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名胜 纪念地
第一节 历史名胜
明清以前,县境古迹名胜颇多。随着岁月的流逝,古迹久已湮没,名胜多被破坏。
关津古渡 位于关津集北首,新蔡古志八景之一,系春秋乃至明清时期南北通衢大道上的重要水陆码头。当时,每至日暮,商旅、车船云集,渡口上下一片灯火,橹棹哗哗,人声鼎沸;集南有子路问津台遗址;渡口两侧,岗峦起伏,水流回环,芦苇丛生,巨柳成行。观遗风之胜迹,阅山水之清秀,令人赏心悦目。今汝河裁弯改道,平桥飞架,渡口早废。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贯彻实施,为沟通与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联系,中共新蔡县委、县人民政府正筹建关津、练村2码头,以充分发挥洪、汝河抵江达海的航运优势,为振兴新蔡经济服务。
胜泉 位于孙召乡前林村西南约200米处,新蔡古志八景之一。民传井中有龙,遇早取井水以祷辄得雨。该泉下通洪河,泉水滢涌,漫溢于口,常流不竭,远近闻之,皆谓“胜泉”。直至今日,千百年来,虽井壁坍塌,泉口淤塞,然胜井之迹犹在,泉水依然常流,纵使久旱无雨,沟塘干裂,河水断流,而胜泉之水不涸。
鲤鱼沟 亦名“红鱼沟”。位于砖店集西约3公里的耿楼东侧原兴隆寺附近,新蔡古志八景之一。该沟所产之鱼皆红尾如鲤。若将他处鱼苗移投该沟,其尾亦渐变为红,远近称奇。今沟迹陂塘尚存。
第二节 革命纪念地
辛亥革命纪念祠 位于县城北门里原大公馆旧址,系由任芝铭等共同发起呈南京国民政府批准、金寿安等督工营建。民国29年(1940年)夏奠基,次冬落成,民国30年3月29日奉主入祠。主祀刘纯仁、阎梦松2烈士,附祀与阎梦松同时在汴就义的杨英彦、王龙韬、马汉杰3烈士。原祠保存尚好,座北向南、单檐硬山式重梁小布瓦砖木结构高台建筑。面阔5间,进深7.20米;檐高12米、深0.68米。前有月台。门首竖匾题字“烈士祠”,两侧挽联为“崇功报德告慰忠魂幸为余生偿宿愿,救亡图存责在双肩未敢死后易初心”,俱系任芝铭手书镌刻,今已无存。
周窝 位于关津西南5公里的汝河故道湾兜处。民国16年(1927年)8月25日,参加北伐革命军奉命返县的6名共产党员在此举行全体会议,建立中国共产党新蔡县第一个基层组织-中共新蔡县独立支部。民国19年4月,为避敌锋芒,中共新蔡县执行委员会由县城迁驻该村,发起并领导全县“匀粮斗争”运动。
周氏祠堂 位于县城马道街路东(今马道街门牌18号)。系民国17年(1928年)7月中共新蔡县执行委员会成立后“执委”机关所在地和民国37年12月至次年3月中共豫皖苏边区第八地委、专署、军分区机关办公处。
小李庄 位于县西陈店集东北约4公里处,中共新蔡党组织从事地下活动的重要基地之一。民国22年(1933年)7月4日夜,中共鄂豫皖省委特派员李渭宾、新蔡县执委书记管道乐等在此召开县委扩大会议,研究建立苏维埃政权问题,因叛徒告密,突被地主武装包围,李、管等8位省、县、区领导人全部被捕,7日同时遇难。
八烈士革命殉难地 位于陈店集西南隅今乡政府南百米处。民国22年(1933年)7月7日上午,“小李庄事件”中被捕的中共党员李渭宾、管道乐、管荫尧、管守蒲、管守桓、管守岚、张秀莲(女)、曹济文被国民党新蔡当局同时枪杀于此。1986年7月7日中共新蔡县委、县人民政府于此为之树碑纪念。
黄刘营 位于县城西南40公里的汝河(今为故道)北侧。民国36年(1947年)8月22日,向大别山挺进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7个纵队13万人抵达该村一带的汝河北岸待渡。该村为“二野”军直机关和前线指挥所驻地。次日下午,先头部队于该村西南里许的杨湾村前汝河上,冒着敌机封锁,强行架设浮桥。黄昏,刘伯承、邓小平在此召开全军干部会议,布署、动员强渡汝河战斗。24日凌晨,大军开始抢渡,下午4时,全军胜利渡过汝河,进入正阳县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