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价工作
【全区物价形势分析】2000年,国家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贷币政策、产业结构调整政策,以及鼓励国民扩大消费的政策,国民经济发展出现重要转机,经济增长明显加快,经济运行质量显著提高,2000年各级物价部门充分利用价格杠杆刺激消费,扩大需求,调整结构,优化产业,促进了全区经济增长和各项事业发展,市场价格运行也出现了积极变化,通货紧缩的趋势得到了有效地遏制,全区价格总水平降幅明显趋缓。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下降0.8%,与全省平均水平持平;商品零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下降1.7%,低于全省平均水平0.2%,与前两年相比,市场物价运行已显示稳步回升势头。
一、市场价格运行的主要特点:
(一)价格总水平在波动中逐渐回升。2000年,全区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虽比上年有所回升,但在回升的过程中还存在着波动和反复。1—6月份,价格总水平同比指数均在0点以下,但自4月份开始呈现逐月回升势头,7月份转负为正,这也是自1997年10月开始连续30多个月负增长后的首次正增长。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达到101.8%,商品零售价格指数达到100.8%。由于支撑市场物价上涨的鲜菜价格带有明显的季节性、气候性特征,因此,同比价格指数显示,自8月份开始,价格总水平一直在0点上下波动,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8月、11月、12月均在0点之上,分别为100.5%、100.2%和101.2%,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仅12月份达到0点以上,为100.1%。
(二)价格总水平回升势头城镇市场表现的较为明显,而广大乡村市场依然是回升乏力。2000年,全区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城市为100%,农村为98.7%;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城市为98.9%,农村为97.9%。从地域上看,驻市、上蔡县、平舆县、正阳县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均达到0点或0点以上,分别为100%、100.5%、100%和100.1%;全区各县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均在0点以下。
(三)价格总水平回升呈现明.显的结构性特征。一是拉动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回升的主要因素是居住和服务项目价格。2000年全区居住价格指数为99.9%,较上年96.8%的价格指数上升3.1个百分点。影响居住价格回升的因素是水、电、燃料价格上升3.1%。2000年全区服务项目价格上升8%,高于上年6.4%的升幅。二是水产品、鲜菜价格分别上涨了8.9%和14.三是粮食价格止跌回升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下滑势头。自8月份开始,粮食价格同比指数逐月回升,分别为80.1%、83.7%、86.4%、88.1%和95.6%。驿城区粮油加工厂小麦(2级)收购牌价10月下旬价格已涨至0.84元/公斤,较之5月份的0.62元/公斤上涨26%。麸皮价格也随之上涨,由4、5月份的0.46元/公斤涨至10月下旬的0.70元/公斤,
(四)多数食品和工业消费品价格继续走低。2000年,全区市场商品供应充足,买方继续主导市场,多数食品和工业消费品销售平淡。商品零售价格指数显示,在监测的十四大类商品中,除书报杂志、燃料两大类价格比上年上升外,其余工业消费品价格继续走低。2000年,全区各极物价部门加强价格宏观调控,降低了农村电价。降低了部分医疗单位400多个品种自配制剂药品价格的调价项目实施。所有这些调价项目的出台,大大减轻了消费者的负担;也相应地拉低了市场价格整体水平。居民消费价格油脂下降9.7%、蛋类下降18.4%、衣着类下降2.1%,家庭设备及用品下降2.6%、医疗保健品下降1.7%、交通和通讯工具下降3.9%、娱乐教育文化用品下降4.4%。
二、影响市场价格运行的原因分析
