
西瓜皮烧锅——干里透。(意为穷得很)
荞麦皮打浆子——不粘(行)。
西瓜掉进油缸里——大滑蛋。
正月十五贴门神——晚半月。(意为为时过晚)
以器物作比
竹篮子打水——一场空。
一个在席上,一个在地上——强不了多少。
仨钱掉到水盆里——摸得清。
枣核子截板——没几锯(句)。
茶壶里煮饺子——有嘴倒(道)不出。
纸糊的窗户——一点就破。
六月的麻糖——满行。
一根筷子吃藕——专挑眼(刺)。
鞋里长草——荒(慌)了脚。
八里岔的房子——不挨街(接)。(意为挨不着,相距甚远)
床底下放风筝——起不来。
焦馍卷馓子——自己顾不着自己。
漫野地里烤火——一面热。
包脚布缝领子——臭一圈。
磨眼里插小孩——人筹(稠)。
碓头掉进磨眼里——石(实)对石(实);石(实)打石(实)的。
买只鸡没眼——瞎叨。
买个勺子没把子——捏着撇。
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
客房里挂牛皮——不像画(话)。
棒捶拉二弦——粗而糙之。
粪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
豆腐掉到灰窝里——吹不的(得),打不的(得)。
大水冲了龙王庙——一家人不认一家人。
半夜里吃烧鸡——撕撕(思思)香香(想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