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化
【农业机械化概况】2000年全区农机系统紧紧围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加收入为目的,团结奋进,真抓实干,强化措施,重点突破,提高了农业装备和农机管理水平,推进了农机化車业的发展。截止年底,全区农机固定资产总值达25.51亿元,较上年增长14.5%;农机总动力达512.89万千瓦,较上年增长13.67%;各种拖拉机的社会保有量达31.34万台,较上年增长9.54%,其中大中型拖拉机达7400台,较上年增加675台,增加10%;联合收割机达1555台,增加317台,增长25.6%?全年共完成机耕面积1076.2万亩,完成机播面积964.7万亩,其中精播396.42万亩,完成机收面积858.36万亩,其中联合收割机收获442.8万亩;机脱粮食268.03万吨,化肥机械深施面积312.7万亩,秸秆机械切碎还田面积123.8万亩,主要农作物田间作业机械化水平显著提高,已稳居全省靠前位次。(仲延信)
【小麦机收会战】2000年是区内组织以小麦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为中心的“三夏”机收会战的第五年。在地委、行署的重视和支持下,农机、公安、交通等有关部门紧密配合,这次机收会战在组织规模、规范化管理、社会化服务等方面都取得了新的进展,尤其是联合收割机作业面积有较大的突破。在全区小麦前期连续干旱80多天,成熟期提前5~10天,收获期间又连续降雨的情况下,仍使小麦收获提前7~10天完成,充分显示了大中型联合收割机的快速、优质、高效作用,确保了大灾之年夺丰收,把自然灾害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并为秋作物的提前播种赢得了时间,还有效的避免了大批外出民工的无序流动,为社会经济秩序的稳定、农业的节本增效和农民的增收节支做出了积极贡献。全区共引进联合收割机7000多台,加上区内实有的,共有8400多台联合收割机,再加上全区现有的70640台小型割晒机参加机收会战,共完成小麦机收面积818.4万亩,占麦播面积的92.6%,其中联合收割机收获面积442.8万亩,占整个机收面积的54%,比上年增加47.7%。这次机收会战工作,认真总结了前四年机收会战的经验和教训,根据区情区位,农机管理部门全力以赴,楮心组织和协调,狠抓优质服务工作,其具体作法是:
一、部署早、行动快、范围广,早在二月份召开的全区农机工作会议上,李清河局长在布置“三夏”机收会战时就提出:“组织要更加精心,调度要更加科学,服务要更加优质,引机数量要有所突破,机收面积要较上年有所增加”。会后各县(市)农机局根据地区局的要求,及时派出以抓业务副局长带队的联络小组,分赴联合收割机较多的周边省区,联系跨区作业的签约事宜,地区农机局还组织各县(市)和地直有关部门36人组团参加了全国小麦跨区作业协调会,分别与山东、河北、山西、甘肃、江苏和豫北地区的农机部门洽谈引机事宜,签订引机合同2040份,引机数最4000多台,作业面积300万亩,地区行署和地区农机局相继印发了《关于认真做好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管理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抓好2001年小麦机收会战工作的通知》、《关于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中几个问题的紧急通知》,还及时宣传贯彻了由农业部颁发的《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管理暂行办法》。由于各级党政领导的重视,并亲自过问机收会战有关事宜,经常深入一线检查指导,及时解决机收会战中的问题,保障了机收会战工作的顺利进展。
二、狠抓农机具的检修、技术培训和物质供应工作。为了保障“三夏”农机工作的正常进展,地区农机局于年初专门发文,要求各级农机管理部门在“三夏”前做好各种农机具的检修工作,经过各农机部门的积极努力,“三夏”前共检修大中型拖拉机3375台,小型拖拉机12.28万台,联合收割机554台,小型割晒机2.86万台,脱粒机8296台,其它农机具12.39万台。地区农机局于3月份举办了为期一周的联合收割机维修师资培训班。各县(市)也相继分别举办了联合收割机手和农机手培训班。“三夏”前各县(市)共举办农机培训班132期,培训各类农机技术人员22241人,其中拖拉机手17163人,收割机手4173人,农机修理工434人,其他农机操作手471人。这些技术人员有力地服务了“三夏”农业生产。各级农机供应部门积极购进各类农机物资13603万元,销售额为14217万元,共销售大中型拖拉机175台,小型拖拉机5558台,联合收割机250台,其他农机具1433台(件),各种农机配件395.7万件。
