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工商、文化、科技团体
第一节 工商业团体
商会 河南商会新蔡县分会(以下简称县商会),成立于民国元年(1912年)8月,会员10名,属商人行帮性质。民国20年,会员发展到319名(户)。县商会实行会长制,下设常务委员会,每3年为一届,由会员选举产生,设会长、书记(师爷)、会计各1名,商丁若干名。其职责,除办理主管官署、党部及上级商会委办事项、调解各业同业之间的纠纷、兴办同业劳工教育和公益事业、矫正会员营业上的窦害等事项外,还有权制定并公布对各市场的具体管理条文细则、规定市场交易费、批准车行斗纪并发给执照,甚至握有发布整顿市场通告之权。全县各商号、作坊、磨坊、油坊、店铺,均须入会为会员,按期交纳会费。民国37年被县民主政府接管。
工商联 民国37年(1948年)1月,县民主政府接管原县商会改称商务会.翌年,城关区召开工商业代表会,建立城关区工商业联合会(简称工商联)。农村由各区人民政府于各较大集镇设区工商联合会16个;小集镇设工商业小组,归区工商联领导。1952年10月成立新蔡县工商业联合会筹备委员会。1953年,城关工商联分设为商业、手工业和摊贩业3个联合会,县工商联筹备会分别在陈店、什庄、涧头、练村、余店、关津、韩集、李桥8个农村集镇设立8个分会,在龙口,野里、孙召、黄楼、砖店5个集镇设立5个办事处,在较小集镇设21个工商小组。1955年3月31日~4月3日,召开首届县工商联会员代表大会,成立新蔡县工商联合会,并通过县工商联章程。8月,改组基层工商联,城关设10个同业委员会、2个工商小组,农村集镇设9个分会、1个办事处、24个工商小组,会员2524名(户)。次年2月,城关10个同业委员会改设为5个,农村集镇组合为5个分会,全县工商联工作人员15名。1957年,城关同业委员会和农村分会全部撤销。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县工商联停止活动,1967年12月解体。
县工商联实行委员制,委员由会员代表选举产生,主任委员和工作人员由地方政府委派。经费初在工商界征收,1958年改由县财政供给。其主要任务是在中共新蔡县委的领导下,向工商各业宣传遵守宪法及政府政策法令,协助政府推行贯彻有关商业政策;协助并指导私营工商业加强政治思想学习,树立新的经营观点,端正经营方向,在国家总的经济计划下发展生产,改善经营管理;代表私营工商业的合法权益,向政府和有关部门反映意见,提出建议,巩固公私关系;领导工商业户积极参加各个时期的政治运动,响应中共和政府的号召,积极参加各种爱国捐献和抗旱防汛工作;协助政府加强工商管理,颁发营业许可证,转报工商业开、复、转、歇业的申请报告;协助税收机关教育工商业户遵守税法,按时完成应纳税收任务;健全工商业各级组织,调解工商户纠纷及争议事项等。1950~1951年抗美援朝期间,全县商民捐献飞机大炮款3万多元,认购胜利折实公债1.8万元,有34名工商业户子弟报名加入志愿军赴朝参战。1953年配合税务部门开展反偷、漏税斗争,查出偷漏税款49.9万元。1954~1958年,全县工商界认购国家经济建设公债8.9万多元。
个体劳动者协会 1984年初,成立县个体劳动者协会筹备委员会,各乡、镇个体劳协分会相继成立。同年4月2~4日,召开全县首次个体劳动者代表大会,成立新蔡县个体劳动者协会,并通过《新蔡县个体劳动者协会章程》和《会员守则》。各劳协均实行委员制,委员由会员选举产生,设兼职主任委员1名、副主任委员、委员若干名、专职驻会秘书1名。1988年,全县共有个体劳协分会24个(其中古吕镇2个),会员3400户、从业人员5120名,分别从事商业、工业、手工业、饮食业、服务业、屠宰业、房屋修缮业、修理业和运输业经营活动。1984~1988年,会员总计交纳国家税金300多万元。
第二节 文化科技团体
文学艺术团体 1984年11月27日,成立新蔡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筹备组。翌年5月17~18日,召开全县首次文学艺术界代表大会,成立新蔡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简称文联),首批会员105名,分设文学工作者、美术摄影书法工作者、戏剧音乐舞蹈工作者、民间艺术工作者4个协会,1986年12月,调整为文学工作者、戏曲杂技工作者、美术工作者、摄影工作者、书法工作者、音乐舞蹈工作者6个协会。1988年,全县共有县文联会员119名,驻马店地区文联会员44名、省文联会员17名。
1985年10月,县文联与潢川、西平、固始、罗山4县文联(文化馆)联合举办豫南5县书画联展,展出优秀书画作品150多幅。此后,县文联协同有关部门举办多次全县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展览,其中部分作品人选参加驻马店地区和河南省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展览并获奖。
科学技术团体 新蔡县有科学技术团体始于民国19年(1930年)。是年,新蔡县中医协会、新蔡县中医学研究会相继成立,会员初仅十数名,后发展至百余名。民国28年,新蔡县国民教育研究会成立,会员7名,均系县内教育界精粹。至民国35年,各乡、镇国民教育研究会陆续成立,会员694名(其中县国民教育研究会会员19名),占全县教师总数的87%。民国34年,新蔡县医师公会成立,理事长郭葆萃,会员人数不详。民国36年秋至民国37年,各学术团体相继解体。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县内最早的科学技术团体是河南省卫生工作者协会新蔡县分会,成立于1952年5月。1986年改称新蔡县农村卫生工作者协会,1988年有会员485名,是县内拥有会员最多的专业学术团体。
1953年1月,成立新蔡县畜牧兽医工作者协会,会员83名。1958年解体。
1957年10月,成立新蔡县科学普及协会,翌年撤销。1978年恢复重建,改称新蔡县科学技术协会(以下简称县科协)。此后,新蔡县医药学会、农业学会、机械工程学会、民间器乐协会、机电工程学会、农业机械工程学会、水利学会、林业学会、畜牧兽医学会、建筑工程学会、电子工程学会和化庄、十里铺、黄楼、砖店、陈店、佛阁寺、韩集、涧头、棠村、宋岗10个乡级科学技术协会相继成立。1985年12月,县科协召开首次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首届县科协委员39名、常务委员9名。县科协编制7人,设主席1名、副主席若干名(含兼职)、秘书长1名、其他工作人员4名。1985年后,又先后成立8个乡(镇)科学技术协会和西瓜、食用菌2个县级研究会、6个文学艺术工作者协会。1988年,部分乡、村开始组建乡、村级农业机械协会。1988年底,全县共有县级科学技术团体14个,文化学术团体6个,会员1003名;乡、镇科协18个(关津、余店、李桥、孙召、蛟停湖5个乡、镇科协正在筹建中),各协会委员5~9名不等,设有兼职主任、副主任、秘书等。各学会、协会、研究会和乡、镇科协工作,均受县科协指导。
此外,1980~1988年,相继成立的还有县体育协会、棋类协会、乒乓球协会、篮球协会、田径协会、老年人体育协会、信鸽钓鱼协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