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生活
【城镇居民家庭收入】据地区城调队对全区320户城镇居民家庭生括情况抽样调查资料表明:l99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首次突破3000元,达3355.72元,较上年同期的2074.48元增加38l.24元,增长12.82%,剔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9.75%,是近几年来实际增长幅度最高的一年。
一、居民家庭收人的主要来源仍然是工资。在可支配收人中,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2631.60元,较上年同期增长9.53%,剔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6.55%。在工资收入中:国有职工人均工资性收入4879.35元,较上年同期实际增长18.32%;集体职工人均工资收入2875.61元,较上年同期下降9.08%。国有职工工资增长的主要原因是:1997年,行政、事业单位公务员增加了工资项目中的地区差额补贴,以及效益好的企业给职工增加了效益工资。
二、离退休金略有增长。受行政、事业单位公务员增加地区差额工资的影响,行政、事业单位的离退休人员也同时增加了地区差额工资。一些离退休人员由于身体条件及其他原因,离岗以后,重新就业,或在原单位继续应聘,既为社会贡献余热,又增加了自己的收入。1997年,居民人均离退休金收入277.80元,离退休再就业收入9.72元,分别较上年同期增长11.97%、7.52%,按离退休人员计算的年人均离退休金为4283.59元,较上年同期的4175.98元增长2.58%,略低于物价涨幅。
三、个体及被雇收入增幅较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职工择业观念转变,就业渠道拓宽。不论是国有、集体或个体,只要能发挥个人特长,对自己有利可图,都具有较强的吸引力。据调查资料:1997年,居民人均来自个体经营收人和个体被雇收人39.29元,较上年同期的29.68元增长32.38%。
四、其他劳动收入增幅85.04%。1997年,全区市场建设步伐加快,市场交易活跃。不少在职职工和下岗职工适时转变择业观念,或利用双休日,或利用早晚工余时间摆摊设点,增加收入。据统计,1997年城镇居民人均其他劳动收人40.21元,较上年同期的21.73元,增长85.04%,增长幅度居各项收入第一位。
五、居民储蓄存款下降,手存现金增加。自1997年5月8月两次下调利率以来,城镇居民储蓄意向有所削弱。由于目前适合城镇居民消费的大众化家电商品已基本饱和,新的高档消费热点尚未形成,收益高且安全可靠的投资渠道尚未完全拓宽,利率的吸引力明显下降,居民手存现金大幅增长。调查显示1997年居民人均存入储蓄款433.24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71%;提取存款311.23元,同比增长19.01%,提取存款增长幅度高于存入储蓄款增长幅度14.3个百分点。存、取相抵后,人均净存入人民币122.01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9.85%。从年人均手存现金124.15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5.56%,人均购买有价证券29.13元,同比增长4.1倍情况看,利率下调影响了居民储蓄存款的积极性,将逐步向有价证券方向转移。(朱淑英)
【城镇居民生活消费】1997年,全区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市场繁荣,物价稳定,城镇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据抽样调查资料显示1997年,全区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873.52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剔除物价因素后,实际增长11.87%,消费增幅高于收入增幅2.13个百升点。
一、居民消费结构改善,消费水平提高。在消费支出中,吃、穿、用生存性消费所占比重逐年下降,发展性、享受性消费逐渐上升,1997年,食品消费占消费支出的比重48.89%,比上年同期下降0.0l个百分点;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交通通讯、居住、杂项商品支出所占比重全面上升,分别比上年同期上升0.69、0.66、0.35、0.48、0.09个百分点。以上数据表明,区内城镇居民消费水平与发达国家居民生活水平提高过程,由温饱向小康过渡时衣着及用品所占比重上升,食品支出所占比重开始下降;由小康向富裕过渡时,吃、穿、用比重下降,享乐性、发展性支出,包括医疗保健、交通通讯、文化娱乐及教育等支出,所占比重上升)的趋势雷同。由此,表明区内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继续得到改善,消费水平正大跨步由小康向富裕迈进。1.食品消费讲质量、重营养、求方便。