三、以优质服务保障机收会战的进展。“三夏”期间,地区农机局机关从5月19日至6月7日在局办公室昼夜值班,每班都有局领导带班,认真做好外地机手和来访人员的接待和电话处理,及时进行上承下达的信息传递工作。地区农机推广站和地区农机公司“三包”科也都实行昼夜值班制,随时处理和解答机手提出的疑难伺题,为会战机手排优解难,做好服务工作,深得各地机手的好评,树立了驻马店农机人的良好形象。为了认真做好外来跨区作业联合收割机的接待、机车调配等项服务工作,全区深入到机收会战第一线的农机人员达1570人次,共成立跨区机收接待服务站14个,昼夜值班接待,西平、遂平、汝南等县还开通了农机热线电话,积极热情地关心外来机手。在安排作业地点和进田机收作业等方面均以机手的意愿和原则,积极实行全方位的承诺服务。地区局把各县(市)农机“三包”服务热线电话及各县(市)局机关昼夜值班电话印发给外来机手,随时为会战服务。全区还组织8个联合收割机生产厂家、50多辆服务车、200多名技术服务人员,在地区农机公司设立了“三包”服务总指挥部,昼夜值班,只要接到机手的求助电话,言明机型和作业地点,指挥部便当即安排对应的收割机厂家驱车赶赴现场处理机械故障。机收会战期间,共接到求援咨询电话3000余次,服务车出动2000多次,维修、调试各种机械故障2000余起,更换维修各种农机配件价值200多万元,切实保障了“三发”机收会战的顺利进行,赢得了外地机车带队人和机手的普遍赞誉。
四、积极组织当地机手参加跨区作业,增加农民收入。根据外地机手实行跨区作业的经验和区内联合收割机已初巨规模的实际情况,地区农机局经过调查研究,发现区内少量机手也曾跟随者外来机车一起到外地作业,由于缺乏组织管理,在跨区作业过程中遇到了不少的困难和麻烦事,致使其经济效益低下;农民机手花7、8万元买一台联合收割机在当地收麦,一年只能使用一星期左右,常期闲置,实在不合算,纷纷要求组织起来,参加跨区作业。为了提高联合收割机的利用率,增加农民收入,地区农机局要求各县(市)根据机手的自愿,精心组织好自己的联合收割机参加北上跨区作业。全区共有西平、确山等六个县农机局组织了九个跨区机收作业队,计有532台联合收割机外出跨区作业。据统计,这批参加跨区作业的机车,每台经济效益为1~2万元。(仲延信)
【“三秋”农机作业】2000年“三秋”期间,全区农机系统在阴雨连绵的情况下,积极做好准备,加大科技投人力度,开展了以机械深耕和精播为中心的备播工作,奋力迎战“三秋”。农机部门趁夏种后的农闲空档,抓紧培训农机技术人员,积极维修各种农机具,全区共培训农机技术人员28000多人,其中拖拉机手15529人,精播机手10048人,农机修理工2394人,农机安全员40多人;共维修大中型拖拉机3184台,小型拖拉机10189(5台,播种机32888台,秸秆还田机278台,均占应修总数的95%以上。农机供应部门销售大中型拖拉机166台,小型拖拉机4148台,播种机4564台,秸杆还田机38台,机手与农民签订深耕、精播合同1590份,作业面积达46万亩。农机人员深入“三秋”生产第一线1635人次,召开深耕、精播现场会15次,与会人员达13400人次。地、县(市)农机管理部门还大力动员农机户和参加营运的轮式拖拉机积极参加“三秋”农田作业,齐心协力,趁晴抢种,见缝插针,充分发挥现有各种农机具的作用,为种足、种好小麦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地区农机局于9月12日和14日分别在西平、遂平召开了两次“三秋”大型农机作业现场会,各县(市)抓农业、农机的副县长、农机局局长、乡镇(长)和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参加了会议,观看了农机作业现场演示。两县农机服务队出动了数十名大中型拖拉机,配套深耕犁、旋耕机、秸杆还田机、精量播种机等机具进行了现场作业演示。行署专员卢大伟和副专员孟超到现场观看了农机作业,进行调查研究并讲了话,高度评价了农机化工作的作用和地位,要求农机部门集中精力,充分发挥农业机械这一先进生产力的作用,努力种足种好小麦。各县(市)也都分别召开了农机深耕整地现场会,收到很好的效果。上蔡县农机局与该县东洪乡政府一起密切配合,精心组织引进外地大中型拖拉机跨区作业,积极开展以机械深耕、精播为重点的“三秋”小麦备播工作,迅速掀起了以大中型拖拉机为主的机械深耕和麦田打畦高潮,受到了地区和县政府的重视。该县政府以《政务信息》、地区以《农机简报》的形式,转发报导了他们的经验,起到了示范引导作用。全区共引进外地大中型拖拉机150多台参加深耕会战,有力地支援了“三秋”工作,这是区内引进外地大中型拖拉机进行深耕会战的良好开端。9月下旬至10月底,全区连续下雨,严重地影响了农机具进地作业,也延误了小麦的适播期,地区农机局及时拟发了《关于做好抢时播种小麦工作的紧急通知》,一方面紧急动员全系统充分认识今年麦播形势的严重性,增强种足种好小麦的责任感和危机感;一方面采取得力措施,对过湿的地块给拖拉机安装防滑装置,让拖拉机能提前进地作业,达到抢时播种小麦的目的。李清河局长、丁玉山副局长带领有关专家亲自到正阳县车辆总厂试制防滑载轮,并与行署领导一起在正阳、确山两县田间,打伞冒雨进行试验示范,力争抢时播种小麦。在全系统的共同努力下,克服种种困难,保证了全区小麦播种的质量和数量。(仲延信)
