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业
【畜牧业生产概况】2000年,全区畜牧系统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动力,以效益为中心,狠抓畜牧业结构调整,积极推进畜牧业产业化经营,强化服务,加强管理,促进了畜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止2000年底,全区肉类产量62.7万吨,比上年增长8.68%;禽蛋产量20.2万吨,比上年增长4.63%;奶类产量0.34万吨,比上年增长19.8%。畜牧业产值62.6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8%。从总体上看,全区畜牧业生产呈现三个突出特点:
一、畜牧业结构不断优化。在稳定生猪生产的同时,以牛、羊为主的草食畜禽得到较快发展。牛、羊、禽肉占肉类总产量的29%,奶类产虽也继续以20%的高幅度增长,产量达到0.34万吨。多畜种协调发展,量大质优,相对集中的畜牧业生产格局已经形成。
二、市场开拓卓有成效,畜产品产销两旺。至年底,立足本区辐射全国的畜产品销售网络已经形成,畜产品特别是生猪外销量已占出栏总量的60%,在上海市场上占外省入沪份额的10%以上,在广州、武汉均占20%以上。
三、畜牧业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一是规模养殖水平逐步提高,全区规模养殖占养殖总量的27%,生猪规模饲养量达总量的35%;二是畜牧业科技含量增加,科技应用对畜牧业发展的贡献率达40%以上;三是畜牧业生产经营者抵御市场风险的意识明显增强,不少养殖场、户由过去盲目、无序生产,转变为按照市场需求,根据市场规律组织生产经营。
2000年,全区畜牧业生产虽然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畜禽产品加工业严重滞后,还没有一家大型的畜产品加工企业。这与畜牧业生产大区地位极不相符。二是奶业生产基础差、底子薄,作为今后一段时期畜牧业发展热点的奶业急需大力发展。三是动物性食品安全问题巳成为影响畜牧业生产的重要因素。(刘杰)
【无规定动物疫病区项目建设】2000年,在行署和各县(市)政府高度重视和项目单位的积极努力下,全区无规定动物疫病区项目建设得到了顺利实施。截止年底,已完成项目投资额379.25万元,组建县级动物疫病诊断化验室8个,地级动物防疫中心化验室及防疫监督化验室各1个。更新和增添了一大批动物防疫监督必配仪器设备。在此基础上,已连续两年对项目规定的14种重点动物疫病开展监测检验,特别是通过对马传贫、布病、结核病、禽流感等重点疫病的监测,及时准确地举握了全区动物疫情动态,为控制预防动物疫病,保护全区畜牧业生产发挥了重要作用。(蒋俊杰)
168图
【饲料工业管理】2000年,全区饲料工业发展形势好于往年,止住了连续两年的下滑趋势。止年底,全区已建成投产的各种饲料加工厂42家,其中时产5吨以上的大型企业16个,有饲料加工机械设备152台(套),年双班生产能力可达80万吨。全年实际生产各种饲料产品37.05万吨,较上年增长23_67%(还未达到历史最好年份1997年的50.09万吨)。其中配合饲料28.35万吨,增长23.53%;浓缩饲料8.4万吨,增长23.8%;添加剂预混合饲料3000吨,增长50%,全年实现饲料工业总产值7.8亿元。饲料工业行业管理工作取得较大进展。一是认真宣传贯彻《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做到依法生产经营和管理;二是搞好技术培训,提高饲料行业执法人员的素质,举办培训班2期;三是加大行政执法力度,整顿各级饲料市场,对市场上销售的无生产许可证和批准文号的饲料添加剂、添加剂预混合饲料以及其它假冒伪劣饲料产品,坚决进行查处,共查处了8批6个厂家的产品,并且按照《条例》规定,给予了一定处罚;四是做好饲料产品的抽检工作,4月和10月份分两次抽检了8个生产厂家和6个养猪场的20多个饲料样品,重点检验了含有违禁药物和激素类药物的饲料产品;五是协助省畜牧局考核验收了3个添加剂预混合饲料生产企业,并逐级上报至农业部,年底已有两家企业获农业部颁发的生产许可证。(殷建军)
