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通讯报道
第一节 队 伍
专业通讯干部1958年“大跃进”形势下,中共新蔡县委为在各级报刊上多见本县稿件,从办公室人员中指定5人(其中1名副主任)兼做通讯报道工作。1961年,正式建立中共新蔡县委通讯组,隶属宣传部,配专职通讯干部1名。1966年后,通讯报道工作名存实亡。
1968年初,县革命委员会重建通讯组。初仅配专业通讯干部5名,后增至13名,隶属县革委办事组。1969年减为5名。1971年以后,通讯组改属宣传部,专业通讯干部减为2名。1983年起增摄影专业通讯干部1名。
业余通讯员 民国时期,随着各种报刊的增多和地方报刊的创办,县内一些业余写作爱好者,遂自发向报刊写稿投稿并被一些报刊发展为业余通讯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业余通讯报道人员很少。1956年《新蔡县报》创刊后,多次号召并组织县、乡(人民公社)直属机关的党政干部、工人、学校师生和农村基层干部、回乡知识青年为县报和其它报刊写稿,发展通讯员,建立业余通讯网络,业余通讯队伍不断发展壮大。1968年起逐渐涌现一批业余通讯骨干。1983年,各乡、镇开始建立2~3人组成的业余通讯组。1988年全县共有业余通讯员200名,其中,骨干通讯员50多名。
第二节 业务活动
培训通讯员 始于1956年。当时的《新蔡县报》社先后举办数期业余通讯员学习班,学习中国共产党的政策和办报方针,明确报道重点,传授写稿知识。1961年后,每年的业余通讯员培训,均由中共新蔡县委通讯组举办。1970年后多采取以会代训形式,每年召集业余通讯员会议或举办“学习班”1~2次,学习业务,布置工作。1980年后,培训工作逐步走向正规,每年均举办业余通讯员学习班1~2期,每期50~80人;召集小型组稿会2~3次,每次参加10~20人;召开大型会议1次,总结上年工作,布置下年任务,评选先进,表彰发奖。通过多次培训,业余通讯员队伍不断壮大,素质不断提高,发稿数量逐年增加。
组稿、发稿 民国时期,县内新闻报道稿件,无专人或机构组织采编,发稿数量失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县内新闻稿件初由中共新蔡县委宣传部负责组织采编,后由宣传部委托县报社和县委通讯组组织采编。20世纪50年代,省以上报刊和新闻单位采用新蔡的稿件,每年10多篇。60年代,每年被采用20篇左右。70年代,年见报稿件增至50多篇。1980~1987年平均年发稿量274篇,1988年达497篇。其中,较有影响的稿件有《麦海醉人》、《县委要象焦裕禄那样突出政治》、《贫下中农管理的一所新型学校-河南省新蔡县涧头公社程庄农业劳动学校调查》、《宁肯肩膀碎不让车倒退--记新蔡县练村公社甘湾大队民兵营长王新安》、《人民战争威力无穷-记新蔡县人民八个月修起河坞大闸的事迹》、《新蔡县鼓励技术示范户开展家庭承包》、《还是社会主义好》等。1982~1988年,中共新蔡县委通讯组连续7年被评为驻马店地区新闻工作先进集体或模范通讯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