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工作
【劳动工作概况】 1992年,驻马店地区劳动工作紧紧围绕搞好国营企业和提高经济效益,进步深化劳动工资、社会保险制度改革,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进展,为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繁荣经济,稳定社会做出了贡献。
劳动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全区18家企业进行了全员劳动台同制试点,8387名职工与企业签订了劳动合同。实行优化劳动组合的全民企业818户,职工2.2万人,组合掉的富余人员1950人,其中妥善安置1587人,占富余人员的87%。至年底,全区全民劳动合同制工人达4.46万人,占职工总数的l7%。1992年对20894份劳动合同进行了依法鉴证,鉴证率达100%。企业工资制度改革。国营企业普遍实行了工效挂钩,较好地解决了企业与国家的分配关系。1992年,全区全民企业426户,批准实行工效挂钩的企业为 388户,占91%,职工99632人,占职工总数的97 8%。在国营企业中试行了苦、脏、累、险岗位津贴,指导企业分配向一线生产工人倾斜。
社会保险制度改革。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国营企业职工养老金的征集率为96.2%,劳动台同制工人的养老金的征集率为99%,集体企业职工养老金征集率为9l%,保证了参加统筹的21466名离退休职工退休费的按时足额发放。临时工养老保险和全民固定工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试点县继续扩大,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工伤保险,离退休职工医疗费统筹制度改革发展较快。全年征缴待业保险金141.9万元,征缴率为96%。绐全区12个关停企业的2146名职工发放救济金28.1万元,保证了待业人员及时足额领到待业救济金。
就业安置,劳动服务企业工作。全区共安置城镇待业人员12万人,其中到全民企业的0.3万人,到县以上集体企业0.4万人,到其它各类集体单位的0.2万人,从事个体就业的0.2万人,劳动就业服务企业达647户,生产经营总值4895.5万元,实润753.6万元,上缴税利430.2万元。从业人员1.8万人。
劳务输出。全区备县市都成立了劳务输出办公聿。1992年,国内劳务输出人员达47.8万人,境外输出88人,收入78万元。 全区评聘技师405人,培训高级工604人,中级工8562人,初级工3066人。技工学校招生616人,毕业342人。1992年,全区安全生产状况好转,伤亡事故明显下降。全年组织现场检查6次,查出事故隐患58项,立即整改的51项,下指令书6份。全区 420座在用锅炉房中有379座被评为合格锅炉房,合格率为90.2%,对292处应检锅炉房进行了定期检验,定检率达97.6%。全区工矿企业共发生伤亡事故18起,比上年问期下降57%;死亡9人,比上年同期上升9%;重伤17人,比上年同期下降15%。发生一次性伤亡多人事故3起。重大事故按期结案率为100%。(常富亮 陈富生)
【劳动计划体制改革】 1992年省对驻马店地区实行了职工人数与工业销售产值等四项指标综合系数挂钩浮动的弹性计划,变计划的直接调控为实行相关系数的间接动态调控,扩大了地区劳动计划管理权限,增强了劳动计划管理的指导和服务功能。对全区9户放开经营试点企业和5户促进财政良性循环企业实行指导性计划。这些企业在编制定员以内和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前提条件下,可以根据生产经营需要,自主确定招工数量,招工时间,岗位用工的具体条件,面向城镇待业人员公开招收,择优录用,只向劳动部门备案,不受地区及县市劳动计划指标限制。(李万收)
【计划外用工治理整顿】为理顺企业用工关系,加强劳动力的宏观调控,在总结乡水利站和小化肥行业计划外用工治理整顿试点经验的基础上,经省劳动厅同意,将试点扩大到县市。1991年省劳动厅批准遂平县为计划外用上整顿和综合治理试点,选改劳动合同制工人2398人。1 992年又批准确山县为试点县,选改计划外用工为劳动合同制工人2104人。占计划外用工总数的79%;清退559人,占计划外用工总数的21%。(常富亮 陈富生)
