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化
【农机工作概况】1997年全区农机系统按照“团结勤奋,开拓进取,突出重点,务实重干”的工作思路,努力工作,促进了农机化事业的发展。
一、农业机械持续增长。1997年底全区农机总动力达36l.84万千瓦,较上年净增40.83万千瓦.增长12.72%。各种型号的拖拉机达23.61万台,增长10.95%,其中大中型拖拉机6173台,较上年增加152台,增长2.52%,小型拖拉机22.99万台,增加2.32万台.增长11.22%。农业机械的增加,提高了农业装备水平,全区平均每百亩耕地拥有农机动力32.02万千瓦,每万亩耕地拥有拖拉机209台,分别较上年提高12.75%和ll.17%。各种配套农具达43.44万部(套),配套比由上年的1:1.74提高到1;1.84。
二、农业机械化水平全面提高。随着农业机械数量增加和普及应用,进一步提高了农业机械化水平。1997年全区共完成机耕面积700.53千公顷,比上年增加48.50千公顷;机播632.79千公顷,比上年增加72.05干公顷;机收514.42干公顷,比上年增加18.77千公顷,机脱粮食277.3万吨;机防面积233.42千公顷;机电灌溉面积590.82千公顷;运输37665.25万吨公里。
二、农机投入和经营效益稳步提高。1997年全区农机固定资产原值达16.67亿元,较上年增加7.41%,其中农户所有占98.79%。农户仍是农机经营的主力军。全年农机经营总收入4.68亿元,扣除费用支出2.66亿元,获纯收入2.02亿元,上交国家税费3591.26万元。
1997年全区农机化发展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受小麦机收会战的影响,收获机槭发展迅速,当年新增9200台.其中联台收割机增加309台,增长172.63%;二是农机动力结构由以往的小型为主开始向大中小适中的方向迈进,三是农机作业由原来主要农作物的耕耙播向系列化耕作、播种、收获、植保、灌溉、农副产品加工、运输等多项目作业延伸。
1997年全区农机化事业发展中,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因投入少严重滞后;二是乡建“三定”虽多数县已经下文.但因受怕加重县财政负担等因素影响,造成回收工作迟缓,基层队伍不稳,管理薄弱;三是动力结构不合理,配套低的问题仍较突出。(赵克学)
【麦收会战】1997年地县农机管理部门大力组织了区外联合收割机来区内参加小麦机收会战工作(以下简称麦收会战)。为搞好此项工作。行署和县市政府先后下发了文件,成立了麦收会战指挥部.召开了有关部门协调会。地区农机局专门制定了《组织联合收割机跨区麦收会战实施方案》下发县市,局长李清河和多数县局的领导在麦收会战前夕都发表了电视讲话,多数县市公安部门带车配合农机部门前往黄河北岸接机。当郑州市联发公司40余部联合收割机到达遂平县城时,地县一起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当发现沿国道107线少数乡村一些群众任意拦截前来参加麦收会战的区外机子时,行署立即下发了明传电报,王振国副专员、高文育副秘书长带领公安、农机部门的负责人及时赴现场疏导协调,并召开了有关县市政府及部门负责人参加的现场会。随后.行署又召开全区紧急电话会议,及时果断地处理了截机问题。麦收会战全过程中,农机部门主要精力搞服务。在到机、接待、吃住、维修、培训、油物料供应。事故处理等方面,为外来机手提供了全方位系列化服务。省、地、县新闻单位进行采访报导达95次以上。由于领导重视,部门协调,加上农机部门精心组织,措施得力,服务周全.保证了麦收会战的顺利进行。全区共组织联合收割机2233台(其中引进区外l7l3台).在全区10个县市,176十乡镇,549个行政村参加了麦收会战,共收获小麦138万亩.占总机收面积的18%。麦收会战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一是加快了小麦收获进度,提高了收获质量;二是推动全区联台收割机的发展,仅汝南、确山两县就新增80多台。确山县农机局组织35台联合收割机首次北上开封、河北等地作业,并取得了明显的收益;三是密切了党群兰系,树立了农机部门的良好形象。(赵克学)
【农机监理】1997年农机安全监理工作按照农业部、河南省农机局关于创建“文明监理、优质服务”示范窗口活动的要求,继续贯彻落实行署办[1997]40号文件精神,依法管机,强化服务,充分发挥了农机监理的龙头作用。一是狠抓了“黑车黑户”的清理整顿工作.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全年上路拖拉机新挂牌7865台.比上年增加44%,农用拖拉机新挂牌31057台,比上年增加10倍,年检上道拖拉机l2170台,比上年增加20%.农用拖拉机28857台,比上年增加8倍;年审上道驾驶员11881人.与上年持平;农用驾驶员24497人.比上年增加10倍。二是“三夏”期间,积极主动参与麦收会战和以麦场防火为中心的安全大检查工作。会战前夕,针对运输中拦机事件多发的严重现象,农机监理部门从人力到器械配合主管局参与行机和协调工作;会战中除帮助维持秩序外,还为外地机手牵线搭桥.提供服务;会战结束后,同公安部门一道护送外地机车出境。在防火和安全检查中,除抽人配合地县防火指挥部工作外.还组派小分队深入生产第一线纠正违章操作.帮助排除故障,督查农机安全生产。全区共出动安全宣传检查车7537辆次,纠正违章14122人次。“三夏”期间,全区基本上无麦场机械火灾事故。三是9月10日与行署法制办联台举办两期“行政执法农机专业培圳班”。全区296名监理人员参加了培训、考试。通过培训、考试,提高了队伍素质,规范了行政行为,执法水平有一定提高。 (赵克学)