【农机科教培训】2000年,全区农机管理部门为了增强广大农民的科技意识,加快科教兴农步伐,不断提高农机管理人员和农机手的业务素质和操作水平,狠抓农机科教培训工作,采取多种培训形式,克服种种困难,共培训各类农机技术人员50241人,其中拖拉机手32692人,联合收割机手4173人,播种机手10048人,农机修理工2783人,管理干部74人,其他农机实用技术人员471人,圆满地完成了省、地安排的培训汁划。地区农机局经过近两个月的筹备,按照省农机局的要求,经地委组织部批准,于3月份举办了《全区联合收割机维修师资培训班》,培训的主要内容一是讲解当前全国较为普及的新疆—2A型自走式联合收割机和上海ⅡB—A型背负式联合收割机的工作原理、使用调整、维修和故障排除;二是以保护农机手合法权益为目的的农机“三包”知识专题讲座6重点是使学员在提高联合收割机的操作、维修、调试的同时,让农机户了解如何以正常的方式和途径来保护自己在农机消费中的合法权益,教会农机手如何在紧张繁忙的机收会战中排除机器故障和正确有效地求援“三包”的方法.这次培训班由本系统两名高级工程师和一名工程师担任主讲教师,还抽调了地区农机公司“三包”技术科两名科长担任辅导员,对照两台教练车进行实习辅导。来自全区农机战线的60多名技术骨干、业务股长、农机校校长、主讲教师和重点乡镇农机站站长参加广培训。这是一次较高层次的技术培训,在全区起到了带动作用。这次培训结束后,各县(市)也相继举办了联合收割机手培训班。全区共培训联合收割机手I860人。泌阳县农机局围绕农业结构调整,扩大花生种植面积的实际情况,大力推广多功能花生播种复膜机,并为此举办了专题培训班,从工作原理、使用调整到故障排除,使269名学员熟练掌握了这门农机新技术,满足了边远山区广大农民迫切需要农机科技新知识的愿望。地区农机校在上年更名为驻马店机电工程学校后,在中专招生困难的情况下,积极改善办学环境,优化教学条件,提高了教学质量,较好地完成了全年各项工作任务。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人才的需求,增设了城建机械、电子技术应用、汽车拖拉机应用与维修专业,成立广高校自学辅导站,还与地区农机公司、地区农机安全监理所联办了农机成人教育培训班,筹建和充实了数控编程实验室、电子实验室、电焊实验室,建立了两个校外实习基地和南方学生就业办事处,为国内大型企业和南方各I厂输送毕业生150多人。 (仲延信)
【农机化技术推广】2000年,全区农机推广工作结合当地实际,以发展农业生产力,提高农机化水平为中心,围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开展了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经营工作。全年共推广各类新式农机具17270台,现场试验66次,试验示范面积5.5万亩,以不同的形式举办技术人员培训班,印刷宣传培训资料5.62万份,为全区农机化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主要完成了以下技术推广项目:(一)完成了省农机局下达的“玉米免耕播种机械化技术推广”项目,推广玉米免耕播种机1269台,新增玉米免耕播种面积37.96万亩。(二)完成了省农机局下达的“带有弹性刮种装置的小麦精少量播种机试验示范”项目,推广该式播种机50台,完成试验示范面积1万亩。(三)完成了省局下达的“机械深施化肥技术推广”项目,推广犁底施肥机1000台,追肥机2800台,新增机械深施化肥面积53万亩。(四)完成省局下达的“小麦精少量播种机械技术”项目,推广精少量播种机1500台,新增播种面积8万亩。(五)完成了省局下达的机械化旱作农业技术推广任务,推广小麦膜际播种机8台,新增作业面积2000亩。(六)围绕农业生产需要推广了小麦联合收割机300台,深耕犁1500部,旋耕机100台,玉米脱粒机3036台,花生收获机900台,常量播种机1008台,花生膜际播种机100台等,有效地服务了农业生产。在农机新技术、新机具推广中,西平县农机局被评为全国农机技术推广先进单位。地区农机推广站在搞好农机推广的同时,还与新联集团、汉中、南通农机总厂等建立了经销推广关系,并对本站研制的2BJD—6塑精播条灌机进行了进一步的试验改进。参编了地区科委主编的《驻马店地区农业先进适用技术推广项目指南》一书,有10项农机适用新技术被选录用。该站在去年建成两幢六层宿舍楼的情况下,本年又新建一座六层办公培训综合楼,建筑面积为5000平方米,还新购办公用微机一台,已投入使用。(仲延信)
