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 南 省 统 计 局
关于1997年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
(1998年2月26日)
1997年,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中央“稳中求进”的工作方针,积极推进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两个根本性转变,继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正确把握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经过全省人民的共同努力,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都取得了新的进展。
一、综合
宏观调控取得积极成效,国民经济呈现出“高增长,低通胀”的格局,主要经济指标基本达到全年预期目标。
国民经济适度快速增长。初步统计,全省1997年国内生产总值4080亿充,比上年增长10.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50亿元,增长8.7%;第二产业增加值1880亿元,增长11.0%;第兰产业增加值1150亿元,增长11.3%。产业结构有所变化,第三产业比重上升。全年一、二、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由1996年的26.1%、46.6%和27.3%变化为25.7%、46.1%和28.2%。第三产业中流通、金融、要素市场等发展较快,对产业结构升级起了促进作用。
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稳步提高。1997年全社会劳动生产率8654元,比上年增长7.2%。全省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432元,比上年增长9.6%。
市场物价涨幅持续走低,基本保持稳定。全年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升0.6%,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升3.5%,涨幅分别比上年回落7.3和7.0个百分点。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和农产品收购价格指数(均以上年为100)分别为99.3%和95.0%,由于加强宏观调控和农业获得丰收以及买方市场的形成、市场机制作用的增强,对物价上涨起到抑制作用。(详见附表1)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效益不高,经济结构性矛盾突出,农业基础脆弱,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下岗待业人员增加,部分低收入居民家庭生活比较困难。
二、农业
种植业获得好收成。全年粮食生产在秋季遭受严重自然灾害的情况下,总产量仍达3894.70万吨;创历史最高水平,比上年增长1.4%,其中,小麦产量2372.35万吨,增长17.1%,稻谷产量342.87万吨,增长8.9%,玉米产量807.71万吨,减产22.2%,经济作物产量有增有减。1997年棉花总产量达79.00万吨,比上年增长7.4%。油料产量276.66万吨,比上年下降0.6%。烤烟、茶叶、蔬菜、水果等农作物持续增产。(详见附表2)
造林绿化事业继续发展。林业投入进一步加大,全年完成造林面积13.98万公顷,幼林抚育实际面积42.67万公顷。一批重点生态造林项目开始产生效益,林业资源的管理、保护工作有新进展,林木蓄积量增加。
畜牧、水产业继续保持发展势头。全年肉类总产量达403.00万吨,增长15.9%;水产品产量23.88万吨,比上年增长16.4%。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有所改善,年末全省农业机械总动力达4337.87万千瓦,比上年末增长1.9%;农用拖拉机和农用载重汽车达到207.80万台和5.57万辆;全年农村用电量118.27亿千瓦小时,比上年增长14.l%;农田有效灌溉面积424.70万公顷,比上年增长1.3%。但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仍然不强。
农业产业化经营开始起步,乡镇企业在结构调整中继续保持增长,推动农村二、三产业稳定发展。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持续增长。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1630亿元,比上年增长10.5%,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增加值560亿元,比上年增长6.9%;集体企业完成增加值560亿元,增长10.6%;中外合资、合作经营和外资企业为主的其他经济类型工业完成增加值130.00亿元,增长26.4%,大中型工业完成增加值477.9亿元,增长4.0%。
重工业生产快于轻工业。全年轻工业增加值650亿元,比上年增长8.5%;重工业增加值980亿元,比上年增长11.5%。受市场供求关系变化影响,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有升有降。(详见附表2)
1997年全省独立核算工业企业产品销售收入增长8.9%,实现利税总额增长6.8%。工业企业综合经济效益指数91.7%,总资产贡献率8.7%,资本保值增值率113.7%,资产负债率65.5%,流动资产周转率1.64次,成本费用利润率2.6%,全员劳动生产率23718元/人,产品销售率96.7%。国有工业企业扭亏增盈工作取得一定成效,全省国有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比上年增长7.9%,亏损额占利税总额的比重为18.05%,与上年基本持平。
工业经济运行中的主要问题是相当一部分企业产品销售困难、产成品库存较多、地方国有企业亏损问题依然严重。1997年末,全省独立核算工业企业产成品资金占用263.60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0.2%,全年亏损企业亏损额39.10亿元,比上年上升10.7%,其中地方国有工业亏损增长34.4%,亏损额占利税总额的比重27.9%,比上年上升6.9个百分点。
建筑业稳步增长,经济效益有所回升。全年完成建筑业增加值233.8亿元,比上年增长16.2%。全省国有建筑业施工工程个数为13133个,实行投标承包的工程个数为5999个,投标承包面达45.7%,比上年提高6.7个百分点。完成房屋竣工面积812.8万平方米,增长23.4%。工程质量优良品率为44.8%,比上年提高2.0个百分点。实现利税总额为6.61亿元,比上年增长9.1%。按增加值计算的全员劳动生产率为14439元/人,提高11.5%。
地质勘察工作取得新进展。全年完成1:50000区域地质调查4333平方公里。地质勘察完成机械岩心钻探工作量20万米,新发现矿产地20处,比上年增加9处,提交可供工农业建设利用的地质报告24份。有12种主要矿产新增探明矿产储量。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全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71.91亿元,比上年增长16.8%。其中国有经济投资588.75亿元,增长15.0%;集体经济投资220.66亿元,增长18.8%,城乡居民个人投资196.21亿元,增长16.4%;其他经济类型投资166.29亿元,增长21.2%。按投资管理渠道观察,基本建设完成投资488.11亿元,增长19.4%;更新改造完成投资184.71亿元,增长18.7%;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52.78亿元,下降3.8%.