【推广秸秆青贮氨化技术】2000年,地区畜牧局把秸秆青贮氨化技术推广应用做为工作重点,常抓不懈,取得了一定成绩。截止年底,已处理利用各类农作物秸秆260万吨,其中青贮160万吨,氨化(微贮)100万吨,秸秆利用率已达42.3%,较上年增长0.3%。共有永久性青贮氨化池30万个,比上年增加3万个1总容积达到90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16%;新购铡草机100台,累计达到3300台,秸秆青贮氨化技术推广应用工作,促进了秸杆养畜的快速发展。(殷建军)
【畜禽品种改良】2000年是畜牧产业结构调整关键一年,国内畜禽养殖总量已经饱和,畜牧业由数量型发展转向质量型发展。要想提高养殖经济效益和畜产品质量,就必须从品种改良工作入手,抓好畜牧种子工程实施,逐步实现存栏畜禽良种化-全年的畜禽品种改良工作以猪、牛、羊人工授精技术宣传推广、畜牧实用技术培训、种畜禽生产和管理为重点,共完成牛冻精配种58.19万头,其中细管冻精配种3.19万头,黄改肉冻精配种53.54万头;完成猪常温人工授精2.21万头,波尔山羊冻精杂交配种2400余只。全区有牛冷配点509个,猪人工授精点37个,羊冷配点64个(包括兼配牛)。全年举办人工授精及实用技术培训班5期,培训300多人次;鉴定种公牛368头,种公猪1173头,共计发放《种畜禽鉴定合格证》715本。
通过宣传发动和技术培训,使人们逐步正确认识品种改良,提高进行品种改良的积极性。一是鼓励养牛户养肉杂牛(肉杂牛因其出肉率高、肉质好而只经过短期饲养就被出售,导致黄改肉工作长期低水平徘徊),通过大力宣传留养杂交肉牛、级进杂交的好处等,使存栏牛中杂交牛的比例有所提高。二是从冷配人手启动全因奶业工程,区内奶业发展起步晚、水平低,有些奶牛户自养种公牛配种,针对这种情况给奶牛养殖场、户散发了宣传单,并开展了配种承包和技术服务,使奶业发展逐步走上正规。三是对牛改良员进行羊的冻精配种工作技术培训,用波尔山羊冻精杂交使羊的品种向大型、肉用方向发展,这项工作已经初见成效。四是各县都在猪场或乡站开展了猪人工授精试点示范工作,为在全区推广该项技术打下了基础。(韩崇江)
【动物防疫】2000年,全区畜禽疫病防治工作认真贯彻执行《动物防疫法》及有关兽医法规,坚持以“依法治疗”和“科技兴牧”为根本,以预防、控制和消灭动物传染病,保护人畜健康,促进畜牧业发展为宗旨,以抓好基层动物防疫为重点,积极探索适合本地实际的动物防疫工作新路子,大力推行地位疫病防治新技术,加强防疫队伍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认真开展动物计划免疫,动物疫病监测和诊断,重点疫病的净化,确保防疫质量,圆满完成了全年的工作任务,有效控制了动物疫病的发生和流行,保障了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一、农村动物防疫。全年全区共防疫猪瘟疫苗746万头份,仔猪副伤寒疫苗318万头份,猪丹毒、肺疫二联疫苗270万头份,鸡新城疫Ⅰ系苗4220万羽份,鸡新城疫Ⅱ系和IV系苗2180万羽份,禽霍乱苗867万羽份,鸡传染性法氏囊苗860万羽份,鸡马立克氏苗486万羽份,魏氏梭菌苗161万头份,猪伪狂犬苗2.6万头份,猪细小病毒苗10.6万头份,兔瘟和兔三联43万只,犬五联疫苗14.6万只,牛、猪口蹄疫苗26.3万头份。各县市春、秋两季防疫检查结果显示:全区猪瘟防疫密度为98.92%;新城疫防疫密度为93%。全区无大的疫情发生,畜禽疫病得到了有效控制。
二、认真实施“无规定疫病区建设项目”。严格按照“无规定疫病区建设项目”实施方案对项目县(市)的防疫工作进行了规范化、制度化整顿。按要求购置了有关仪器、设备,加强了实验室建设,各项目县(市)对重点疫病进行了监测和临床调查。
三、马传贫防治。按照省站安排,在西平县、上蔡县、汝南县、平舆县、正阳县、确山县、遂平县和驻马店市在八个“无规定疫病区建设项目”县(市),开展马传贫临床调查工作,并同时进行采血、登记造册。通过对36个乡镇136个行政村12476匹马属动物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没有发现病例,采集血清876份,进行血清学反应检测全部为阴性。
四、布病防治,根据《河南2000年动物疫病防治工作意见》安排,对省定的防治效果考核县(泌阳和确山县)和“无规定疫病区建设项目”县市(西平县、上蔡县、汝南县、平舆县、正阳县、确山县、遂平县和驻马店市)进行了布病临床调查和血清学抽查。通过对九个县市116个乡镇586个行政村9325头易感动物,进行临床调查,没有发现病例。血清学反应共抽查牛945头、羊8900只、猪450头,并逐头登记造册,通过用琥红平板反应进行初筛,无发现阳性。