【农机安全监理】2000年全区农机安全监理工作围绕创建“文明监理、优质服务”示范窗口活动,注重两个文明建设,强化内部管理,增强服务意识,把各项农机安全监理工作落到实处,有创新,有发展,重点工作有突破。全年新人户挂牌的拖拉机及农用运输车为15714台,总入户达194558台,占现有社会保有量的62%;为驾驶人员新办证14449人,总办证205918人,占现有驾驶人员的66%;年度检验机车92899台,年检率为50%;审验驾驶员95622人,年审率为50%;全年纠正违章5000多起,减少损失150万元;处理农机事故176起,全部结案,事故率远低于1%,符合省、部规定要求。
随着农机化事业的快速发展,各种农业机械迅速增多,少部分有机户或买机不入户办理牌证,或入户不参加年度审验,形成了严重的“黑车非驾”现象,这种现象干扰了农机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甚至酿成机毁人亡的重大事故,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不应有的损失。各县(市)农机安全监理部门采取得力措施,强化执法手段,建立农机安全服务网络,认真清理“黑车非驾”现象。确山、平舆、遂平、正阳等县,已经摸索出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他们一方面加大“依法管机”的宣传力度,搞好安全生产教育,提高驾驶操作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和法制意识,一方面积极向党政领导汇报,争取政府领导的支持,把部门行为变成政府行为。确山县政府成立了“确山县农机安全管理领导小组”,由县委副书记、常务副县长任组长,另由副县长、人大常委副主任、政协副主席和法院院长分别担任副组长,农机、公安、监察、财政、物价、巿计和广播电视局局长为成员,下设办公室,由农机局局长任办公室主任,专项治理“黑车非驾”现象。下半年该县政府又专题召开了农机管理工作会议,还连发了两个文件,印发广告,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工作效率,加大对“黑车非驾”的治理和田检路查的工作力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仲延信)
【农机服务】2000年,地区农机管理部门,按照市场机制运行规律,着手建立健全各类基层农机服务组织,在拓宽服务领域,强化服务手段,优化服务质量上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三夏”期间,全区组建了九个跨区作业服务队,有532台联合收割机外出跨区作业,分别到河北、山东、内蒙古和豫北地区参加小麦机收大会战。“三秋”期间,有150多台大中型拖拉机分别组队参加深耕大会战。西平县农机中心服务站,已经初具规模,现有大中型拖拉机19台,联合收割机两台,还配套了秸秆还田机、深耕犁、旋耕耙、播种机等,新建机库、办公室29间,还附属了一座年产最2000吨的饲料加工厂,寓经营、管理、服务、加工、修理于一体,协调运作、服务生产、方便农户。西平、遂平两县农机局在组建全县农机服务队的基础上,还着手组建500~1000亩土地的农机科技示范园(机械化农场),从机收作业切人,全面向农业生产的耕、耙、播、收、加(工)延伸,向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扩展。在农机科技示范园民实行农机作业“五统一”,即:统一机收、统一秸秆还田、统一施肥、统一深耕、统一播种。平舆、正阳、确山、泌阳等县也相继成立了县农机服务队或农机服务中心。平舆县在组建农机服务中心的基础上,又在该县的杨埠、庙湾两个乡投人80多万元,建立了两个乡级农机服务队,分别购置了8台大中型拖拉机,还配置了联合收割机、深耕犁、播种机等。这些新型的农机服务组织,已成为当前农机社会化服务、产业化经营实体,正在不断地强化和完善,它们是市场经济体制下诞生的新事物,必将以强大的生命力活跃在广大农村市场。(仲延信)
