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用社
【农村信用杜工作概况】 1997年,是农村信用社与农业银行脱钩后独立开展业务的第一年。按照年初全区信台工作会议上确立的“树形象、抓管理、促业务、求发展”的总体工作思路,在全区农村信用社员工的共同努力下,促进了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各项业务工作的顺利进行。到年底,全区农村信用社各项存款余额达30.212亿元.比脱钩前净增加6.874亿元.增长29.45%;各项贷款余额达20.256亿元,比脱钩前净增加3.65亿元.增长20.5%。其中,农业贷款余额l3.864亿元.占全部贷款总额的68.5%,比脱钩前增加3.25亿元,占新增贷款的89%。盈余社由脱钩前的39个增加到现在的112个,盈余面为55.4%,与脱钩前相比减亏1302.2万元。(乔 伟)
【体制改革】按合作制原则规范信用社,是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第二步,也是改革的核心和关键。地、县、乡三级都建立了规范工作领导机构,拟定了规范工作方案,把整个规范工作分为宣传发动、清股扩股、民主选举三个阶段进行。按照“三先三后”的原则,选择了干部素质、民主管理、经营条件等方面较好的西平县柏城和正阳县熊寨两个信用社为全区规范试点,并要求各县市联社也相应选择1~2个信用社作为县级试点列入全区先期规范计划。地、县12个试点单位按计划于10月底圆满完成了各项规范工作。参加入股的社员共3万余户,其中团体社员85个,占辖内企业的31%,入股金额达185万元,与社员兑现红利14.7万元,向社员贷款占整个贷款的比例由原来的38%上升到现在的68%,达到了预期目的。(乔 伟)
【形象工程】1997年,为尽快提高农村信用社的社会知名度,塑造好新的形象,全区农村信用社实施了以“内抓管理、外树形象”为内容的“形象工程”。一、针对与农行脱钩后管理力量薄弱问题,按照干部“四化”标准,从德、能、勤、绩四个方面对县市联社领导班子进行了全面考评,通过考核,有15人充实到县市联社领导岗位上,有21人纳入了全区农信系统后备干部库管理。二、以提高整体队伍素质为目的,狠抓了广大农信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加强了形势教育、法制纪律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廉洁自律等教育。举办了经营管理知识、金融法律法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和电脑业务培训班;在全省农信系统率先把培训溶入职工教育内容。委托地区公安干校,对各县市联社的部分职工进行了半个月的封闭式集训,培养了员工的集体主义观念、组织纪律性和吃苦耐劳精神,三、大力开展了创建“青年文明号”、“文明职工之家”以及家庭美德教育、扶贫济困等活动,全区农信系统有6个单位被命名为地级青年文明号,有2个单位命名为省青年文明号;开展了岗位练兵、技术比武等活动。分期分批对全区农村信用社的业务、会计、出纳人员进行了专业培训;举办了全区农信系统首届技术赛,其中9人达到省级能手水平.15人达到地级能手水平。四、在外树形象上,加强了宣传报道工作。创办了地区《信合通讯》,突出宣传了全医农信社脱钩后在两大文明建设上取得的成绩和经验,编发工作信息l80多条,地级以上报刊、新闻单位采用76条;上报调研文章20多篇,分别被全国、省、地专业期刊采用2篇、3篇和8篇。在6月份开展的全国农村台作宣传月活动中,全区各县市联社都制作了电视宣传片,发表了电视讲话,推出了行业标识,并在全区组织80多支电影放映队,义务为农民放映电影500多场,观众累计达130多万人次。(乔 伟)
【各项业务】 1997年,实行了地区农全体改办各科包县(市)、县(市)联社主任包片,联社科室包点,个人经济利益与所包单位的目标完成挂钩的包干负责制.井把防范和化解农村信用社风险与做好各项业务工作紧密结合,统一规范农村信用社的各种业务撮表、凭证文本等,增设了旬报和旺季工作五日报,通过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保证各项业务稳步增长。一、在组织资金上,不断开拓业务领域,增加了承办代办等业务。广泛开展了推行文明用语、服务忌语、向社会承诺等优质服务活动,实现了全年存款突破30亿元大关的目标。二在贷款管理上,建立了贷款管理台帐,实行了贷款第一责任人制度,落实了清收陈欠贷款责任制,修订了大额贷款审批、备案制度,对信用社进行了全面整顿,规范了业务.减少了风险隐患。三、以坚持为“三农”服务为宗旨,并以保证资金的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为前提,不断加大信贷支农力度。在存贷比例不超指标的条件下,适时发放烟叶收购贷款3070万元。还根据农时需要,投入春耕生产、小麦备播资金7000多万元,支持农民购买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全区农村信用社全年累计投放支农贷款达77447万元,占全年累计总投放量的59。6%。四、在财务管理上进一步规范了财务操作程序,健全了各项财务管理制度,开展了会计出纳达标升级、帐务展评、增收节支和财务分析等活动。全区有75%的社速标,有17个社由会计达标社升为选标三级社,超额完成了年达标计划。在帐务展评活动中,先后检查帐薄71本、凭证144册,审查财务开支1万多笔。在脱钩后需要大量开支的特殊情况下,严格开支审批程序,严把费用开支关口,较好控制了费用率的增长。为疏通结算渠道,开通了县辖联行业务,制定了资金融通管理办法,合理调剂资金4800多万兀,及时解决了部分县市联社急需资金的燃眉之急。 (乔伟)
159图
【电子化建设】1997年,地区农村信用社把加快电子化步伐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列入议事日程.于年初拟定了方案,在技术、人才、资金组织等方面作了充分准备,积极向总办、省办申请在我区开办全国农村信用社计算机综合业务网络建设试点。经批准后,于1997年7月lO日至9月30月,初步建成了一个具有两个中心(驻马店市、西平县),58个业务网点.横跨全区九县一市的计算机综合业务网络系统,初步实现了全区农村信用社的储蓄、会计、信贷、出纳等项业务的电子化。(乔 伟)
【三防一保】1997年,全区农村信用社坚持把“三防一保”工作列入目标管理,狠抓各项安全制度落实,对职工进行经常性的安全防范教育。开展了“三防一保”知识培训、竞赛和技术演练活动,建立了保卫人员管理和政审档案。为加大防范力度,各县市联社配备了押运车辆。根据工作需要,全区农信社建标准化库房215个,以安全为标准改造了200多营业网点,全区474个营业网点均增配了自卫武器和必要的防范设施,网点防范能力大大增强,经公安部门检查验收,全部达标。同时,还进行了定期和不定期的安全检查和抽查,对安全工作做到常抓不懈,警钟常呜,为全区农村信用社改革过渡阶段的安全经营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保证了资金和人员的绝对安全,多次受到上级的表扬和公安部门的好评,省农金体改办还专门在我区召开“三防一保”工作现场会,总结推广其做法和经验。(乔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