(一)市场价格运行出现积极变化是国家宏观形势向好,部分商品供求关系有所改善的结果。2000年,受国内、国际市场需求转好的因素影响;全区社会经济发展势头良好,经济运行出现了一系列积极变化。一是全区国内生产总值280.4亿元,“九五”时期年均增长11.9%,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9个百分点;二是经济结构调整取得了较大进展。全区三次产业结构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在历史上第一次实现了二、一、三的历史跨越;三是城乡人民生活明显提高。2000年,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82元。其中对570户城镇居民生活情况调查显示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406.54元,比上年增长11.24%。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实现1905元,比上年增长5.77%。四是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投资环境明显改善,对外开放取得显著成果。五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成效显著。2000年在抵御了严寒旱涝自然灾害后,全区继续保持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稳定发展。全区粮食总产量36.99公斤,比上年减产9.65%,仍为历史上第四个高产年。油料总产6.82亿公斤,比上年增长4.37%,创历史最好水平。农业总产值预计实现165亿元,较上年增长3.8%,其中畜牧业产值63亿元。
(二)政策性调价因素对价格.总水平止降转升起了极为重要作用。2000年全区价格总水平变动呈现明显的结构性特征,服务项目和居住价格涨幅继续加大是带动价格总水平止降转升的决定性因素,而这两类价格的上涨主要体现的决定性因素,而这两类价格的上涨主要体现的是政策性因素的影响。1999年下半年国家出台的增加城镇低收入居民生活保障支出和提高行政事业人员工资等政策措施使城镇居民收入水平和承受调价能力明显提高,这些都为进行价格结构性调整创造了条件。2000年,为适应经济发展和居民消费结构变化的需要,本区对居住、服务性价格和收费的调整力度明显加大。一是按照国家统一部署,连续7次调高汽油,8次调高柴油零售中准价。二是自3月6日起,适当调高了驻马店市管道煤气厂销价格。三是“五一”前,调高了碴岈山、薄山湖两处风景区门票价格及相关服务收费标准。四是调高了驻马店市、汝南县直管住宅房租金标准和部分县的自来水价格。五是从12月1日起,适度调高了驻马店市民用液化气销售价格。
(三)世界经济增长加速,国际市场原油等初级产品价格持续上涨对相关国内产品价格走高产生重要影响。受世界经济增长加快和国际市场需求增加的影响,国际市场原油、有色金属、原糖、棉花、天然橡胶等许多初级产品价格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涨。国际市场上这些产品的价格变化通过外贸进出口直接影响国内市场相关产品价格变动。仅以石油价格为例,在国际原油价格上涨的冲击下,国内石油及相关产品价格也明显抬升,截止9月份,连续7次调价格,国内汽油出厂价较调价前上涨64%,柴油上涨达62%。
(四)气候性因素对鲜菜等部分农产品价格上涨产生直接影响。2000年是本区自然灾害较重的一年。先是春节之后70多天的干旱天气,接着是6月下旬至8月上旬连绵不断的雨水天气,特别是7月份,暴雨成灾。再就是10月中、下旬又是连绵不断的阴雨天气。因此,2000年鲜菜价格从6月开始,至年底同比一直上涨。7月份价格总水平同比首次出现正增长,并非价格运行出现重要转机,而是受鲜菜价格比去年同月上涨69.6%影响所致。气候性因素对扭转粮食价格一路下滑走势也发挥了重要作用,2000年,食糖价格出现上涨,也与99年底南方甘蔗生产区霜冻灾情严重,糖料产景明显减少密切相关。全年食糖价格指数为107.1%,较上年上升7.1个百分点。
(五)绝大部分工业消费品价格,粮食及与之相关产品价格并未在社会总需求全面回升的影响带动下走出下降空间。表明国内市场供求格局没有出现根本性变化,供过于求矛盾仍然比较突出。据内贸部门对600多种社会主要商品供求情况的调查分析,2000年供过于求的商品比重占近80%,其余商品供求基本平衡,只有个别再生资源和土特产品、中药材供不应求,社会商品总量过剩和供求结构矛盾问题仍然十分严重。2000年全区除书报杂志、燃料价格分别上涨2%和14.1%外,其余种类价格继续下降。虽然全年粮食出现较大幅度减产,但由于粮食库仍保持在较高水平,自8月开始,粮食价格同比虽然出现逐月回升势头,但终因上涨乏力,至年底仍未达到0点,而且由于前期粮食价格下降过多,全年平均粮食价格降幅仍保持在两位数,即全年较上年下降18.4%。肉禽及其制品价格全年虽为正增长,但涨幅微弱,也只是在上年低价位上的恢复性上涨,其全年走势大致是上半年为正增长,下半年为负增长,据对驻市市场监测,全年生猪(成猪80~100公斤)收购价在5.80~6.40元/公斤之间波动,猪肉(胴体)销售价格大致在9.00~11.00元/公斤之间波动。这个时间,最低落至8.00元/公斤,最高达到12.00元/公斤,价位大体与上年持平。蛋价除元旦、春节、中秋期间一度曾达到4~60元/公斤,其它时间基本维持在3.80~4.00元/公斤的水平上。