【工资基金管理】 1992年工资基金管理工作进一步改进和加强,全区已形成总量控制,分级管理、督支付的阿络体系,工资增长基本按计划进行。1992年,地方全民所有制单位工资总额为41248.3万,比上年增加6793.4万元,增长19.7%;地方全民企业单位工资总额为18066.4万元,比上年增加2437.3万元,增长15.6%。(常富亮 陈富生)
【全区职工及个体劳动者人数】1992年底,全区全民、城镇集体所有制单位职工人数为326912人,比上年增加18334%,增长5.9%。其中,全民所有制单位职工200730人,比上年增加16332人,增长7%;城镇集体所有制单位职工761 82人,比上年增加1372人,增长1.8%。
全民所有制单位职工中,固定职工为176734人,比上年增加2573人,增长1.5%;劳动合同制职工44630人,比上年增加9419人,增长26. 8%,临时工3825人,比上年增加1884人,增长97. 1%;计划外用工25541人,比上年增加2456人,增长10.6%。按隶属关系分,中央直属单位为14398人,比上年增加557人,增长4. 2%;省直属单位10313人,比上年减少424人,下降4%;地区单位为39635人,比上年增加3287人,增长9%;地辖市属单位为24346人,比上年增加2800人,增长13%;县及县以下单位为162038人,比上2年增加10092人,增长6.6%。按企事业分,企业单位为131789人,比上年增加12478人,增长10.5%;事业单位为80295人,比上年增加6784人,增长9.2%;行政事业单位为38646人,比上减少2930人,下降7.1%按行业分,农、林、牧,水、渔业为13841人;工业为65473人;地质普查和勘探业为1599人;建筑安装业为2703人;交通运输、邮电通讯业为9870人;商业、公共饮食、物资、供销和仓储业为45220人;城市公用事业为5304人;卫生、体育、社会福利业为15500人;文化教育和广播电视业为44424人;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事业为3278人;金融、保险业为5305人;党政机关和社会团体为38213人。职工人数比上年增加较多的是工业,增加7900人。其次是商业、公共饮食业、物资、供销和广播电视此增加2755 人;增长幅度最大的是城市公用事业,增长38.4%。再次是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事业,增长20.3%,工业增长13.7%。党政机关和社会团体人数呈下降趋势,减少2250人,下降5.7%;农、林、牧、渔、水利业减少193人,下降1.4%;地质普查和勘探业减少109人,下降6.4%。
全区城镇集体所有制单位职工76182人。按企事业分,企业731.98人,比上年增加1681人,增长2.4%;事业2362人,比上年减少2S8人,下降10.9%;机关622人,比上年增加19人,增长3%,按行业分,农、林、牧、渔、水利业1267人,工业30063人,地质普杳和勘探业4人,建筑业4875人,变通运输、邮电通讯业4579人,商业、公共饮食、物资供销和仓储业30625人,房地产、公用事业、居民服务和咨询业454人,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860人,教育文化和广播电视业100人,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23人,金融、保险业2424人,机关和社会刚体902人。职工人数比上年增加的是工业,增加2861人,增长10.5%。其次是建筑业,增加435人,增长9.8%。减少最多的是商业,公共饮食、物资供销利仓储业,减少1582人,下降4 9%。其次是机关和社会团体,减少149人,下降14. 2%;农、林、牧、渔、水利业,减少85人,下降6 3%。全区城镇个体劳动者78211人。主要分布在工业10696人,建筑业599人,交通邮电业8683人,商、饮、物资和仓储业511 49人,房地产、公用、服务业5184人,卫生、体育和福利业38人,教育相文化艺术业6人,其它l856人,分别占个体劳动者总人数的13.7%、0.8%、11.1%、65.4%、6.6%、0.05%、0.01%、2.4%。(李万收)
249图
【企业定员定额】 1992年企业定员定额工作由上年的预算内工业企业扩大到全民工业企业。全区1 72户全民工业企业中,执行国标定额的11户,行标的36户,地方标准的15户,企业标准的91户,尚未执行任何标准的还有1 9户。1 72户企业中,现有职工56923人,按各级定员标准应有65531人。根据定员标准和企业生产工作实际,由劳动行政部门核定定员为63588人。(常富亮 陈富生)
