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店地区统计局
关于199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
统 计 公 报
(1998年4月1日)
1997年,在地委、行署的正确领导下,各级党委、政府带领全区人民认真贯彻中央“稳中求进”的工作方针,积极推进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全区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都取得了新的进展。
一、综 合
宏观调控取得成效,国民经济呈现“高增长、低通胀”的格局,主要经济指标基本达到全年预期目标。
国民经济适度快速增长。初步统计,全区l997年国内生产总值225.1亿元,比上年增长14.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9.9亿元,增长5.8%;第二产业增加值70.3亿元,增长23.7%;第三产业增加值55.9亿元,增长16.O%。
产业结构有所变化,第三产业比重上升。全年一、二、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由l996年的43.8%、32.3%和23.9%变化为39.9%、35.2%和24.9%。第三产业中流通、金融、要素市场等发展较快,对产业结构升级起了促进作用。
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稳步提高。全年全社会劳动生严率4725元,比上年增长14.7%。全区人均国内生产总但3012元,比上年增长14.9%。
市场物价涨幅持续走低,基本保持稳定。全年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升0.3%,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升2.8%,涨幅分别比上年回落l0.0和10.3个百分点。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为99.5%。由于加强宏观调控、农业获得丰收、买方市场的形成及市场机制作用的增强,对物价上涨起到了抑制作用。(详见附表1)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效益不高,经济结构性矛盾突出,农业基础脆弱,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下岗待业人员增加,部分低收入居民家庭生活比较困难。
二、农 业
种植业获得好收成。全年粮食生产在秋季遭受严重自然灾害的情况下,总产量仍达4024744吨,创历史最高水平,比上年增长3.42%。其中,小麦产量2629003吨,增长21.82%,稻谷产量146624吨,增长3.8%,玉米产量802705吨,增长27.96%。经济作物产量有增有减1997年棉花总产量为38463吨,比上年减产9.14%。油料产量548436吨,比上年下降13.28%。烤烟蔬菜、水果等作物持续增产。(详见附表2)
造林绿化事业继续发展,林业投入进一步加大。全年完成造林面积10.33千公顷,幼林抚育实际面积
畜牧、水产业继续保持发展势头。全年肉类总产量达442576吨,增长17.5%;水产品产量24683吨,比上年增长20.59%。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有所改善。年末全区农业机械总动力达361.8万千瓦,比上年末增长l2.7%;农用拖拉机和农用载重汽车达到23.61万台和2l67辆;全年农村用电量4.66亿千瓦小时,比上年增长22.82%;农田有效灌溉面积257.1千公顷,比上年减少14.89%。占耕地面积比重由上年的40.l%减为34.l%,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需进一步加强。 农业产业化经营开始起步,乡镇企业在结构调整中继续保持增长,推动农村二、三产业稳步发展。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持续增长,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674739万元,增长19.8%。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增加值147369万元,比上年增长18.4%;集体企业完成增加值467070万元,增长21.6%;中外合资、合作经营等其他经济类型工业完成增加值60300万元,增长l8.5%。大中型工业完成增加值39648万元,增长2l.9%。
重工业生产快于轻工业。全年轻工业增加值404843万元,增长18.6%;重工业增加值269896万元,增长20.8%。受市场供求关系变化影响,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有升有降(详见附表2)
1997年全区独立核算工业企业产品销售收入增长17.4%,实现利税总额增长28.1%。工业企业综合经济指数114.5%,总资产贡献率15.5%,资本保值增值率11l.9%,资产负债率76.6%.流动资产周转率1.9次,成本费用利润率4.3%,全员劳动生产率22631元/人,产品销售率96.5%,国有工业企业扭亏增盈工作取得 一定成效,实现利税总额比上年增长12.8%,亏损额占利税总额的比重为2.3%。
工业经济运行中的主要问题是,相当一部分企业产品销售困难、产品成品库存较多、地方国有企业亏损问题依然严重。年末,全区独立核算工业企业产成品资金占用72158万元,比上年末增长24.8%;全年亏损企业亏损额3086万元,比上年增长18.9%,其中地方国有工业亏损增长3.5%。
建筑业平缓发展。全年完成建筑业增加值100202万元,比上年增长21.6%。全区国有建筑业施工工程个数为672个,实行投标承包的工程个数为73个,投标承包面为lO.9%。完成房屋竣工面积92万平方米,下降8.0%。工程质量优良品率为36.2%,比上年提高8.8个百分点。实现利税总额为292l万元,比上年下降20.5%。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全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65324万元,比上年增长27.2%。其中国有经济投资178408万元,增长31.5%;集体经济投资69366万元,增长8.7%;城乡居民个人投资205332万元,增长42.2%;其他经济类型投资12218万元,下降44.8%。按投资管理渠道观察,基本建设完成投资1]4056万元,增长55.l%;更新改造完成投资44658万元,持平;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9639万元,增长89.7%。
