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工作
【档案工作概况】2000年,全区档案部门较好完成了年度工作目标和各项工作任务。
一、成功召开了全区档案工作会议。2月25日,召开了全区档案工作会议,总结“九五”期间档案工作取得的成绩,部署2001年工作。一是要认真学习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题词和讲话精神,进一步提高对档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二是要突出重点,认真完成全年工作任务;三是要大力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为全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四是要坚持依法治档,保证档案事业健康发展;五是要切实加强对档案工作的领导。同时,地委、行署表彰了被省人事厅、省档案局授予“九五"期间全省档案系统先进集体的地区档案局和省档案先进工作者刘先等3名同志。地区人事局、档案局联合表彰了全区“九五”期间的档案工作先进集体125个、先进个人159名;地区档案局表彰了8个全面达标县市、5个档案管理最佳系统、38个档案工作先迸单位和88名先进工作者。
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成绩。全区档案部门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干部职工的思想和作风建设。地区局利用近3个月时间,组织全局人员分专题学习、讨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高了为全区改革、发展、稳定搞好服务的自觉性。3—4月,开展了“三讲”教育“回头看”和机关思想作风整顿,促进了“三讲”教育整改措施的落实了进一步加强了党风廉政建设,利用成克杰、胡长淸等典型案例开展了警示教育活动,提髙了干部职工廉洁从政和拒腐防变能力。
三、强化内部管理,规范工作运行。地区局修订完善了机关管理的14项规章制度。西平、平舆、驻马店市等县(市)也修订了机关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地区局制定了创建省级文明单位的规划,加强了软、硬件建设。正阳、西平县档案局被重新认定为县级文明单位。其他各县、市档案局继续保持原有的文明单位称号,全区巩固率达100%。在档案教育方面。4—5月,举办了2期地、县、市直单位档案人员培训班,培训94人,还组织地直32名档案人员赴北京参加了由国家档案局、中国档案学会举办的“全国档案干部继续教育讲习班”各县、市也举办了不同类型的培训班,共培训县、市直及乡(镇)、村档案人员3200多人次档案职改工作如期完成。12月,全区档案系列初评委对13名初级专业技术职务申报者的任职资格,进行了评审,通过13名。向省中评委推荐上报11名中级专业技术职务申报者的参评材料,通过8名。2000年有10多篇业务研究论文等文章和图片、新闻及信息分别发表在省局主办的《档案工作信息》、《档案管理》杂志和《驻马店日报》等报刊上,其中省刊和区报分别刊登了地区局领导班子带领档案工作队伍干事创业谋发展的专题报道。地区局上报的《档案馆旧楼改造研究》项目,被省局评为河南省裆案科技成果三等奖。
四、档案法制建设再上台阶。档案部门始终把加强档案法制建设、实施依法治档,作为档案事业健康发展的强大推动力和可靠保障,并为此作出积极努力。为庆贺《档案法》颁布13周年、《河南省档案管理规定》颁布6周年,配合“三五”普法教育成果展览、验收,全区档案部门采取邀请领导发表电视讲话、召开座谈会、设立咨询台、印发宣传材料等多种形式宣传档案法规,增强社会的档案意识。9月下旬,地区局局长带领县局长赴北京国家档案培训中心参加了由省局在京举办的河南省档案行政执法培训班,系统学习了档案法规知识和档案行政执法程序;全区2300多名分管档案工作的领导及档案员参加了由国家档案局和《中国档案报》社举办的档案法规和档案现代化知识竞赛。9月18日至10月8日,地区人大工委办公室、行署法制办公室、地区档案局组成档案执法检查组,分4路依法对地直157个单位的档案执法情况进行了全面检查。检査结束后,对65个好的单位进行了表扬,对55个存在不同问题的单位下发了《限期整改通知书》。西平、遂平、平舆、确山、汝南、正阳、上蔡、新蔡县和驻马店市档案局分别以县委办名义与人大、法制办联合开展了档案执法检查,取得较好效果;泌阳县把档案执法检查与正常的业务指导有机结合,对辖区内的档案工作依法、依规进行了检查、监督和指导,促进了工作的健康发展。(李玉霞)
299图
【档案馆工作】2000年,全区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把档案馆作为档案事业发展的主体,切实加强业务和基础建设,年内,地区档案馆越级晋升为省一级标兵档案馆,地委、行署两办发出表彰通报,地区财政为档案馆“上等级”解决经费50万元,进一步完善了档案管理所必需的设备设施,为办公室、库、室添置桌椅、沙发、空调,改善了管理条件和工作环境。确山、遂平县档案馆修缮了库房;驻马店市档案馆购置了微机、复印机、速印机,维修了库房、空调,安装了防盗门窗,更换了部分消防设备、设施;上蔡县档案局馆人员筹资更换了馆藏档案中的部分卷盒。其他档案馆和大部分机关档案室的库房、设施和办公条件也不同程度的得到改善,为档案的安全和现代化管理奠定了基础。3月,地区档案馆派出3名同志到陕西省档案技术保护中心学习,为有计划地开展加固、修复不耐久档案字迹材料工作创造了条件。