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得到加强,比重上升。全年农林牧渔业完成投资63.95亿元,比上年增长11. 3%;能源工业完成投资199.05亿元.增长22.7%,所占比重由24.8%上升到25.1%;运输邮电通信业完成投资122.8亿元,增长41.9%,所占比重由13.2%上升到15.5%。
重点建设项目进展顺利。全年91个基本建设大中型和更新改造限额以上建设项目共完成投资172.82亿元,到位资金190.07亿元。举世瞩目的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顺利实现截流,郑州新郑机场建成交付使用,安阳至新乡高速公路建成通车。
投资效益有一定提高。全年新增固定资产558.84亿元,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为72.0%,提高1.4个百分点;建成投产项目7893个,项目建成投产率为66.6%,与上年持平,全年基本建设新增的主要生产能力有:原煤开采240万吨,发电机组容量77万千瓦,原油开采76万吨,新建铁路交付运营里程80公里,新建高速公路122公里等。
五、交通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业结构继续调整。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的货物周转量1540.03亿吨公里,比上年下降3.9%。其中,铁路1179.62亿吨公里,下降6.6%;公路350.42亿吨公里,增长7.4%;航空790万吨公里,增长16.5%。旅客周转量完成619.27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6.0%。其中,铁路296.81亿人公里,增长3.9%;公路310.26亿公里,增长7.1%,航空8.84亿人公里,增长3.6%。
邮电通信业迅速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64.31亿元,比上年增长39.3%,公用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到479.2万门,全省全部实现电话交换程控化。移动电话新增用户24.15万户,年末用户达到48.02万户,增长101.5%。电话普及率达到4.28部/百人,比上年提高1.19部。已通电话的行政村占行政村总数的比重为75.81%,比上年增长16.41个百分点。计算机互联网络用户达到3158户,比上年增长6.72倍。数字数据业务、电子数据交换业务继续高速发展,数据通信总用户超过2000户。
六、国内贸易
市场商品货源充足,销售平稳。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61.36亿元,比上年增长15.9%,扣除物价
因素,实际增长15.2%,增长幅度比上年有所回落。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662.93亿元,增长13.9%;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698.43亿元,增长17.8%。分经济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消费品零售额319.96亿元,比上年下降10.1%,集体经济238.39亿元,私营经济15.27亿元,其他经济787.74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1%、36.5%和39.5%;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脔易业零售额增长8.3%,餐饮业零售额增长44.4%。
全省贸易业生产资料销售总额达810.10亿元,比上年下降9.4%。集贸市场成交活跃,全年成交额814.50亿元,比上年增长11.6%。
绝大多数商品处于供求宽松的状态,买方市场特征明显。但大型商业零售企业销售萎缩,效益下滑,亏损严重。
七、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增长平缓。全年进出口总额26.4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9%。其中,出口总额19.62亿美元,增长3.4%;进口总额6.82亿美元,增长1.5%。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占全部进出口的22.8%.对外贸易市场继续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我省主要贸易伙伴依次为香港特区、日本、美国和欧盟。
利用外资继续增长。全年实际利用外资金额12. 6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9%。其中,外商直接投资5.9亿美元,增长12.2%。
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取得新进展。全年承包工程、劳务合作和设计咨询业务新签合同额1.1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完成营业额0.65亿美元,增长14.9%.
