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 业
【渔业生产概况】 1997年全区渔业系统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快渔业发展的通知》(国发[1997]3号)精神,积极开展工作,使全区渔业在大旱之年仍取得较好成绩.尤其是些名特优新品种发展较快。全年全区共完成水产品2.4万吨.养殖面积达到38万亩,鱼苗产量4.3亿尾.鱼种产量138万公斤,银鱼产量8吨,改造鱼池4000亩,新挖鱼池2400亩.培训水产技术人员2050人次;网箱养鱼总面积达1120平方米.各种杂交鲫、淡水白鲳、鳜鱼、牛蛙等名特优新水产品的养殖规模进一步扩大。
一、狠抓清欠工作.理顺渔业投资渠道。由于前些年驻马店地区欠省里水产周转金没有返还,致使省对驻实行制裁,减少甚至停止对区内的渔业投资.极不利于全区渔业发展。因此,地区水产处把回收欠款作为1997年的工作中心。年初.水产处组织人员分4组到各县市和大型水库要款。经过艰苦努力,共收回水产周转金30多万元。及时归还省水产局,重新理顺了区内渔业的投资渠道,并从省水产局争取到58万元.用于发展全区渔业。
二、积极开展稻田养鱼试验。1997年,在全区渔业发展资金紧缺的情况下,积极推广科学养鱼.努力摸索区内渔业新的增长方式。地区水产处自选了稻田养鱼试验项目。在新蔡县顿岗乡平楼村委进行试验,该试验点共计5片,80亩。第一片养成鱼,其余四片养鱼种。试验结果,第一片较好,其余四片由于资金到位晚.群众对新生事物接受力不强,日常管理操作不严格等因素影响,效果不够理想。这一试验为群众认识并接受稻田养鱼这一新生事物打下了基础。
三、全面推动银鱼的移殖增殖。银鱼的增殖能力强,经济价值高,“引进一条银鱼。富裕一个湖库”在全国已成共识。1997年,全区所有大中型水库采取备种开发方式都移殖了银鱼.并积极开展人工繁殖。全年全区共捕捞大银鱼8吨.人工繁殖受精卵3700万粒。宋家场水库新建1个冷库和孵化管理楼,初步形成了牛产、加工、销售一条龙体系。地区水产处不断加强银鱼生产的宏观管理,强化社会化服务,经常了解银鱼的市场信息,开展技术指导.计划安排捕捞和人工繁殖时间.使全区银鱼的移殖增殖不断得到发展.可望在近几年内形成全区渔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四、名特优新水产品养殖进一步发展。全区各县市把发展名特优新水产品养殖作为促进渔业两个根本性转变的突破点.并根据自己的条件.选择适当的开发方式和品种,如泌阳县种草养鱼、莲口养鱼,薄山水库网箱养鲤.汝南县养殖杂交鲤,平舆县养殖甲鱼等等,都扩大了养殖规模,产量和效益得到提高,全年名特优新水产品产量达到7000吨,改善了渔业生产结构.丰富了人民的篮子。
五、加强渔业法制管理。地区水产处在加强渔业生产的同时,不断加强渔业法制管理,做到依法治渔,依法兴渔。一是大力宣传《渔业法》,在全区范围内书写,张贴标语、散发传单、开展咨询.特别是借《水法》宣传时机,掀起了宣传《渔业法》的高潮。二是积极参加行政执法综合培训和渔政管理培训,提高执法人员的素质和工作效率.及时处理渔政案件,保护渔业生产者的合法权益。
1997年全区渔业生产存在的问题一是渔业资金不足,没有能力向高产、优质、高效渔业发展。二是技术水平落后,渔业生产设施不配套.服务体系跟不上。三是渔业资源增殖保护费的征收工作难度大。(耿明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