【农机培训】1997年,按照全省农机培训工作会议部署和农业部关于“送教下乡,开展千万农机手培训活动”的通知精神.3月21日在驻马店市召开了全区农机培训工作会议,对全区农机培训与中专教育工作进行安排。地区建立了以行署副秘书长高文育为组长的“千万农机手培训活动”领导小组,多数县相继成立了领导组织,井结合实际制定了实施方案或意见,采取灵活多样的办班形式送教下乡,开展培训活动。全年全区共组织1250人次,深入到田间场院或集镇,集中举办技术讲座182期.组织印发教材9000册,宣传材料20000份。全区共办班468期,培训3。4万人。在此项活动中,泌阳、确山、正阳、平舆、上蔡、汝南等县领导重视,工作扎实,教师主动放弃双休日,精心备课,走出校门,与乡镇或其他单位相结合.采取以会代训,以修代训,电视讲座等方式,既传授理论知识,又讲解疑难问题,有的还帮助修复长期“趴窝”的农机具,培训效果良好,深受广大农机手的欢迎,地区农机化学校,按照“3~5年内建成豫南一流,全省靠前的工科学校”的发展目标,在注重硬件建设的同时,把1997年定为“教学质量年”。改革教师授课管理制度与学生考试制度加强教研活动.重视师资培训,加强学生管理,扩大投入增添教学设备。年初动工兴建的标准化学生公寓大楼(4150平方米)10月份交付使用,招收新生650人,在校学生选1800人,创建市级文明单位的计划顺利实现,年底已通过评审验收,并正式挂牌。 (赵克学)
【农机化推广】1997年是全区农业技术推广年。上半年围绕麦收会战开展工作,在组派人员外出行机签订作业合同的同时,考察引进批科技含量高,节本增效好,适台区情的新机具、新技术。全区共推广联台收割机309台,玉米灭茬播种机1734台。“三秋”期间,采取典型引路的方法。大力宣传、引导群众,重点推广了深耕犁、精少量播种机、秸杆还田机、化肥深施机等,地、县、乡层层召开大型农机作业现场会和新机具展示会40多次。全区共推广深耕犁1267部,精少量播种机4102部,秸杆还田机3OO部,化肥深施机(包括手动工具)35691部(件)。此外,地区农机化推广站还研制出两种新机具,对7种农机具进行了性能测试。 (赵克学)
【农机供应】1997年,由于农机市场产大于销.供多于求的局势在全省全区已持续两年.厂方压价促销、直销.市场竞争愈演愈烈,加上全区多数农机公司在经营机制、内部管理等方面尚存在着某些薄弱环节或漏洞,造成全区农机公司系统“高销低效”严重亏损的局面。全年共完成销售4.15亿元.占计划任务的83%(其中地区农机公司销售1.1亿元,占计划的84%)。11个国有公司中除汝南、正阳、遂平三县不亏损外,其余8个公司亏损.亏损总额605万元(其中地区公司一家亏损297万元),创历史最高纪录。面对选种形势,地区农机局按照行署企业领导班子集中建设整顿工作部署,派出工作组进驻农机公司,通过学习、座谈、盘点清帐等措施,帮助公司领导班子理清了工作思路。公司制定了“外抓市场促销售,内抓管理增效益”的方针,从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入手.广泛开展了优质服务.爱岗敬业活动,对产品严格执行“三包”政策,做到改进管理,促进销售,占领市场,保障供应。 (赵克学)
【乡站“三定”】乡(镇)农机站是国家设在基层的农业技术推广部门之一,在机构改革中,为了健全网络,稳定队伍,中央和省编制部门先后下发了乡(镇)站“三定”(定情、定编、定员)文件。行署于1997年2月16日下发了《关于加强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建设的通知》(驻政[1997]5号),明确提出了对乡(镇)站的领导。实行条块结合.以条为主”的办法和乡(镇)站“三权”(人、财、物)归县的原则。地县农机主管部门“全面贯彻落实行署驻政[1997]5号文件精神为契机.派员深入到县乡调查、摸底,帮助工作和督促检查。止年底,全区10县市,政府或编制部门正式下文明确“三权”归县的9个(确山县尚未下文).汝南、正阳、西平、平奥4县81个乡(镇)已完成了回收及交接工作。(赵克学)
【农机学会工作】 1997年,随着机构改革和领导班子的调整.地区农机学会为进一步推动全区农机化学术研究与交流活动,于11月26日至27日在驻市召开了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交流会,进行按届选举和学术交流。出席会议的有农机界的科研、推广、管理、监理、培训、供应、维修和部分生产厂家的专家学者共66人,有29篇论文在会上进行交流。会议通过民主选举的办法,选出丁玉山等51名理事组成第四届理事会;选出宋发乾等23名常务理事组成常务理事会;李清河当选第四届理事长;王正芳为名誉理事长;朱元芳、丁玉山、吕岩、王涛为副理事长,仲延信为秘书长。经常务理事会讨论通过成立7个专业委员会,批准接收l5个单位为团体会员单位,此次会议还吸收新会员71名,加上原有的110名(工作调动和离退休会员除外)。共有会员187名。(仲延信 赵克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