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学研究
【农业科学研究工作概况】2000年,地区农科所共承担国家、省、地下达和自选课题35个,其中应用研究课题7个,中间试验课题11个,单项试验9个,新品系生产示范课题8个。培育出的啤酒大麦新品系驻大麦3号表现高产、抗病、优质、抗倒,黄淮组区试平均亩产523.3公斤,比对照种苏引麦2号增产10.04%。在区内大面积生产示范试验平均亩产350~400公斤。培育出的饲料大麦新品系驻大麦4号分蘖力强、成穗率高、抗倒、耐渍、综合抗性强,本年度黄淮试验平均亩产534.4公斤,比对照种西引2号增产10.38%,在区内大面积生产示范试验一般亩产400~500公斤。培育出的小麦新品系5-12表现抗倒、抗病、产量要素协调,已推荐参加省区试。培育出的大豆新品系驻豆2号在省区试33个参试品种中平均单产215.4公斤,比豫豆16号增产31.2%。培育出的玉米新组合在省区试中亩产445公斤,比对照种豫玉23号增产26.5%,居全试验第三位。引进的花生新品系9102表现高产、抗病、耐溃、耐旱,已在区内扩大繁殖、扩大示范种植。
依托科技成果,努力搞好科技推广和科技普及,通过建立基地进行新成果、新技术的示范推广。示范推广15个农作物新品种,示范面积100万亩。示范推广农业新技术42项,面积200万亩。积极开展科普工作,举办广播、电视农业科技专题讲座55期,在农村开展农业科技培训28期,培训农民、农村干部2万人次以上,印发科技资料15万份以上。
为了改善科研条件和生活条件,农科所投资8万元为科研试验地新打机井3眼,并解决了机电配套,架设了半固定喷灌设施,保证了田间试验旱能浇、涝能排;投资4万元为全所家属楼栋安装了电子单元封闭门;投资6万元翻修改造了70户的附属房和平房修缮。
农科所种猪场通过制定完善规章制度,强化各项管理措施,实行竞争上岗,明确岗位职责,实行分配与业绩、效率与效益挂钩,加强内部财务审核,2000年产值达300万元以上。新扩建年出栏生猪5000头生产线,已于7月份开始产仔,预计2001年可出栏生猪8000头以上,实现产值450万元以上。(杨元洪)
【驻马店地区农作物新品种展览中心建立】为了实施“种子工程”,促进全区农业生产向优质、高产、高效发展,地区科委以驻科[2000]14号文,决定在驻马店地区农科所建立“农作物新品种展览中心”,该中心成立后,立即组织了田间实施,先后进行了小麦、大麦、玉米、大豆等主要农作物的新品种展示,组织农村干部、农民群众和地区有关领导亲临展示田观摩1000余人次。其中规模较大的是5月份与地区科委联合召开了各县区科委副主任和全区77个科技示范乡(镇)科技副乡(镇)长参加的小麦新品种现场观摩会。参加会议人员120余人,对于加速农作物新品种的推广起到了较大促进作用。(杨元洪)
【西瓜新品种华蜜八号瓜王大奖赛】2000年7月10~11日,由地区农科所与安徽天禾西瓜甜瓜种业公司联合在确山三里河乡黄岗西瓜交易市场举办“天禾杯”华蜜八号瓜王大赛,来自湖北、安徽、山东、河南等地的代表有200余人,其中参赛人员46人。在地区公证处的公证下,评委通过现场称重、测果形指数、品尝等方式评出了本次大赛的“瓜王”,“瓜王”重37.4公斤且果形较好,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的夏进粮获得大赛的特等奖,奖价值4000余元的幸福“摩托车”一辆,其余15人分获一、二、三等奖,奖“长虹”电视观、“凤凰”自行车、“美的”电风扇等奖品。会后举办了大型文艺表演,与会农村干部、瓜农共有5000余人。河南卫视、驻马店电视台、驻马店电台、驻马店日报社对本次大赛分别做了报道。(姜俊)
【芝麻新品种豫芝10号推广应用研究通过成果鉴定】由地区农科所助理研究员余飞主持的“芝麻新品种豫芝10号推广应用研究”通过有关专家鉴定。豫芝10号是驻马店地区农科所利用有性杂交技术选育出的芝麻新品种,原名驻芝8号,1995年经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
豫芝10号为单秆型、中早熟品种,其中产量、品质、抗性等方面均优于生产上主导品种豫芝4号。产量水平一般在80公斤左右,最高可达150公斤以上。该品种籽粒大、色泽白、含油率高、商品性好,高抗枯萎病及茎点祜病。适宜于长江以北芝麻主产区种植。
驻马店地区农科所在深入研究像芝10号配套栽培技术的基础上,系统地开展了示范推广工作,从1997年到2000年四年间,在豫、陕、皖、鄂等省累计推广657万亩,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经专家鉴定,认为该项研究方法先进、数据可靠、资料完整,技术水平达到国内上乘。(徐新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