基础产业、基础设施投资有升有降,全年农林牧渔水利业完成投资4467万元,比上年下降7.3%;能源工业完成投资24117万元,增长120.1%;运输邮电通信业完成投资20109万元,增长17.5%。
重点建设项目进展顺利。地区古城电厂2×5万千瓦发电机组项目完成4437万元;市石油液化总公司煤气工程完成4545万元;天龙大酒店完成1300万元;驻汝输变电工程完成6394万元;地区热电厂2×2.5万千瓦供热发电机组项目完成8380万元。
投资效益有一定提高。全年新增固定资产256504万元,增长32.9%,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为90.0%,建成投产项目453个,项目建成投产率为70.1%。全年增加的主要生产能力有:水泥74万吨/年;合成氨65000吨/年,改扩建公路290公里;商业饮食服务网点24679平方米/11处。
五、交通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业结构继续调整。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的货物周转量为135290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2.0%。其中,地方铁路627万吨公里,增长8.3%;公路109781万吨公里,增长4.8%;旅客周转量217800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2%。其中,地方铁路477万人公里,增长7.4%;公路217323万人公里,增长1.0%。
邮电通信业迅速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6069万元,比上年增长50.7%。公用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到227590万门,全区全部实现电话交换程控化。移动电话新增用户10036户,年末用户达到17024户,增长143.6%。电话普及率达到2.l部/百人,比上年提高0.83部。已通电话的行政村占行政村总数的比重为69.72%,比上年提高22.92个百分点。
六、国内贸易
市场商品货源充足,销售平稳。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31790万元,比上年增长21.7%,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8.4%。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141921万元,增长35.l%;县的消费品零售额293673万元,增长25.3%。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消费品零售额116543万元,比上年下降4.0%,集体经济1469%万元,个体330042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2.6%、38.3%。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增长10,7%,餐饮业零售额增长53,6%。
集贸市场成交活跃,全年成交额39亿元,比上年增长11.4%。
绝大多数商品处于供求宽松的状态,买方市场特征明显。但大型商业零售企业销售萎缩,效益下滑,亏损严重。
七、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形势不容乐观。全年进出口总额1569万美元,比上年下降10.6%。其中,出口总额1362万美元,下降7.3%;进口总额207万美元,下降5.l%。出口额中,“三资”企业出口额819万美元,下降22%。
利用外资继续增长。全年实际利用外资金额4022万美元,为上年的6.6倍。协议投资总额336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58.9%。
国际旅游业稳步发展。全年国际旅游人境人数为543人,其中外国游客343人,旅游外汇收人17.6万美元
八、金融和保险业
金融形势基本稳定。年末全部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28.5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4.8亿元,增长23.9%。其中企业存款余额为20.6亿元,增加5.8亿元,增长38.3%;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103.3亿元,增加20.6亿元,增长24.8%。各项贷款余额为147.2亿元,比上年末增加33.0亿元,增长28.8%。其中短期贷款余额为104.1亿元,增加24.4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为18.8亿元,增加5.6亿元。保险事业进一步发展。承保金额1537568万元,比上年增长21.8%。保费收人15733万元,增长48.7%。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7569万元,增长22.9%;人身险
保费收入8164万元,增长77.1%。财产险赔款金额4490万元,比上年增长l7.2%,人身险给付金额1276万元,增长5. 6%。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事业不断进步。年末国有企事业单位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63900人,比上年末增长6.7%。全区国有研究与技术开发机构12个,从事科技活动人员229人,其中中级以上人品45人。全年用于科技活动的经费支出为1850万元,比上年增长22.0%。其中研究与发展经费支出1438万元,增长30.0%。全区共取得省级以上重大科技成果243项;其中省级以上科技成果6项。技术市场更加活跃。全区技贸机构820家,技术合同成交金额7131万元。