【农机供应】2000年,全区农机供应部门,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销售疲软、效益滑坡、经营维艰的严峻形势下,负重前进,艰苦拼搏,经受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考验,努力当好农机化事业的后勤部,保障了全区的农机供应工作。全年共销售大中型拖拉机641台,小型拖拉机18972台,各种配套农机具5899台(套各种农机配件212万元,销售总额为28400万元,其中地区农机公司完成销售额7000万元。地区农机供应公司在充分调查分析市场行情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及时调整、制订了经营管理方案,突出体现了人、财、物高度集中统一的承包经营责任制,动员全体职工团结拼博,爱岗敬业,促销争效,为生存和发展积极努力工作。一是实行指令性的承包经营,改“大锅饭”为分灶吃饭,采取公司提供经营场所和铺底资金,定人员、定任务、费用自理、自负盈亏的办法。二是减员增效,集资降耗。公司针对人员臃肿,负担过重的实际情况,领导班子研究并经职代会通过,办理内退职工29人,内部集资140万元,缓解了资金紧张的矛盾。三是减少了“三大费用”的开支,较上年减少114.57万元,其中管理费减少17%,经营费减少30%,财务费减少23%,有效地盘活了资金,使亏损局面得到了控制,保障了职工工资的年底发放,调动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四是端正服务态度,改善经营作风,在销售淡季选送22名青年职工到地区农机校进行专业技术培训,提高其业务技术素质,还为用户举办了三期新机手培训班,培训联合收割机手350多人,既使学员掌握了操作技术,又使农机公局本身扩大了知名度和农机产品的销路,在“三发”、“三秋”农业大忙期间,地区农机公司还成立了农机维修服务队,积极搞好“三包”服务工作,昼夜值班,跟踪服务,随叫随到,随到随修,为用户排忧解难。全区共实施“三包”服务1500多台次,技术咨询服务2000多人次,维修联合收割机400多台次,修理其它农机具1200多台次,有力地服务了农业生产。(仲延信)
【农机学会】2000年地区农机学会充分发挥学会自身优势,在农机化学术交流、科教培训、农机新技术推广普及和科技建议等方面,做出了积极工作,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取得了显著成绩,连续七年被地区科协评为全区学会先进单位。具体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开展学术交流,活跃学术气氛。地区农机学会除了自身会员之间经常相互进行农机化学术研究交流外,还在报刊杂志上发表了学术论文和科普文章32篇。6月份应省农机学会《关于召开农机化发展学术研讨会》的征文通知,共征集论文15篇,被豫、黑两省农机化发展学术研讨会采用、交流。地区农机安全监理所积极撰稿,在《中国农机安全报》上发表科普文章5篇,还为全省农机系统编撰、制作了农机安全监理宣传图片展览,在各市、县巡回展示,得到了全省农机战线的共同赞赏,受到了省、地、县各级领导的表扬。(二)积极提供科技建议,为领导决策服务,学会会员都是农机系统的业务中坚,他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充分发挥一技之长,经常为领导决策当好参谋和助手,得到地、县领导的肯定和赞许,全年共为各级领导提出农机科技建议130多条,被采纳120多条,特别是“三夏”、“三秋”农业大忙之季提出的农机科技建议,为领导决策及时发挥作用,意义非常。“三秋”期间,区内连续阴雨,由于泥泞潮湿农机具不能下地作业,延误了小麦的适播期,各级领导十分着急。10月26日,地区行署副专员孟超和行署办公室副主任张富治主持召开了涉农各局委所的主要领导和有关专家参加的紧急会议,要求大家献计献策,抢时播种小麦,学会秘书长仲延信提议的“给拖拉机安装防滑装置,能使机具抢时进地作业”的建议,得到与会领导的重视和首肯。当即决定在正阳县车辆总厂试制生产防滑载轮,第二天就分别在确山、正阳两县进行了试验推广(三)搞好农机技术培训,加快科技兴农步伐。学会会员在全年的农机科教培训工作中发挥业务骨干作用,为增强广大农民的科技意识,加快科教兴农步伐,不断提高农机管理人员和农机手的业务素质和操作水平,采取各种培训形式,为全区培训了各类农机技术人才,圆满地完成了领导安排的培训任务。(四)推广农机新机具和新技术,建设农机科技示范园。学会会员在建设农机科技示范园,推广农机新机具、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中发挥了骨干作用。学会常务理事西平县农机局的孙学珍被农业部农机化司评为“全国农业节本增效工程技术推广”先进个人。 (仲延信)
178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