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体育竞赛
第一节 县级竞赛
民国4年(1915年)6月,在县城东城河外的花台子广场举行首次全县体育运动会,城乡10余所小学参加比赛。竞赛项目有足球、篮球、田径(100米、200米、400米、接力、跳高、跳远)等。民国20年4月,举行全县春季运动会,选拔参加河南省运动会选手。民国23年,在县城东关大操场再次举行全县运动会,参赛者有县立一小、县中、今是中学、诞文女子中学等,比赛项目为篮球、足球、田径、拔河等。此后,每年均举行1次全县体育运动会。民国25年秋,为参加八区专员公署在汝南举行的全区体育运动会,县当局在县城东关举行选拔赛时,因县立中学成绩超过今是中学发生殴打,县中师生被逐离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县办体育竞赛蓬勃发展。1952~1986年共举办6届全县体育运动会,数十次单项运动会或对抗赛,参赛单位、人数、比赛项目逐年增多。1956~1959年,多次举行自行车比赛。1956年以来多次举行乒乓球比赛。1976年起,每年举行2~4次青少年单项比赛。1976~1978年,先后在关津、宋岗等地多次举行游泳和水上射击运动会。1978年起,每年春季或冬季均举行1次中学生田径运动会和篮球运动会;冬季举行1次全县长跑运动会;节假日举办县直职工篮球、乒乓球比赛。古吕镇经常利用周末举行小学生乒乓球、田径单项对抗赛。1985年起,每年举办1次妇女运动会。1986年10月1日,首次举行老年门球比赛。象棋比赛多在节假日举行,每年1~2次。围棋比赛活动举办较少。
第二节 参加地区以上竞赛
民国25年(1936年)秋,新蔡县首次组队参加在汝南举行的全区运动会并获男子400米跑第2名。民国30年在全区田径运动会上获男子徒手跳高第4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县代表队多次在地区级体育竞赛中取得较好成绩(详见附表),有30多名运动员代表地区参加全省体育比赛。1959年4月,在河南省第一届运动会上获马拉松跑第6名;1978年,李峰在省第四届运动会上获400米跑第5名;1980年,杨萍在省级比赛中获女子400米跑第2名;1984年,徐华、戴艳霞在省五届运动会上双破省小口径步枪射击最高纪录。杨新勇1983年参加省级举重比赛获少年组100公斤级第1名、1986年在省第六届运动会上获第4名。1984~1986年,县女子垒球运动员葛惠贤多次代表河南省参加全国运动会并2次参与迎访国际比赛。1985年,周玉梅参加全国工人运动会获女子100米、200米跑2项第3名,张亚中在贵阳参加中南10省(市)运动会获男子标枪第2名。1986年参加在重庆举行的中南10省(市)运动会,张亚中获标枪第1名,李素丽获女子铁饼第1名。此外李爱萍、陈群英、李俊等在全国少年中长跑、无线电测向等项目的比赛中均取得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