国际旅游业稳步发展。全年国际旅游入境人数为17. 5万人,比上年增长10.8%,其中外国游客11.7万人,增长14.7%,华侨0.4万人,增长8.8%,港澳台同胞5.4万人,增长2.3%;国际旅游外汇收入0.95亿美元,增长30.3%。
八、金融和保险业
金融形势基本稳定。年末全部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271.76亿元,比上年末增加470.78亿元,增长16.8%,其中,企业存款余额为861.43亿元,增加107.84亿元,增长14.3%;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2243.00亿元,增加34§.69亿元,增长18.3%。各项贷款余额为3320.89亿元,比上年末增加525.18亿元,增长18.8%。其中:短期贷款余额为2210.34亿元,增加381.04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为493.16亿元,增加26.06亿元。
保险事业进一步发展。承保金额5094.59亿元,比上年增长75.5%。保费收入32.70亿元,增长51.5%。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5.00亿元,增长15.5%(人身保险费收入17.70亿元,增长105.9%。财产险赔款金额7.58亿元,比上年下降7.3%,人身险给付金额5. 66亿元(含满期给付),增长14.2%。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事业不断进步。1997年末国有企事业单位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08万人,比上年末增长6.9%。全省拥有研究与技术开发机构1755个,从事科技活动人员14.74万人,其中科学家和工程师10.72万人。全年用于科技活动的经费支出为42.39亿元,比上年增长35.0%。其中研究与发展经费支出9.81亿元,增长30.0%。全省共取得省级以上重大科技成果1099项,其中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科技成果45项。全年受理专利申请2948件,授权专利1233件,技术市场更加活跃。全年全省共签订技术合同1.81万份,成交金额15.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6.0%和11.0%。
综合技术服务进一步改善。1997年,全省技术监督系统共有产品质量检验机构88个,其中国家检测中心1个;专业人员1843人。全年监督抽查产品1059个批次,抽查商品1014个批次。全省共建立城乡天气预报服务网发射站点55个,卫星云图接收站点7个。测绘部门完成基础地理信息数字化1080兆比特。计量和地震等其他服务工作继续取得新进展。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1997年,全省有普通高校50所,成人高校52所,研究生培养单位19个。普通高等学校招生4.66万人,在校生13.60万人,在学研究生1695人,成人高校招生5.43万人,在校生14.6万人。普通高中645所,在校生46.68万人,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104.7万人(含技工学校学生)。全省初中在校生433.54万人,初中入学率94.1%,小学在校生1169.96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6%,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希望工程取得新成绩。1997年接受海内外捐款1100.36万元(人民币),救助1.32万名失学儿童重返校园,资助建设希望小学89所;成人中等专业学校在校学生22.27万人,成人技术培训学校培训学员667.81万人次。全年共扫除文盲31.92万人。
十、文化、卫生和教育
文化事业进一步繁荣。1997年全省共有艺术表演团体213个,文化馆198个,公共图书馆133个,博物馆66个。广播电台79座,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21座,广播人口覆盖率92.5%,电视台74座,一千瓦以上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136座,电视人口覆盖率86.0%,各类电影放映单位183个,1997年全省电视剧产量达209部(集),全年出版报纸9.44亿份,各类杂志出版9906.88万册,图书出版3.95亿册(张)。档案事业发展迅速,档案馆的档案开放工作取得进展。全省共有档案馆194个,已开放各类档案49.97万卷(册)。
卫生事业继续发展,1997年末,全省共有卫生机构(含诊所)7194个;床位18.92万张,其中:医院、卫生院17.58万张,卫生技术人员26.20万人,其中:医院、卫生院医生7.65万人;护师、护士5.30万人,年末全省共有卫生防疫、防治机构238个,卫生技术人员1.51万人,妇幼卫生机构138个,卫生技术人员5453人。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网得到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全省91个县全部达到农村初级卫生保健规划目标,农村乡(镇)共有卫生院2606个,床位50984张,卫生技术人员6.39万人。农村有医疗点的村数占总村数97.5%,乡村医生和卫生员12.49万人。
体育事业成绩显著。在国内外的各项比赛中,我省运动健儿获得了6个世界冠军;10人29次超12项世界纪录;3人10次创超8项亚洲纪录;2人3次创2项全国纪录,参加第八届全国运动会,达到预期目标。全民健身活动推向新阶段。第八套广播体操普及推广活动和全民健身宣传周活动在全省各地普遍展开。学校体育活动更加活跃,有92.7%的在校学生达到了《国家体育锻炼标准》。
十一、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力度继续加大。年末全省环境保护系统共有9367人,各级环境监督测站137个,环境监测人员2681人。自然保护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全省自然保护区达23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个。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8.8万公顷,占辖区总面积的1.1%。环境法制建设加强,环境保护的执法力度进一步加大,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执行率97.9%。全年完成环境污染限期治理项目1112个,总投资24.81亿元。在全省26个城市中建成了90个烟尘控制区,面积达722.48平方公里;在22个城市中建成了75个环境噪声达标区,面积达436.92平方公里。