1997年,城镇居民人均食品支出1404.88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4.97%。从食品消费量情况看,人均油脂消费7.0公斤,增长18.04%;肉禽及制品21.8公斤,与上年同期持平;蛋类16.8公斤,增长50.0%;水产品4.2公斤,增长50.0%;鲜菜104.6公斤,增长3.56%。由于生活节奏加快,各种成品、半成品类副食倍受欢迎。在外用餐成为时尚,1997年,居民人均在外用餐66.27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l.89%。2.衣着消费成衣化,设备用品消费有所增加。近几年,居民对服装的色调、款式要求变化较快,色调调和,款式新颖,能充分体现个人体型特点且价格适中的配套服装倍受欢迎。l997年居民人均衣着支出470.25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55%。其中:人均服装支出296.44元,增长11.39%;衣着材料支出47.84元,下降20.32%。从购买量看,人均购买服装5.5件,平均价格53.48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77%和4.09%。随着安居工程的大力实施,不少居民乔迁新居。添置新家具、新家电等配套建设成为城镇居民生恬中的热点。1997年居民入均设备用品支出l71.93元,增长4.29%。其中:人均家具支出22.41元,同比增长l.3倍;家庭设备支出35.28元,下降l3.36%。到1997年底,每百户居民家庭拥有电冰箱62.8台,彩色电视机89.7台,照像机13.4架,空调器12.5台,电灶具48.4台,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26.61%、12.69%29.73%、95.31%、26.77%。3.居住面积增加,居住条件改善。由于住房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众多城镇居民动用积蓄拥有了自己的住房,居住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止1997年底,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由1996年的12.82平方米增加到1997年底的14.1平方米,增长9.98%。每百户居民家庭有73.4户拥有全部产权或部分产权住房,有54.4户居住两居室以上单元式配套楼房,有41.3户使用管道煤气或液化石油气,有40.3户装有公费电话或自费电话。4.交通通讯、医疗保健及教育支出大幅度上升。交通、通讯业及城镇建设的迅建发晨给居民带来诸多方便,出门“打的”,相互联络有手机和BP,现代化的交通通讯设备使居民大幅度增加了这方面的支出,1997年,居民人均交通通讯支出127.35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4.89%。其中:人均交通费支出25.73元,同比增长50.82%,通讯设备支出30.38元,同比增长l.57倍。医疗制度改革以及价格方面的原因使居民用于医疗保健方面的支出不断增加。1997年人均医疗保健支出120.27元,增长36.24%,增长幅度居八大类消费支出之首,1997年人均用于娱乐教育文化服务方面的直出223.11元,同比增长26.32%。其中:人均教育支出l50.90元,增长58.08%。
二、高、低收入差距继续拉大,低收入家庭生活更加窘迫。据调查,1997年占调查户10%的最低收入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1816.41元。占调查户10%的最高收入家庭人均5938.84元,高、低收入相差4122.43元,比上年同期的3215.64元,差距又拉大906.72元,在最低收人家庭中还有占调查户5%的更低收入户,年人均收入仅1642.32元,这部分最低收人家庭年人均消费支出1797.12元,将每月收人的57.5%用于购买食物维持生存,日常穿和用的消费严重不足,且档次较低,资料表明:l997年,最低收入家庭人均衣着支出263.l8元,是全区平均水平的56%,占最高收入户的38.5%;人均用品支出59.60元,是平均水平的34.7%,是高收入户的16.4%,从耐用品拥有量情况看:到1997年底,量低收入家庭每百户拥有洗衣机78.l台,电冰葙43.8台;最高收入家庭拥有洗衣机93.8台,电冰箱90.6台,不仅数量多,且品牌及档次较高。(朱淑英)
326图
【农民收入】1997年全区加大农村改革力度,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一优双高”农业和畜牧养殖业,引导农民积极开展劳务输出,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666元,较上年增长2l.6%,创历史最高水平。
一、各县市农民纯收入水平普遍提高。其中驻马店市和西平县人均纯收入首次在全区突破2000元,分别为212l元,2006元,再度成为全区农村经济发展的“前锋”;高于全区平均水平的还有遂平,汝南和正阳3县,分别为1805元,1703元、1702元,最高的驻马店市与最低的新蔡县差距580元,与上年差距基本相近,从增长幅度看,经济基础较弱的新蔡、平舆2县最快均为27.9%,确山、泌阳、西平、正阳4县也均在20%以上。