【劳动用工制度改革】 1992年,首先重电抓了全员劳动合同制试点,全区试点企业18户,职工8387人。其次,继续开展了企业优化劳动组台。全区国有企业职工103924人,实行优化劳动组合的93491人。其中,实行合同化管理的企业115户,职工2 2万人,分离出富余人员1950人,安置1587人,占81%。其三,集体所有制企业实行了劳动合同制。其四,完成了农场用工改革试点。正阳农场、西平老王坡农场共有职工1 886人,有928几实行了改革。(李万收 商好震)
【企业工资制度改革】 1992年全区企业工资制度改革着重从六个方面深化:一是根据省劳动厅要求,结合企业实际,在全民挂钩企业中推行了复合经济指标挂钩办法。1992年全区426户全民企业,职工101853人,核定工教挂钩的企业388户,职工99632人,分别占全民企业总户数和职工.总人数的91. 1%和97. 8%;在挂钩企业中,实行复台指标挂钩的企业204户,占挂钩企业户数的5Z. 6%。二是根据企业的不同情况,分别采取环比、超额分成等多种挂钩形式·改变了以往挂钩形式单的状况。同时对部分企业实行了减少挂钩.三是改进了集体所有制企业挂钩工资提取办法,由原来的分挂分提,改为总挂总提,经济效益指标也由实现利润改为实现税利等多种指标。四是对企业建立工资储备金制度提出了具体试行意见。五是全区有5户国有企业开展了岗位技能工资制试电,职工3396人,占国有企业职工总数的3.3%。六是在全民企业中建立苦、脏、累、险岗位津贴。已实行的企业47户,职工1 4525几,分别占企业总户数和职工总人数的11%和14.3%。(常富亮 陈富生)
【企业职工升级】 1992年,全区符合升级政策的国有企业288户,职工66110,分别占国有企业总户数和职工总人数的67. 6%和64. 9%}符合升级政策的集体企业255户,职工29247人,分别占集体企业总户数和职工总人数的45.8%和48. 7%。(刘伟)
【劳动就业】 1992的劳动就业安置取得明显成绩。地区劳动就业处针对各县的实际情况,园地制宜制定了一些鼓励待业人员到集体、个体、乡镇企业和“三资”企业就业的优惠政策,促进了就业难点的转化。并鼓励城镇待业青年参加劳务输出,有500名城镇青年到省外临时就业。
1992年全区有城镇待业人员2 3万人,比上年减少527人,下降5 1%。待业人员中,上年结转l l万人,当年新增1.2万人,就业后又为待业的21人。全年共安置城镇待业人员就业1 2万人,净安置1.2万人。其中到全民所有制单位0 3万人,占就业人数的24%,到县集体所有制单位0.4万人,占35%;到其它集体所有制单位0.2万人,占19%;个体就业0.1万人,占12%;从事临时性工作的01万人,占lo%。年末尚未就业人员0 1万人,待业率为3 1%。其中待业青年9299人(女陛6214人),待业人员最多达1632人。
1992年全区共有扶持街道周转资金292万元,借给企业扶持生产资金上年末金额为249万元,本年借企业44.8万元,本年企业归还11.7万元,借给企业扶持生产资金年末金额为2828万元。年度到期应收扶持生产资金230万元,实际收回11.7万元·回收率为5%。当年扶持生产奖金周转次数为0.04次。就业经费中预算资金落实44.6万元,实际支出总额58.7万元,较上年的63万元减少4.3万元。其它资金收入188 6万元,较上年的11 7万元增收71 6万元,增长61%。(常富亮 陈富生)
【就业前培训】全区共有就业训练中心10所,有实习场地的7处。1992年整顿验收合格的8所,年培训结业人员8471人.其中就业前训练结业7991人,转业训练483人。经就业前训练结业的人员中,有7005人走上了工作岗位,占83%。其中到争民所有制单位就业2799人,比上年减少205人;到集体所有制单位就业3933人,比上年增加75人;从事个体经营140人,比上年增加10人;其它去向1 33人,继续待业的986人。(常富亮 陈富生)
【劳动就业服务企业】 1992年全医有各级劳动就业服务企业647个,其中生产型278个,服务型305个,劳务型64个。1992年新办企业85个,其中生产型35个,服务型41个,劳务型9个。全医劳动就业服务企业从业人员18678人,其中生产型7130人,服务型9457人,劳务型2091人。当年新安置2363人,其中安置待业青年1958人,企业富余人员405人。到年末,完成生产经营总额4895.5万元,较上年增加2059.3万元,增长16%;实现利润753.6万元,较上年增加1167万元,增长18.3%;上缴税金430.2万元,较上年减少184.8万元,减少30%。全区劳动就业服务企业职工资总额1624万元,较上年增加297.1万元,增长22.4%。(常富亮 陈富生)