从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2000年全区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及部分产品价格出现止降转升的趋势,除受整个宏观经济形势向好的影响外,在相当大程度上是受政策性调价、国际市场价格上涨和气候等因素影响的结果,经济增长的加快和社会需求的全面回升还没有带动价格总水平的普遍上涨,随着社会各项改革的逐步深入,居民支出预期上涨增强,通货紧缩的压力并没有完全消除。(李刚)
112图
【价格调整】2000年,地区物价局党组在地委、行署的直接领导和上级物价部门的指导下,认真贯彻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和领会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深刻内涵,带领全区物价系统干部职工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任务开展工作。积极利用价格杠杆刺激消费、扩大需求、优化环境、促进全区经济增长和各项事业发展,做了大贵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全面完成了年初与行署签订的责任目标和上级物价部门部署的各项工作任务。
一、根据省局安排,并结合全区实际,调低了电力销售价格,每千瓦时平均电价由0.428元降至0.359元,降低6分9厘,全年可减轻企业和城乡居民电费负担8400万。
二、积极参与农网改造,降低了农村电价,减轻了农民负担。在农网改造中,全区物价部门参与了农网资金申报、审核,农网改造材料的招标监督工作,严格核定了农村低压电价,农村电价由农网改造前的0.84元/度降至0.73元/度,平均每度降低了1角1分,全区静态计算每年可减轻农民负担4400万元。
三、根据国家安排,连续9次有升有降地调整汽柴油统一零售价格,保证了国家政策在区内的贯彻落实。
四、加强了出租汽车、城市公交车的管理。根据社会消费水平及出租车行业的要求,从2000年元月1日起,调低了出租车起步价,由4元下调到3元,此举深受车主和群众的欢迎。目前由于出租车发展失控,加上对出租车车主收费过多、过乱,车主反映强烈,两次集体上访,地区物价局配合其它局委及时清理了收费项目,降低了收费标准,平息了车主的意见。
五、从3月6日起,适当调高了驻马店管道煤气厂销价格,保证了城市管道煤气业的可持续发展。
六、对全区部分医疗单位的自配制剂药品600多个品种的价格进行了测算核批,其中下达正式价格400多个品种,试销价格200多个品种。通过审核,对400多个品种的报批价格平均降低20%,并审核上报了天方药业集团等军地医药企业的7个品种8个规格的药品价格,重新规定了医疗单位和药品零售单位的作价办法。
七、制定了建筑市场和地产市场交易中心服务费,调整了驻马店市、汝南等县直管住宅房租金标准和部分县的自来水价格。
八、为支持旅游业发展,地区物价局在“五一”节前,报经省物价局同意调高了嵖岈山风景区门票价格和薄山湖风景区门票价格及相关服务收费标准,吸引了大批市外旅游闭体,大大提高了旅游业收入。
九、为推进殡葬改革,地区物价局从5月份起调整了全区殡仪服务收费标准。本着为减轻城乡居民负担,调整后的标准比省定标准下浮10%。
十、为推进污水处理工程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地区物价局适时出台了驻马店市污水处理费征收标准。
十一、制定并公布了全区九县城镇基准地价,为土地进入二级市场制定了依据。同时,地区物价局与有关部门联合下文,加强了全区耕地开垦费、土地闲置费的征收、使用和管理。
上述降价和提价措施的出台,确保了国家和省价格政策的贯彻落实,为扩大全区国内需求,促进相关产业发展,刺激经济增长作出了积极贡献。 (陈万洲)
【清费减负治乱】2000年,全区物价部分强化了行政事业性收费管理,在往年清理整顿收费的基础上,又对近年来审批的收费文件进行了清理。对收费管理现状、涉农、涉企乱收费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全区物价部门共写出调研报告30多份,为进一步深入开展消费治乱创造了条件,打下了基础。全区物价部门统一部署开展了收费许可证换证和年审工作,共审验40多个系统的6800份收费许可证、10000多项收费项目,经过审验,全市共取消769个收费项目。
2000年,全区物价部门还重点规范了餐饮、旅栈、娱乐、艺术照像、美容美发等五个行业的价格秩序,共检查“五业”店、厅、馆5000多家,深受广大消费者拥护。针对中小学校乱收多收电脑培训费的情况,地区物价局与地区教委配合,对89所中小学计算机装机情况进行了检查和验收,统一规范并全面降低了全区各县、区中小学电脑教育培训收费标准,由每生第期70~80元分别降至30、40和50元,此举每年可减轻学生家长负担1000万元,受到社会各方面欢迎,为规范指定销售商品和指定服务价格行为,创造公平、竞争的价格秩序,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地区物价局报经行署同意,制定并发布了《驻马店地区关于规范指定销售商品和提供服务价格管理暂行规定》和《管理办法》两个规范性文件,在全区范围内全面开展了这项工作。 (陈万洲)
