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图书 档案
第一节 图书发行
20世纪30年代以前,县内图书仅赖少数书商、书贩徒步荷担走乡串学经销。民国19年(1930年),县城胡x于城内南小十字街南侧路东路西分别开设“玉成斋”、“玉全斋”2处书店,经销“四书”、“五经”之类古籍及学塾用书等,兼营文具。此后,县城又相继开设有“卢家书铺”、“文惠斋书店”、“教育用品供给社”、“文化服务社”等,部分大集镇陆续开设有文具店,经销图书、文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县民主政府以其所没收的原文化服务社全部资产建立新蔡县新华书店。
随着图书销售和发行业务的不断扩大,1951年12月,县新华书店开始在各区设置图书代销处,各配代销员1~2名。1956年起,农村各基层供销合作社普遍设立文具、图书专营门市部。1958~1959年,在“大跃进”、“浮夸风”的影响下,全县图书发行工作提出“打擂台”、“大发行”口号,2年发行销售各类图书174万多册,占1951~1957年图书发行销售总和的68%。“文化大革命”期间,文学艺术、科技等各类图书出版甚少,大量发行马恩列斯和毛泽东著作,图书(主要是政治类图书)大量积压,造成严重“书荒”。
1979年后,县新华书店开始向遍及全县城乡的集、个体书商、书贩开展图书批发业务,1984年,开始对所属门市部及农村流动图书销售发行商实行“联销计酬承包责任制”,当年图书销售总额达76.21万元,是“文化大革命”期间年平均销售额的近3.5倍。1985年,佛阁寺、练村、龙口、杨庄户4个集镇的县新华书店下属门市部先后建成开业,图书发行量日增,当年销售各类图书661.6万册(包括年、门画、图片),总销售金额95.79万元,分别是1953年的17.2倍、“文化大革命”期间年平均额的4.35倍,单是年画批发即达23万元,其中个体书贩批发额6.3万元。之后,县新华书店又相继增设李桥、砖店、棠村3个集镇门店。1988年,各类书画发行销售总额达1615万元。
第二节 图书收藏
县图书馆藏书 民国18年(1929年)县立图书馆初建时,设备简陋,仅有图书数十册,报纸二三份,后逐年增加,民国36年关闭时,共有各种图书千余册,馆藏报纸有北京《大公报》、上海《申报》和河南《民国时报》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县人民政府于文化馆附设图书室,设备仍较简陋,藏书亦少,对外发放借书证初仅20余份,且为不定期开放,每天借阅者仅70余人次。1952年后,每年增添图书200余册,至1966年初,藏书达8000余册,发放借书证400余份,每天对外开放,日借阅者四五十人次。“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图书室被群众组织封存,大批图书下放公社。1969年重新开放。1985年3月,图书室自文化馆析出建立新蔡县图书馆,分图书、阅览2室,有各类图书10483册,报纸、杂志60余种。所藏图书全部按《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大纲》重新分类编排,每天对外开放,读者凭证定量借阅,限期归还。
机关、企事业单位图书馆(室)藏书 民国时期,县内机关图书馆(室)多见于部分中小学校,收藏书报杂志专业性较强,一般不对外开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最先建立的是县立中学图书室。此后,县总工会、县立高中等许多机关、学校和企事业单位先后建立起为各自服务的图书馆、室。“文化大革命”期间,上述图书馆、室几乎全部停办,图书多损失殆尽。1971年后陆续恢复、重建。1988年,全县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图书馆、室共收藏各类图书近30万册,报纸、杂志200多种2万余册(含各种合订本)。
乡(镇)文化站图书室藏书 各乡(镇)文化工作站附设的图书室,所藏图书多为文学、科技类,少者数百册,多达数千册,并有少量报纸、杂志。主要服务对象是农村基层干部、回乡知识青年和科技户。
私人藏书 清末及民国年间,新蔡城乡私人藏书者颇多。县城刘积学、刘积勋、任芝铭及金粟禅林寺僧祥云等,收藏图书少者数百册,多达数千册。四乡文风盛行村镇私人藏书千册以上者亦不乏人,如城东下丕岗李葆醇等。尤其祥云和尚收藏有全部《大藏经》等珍贵经典,并设有专门图书室对外借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图书发行渠道畅通,公办图书馆(室)日增,私人大量藏书者渐少。
第三节 档案管理
案卷收藏20世纪50年代末期以前,县内档案机关的案卷收藏情况不详。1958年,县档案馆建立初期,仅收藏中共新蔡县委机关(包括县总工会、共青团、妇联会)和县供销社、粮食局、银行4个全宗,共有档案资料3000多卷(册)。1967年接收县人民委员会机关档案1383卷。1979年先后接收县房地产管理所有证存根和省档案馆转回的民国时期新蔡县政府档案3148卷(册)。1988年,县档案馆共有馆藏档案35个全宗1174卷,资料7480册。基层档案室收藏存放各种档案资料5万多卷(册)。
档案利用 民国时期,县内档案利用率极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便于利用,县档案馆在抓好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学习,使管理人员熟悉馆藏内容,尽量为查阅人员提供方便、满足需要的同时,1984~1988年,先后编写全宗简介和档案资料目录21册,县内来馆查阅档案资料2182人次、7556卷(册),抄写复印资料2324件,其中为编史修志部门提供档案资料1107人次,5638卷(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