【劳务输出】1992年,劳务输出工作得到全区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主持。各级劳动部门分别成立了劳务输出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和劳务输出办公室,负责综合协调,指导劳每输出工作。各地认真落实了劳务市场管理办法,实行务工许可证制度,有效地规范了劳务中介行为,疏通了劳务输出的合法渠道,1992年国内劳务输出人员达478609人,境外输出88人,收入78万元,收入累计达 18983万元。5月份向新疆输出务工人员1500人,有力地支援了边疆建设。同时还和深圳、北京等省市达成劳务合作协议。(常富亮 陈富生)
【职业升绍服务】 1992年全区共建职业介绍服务机构128所,其中劳动部门所属5所,非劳动部门所属123所。职业介绍所登记人数累计659316人,交流549180人,占83%。本年交流成功411838人,占当年登记416343人的99%。本年交流成功人数中,劳务输出283045人,占69%。按来源分,待业青年1078人,待业职工25人,其它待业人员27人,在职技术工人463人,其它在职职工27人,农村流动劳动力375918人,其它人员3.43万人。(常富亮 陈富生)
【职工待业保险】 1992年全区共有待业职工2822人,其中上年结转825人,本年新增1 997人。待业职工总数中,破产企业职工659人,企业辞退职工15人,企业终止解除劳动合同1 5人。按年龄分,25岁以下612人,26-45岁的810人,45岁以上的575人,按文化程度分,初中以下1040人,高中的646人,中专的205人,大专以上的106人。按原工种分,专业技术人员303人,技工1290人,其它人员404人。
1992年全医共安置待业职工1989人,占待业职工的99%。其中到全民所有制单位1988人,其它原因减少1人。
截止年末,实有待业职工8人,其中女职工3人被辞退的固定职工1人,占l0%;终止解除合同职工7人,占90%。
1992年全区共有职工待业保险基金761万元,其中上年结转416 5万元。当年征收141.9万元,利息及其他收人25万元。当年应收6.1l万元,实收5.97万元,收缴率为96%,比上年增收15万元,增收率为11.9%。支出待业保险金14.9万元,其中支出待业救济金和医疗费28万元,提取管理费15万元,年底滚存结余580万元。(杨国祥)
【职业技术培训教育】 1990年全区培训高级工604人,评聘技师405人,累计评聘技师774人;培训初级工3066人,经过考试考核合格发证的2914人;培训中级工8562人,发证的8550人。
全区有技工学校2所,1992年共招收计划内新生616人,其中驻马店地区技工学校招收300人,中央、省属22所技校招收31 6人,较上年增加85人。计划内毕业生259人,占65%,较上年增加28人,根据学籍管理规定,对342名学生进行了毕业考试,合格率为96.4%。年末在全区补充计划招收新生306人,其中地区技校招收150人,中央、省属技校招收1 56人。(崔振斌)
【劳动安全监察】1992年,全区劳动安全监察工作继续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一是加强现场安全监察。共组织现场检查6次,查出事故隐患58条,立即整改的51条,列入计划整改的7条,下指令书6份。二是开展安全培训教育工作。培训厂、矿长104人,安全员143人,特殊工种人员3038人。三是五月份完成了“省劳动防护用品展销会”参展、参观的组织工作。全区19个定点生产厂全部参加了展销会,签订合同金额达100万元,组织参观人员639人。四是开展安全宣传教育。五月至九月组织了全区“安全在我心中”职工演讲比赛活动。举办各种形式的演讲会12场次,受教育职工8.7万人。五是抓好对企业粉尘危害情况的调查、摸底和试点监测工作。分别对7个企业、32个尘点进行了粉尘分级。同时,设噪声监测点8个。
1992年全区工矿企业共发生伤亡事故18起,比上年同期下降57%;死亡9人,比上年同期上升9%;重伤1 7人,比上年同期下降15%。1 992年,全区发生一次性伤亡多人事故3起,死亡3人.重伤6人,轻伤21人。
1992年伤亡事故的特点是:(l)死亡略有上升,重伤呈下降趋势。国营企业死亡较少,县以下集体企业死亡和重伤事故较高。主要原因是乡镇企业和个体户安全意识淡薄,规章制度不健全,不具备起码的安全生产条件;(2)一次伤亡多人事故较上年有所上升。主要出现在建筑行业、电业和矿山开采行业。(3)事故多发生在青年工人身上,死亡和重伤人数中30岁以下青年工人占50%以上。(刘忠伦 王天成)