为丰富馆藏,全区11家综合馆积极开展征集、接收档案、资料进馆工作。地区馆逐个落实了应续交和首次移交进馆档案的立档单位,召开了有关单位会议,制订了《驻马店地区档案馆关于档案、资料进馆交接工作若干规定》,发出了《关于接收地直单位档案、资料进馆作通知》,深人10多个单位检查指导档案移交进馆工作。并结合挡案执法检查,对市直单位移交档案、资料进馆工作进行了督查。增加了学籍档案、审计档案,改善了馆藏结构。截止年底,全区档案馆共接收档案、资料12425卷、册。其中地区馆接收档案4个全宗551卷;驿城区档案馆将撤市建区前原驻马店市直各单位近百枚印章接收进馆;泌阳县档案馆征收了5种具有地方特色的档案资料进馆。各馆共完成档案著录18070条,抢救复制档案33413页,分别完成省局下达指标的100.4%和104%。地区馆为规范档案管理,设计、印制了档案目录本封面的指引卡并开始使用;接收进馆档案的表格由8种简化为3种;对目录、卷皮、卷盒的式样、规格及其项目等提出了改进意见和建议,使之更加台理和适用。除做好正常的库房管理外,加强了安全保护工作,对馆藏10912卷永久档案进行了灭菌消毒;完成了地委组织部全宗著录卡片的输机工作,并对上年输入的著录卡片进行了3~4级手检分类。完成了馆藏几十个永久、长期档案补抄卷内目录、完善档案等基础业务工作。坚持和加强了档案统计、登记、抽查、年检工作,并按时向省局报送了规定上报的各种材料。全市各级综台档案馆,在丰富馆藏内容、改善馆藏结构、加强基础业务建设的同时,进一步强化了服务意识,积极开展档案信息开发利用工作,全年各馆提供利用档案、资料11857卷册次,接待利用者3528人次。各馆开放了应开放档案。地区馆在《驻马店日报》、驻马店人民广播电台刊播了开放档案的消息。全区各馆、室积极开展档案利用工作“创优争效”活动,间接实现经济效益2000多万元。(李玉霞)
【机关企事业档案管理】2000年,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档案目标管理和争创档案最佳系统再上新台阶。经过努力,全区有76个机关、企事业单位档案工作定级、升级,其中,机关72个,事业单位2个,企业2个,完成年初下达指标的158.3%。县市62个,完成任务的155%;地直14个,完成任务的175%,使全区档案工作上等级单位累计达到818个。地区工商银行、土地管理2个系统建成“档案管理最佳系统”,使全区获此称号的系统累计达34个。在具体工作中,针对机关、企业、事业单位档案工作的不同特点,分类指导.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4月继续在全区开展了第14个文书立卷月括动,完成了机关、企事业单位1999年以前文件材料的立卷归档任务。二是结台档案执法检查,分2个阶段对全区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档案业务工作进行了全面检查。第一阶段,3月下旬至4月上旬,分3个组对各县、地直1995~1998年档案工作升为省一级先进的机关、事业的档案工作目标管理认定为省级先进的企业,共114个单位的等级资格进行了复检审定,对符合等级标准的予以认定,对有滑坡现象的19个单位提出了限期整改意见。第二阶段,9月18至10月8日,分4个检查组,对地直157个单位中已达标单位进行了年检。地区地税局、建行等单位还对本系统的档案工作进行了检查。三是在企业档案工作方面,认真对全区国有企业档案工作情况进行调查,并向省局报送了企业档案工作调查报告和30条档案利用效果实例,有10条被省档案局收入《全省企业档案利用效果实例汇编》。全区企业档案工作典型经验材料《改革发展提高的五年》和正阳县电业局的档案工作典型经验材料,在全省企业档案工作座谈会上分别作了大会发言和书面交流。(李玉霞)
【农业农村档案管理】2000年,全区各级档案部门在有关涉农部门配合支持下,加强了对农业农村档案的监督、检查与指导。11月6~15日,地区农业农村档案工作领导小组分成4路,对全区74个单位的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抽查验收,取得了显著成绩。一是全区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依照国家档案局制定的《乡镇档案工作试行办法》,对乡镇机关的档案工作进行了普遍指导与监督。全区196个乡镇(街遭办事处)机关全部建档,实现了100%建档目标,其中135个乡镇机关档案工作达到省级先进标准,占69%。二是认真贯彻国家档案局、农业部颁发的《乡镇企业档案管理办法》,继续坚持以抓好百万元产值以上乡镇企业为重点,带动其他乡镇企业建档工作的开展。全区在1342个乡镇企业中,符合建档条件的有367个,已建档330个,建挡率为90%,其中有6个企业档案管理认定为省级先进。三是强化了村级建档的力度。全区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采取以点带面,集中精力、集中时间等措施,强化对村级建档工作指导的力度。全区2942个行政村,已建档2801个,占95%。其中好的1091个,一般的1330个,较差的380个(还有141个瘫痪、半瘫痪的村未有条件建档),农业农村档案工作的开展,有效地服务了农民致富奔小康和农村稳定等工作。四是继续加强了对第二轮地延包档案的管理。全区已有37.5万户的土地延包档案得到系统整理,并按要求集中在乡镇综合档案室或乡农经站管理。五是农业科技档案信息网络建设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试点,为实施科教兴农作出了贡献。(李玉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