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重要文物藏品
第一节 馆藏文物
仿三足鼎鼓面刻花石凳 明代遗物,1984年文物普查时城关(今古吕)镇市民白玉贞所献。此物原本1对,俱为青石、鼓面、圆肩、连圆座式,镌雕纹饰线条清晰,刀法娴熟,与曹亨陵园汉白玉石雕雷同。另只于1958年被砸,垫于地下,今只因白氏求留洗衣谋生幸存。
第四纪纳玛象臼齿化石 练村张金相1983年春于洪河下游黑龙潭捕鱼时所捞。化石呈红褐色,长41厘米,宽9~18厘米,重6.25公斤。
铜镜 唐代遗物。1984年春县城南街废品收购门市部所购。圆形,直径21.9厘米,厚1.2厘米,重1.7公斤。图案高浮镜面,雕刻极为精细,图案中以梅花、葡萄居多,配以飞马、猴子、飞鸟等饰物。
青铜剑 春秋遗物。1985年11月城关砖瓦厂于县城东南隅古城垣下取土时掘出。全长45.7厘米、宽4.2厘米,厚0.9厘米,柄身残断。
弩机 1977年9月27日于今黄楼乡石家湖东南洪河西岸50米处出土。原为2件,均藏于距地面深2米、上口覆有直径2米、厚3.3厘米铁盖、以青砖垒砌、内以黑色油物防护的人工池内,保存极好。出土后,小者被民工窃藏无着。今藏大者重1.5公斤,系村民陈世清所献。机身铭文“需章官驽”,望山铭文“需章官茛府君所造”,均为篆体,与河南省博物馆所藏汉代驽机雷同。
郢爰 亦称“爱金”、“金爰”。1982年夏于县城东关楚制币炉遗址(炉巷)出土。金质,净重28克,厚0.4厘米,二连饼长3.1厘米,底宽1.8厘米,面宽1.4厘米,面铸横排篆体“郢爰”2字,系战国时楚国通行货币,国家一级文物。
桃花杯 国家一级文物。1982年7月于今县第二人民医院后张九三墓中出土。金质,通高3.4厘米,敞口、直腹、平底圈足,深浮雕纹饰,净重150克。口径6.6厘米,腹下有一凸梭线周之,素里。足高0.3厘米,厚0.4厘米,鋬高2.4厘米,三叉桃花形,左右2大枝托腹一周,小枝紧抓口沿下项部。旧志载:九三,新蔡县绿波楼人,〔明〕隆庆间(1567~1572年)任河北迁安知县时两次受太仆寺嘉奖。此杯或即太仆寺所奖。
玉带钩 国家二级文物。青玉,稍呈弧形,全长19.8厘米,宽厚2.7厘米。正面镌“二龙相戏”图;复面素,有一椭圆形佩扣。玉质细腻,光泽滑润,镌刻刀法娴熟,线条清晰明朗。亦为张九三墓葬物,与桃花金杯同时出土。
都统印 1985年县文物普查办公室征集。铜质,金哀宗天兴二年(1233年)二月颖州总帅铸造。印面长宽各6.6厘米,厚0.5厘米;柄呈扁方形,高3.5厘米、宽2.9厘米、厚1.5厘米。
第二节 私人藏品
铁磙 铁质实心粗齿轮状圆柱形。长0.84米,直径0.47米,围1.54米。表体有磙长齿棱19条,棱高2厘米、宽5厘米,棱距6.5厘米。磙两端有明显脐窝,窝径5厘米,深2.5厘米,铸造年代不详。今藏县东南15公里顿岗乡铁磙马庄。
玉香炉 仿古方鼎式,直耳、直4足,长方形。炉身长28.05厘米,高12.2厘米,口宽22.44厘米;耳高8.58厘米、宽8.25厘米,厚3.3厘米,原为县城刘氏祠堂之物。
唐寅《山雪雾图》明正德二年(1057年)夏摹南宋李唐画,宣纸绢裱,有轴。全长251厘米、宽65.8厘米,瓤长92.2厘米,宽31.7厘米。
赵孟兆《双骏图》清人摹画,宣纸绢裱。全长230厘米、宽66厘米;瓤长76厘米、宽50.6厘米
丙寅年纪念币 民国15年(1926年)为纪念孙中山逝世1周年铸造。铝质鎏金,圆形,边梗上卷,有芳香。直径4.5厘米,厚0.3厘米,重5克。币面中心浮雕一下山虎,蹄前有一小鹿;币边铸篆体“丙寅年纪念币”,下铸隶书“中国北京”等字样;币背中心为一楷书大“寿”字,字周浮雕12生肖图。另有一长宽各6.5厘米、厚2.5厘米的精制置币盒。
兰英山水 清代作品,作者不详。画幅全长249.5厘米,宽80.9厘米;画面长148.5厘米,宽59.4厘米。
宋百川金鱼 清代县人宋百川亲笔画。画幅长192.4厘米,宽75.9厘米;画面长129.7厘米,宽59.4厘米。
上述藏品,俱经县文物部门登记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