【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1992年全区有在用压力容器1944台,比上年增加41台,增长2.11%,应检在用压力容器458台,实际检验383台,定检率83.6%;全区有液化石油气钢瓶50000只,年计划检验3000只,实际检验4952只,检验率165%。1992年全区有在用锅炉498台,比上年增加20台,增长4%,其中工业锅炉490台,发电锅炉8台;总蒸发量1022MW/n,其中工业791MW/n,发电231MW/n。全区应检锅炉292台,实际检验285台,定检率达97.6%;开展锅炉点火升压检验146台,占应检锅炉的50%;开展了45家锅炉使用单位的水质、树脂、水垢等化验437项次,安全阀校验362只。全区有E级锅炉制造单位1户,一、二类压力容器制造单位2户,1992年分别对制造出厂的48台锅炉和33台压力容器进行了产品质量出厂监检,监检率达100%。
1992年全区共有锅炉房420座,累计检查验收在用锅炉房389座,合格的379座,合格率为90.2%。全区累计评出先进锅炉房24个,先进司炉工26名,其中被省评为样板锅炉房的2个。1992年全区共有司炉工1630名,持证率达90%,化验员125人,压力容器操作工18人,锅炉房管理人员52人。全年无发生锅炉压力容器爆炸事故。
1992年全区有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机构11个,人员22名,其中工程技术人员18名,占82%,劳动部门所属检验单位1个,人员15名,其中工程技术人员14名,占93%。(刘忠伦 李道群)
【劳动争议仲裁】 1992年,全区劳动仲裁机构立案受理劳动争议案件16起,其中企业胜诉3起,占18.8%;职工个人胜诉5起,占31.2%;双方部分胜诉8起,占50%,其它形式处理30起,1992年各级劳动行政仲裁机构鉴证劳动合同20894份,补鉴劳动合同2729份,纠正无效和违法劳动合同425份,为683人落实了合同制工人应享受的15%的工资性补贴;制止招用童工35人。(杨东宝)
【社会保险职工福利】1992年社会保险进一步扩大了养老保险统筹覆盖面,提高统筹的社会化程度。全区参加国营企业离退休费用统筹的企业户数和人数分别为841户和84694人,分别占应参加统筹户数、人数的98.4%.99%。集体企业有93.5%的单位和92.3%的职工参加了退休费用社会统筹,退休职工医疗费用统筹在汝南县进行试点,参加企业52个,离退休人员743名,当年提取医疗统筹金32万元。泌阳、汝南、确山三县开展了大病基金社会统筹试点;泌阳、正阳、遂平三县进行了工伤保险制度改革;女职工生育保险制度改革试点在泌阳、正阳、确山、遂平进行。
1992年征集国营企业固定职工养老金2586万元,征集率为96.2%,比上年多征集481万元,其中单位缴纳2382万元,比上年多征收469万元。支付养老金,2375万元,比上年多支817万元,增长34%。支付离退休费2254万元,比上年多支806万元;提取管理服务费120万元,比上年多提11万元。当年结余87.5万元,年末滚存结余1003万元;周转金年末余额为94万元。征集集体企业职工养老金578万元,征收率为91%;其中单位缴纳559.8万元,个人缴纳18. 2万元。当年支付集体企业养老金579.5万元,比上年多支129万元,其中支付退休待遇551万元,比上年多支127万元,提取管理费28万元,比上年多提2万元,当年结余1.5万元,年末滚存结余125万元。劳动合同制工人参加养老保险的单位1597个,职工50259人,投保率为100%。当年征集养老基金1679万元,征集率为99%,比上年多征602万元,其中单位缴纳61.2万元,比上年多交22万元,全年支出97万元,比上年多支21万元.其中支付养老待遇25万元,比上年多支19.8万元;提取管理服务费72万元,比上年多提1.2万元;当年结余1582万元,加上年结转的2404万元,年末滚存结余3985万元。对全民企业固定职工全面推行个人缴纳养老保险费制度,当年已收缴个人养老保险费96万元。1992的全区职工福利工作重点抓政策落实,完善服务管理工作。一是检查了561家承租企业职工保险福利待遇落实情况。二是恢复和建立了劳动鉴定委员会。1992年共对428人进行了劳动鉴定,其中符合退休、退职条件的374人,占劳动鉴定人数的87.3%;不符合退休、退职条件的54人,占劳动鉴定人数的12.6%。1992年,全区共办理离、退休职工2859人,其中全民所有制单位离退休职工2001人,属正常离退休1693人,因病退休118人,工残退休185人,退职5人。集体所有制单位退休职工858人中,属正常退休804人,因病退休38人,工残退休16人,退职12人。(陈世民 赵建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