【价格信息工作】2000年,全区价格信息工作有了迸一步发展,驻马店价格信息网络成员已近4000户,成为全省最大的区域性价格信息网络,免费为广大城乡企事业单位提供电脑信息服务,《驻马店价格信息》的编辑质量和发行到户率有了进一步提高,地区物价局加强了对市场物价的监测,保质保量地完成了3000多种重要商品和服务价格的监测上报工作,并将我省及本市价格监测数据在《驻马店价格信息》上如期发表。监测工作在全省18个区市中位居前列,荣获全省先进单位。同时,全区九县一市物价部门连续10年坚持45种农副产品旬报工作,每旬在《驻马店日报》、《天中晚报》等报刊上刊载市场行情和物价形势分析,每月将物价指数和市场物价变动情况分析制成小册子呈送给地委、行署主要领导和有关部门参阅,不仅为领导决策提供了科学、准确的依据,同时,树立了集贸市场报价体系和物价形势分析的权威地位。(陈万洲)
【成本调査工作】2000年,地区物价局在做好省成本队安排的68项工农业品价格成本调查工作的同时,对区内部分县调整种植业和养殖业结构,提高农民收的做法进行了专题调查,并写出调查报告,在《驻马店日报》等报刊发表,在社会上产生了积极彩响,为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调整农业结构提供了参考依据。行署根据调查报告专门在汝南县召开了调整种植结构现场会议,在全区推广汝南经验。地区价格成本监测所和汝南县价格成本监测所被评为全国农调工作优秀集体,地区物价局刘原媛被评为全国农调工作优秀个人。(陈万洲)
【价格事务工作】2000年,全区各级价格事务所继续加强和巩固对涉案赃物、罚没物的评估工作,评估率由过去不足70%上升到去年的82%,同时,继续拓宽价格评估领域,目前,已涉及旧机动车交易、房地产评估等领域。全区价格评估认证标的总额达到1.5亿元,比上年增长65.6%。价格认证质量有了明显提高,有4名同志通过了全国价格鉴证师资格考试,6名同志参加了省局组织的培训。(陈万洲)
【价格监督检查工作】2000年,全区价格监督检查系统在各级政府价格主管部门的领导下,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任务认真开展各项价格执法工作,较好的完成了全年的工作任务,为扩大内需,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作出了应有的贡献。2000年全区共查处各类价格违法案件2386件,价格违法金额3000多万元,实行经济制裁金额900多万元,其中收缴财政670多万元,退还用户240多万元。开展了电信资费专项检查。根据国家计委和省局的安排,全区认真开展了电信资费专项检查,对包括电信、移动、寻呼、电信业务代办点等电信资费收费单位进行了检查,共查处价格违法金额1395.89万元,收缴库188.6万元。通过检查,帮助电信企业建立健全了内部管理制度,规范了电信企业的收费行为。开展了全区电力价格专项检查。为了巩固电价整顿成果,减轻企业和用户负担,全区在1999年电价检査的基础上,按照国家计委的要求,对电力价格和农网改造收费执行情况进行专项检查,突出整治了农网改造乱收费问题。据统计,全区共查处价格违法金额1406.39万元,已收缴库265.7万元,责令退还用户28.32万元,开展了旅游价格检查。针对目前一些地方旅游价格乱的情况,根据国家计委《关于开展全国旅游价格检查的通知》精神,全区分别在“五一”、8月份和“十一”对旅游景点的收费和明码标价情况进行了检查,并于8月上旬召开了全区旅游景点负责人座谈会,探讨提高服务质量的规范收费问题。通过开展检查,进一步规范了旅游景区的明码标价工作和收费行为,开展了公安收费专项检查。按照国家计委的要求,从10月份开始,组织开展了全区公安收费专项检查。这次专项检查主要采取下查一级、调帐检查的方法进行,地区检查所组织五个检查组,在各县的配合下对全区公安收费进行了全面检查。目前,检查已基本结束,初步统计查出价格违法金额573.6万元,已收缴库21.4万元。开展了中小学教育收费专项检查。按照《国家计委关于开展农村中小学教育收费专项检查的通知》,全区对教育收费检査进行了周密安排和部署,并将正阳、平舆列为重点县进行重点检查。正阳县在此次检查中,领导重视、措施得当,检查工作到位,按时完成了检查和材料上报工作,得到了省督导组的肯定。开展创建规范化物价检查所活动。根据国家计委和省计委对创建规范化检查所的要求,本区制定了详细的创建方案,并将地区物价检查所、泌阳县物价检查所、西平县物价检查所列入2000年达标单位。经过几个月的努力,三个创建单位,克服了重重困难,对整个办公设施、办公环境进行了改造,使检查所面貌焕然一新。12月份,省考核组按照《国家计委规范化基层物价检查所考核内容与标准》对全区三个创建单位进行了初步验收,并一次性验收达标。开展了价格监督检查人员岗位资格确认工作。为了加强全区价格监督检查队伍建设,2000年,根据全市检查队伍的现状,在全省率先开展了价格监督检查人员岗位资格确认工作。通过宣传发动、培训,于6月份对全区652名价格监督检查人员进行了上岗资格考试,随后经过初审上报和综合评定,确定全区一级检查员29名。(焦振香)
115图
116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