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化
【农业机械化发展概况】 1992年全区农机系统以邓小平南巡重要讲话和党的十四大精神为指导,本着转变职能,强化服务的原则,加大改革力度,努力推进农机服务体系建设,使全区农业机械继续增加,农业机械化水平有了新的提高。
一是农业机械继续增加,截止年底,全区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l75.25万千瓦,较上年增长l.75%,比1978年净增991832千瓦,增长130.39%,各种拖拉机的社会保有量达108031台,较上年净增5069台,增长4.92%,比1978年净增90634台,增长502.97%。其中大中型拖拉机为4588台,较上年减少36台;小型拖拉机为103443台,较上年净增5005台,增长5.08%,比1978年净增95585台,增长l216.4%。排灌动力机械为26900台,较上年净增l00O台,增长3.86%。收获机械为34773台,较上年净增1786台,增长5.41%,其中联合收割机80台,机动收割机114台,割晒机283l9台,脱粒机6250台,种子精选机l0台。机引播种机9702台,其中精少量播种机1767台。农产品加工机械38900台。
二是农业机械化水平有所提高。1992年全区完成机耕面积905万亩,占耕地面积的28%,较上年增加103万亩,其中深耕360.8万亩,占机耕总面积的39.87%,机耙面积完成852.5万亩,占机耕面积的94.2%;机播面积达418.7万亩,占机耕面积的46.27%,较上年增加12.37万亩;机械脱打粮食160万吨,占粮食总产量的63.8%;机械秸杆还田13.7万亩,化肥机械深旋达12万亩。
三是农机经营总收入构成发生新变化。全区农机经营总收入达24588.44万元,其中农机运输作业9027.98万元,农机修理怍业收入475.95万元,多种经营收入244.89万元,分别占农机经营总收入的36.72%、1.94%和1%。与1991年相比,农机运输作业和农机修理作业分别下降了6.5%和1.5%,而多种经营收入则增长14.4%,这说明农业机械不再单纯是为了耕种,而是一机多用,充分发挥其效能,广泛开展社会化服务,争取多创经济效益。 (仲延信)
【初步进行农机管理改革试验】1992年全区农机系统认真贯彻邓小平南巡谈话精神,出现了主要领导抓改革,面向市场上项目,围绕服务办实体的新局面。至年底,全区农机系统共兴办服务性经济实体181个,其中乡镇办163个,县市办l6个,地直2个,共分流人员866人,占全区农机系统干部职工总数的43.64%,同时,全区l92个乡农机站全部下放到乡镇管理。并对下放后的乡站实行规范化管理,开展达标升级活动,改变了站容站貌。各乡站围绕交通要道建加油站,围绕繁华地段建农机商场(店),围绕发展地域经济的战略上项目,集管理、服务、经营于一体,逐步向全方位的社会化服务方向发展。截止年底,全区建成10个一类乡站,33个二类乡站。全区经营总收入达285.31万元,实现利润69.88万元。 (仲延信)
【农用柴油分、管、供、节一体化】根据农业部、商业部《关于农用柴油分配管理办法》规定,本区自1984年开始,以农机部门为主,做好农用柴油的分配管理和节油工作。截止1992年底,全区已有156个乡镇农机站先后经销了农用柴油,占全区乡站总数的8l.2%,处于全省先进行列。但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农用柴油的分管供节工作也遇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主要是农用柴油计划指标落空,影响了农机工作的正常运转。按照全区农机社会保有量计算,全年需要柴油量约6.5万吨。1992年省分配计划指标28700吨,仅占年需要量的44.l5%;而实际兑现9395吨,占省分配计划的32.74%,占实际需要量的14.45%,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在农用柴油指标大幅度落空的情况下,各级农机管理部门作了艰苦的努力。一是与有关部门积极协调,及时下达了年度分配计划和季度分配指标。二是积极组织油源,多次协同石油部门向省农机局申请救灾柴油和增拨供油指标累计1010吨。三是按照省局制订的《河南省基层农机加油站规范》统一了加油站的图纸,有力地推动了加油站技术管理和装配水平的提高。四是节约挖潜,提高现有能源利用率。在抓好常规节油技术推广工作的前提下,积极拓宽节约领域和新技术的示范应用,全年共节油2136.9吨,完成了年度节油任务。 (仲延信)
【农机科教】全区农机教育培圳工作围绕“四有”(有独立的培训基地;有素质好、数量足的师资队伍;有适应教学需要、比较先进的教学设备;有教学经费且财务独立)要求和达标升级标准,积极进行培训基地建设,使学校向建设标准化,教学规范化,管理科学化的方向发展。全区9所县级农机校中,达三级以上标准的5所,其中“四有”农机校4所。这些学校不仅能够开展农机技术培圳,还能够为农村培训其它方面的技术人才。l992年全区共培训各类人才2986人,其中拖拉机手2841人,管理干部70人,农民农机技术员75人。有的县农机校还利用基地优势兴办了经济实体,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仲延信)
151图
【农机技术推广】 1992年全区重点推广了一批技水成熟.增产增收效果显著,适应性强的新机具、新技术。共推广小麦播种机1467台(其中精少量播种机800台)和免耕条播机126台,五米灭茬播种机32l台,机动脱粒机576台,小拖深耕犁472台。这些农机具的推广应用,既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作业质量,还降低了作业成本,促进了农业增产增收、深受广大农民欢迎。 (仲延信)
【农机管理】 1992年全区农机系统认真贯彻执行《河南省农业机械安全管理暂行规定》,对全区农机社会保有量进行了普查登记,并针对存在问题加强了管理工作。一是在乡级配备了农机管理专职人员,充实完善了各级农机管理部门的设施,改善了劳保条件,为农机管理工作提供了保障。二是全区共完成拖拉机入户7.85万台,为驾驶员办证7.44万人,年度检验拖拉机1.2万台,审检驾驶员l.56万人。农机管理工作正在朝着正规化、法制化、科学化方向发展。1992年全区共发生农机事故12起,占总保有量的0.2‰;重伤死亡人数15人,占驾驶员总数的0.22‰,比上年有所减少,均在省控制指标之内。(仲延信)
【农机学会】地区农机学会始建于1981年4月。1991年6月进行了换届选举,由地区农机局局长王正芳任第三届理事会理事长。现有会员214人,其中高级工程师13人,工程师137人。1992年地区农机学会积极从事科技服务,开展学术交流和新技术,新机具推广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全年共撰写科研论文和科普文章40余篇,其中10篇在全国和全省农机化学术交流会上交流,2l篇在省以上专业报刊上发表,高级工程师仲延信撰写的《历史赋于我们的责任》一文在《中国农机化报》“努力推进农机化”有奖征文中获奖。还出版发行了《农业机械实用指南》(王正芳,仲延信.庞富耕主编),《拖拉机故障排除大全》(王洪恩参与编写)两部专著。地区农机学会获中国农机学会颁发的农机科普成果一等奖和农机科
技成果推广一等奖。王正芳、娄成合、仲延信等18人获个人奖。 (仲延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