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队 伍
第一节 人员分布
发展状况 民国时期,新蔡县科学技术人员极少,总数不足200名,多从事个体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国民经济和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科技队伍不断状大。1988年底,全县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含以工代技人员)6399名,占总人口的0.74%,其中从事自然科学人员占近三分之一,具有大学专科以上文化程度的1113名,占17.3%,中等专业文化程度的2388名,占37.4%,高中和高中以下的2898名,占45.3%。各类学(协)会、研究会会员1142名。
人员分布 县内50%以上的科学技术人员集中于文教卫生系统,其次是工业企业,约占22%,农业、林业、水利部门和在乡镇企业工作的科技人员仅占5%左右。
第二节 职称评定
1980年12月,新蔡县首次开展技术人员的技术职称套改、晋升和评定工作。经过套改、考核,共评定晋升具备各种级别的技术职称资格人员475名,其中获中级职称的55人,初级职称的420名(含农民技术员110名)。此后,又在文化、教育、工交、财贸、金融、农林水、商业等系统和乡、镇技术人员、以工代技人员中有步骤地全面开展技术职称考核评定工作。至1988年,全县获得各类专业技术职称的技术人员共5068名,其中获高级职称的95名,占技术人员总数的1.5%,中级职称的1225名,占19.1%,初级职称的3747名,占58.6%,尚未评定职称的1332名,占20.8%。凡取得技术职称者,有权受聘从事某项专业研究或设计工作,按规定享受相应级别的政治、生活待遇。
第三节 待 遇
新蔡县科技人员的政治、生活待遇因时而异,大致分为3个不同阶段:1951~1956年,与工人、农民和其他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一视同仁,享受同等待遇,政治上充分信任,生活上关怀备至,工作上大胆使用,他们为全县工农业的发展和社会教育起到一定作用。1957~1976年,由于受到“左”倾路线的影响,强调分配,忽视专业,长期把知识分子当作改造对象,受歧视、排挤,不少科技人员学非所用,有的被错划为“右派”分子,尤其“文化大革命”期间,称知识分子为“臭老九”①,许多科技人员被视为阶级异已分子,诬为“牛鬼蛇神”,遭“批斗”,下放农村劳动改造,积极性被严重挫伤。1978年以后,中共中央明确提出:“知识分子同工人、农民一样是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②,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要求认真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吸收知识分子加入中国共产党,强调专业对口,科技人员归队,并将其中的一部分人选拔到领导岗位,把科技干部作为中国共产党和国家的重要财富加以爱护和保护。中共新蔡县委根据上级指示,先后为422名科技干部平反冤、假、错案,对科技人员政治上信任,生活上关心,工作上重用。至1985年底,全县有231名科技干部被提拔为科(局)级以上领导干部,其中县级13名,正副科(局)级218名;813名科技人员被吸收为中共正式党员,占全县新发展党员总数的40%,并为家居农村的科技干部家属办理“农转非”户、粮关系260户839人,其家属子女有474人得以安排就业。
①当时社会上将各阶层人士分为九个等级,知识分子居最下层。
②《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人民出版社1981年7月第1版,第5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