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工业
【纺织工业概况】驻马店地区纺织工业自70年代初形成规模生产以来,已发展成为拥有棉纺织、麻纺织、针织复制、丝织、服装等五大门类的较大行业。其中麻纺织业设备能力4.5套,可年产麻袋3600万条,是全省麻纺织生产规模最大的地区。行业主要产品有棉纱、棉布、麻袋、针织内衣、袜子、丝及丝织品等十几十品种。其中棉纱、麻袋、针织内衣、袜子、工装线等是区内纺织行业主要出口创汇产品。
1997年,地区轻纺局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振奋精神,本着“统揽全局,精心安排,抓住重点,强力推进,艰苦奋斗,开拓进取,实现突破”的指导思想,积极推进纺织工业改革,使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进展。止年底,全行业28家企业(不含区街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3757万元(不变价),比上年增长-5.4%,利税1570万元,其中利润304万元,比上年增长93.6%。全年主要抓了六项工作,即六个“坚持”。
一、坚持深化改革,强力推进两个根本性转变,努力实现总量扩张。按照抓大放小的原则,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全面深化企业改革,在规范破产、鼓励兼并、减人增效上下功夫,使放活小企业有一个较大的突破。一是正确理解和贯彻执行中央“稳中求进”的原则。针对全区纺织工业规模小,技术水平低,正址在“爬坡”的关键阶段,劲可鼓不可泄,坚持继续抢抓机遇,加快发展;二是坚持把发展的着力点放在“两个根本性转变”上来,把提高经济效益作为工作中心,努力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不断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尽快实现企业的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三是着眼于增强企业发展后劲,大力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对列人“九五”规划的以地区棉纺织厂为龙头的棉纺织集团,全力创造条件,重点帮扶。
二、坚持强化管理,挖掘潜力,向管理要效益。在企业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上,围绕“三个提高,一个降低”,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把改组、改制、改造和加强企业管理结台起来,实行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并举。认真学习借鉴淇县棉纺织厂的管理经验,取得显著成效,在全国全省棉纺织行业严重亏损的情况下,地区棉纺织厂、上蔡纺纱厂强化管理,吨棉纱成本降低500元以上,提高了经济效益,1997年分别实现利税792万元、535万元,受到省纺织厅领导的赞扬。
三、坚持抓住机遇,内引外联,实施开放带动战略。以多轮驱动,规横经营,促进发展。充分利用国家棉纺织能力向中西部地区梯次转移的产业政策,发展区内棉纺织生产规模,提高技术水平。重点抓了地区棉纺织厂的9700锭添平补齐技改项目,汝南棉纺织厂的5000锭改造和200台机项目。
四、坚持转变职能搞好服务,切实加强行业管理。针对新形势,不断研究新问题,启发新思路,采取新方法,把行业管理落到实处。一是认真落实“九五”发展规划,选准经济增长点,围绕四个重点,落实“88511”工程;二是按照“抓住骨干,搞活一片”的思路,牢牢抓住40户重点企业,10个集体企业“小巨人”,16个重点技改项目,15个地级以上新产品,不断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三是狠抓扭亏增盈,重点抓好亏损额在10万元以上的亏损大户。通过采取制订扭亏目标,实行扭亏责任制,强化管理,采取调整结构,兼并、联台、租赁、拍卖、破产等有效措施,解决了一部分企业长期亏损问题。
五、坚持常抓不懈,确保安全生产。继1996年系统实现无死亡、无重伤、无火灾的“三无”目标,1997年全系统干部职工正确认识江总书记“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的重要指示,真贯彻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规、管理和条例,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和企业负责,行业管理,国家监察,群众监督的原则。坚持安全生产管理目标责任制,坚持主管部门和企业一把手负总责制度和安全责任制度,层层分解目标,深入开展“三无”活动。1997年又实现全系统无伤产、无重伤、无火灾的“三无”目标。
六、坚持认真贯彻十四届六中全会精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按照地委和轻纺系统《"九五"期间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规划》提出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工作任务和主要措施,实行领导责任制,狠抓落实,取得了显著成绩,局机关1997年度被授予“文明单位”和“综合治理模范单位”称号。
1997年纺织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产品生产能力过剩和高附加值产品生产能力不足;二是历史上长期积累下来的低水平重复建设造成纺织工业没有形成有效的经济增长点,产品整体竞争力不强,市场占有率低;三是行业结构、区域结构、产品结构不合理。就全区纺织行业28家企业来看,大型企业没有一个,中型企业只有地区棉纺织厂一家,年产值只有2.0486亿元,行业内绝大部分为产品雷同的小型企业;四是资金紧张导致一些企业不能正常组织生产;五是管理粗放,浪赞严重,水合理开支等大大增加了企业成本。(贾玉香 朱畔贵 冯勇)
204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