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 述
【全区工业经济综述】 1997年,全区工业战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地委、行署工作部署,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积极推进两个根本性转变,在调整结构、技术进步、抓大放小、开拓市场、治乱减负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采取了一系列具体措施,努力克服资金紧缺、市场有效需求不足等不利因素,促进了全区业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实现了“稳中求进”的预期目标。全年工业经济运行有以下特点:
一、工业生产保持快速增长。1997年,国家继续实行适度从紧的宏观调控政策.买方市场初步形成.企业生产经营难度加大,经济运行面临重重困难,全区工业生产在年初一度出现下滑局面。地委、行署适时采取针对性措施,加大工业工作力度,及时扭转了工业下滑态势,自第二季度开始,全区工业发展速度逐月加快。止年底,全区乡及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1279474万元,比上年增长16.9%,增幅居全省前列。
二、结构增长呈现新的特点。国有工业保持平稳发展态势,全年完成工业产值530230万元,增长7.8%;集体工业发展速度明显放慢,全年完成产值526783万元,增长8.1%,增幅较上年回落10.2个百分点;以“三资”企业和股份制企业为主体的其它经济类型工业继续高速增长,全年完成工业产值222461万元,增长92.8%,直接拉动了全区工业经济快速增长。
三、县市、行业和企业发展不平衡。止年底,有5个县工业产值增幅超过全区平均水平,分别是泌阳(47.0%)、新蔡(27.5%)、确山(19.8%)、正阳(18.6%)、平舆(18.1%)。少数单位低速徘徊。分行业看,医药、电力、机电、建材等重点行业发展势头看好,轻纺、粮办工业仍未走出低谷。华中医药集团等一批重点骨干企业产销、效益持续快速增长,对全区工业经济的支撑带动作用显著增强,相当一部分中小型企业生产经营困难重重,停产半停产企业增多,企业向两极分化的趋势日益明显。
四、产品结构继续得到调整。全区工业企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开发新产品,加快产品结构调整.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努力增产适销对路产品。止年底.地区考核的18种主要工业产品产量,除合成氨(—18.9%)、丝织品(一43.8%)、纱(—39.7%)、塑料制品(—29.7%)、食用植物油(—27.4%)、成品钢材(—5.5%)下降外,其余多数产品都保持较快增长。其中,化学原料药增长87.6%,机制纸及纸板增长1.47倍,轴承增长62.5%,化肥增长48.2%,水泥增长26.9%,发电量增长22.4%,麻袋增长35.0%。
五、工业经济效益有所回升,止年底,全区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1O.3亿元,较上年增长2.6%,其中实现利润总额3亿元,较上年下降27.8%。国有工业经济效益仍不理想,纳人财政统计的140户国有工业企业垒年实现利润8393万元.较上年下降30.69%。地方国有工业企业累计亏损2242.7万元,超出省下达控亏目标719.7万元,亏损额占利税总额的比重超出计划目标3个百分点。
六、技术进步步伐加快。项目工作在银根偏紧的困难条件下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全年累计完成技术改造投资60016万元,为行署下达年度计划的117%,较上年实际增长7%,是全区改革开放以来投资力度最大的一年.共安排在建项目150项.其中“双加”工程项目2项,国家专项11项,省重点项目15项,当年竣工投产75项,投产率50%。加大跑省进京力度,拓宽资金渠道,争取淮河流域污水治理项目4个,落实国家特定贷款3950万元;有4个项目进人国家“中西部优势工程”规划.总投资38317万元;5家小化肥企业实施了“两水闭路循环”改造,完成投资1000万元。企业技术创新取得新进展,全区完成省地级新产品项目43项,新产品产值率达到13.2%;完成产学研项目28项,科技推广项目12项,新增锖售收人2.58亿元.利税6140万元,贯彻IS09000国际标准企业11户,产品质量等级品率86%;申报和确认1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
七、企业改革不断深化。全区2户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企业,在完成《实施方案》论证和审批后,已进入具体操作实施阶段。培育发展企业集团迈出新步伐,先后组建了“河南省豫南水泥有限责任公司”等批企业集团,全区工商企业集团发展到23户.其中华中医药集团已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全省10户“四跨”集团之一。放活小企业进展迅速,全区国有小企业改制面已达48.4%。企业管理工作在深化改革中得到加强,通过外学邯钢,内学华药、龙山和开展管理示范活动,企业普遍加强了管理基础工作.促进了经济效益的提高。
1997年,全区工业企业改革和发展总体形势是好的,主要经济指标在全省保持了较好的位次。但是.全区工业经济深层次的矛盾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市场约束不断增强,结构性矛盾突出,企业向两极分化的趋势日益明显,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不高等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王华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