综合技术服务进一步改善。1997年,全区技术监督系统共有产品质量检验机构3个,其中省级认证3个;专业凡员92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48人。全年监督抽查产品499个批次,抽查商品524个批次。全区共建立城乡无气预报服务网发射站点10个,卫星云图接收站点2个。测绘部门完成基础地理信息数字化100幅。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1997年,全区有普通高校1所,成人高校2所,普通高等学校招生650人,在校生l336人,成人高校招生1248人,在校生2482人,普通高中3l所,在校生34731人。中等专业学校在校生17115 人(含技工学校学生)。初中在校生286323人,初十人学率85.6%。小学在校生894666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3%,比上年提高2.01个百分点。1997年接受海内外捐款173万元(人民币),救助476名失学儿童重返校园,资助建设希望小学9所。成人中等专业学校在校学生277553人,成人技术培训学校培训学员414317人。全年共扫除文盲26518人。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进一步繁荣。年末全区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3个,文化馆12个,公共图书馆10个,博物馆1个,档案馆11个。广播电台l0座,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自11座,广播人口覆盖率100%。电视台12座,一千瓦以上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12座,电视人口覆盖率95%。各类电影放映单位113个,全年出版报纸2403万份。
卫生事业继续发展。年末,全区共有卫生机构(不含诊所)268个;床位1120l张,其中:医院、卫生院10954张,卫生技术人员15463人;其中医院、卫生院医生13455人;护师、护士2943人。年末全区共有卫生防疫、防治机构11个,卫生技术人员1098人,妇幼卫生机构8个,卫生技术人员475人。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网得到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村乡(镇)共有卫生院132个,床位2957张,卫生技术人员4333人。农村有医疗点的村占总村数的g6.5%,乡村医生和卫生员8685人。
体育事业成绩显著。全年全区在省“上体育比赛中获奖牌59枚,其中金牌21枚,银牌21枚,铜牌17枚;参加第八届全国运动会.达到预期目标,获银牌l枚,铜牌l枚,全民健身活动推向新阶段,第八套广播体操普及推广活动和垒民健身宣传周活动在全区各地普遍展开学校体育活动更加活跃,有606483名在校学生达到了《国家体育锻炼标准》。
十一、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力度继续加大。年末全区环境保护系统共有727人,各级环境监测站11个,环境监测人员230人。环境法制建设加强,环境保护的执法力度进一步加大。建进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执行率100%。全年完成环境污染限期治理项目180个,总投资27644.5万元。在城市中建成了5个烟尘控制区,面积达18.5平方公里。
重点流域和区域污染防治工作全面展开。全区共投入治准资金约10821.5万元,对日排废水100吨以上的52家排污企业实行了限期治理。
污染物总量控制计划与跨世纪绿色工程规划的实施工作有序进行。目前,已竣工项目1个。但环境污染的治理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十二、人口、就业与人民生活
人口控制工作取得新的成效。全年人口出生率13.62%。死亡率6.02%o,自然增长率7.6%,。年末全区总人口79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85.3万人,占10.8%;多村人口为704.7万人,占89.2%。
劳动就业工作加强,就业结构有所调整。全年各类职业介绍所介绍20009人次就业,组织1.28万人次参加了各类就业训练。通过实施再就业工程帮助11580人实现了再就业。年末全区城镇新就业人员达18360人,比上年增长63.3%。就业人员中,一、二、三产业比重分别为10.4%、39.9%和49.7%.第三产业比重继续上升。年末职工总数37.6万人,比上年增加0.8万人;其中国有单位职工26.3 万人;集体9.5万人,其它单位职工1.8万人。下岗职工增多,就业压力加大。年末劳动部门城镇登记失业人数达12141人,失业率3.5%。年末下岗人员达2.3万人,比上年增长71.1%。
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长,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56元,扣除物价因素,比上
年实际增长9.7%;人均消费性支出2874元,扣除物价因素,比上年实际增长l1.8%。全区职工平均工资4092元,比上午增长12.4%。农村居民人均纯收人1666元,比上年增长21.6%。城镇平均每人居住面积14.1平方米,比上年增长9.98%;农村平均每人居住面积14.69平方米,比上年增长7l,5%。
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迅速。年末全区有16.6万职工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2.7万离退休人员参加了离退休费社会统筹,1434名离退休人员参加了医疔费用统筹。全区已有80.7%的乡镇建立了农村社会保障网络,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达121559人。
社会福利事业继续发展。各级劳动保险机构为14500名失业职工提供了失业救济,救济金额287万元。全区各类社会福利院床位227张,收养192人。
注:1、本公报各项统计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公报中国内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和劳动生产率接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22图1
22图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