重点流域和区域污染防治工作全面展开。全省共投入治淮资金约12.5亿元,关停了1380家5000吨以下化学制浆造纸企业,取缔了17199家污染严重的小企业,对日排废水100吨以上的1036家排污企业实行了限期治理。
污染物总量控制计划与跨世纪绿色工程规划的实施工作有序进行。目前,已竣工项目18个。但环境污染的治理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十二、人口、就业与人民生活
人口控制工作取得新的成效。全年人口出生率13. 97‰,死亡率6.30‰,自然增长率7.67‰。年末全省总人口9243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729万人,占18.7%,乡村人口为7514万人,占81.3%。
劳动就业工作加强,就业结构有所调整。全年各类职业介绍所介绍63.5万人次就业,组织25.0万人次参加了各类就业训练。通过实施再就业工程帮助24.4万人实现了再就业.年末全省就业人员达4781.9万人,比上年增长2.6%。就业人员中,一、二、三产业比重分别为58.8%、21.3%和19.9%,第三产业比重继续上升。年末城镇职工84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91万人;城镇私营个体从业人员132.59万人,增加23.82万人。但下岗职工增多,就业压力加大。除通过各种渠道已再就业的外,年末全省尚有29万人需要再就业。年末劳动部门城镇登记失业人数达19.90万人。
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长,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97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93.62元,扣除物价因素,比上年实际增长6.4%;人均消费性支出3378.02元,扣除物价因素,比上年实际增长9.6%。全省职工平均工资5467元,比上年增长11.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733.89元,扣除物价因素,比上年实际增长7.4%。城乡居民居住条件有所改善。1997年,城镇竣工住宅面积2175.24万平方米,农村竣工住宅面积8176.53万平方米。但居民收入增长不平衡,一部分低收入居民家庭生活比较困难,全省仍有400万农村人口没有解决温饱问题,农村扶贫任务仍然艰巨。
社会保险事业发展迅速,年末全省有381.27万职工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79.51万离退休人员参加了离退休费社会统筹;19.51万职工参加了大病医疗统筹,4.22万离退休人员参加了医疗费用统筹。全省已有84.5%的乡镇建立了农村社会保障网络,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达340.20万人。
社会福利事业继续发展。1997年全省已有8个城市建立了最低生活费保障线制度,各级劳动保险机构为7.1万失业职工提供了失业救济。全省各类社会福利院床位达53273张,收养4.14万人。城镇社区服务网络持续快速发展,已建立起各种社会服务设施1968个,其中社区服务中心191个,
注:1.本公报各项统计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公报中国内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和劳动生产率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类别 附表1:各类价格指数 1997 年 1996 年
(以上年为100)
居民消费价格 110.5 103. 5
城市 109.5 102.4
农村 110.9 103. 9
食品 111. 5 100. 4
粮食 108. 8 90.6
肉禽及其制品 103.9 113. 4
油脂 91. 1 103.7
蛋类 118. 5 76. 3
水产品 105.2 105.7
鲜菜 144.7 87.0
衣着 107.9 103. 7
家庭设备及用品 104. 1 100.6
医疗保健用品 108. 7 101.5
交通和通讯工具 98.7 96.7
娱乐教舒文化用品 110.4 97. 1
居住 110. 6 108.0
服务项目 121.6 124.6
商品零售价格 107.9 100.6
城市 106.2 99.8
农村 109.4 101.2
农业生产资料价格 107.9 99.3
农产品收购价格 105.1 95.0
工业企业能源原材料购进价格 106.1 100.6
工业品出厂价格 104.1 100.6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 103.9 102.9
附表2:1997年工农业主要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1997年 比上年增长
一、农产品产量(万吨) (±%)
粮食 3894.70 1.4
夏粮 2399.50 17.0
秋粮 1495.20 -16.4
油料 276.66 -0.6
其中:花生 218.33 -0. 1
油菜籽 41.97 2.1
芝麻 15.47 -14.8
棉花 79.00 7.4
烤烟 40.97 52.1
茶叶(吨) 6800 28.3
黄红麻 13.49 23.4
蔬菜 2493.68 15.2
水果 269.26 8.9
肉类 403.00 15.9
其中:猪牛羊肉 346.23 12.9
水产品 23.88 16.4
二、工业产品产量
纱 45.60万吨 6.9
布 15.00亿米 14.5
化纤 10.80万吨 10.2
卷烟 297.00万箱 2.1
彩色电视机 21.20万台 -25.9
家用电冰箱 103.00万台 -8.7
能源生产总量(标准煤) 8375.58 -3.9
原煤 10300.00万吨 -4.5
原油 587.13万吨 持平
发电量(亿千瓦小时) 630.00 6.0
钢 314.90万吨 1.6
钢材 303.70万吨 6.3
十种有色金属 36.41万吨 18.3
其中铜 3.40万吨 持平
铝 24.80万吨 30.5
铅 5.90万吨 7.2
水泥 3101.40万吨 0.4
硫酸 80.30万吨 -0.6
纯碱 27.80万吨 -20.6
化肥(折纯量) 276.80万吨 14.8
金属切削机床 0.10万台 持平
汽车 11000辆 -26.7
拖拉机 1.80万台 12.5
程控交换机 74.80万线 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