二、种植业仍是民收入的主流,1997年全区合理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加强对经济作物种植的开发,提高粮经比例,大力推广间怍套种,立体种檀,尽管秋季全区普受旱灾,秋粮大幅减产,但主要经济作精产量明显提高,其中:蔬菜、油菜、烟叶别比上年增长4.1%、3.7%、95%。这在很大程度上使农民收人稳定增长,1997年凡均种植业收入1519.5元,比上年增长16.1%,占农民总收入的55.9%,占家庭经营收入的64.5%。
三,畜牧养殖业成为农民收入新的增长点,发展畜牧养殖业是农民致富奔小康的重要途径之一,由于目前肉类价格上涨,而饲料价格基本稳定,成本小,经济效益高,农民积极性较高,1997年各县市引导农民抓住有机时机,以市场为导向,使畜牧养殖“上规模、上档次、上科技”,全年全区猪、牛、羊、家禽出栏分别为265.62万头、45.75万头196.53万头、2053.14万只,分别比上年增长42.2%、32.4%、42.2%、26.3%,农民人均畜牧养殖业收入604.9元,比上年增长61.4%。
四、一、二、三产业收入持续增长,1997年全区各级乡政府结合本地优势,在保证农业稳定发展的前提下,以市场为导向,放手发展多种经济,产生结构得到合理调整,各产业农民收入明显提高,1997年农民家庭经营收入中一、二、三产生比重由上年的94:1:5扭转舟92l:2l:6,农民第一、二、三产生总收入分别比上年增长14.3%,7l.1%、52.3%,在保证农民第一产业人均纯收入增长172元的“稳定”前提下,从二、三产业得到的纯收入总额比上年人均增长47元。
五、非农产业对农民增收的作用增强。农产品产量的增加和农副产品价格的提高是农民收人增长的主要途径,但由于受自然环境和市场体制等方面的影响,农业增产和农产品价格上升的空间愈来愈窄,农业对农民收入增长的推动作用不断弱化。l997年人均纯收人增加额中农业纯收入增加所占比重为56%,比上年减少16个百分点.而非农业纯收人所占比重却比上年增长了16个百分点。
六、低收入农户大幅度减少,高收入农户不断增加。本年,全区人均纯收入在500元以下的农户,占总农户的0.3%,500~1000元的占8.3%,分别比上年下降14、11.4个百分点,2000~3000元的占23.5%,3000元以上的占4.4%,分别比上年增加lO.4、2.6个百分点。 (海保国)
328图
【农民生活消费态势】1997,随着收入的不断增加,全区农民生活消费显著提高,商品性消费日趋明显,消费结构渐趋合理,文化娱乐需求尤为突出,大部分农民实现了由贫困向温饱有余的转变,部分农民生活已率先步入小康。
一、农民生活消费显著提高。1997年,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666元,较上年增长2l.6%。收入的大幅度增长,使农民生活整体水平显著提高,全区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250.7元,较上年增长5.8%。
二、生活消费由自给性向商品性转化日趋明显。随着农村商品生产的迅速发展,农民货币收入不断增加,促进了生活消费商品化进程,农民商品消费占有越来越重要地位。1997年全区农民生活消费现金支出人均788.84元,占生活消费总支出的63.1%,比上年提高6.5个百分点。其主要原因一是食品结构发生变化,食品消费中副食及成品类比重增加,主食消费比重减少;二是在生活消费中更加注重住房及文教娱乐方面消费;三是中、高档耐用消费品越来越多进入家庭。
三、文教、娱乐需求尤为突出。收入水平的提高,使农民在生活有余的条件下,开始注重文化、科技的长远投资和娱乐享受。l997年全区农民人均文教娱乐消费支出115.2元,比上年增长26%,成为一大突出增长点。
四、生活消费结构渐趋合理。1997年,吃、住、穿、用在生活消费总支出中所占比重分别由上年的55.9%、17.2%、7.2%、4.4%调节为54.1%、18.2%、7.1%、4.1%。(一)1997年人均食品消费支出676.4元,其中主食54%,较上年减少0.8个百分点;副食及成品类42.7%,增加0.9个百分点。(二)农村“建房热”仍然居高不下,农民住房消费大幅度增加,面积不断扩大,条件显著改善,讲究宽敞、舒适、美观、坚固。1997年人均住房消费227.9元,比上年增长12.l%,年末人均住房面积5.74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05平片米,其中:砖木钢筋混凝土结构占95.2%,比上年增加4个百分点。(三)成衣化服装成为衣着的主流。1997年人均衣着消费支出88.36元,比上年增长3.6%,扣除物价后实际增长2.3%,其中成衣支出48.75元,比上年增长12.2%。(四)中、高档商品已越来越多地进入家庭,1997年百户拥有冰箱、彩色电视机、洗衣机、摩托车分别为1.9台、13.4台、2.6台、O.8辆,较上年分别增长26.7%、14.9%、52.9%、60%。
五、大部分农民实现了由贫困向温饱有余转变,部分农民生活已率先步人小康。全区农民生活恩格尔系数为O.54,其中:大于0.6的农户占3%,小于0.5的占23%,表明大部分农民生活为温饱型,并有部分农民生活已率先步入小康。(海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