五、马鼻疽疫情监测。4月份,在八个“无规定疫病区建设项目”县(市)开展马鼻疽菌素点眼200匹,在新蔡县、泌阳县随机抽样100匹进行马鼻疽菌素点眼,无发现阳性。
六、禽流感监测和防治。上年冬季及2000年春季,禽流感在区内呈片状发生,通过采血化验有阳性反应,集中发生在西平县和遂平县沿107国道养鸡较多的二郎乡、和兴乡。病鸡和同群鸡用中药配合抗病毒类西药治疗有明显效果。4月下旬以来疫情有所缓解,处于平稳状态,没有典型病例发生。
七、猪伪狂犬病防治。帮助猪场进行血清学检测、供应疫苗、指导养猪场进行预防接种和种猪群的净化。 (路伟)
【动物防疫监督及动物检疫】2000年全区动物防疫监督及动物检疫工作,继续以宣传贯彻《动物防疫法》为中心,加大监督执法力度,全力推进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工作,使监督、检疫工作逐步走上了规范化、法制化道路。
一、广泛宣传《动物防疫法》及有关配套法规,加强法制建设。2000年,先后六次在《驻马店日报》、《天中晚报》及驻马店电视台对《动物防疫法》及动检工作进行了宣传报道,充分肯定了动检工作的成绩,抨击了一些违法经营行为,教育了广大人民群众。
二、采取有力措施,全面提高动物防疫监督工作一是制发文件,宣传规范动物防疫监督工作。2000年地区畜牧局下发或转发文件6期,监督所下发文件6期,发简报6期。二是加强对防疫监督人员的培训和考试,对去年省局统考不及格的人员进行培训和考试,共计培训120人次.三是在全区范围内进行巡回检查,全年巡回监督检查4次,并把检查结果向全区通报。四是在监督检查中坚持内外并重,以内为主,2000年共纠正、处理违章违纪及不规范检疫行为90多人次,对5名检疫员在全区通报批评,并撤消其检疫员资格。
三、全面推进产地检疫工作,提高活畜禽检疫率。2000年,全区的产地检疫工作按照省畜牧局制定的“河南省产地检疫工作试行办法”和行署(1998)21号《关于认真贯彻〈动物防疫法>,切实搞好动物防疫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的要求,大力推广正阳、西平等网络式产地检疫模式,据统计全区开展产地检疫的乡巳达90%,产地检疫率达85%以上。
四、加大屠宰检疫力度,稳定屠宰检疫局面,确保人民群众吃上放心肉。严格按照《动物防疫法》和《河南省生猪屠宰检疫管理暂行规定》的要求,严格按照检疫、监督程序,规范操作,严把五关(验证关、宰后检疫关、无害化处理关、出证关、登记关),确保了人民群众的吃肉安全。
五、管好省境临时动物检疫消毒站,完善工作制度,制止公路“三乱”的发生,有效地遏制了疫悄地扩散和蔓延。
六、认真抓好防治工作,抓好强制两强化”等综合性防制措施的落实。2000年,全区共免疫生猪233.75万头,免疫牛31.4万头,免疫羊59.5万只,使用消毒药品75吨,消毒面积达900万平方米,消毒车辆9.3万辆次,共扑杀病畜及同群畜22头,及时有效地拔除疫点3个,防止了疫情的扩散和蔓延。
七、切实加强内部管理,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提高执法人员的政治思想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确保全体人员能够胜任动检及监督工作。 (赵瑜 李莉)
【兽药监督管理】2000年全区的兽药监督检验工作在省局和地方各级政府的指导、支持和全区药政药检人员共同努力下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协助华中正大、天河动物药业等兽药生产企业开展了GMP的申报工作,推进企业升级达标。二是帮助天方药业集团筹建了“泰乐菌素”生产线,为天方上市提供了有利条件。三是加大对制售伪劣兽药的打击力度,全区共查处制售伪劣兽药案件106起,没收销毁伪劣兽药146件,标值16.7万元。罚没上交财政10.4万元,移交司法机强制执行28起,行政拘留5人。捣毁制假窝点一个。四是对兽药从业人员进行了专业和政策法规培训;五是加大投人,加强硬件建设,提高改善兽药检验能力。(曹俊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