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工作
【组织工作综述】 1992年,全区各级组织部门,认真学习贯彻邓小平同志南巡重要谈话和党的十四大精神,牢固树立“围绕经济抓组织、抓好组织促经济”的指导思想,努力提高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服务的自觉性,按照地委的要求,重点做了以下几项工作:(一)围绕县市人大、政协换届选举,狠抓厂领导班子的组织调整和思想作风建设,使一大批政治坚定,勇于探索,大胆创新,政绩突出,群众信任的优秀年轻干部走上了领导岗位。(二)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快青年干部培养和教育的决定》,在摸清底数的基础上,制定了培训教育规划,强化了培养措施,有效地促进了青年干部的锻炼成长。(三)加强知识分子工作,为科技人员投身经济建设主战场牵线搭桥。同时,做好各级政府科技副职的选派和管理工作,引进了一批经济建设急需的各类人才。(四)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在农村把党支部“达标升级竞赛”活动和“小康村”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广泛开展“争当奔小康带头人”活动,增强了党员素质和党组织的战斗力。在企业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使党的组织建设跟上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步伐。(五)切实加强对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全区党员教育阵地进—步巩固和扩大,教育手段得到改善和提高。(六)切实加强组织部门的自身建设,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干部培训工作、干审工作、干部档案工作、信访工作、信息工作均取得较大进展。 (魏继平)
【全区组织工作会议】1992年2月25~27日全区组织工作会议在驻马店召开,各县、市委抓组织工作的副书记、组织部长,地直一级机构抓干部(人事)工作的负责人、干部(人事)科长,地直二级机构的主要负责人,共234人参加了会议。会议传达了全省组织工作会议精神,地委委员、组织部长刘怀廉在会上作了《关于一九九一年组织工作的回顾和一九九二年组织工作的主要任务》的报告,对1992年全区干部队伍建设、领导班子建设、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地委副书记路俊福到会讲话,要求各级组织部门要围绕迎接党的十四大做好组织工作,为振兴驻马店提供有效的组织保证。(魏继平)
【党的十四大代表和全国八届人大代表推荐工作】 在地委领导下,按照规定程序,经过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反复酝酿、筛选和认真考察,推选刘心铭为出席党的十四大代表;推选杨金亮、王殿勋、李松武、张敏为出席全国八届人大代表。(魏继平)
【干部考察工作】1992年7~9月,地委抽调85名党性强、素质好、作风正派的县处级干部,配合地委组织部工作人员组成考核组,对各县市、地直各单位的647名县处级干部,293名县处级后备干部进行了全面考察,逐入写出实事求是的考察材料,作出正确评价,并在使用上提出意向性意见,为地委正确调整使用干部提供了可靠依据。(魏继平)
【领导班子年轻化建设】1992年,地委坚持干部“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的标准,大胆启用那些政治坚定、勇于探索、大胆创新、政绩突出,群众信任的优秀年轻干部,加快了领导班子年轻化建设的进程,全年提拔使用40岁以下的县处级干部113人,占提拔总数的40.2%,其中35岁以下的30人,占总数的13.5%。调整后的县领导班子平均年龄为44.4岁,较调整前下降3.7岁。10个县市党政一把手的平均年龄由原来的45.6岁,下降到41.9岁,较调整前下降3.7岁,地直党政群领导班子平均年龄为43.4岁,较调整前下降4.2岁。最年轻的县级领导干部只有28岁。(魏继平)
【改革干部选拔方法】 1992年,地委在选拔干部工作中,加大改革力度,努力形成“干部来自实践、领导来自基层”的正确导向。(一)坚持在经济工作的上战场考察识别下部,将4名连续三年实现税利500万元的工业企业厂长和实现税利250万元的商业企业经理晋升为副县级;把6名有突出贡献的企业干部提拔到领导岗位,通过调性,县市党政领导班子中学工和学经济管理的比例由原来的15%提到了19%。(二)大胆引进人才。从省直机关、外省、外地市及科研机构引进技术人才和领导干部7名,分别担任县市委、政府和地直单位的主要领导。(三)坚持从基层选拔干部。全年提拔的县处级干部中,来自基层一线的占总数的31%,其中,来自贫困区、重灾区和经济发达地区的乡镇党委书记就有14人。(魏继平)
【推行干部聘任制】 1992年,地委在地直机关全面推行了干部聘任制。驻发(1992)25号文件《关于干部制度改革的意见》中规定:地直党政群机关的正职按照中发(1986)4号文件规定的程序由地委或行署聘任,副职由正职提名或组织推荐,经地委组织部考察,报请地委研究同意后,由正职聘任。中层干部由单位党组织提名,考察、研究同意后,报组织人事部门备案,得到批复后,实行聘任。—般干部采取双向选择的办法竞争上岗,实行优化组合。共聘任一级机构正职79人,经正职提名,组织部门考核,聘任副职202人,调整不胜任现职领导干部18人,其中2人被免职,9人被降一级安排,5人由正职降为副职,2人因未被提名而待聘。(魏继平)
【干部交流工作】 根据中央组织部有关指示精神,1992年在调整领导班子过程中,共交流县处级干部229人,占被调干部总数的44%。与外地交流7人;地直与县市交流95人,县市间交流22人,地直部门间交流105人。其中,提拔的同时进行交流的占67.3%;经济发达地区向不发达地区交29人,经济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交流24人。(魏继平)
【青年干部工作】1992年,全区青年干部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抓紧培养教育青年干部的决定》精神,坚持抓规划,抓选拔,抓管理,抓培养,抓使用。从地直机关选派141名机关青年干部到基层挂职锻炼;是1986年以来地直下派干部总数的4倍,经过不断调整充实,全区建立起了247人的县处级和1430人的乡科级后备干部队伍。坚持备、用结合,后备干部在班子调整中提拔使用的比例提高到81%。(魏继平)
【基层党组织建设】 (一)企业党组织建设按照地委的要求,对企业坚持只管“三个一”;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保证企业转换经营机制顺利进行。(二)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坚持以村党支部为重点,抓好村级组织的配套建设。结合农村社会主义教育,在全区农村党组织中开展了“达标升级竞赛”活动。1992年,全区农村—类支部由社教前的863个上升到1925个,二类支部、三类支部分别由社教前的1637个和380个下降到883个和72个,分别下降了46%和81%。(三)在机关、街道、学校党组织中推行党建目标管理,使机关、街道、学校党的活动走上正规。(魏继平)
【党员队伍教育管理工作】 1992年,全区各级党组织以党性原则教育为中心,切实加强了对党员队伍的教育和管理。全区共配备党员电教器材276.8万元,192个乡镇三分之二的党员活动阵地建设达到了省委组织部提出的要求;全年共培训党员187万人次。围绕地委提出的“小康村”建设目标,在全区党员中开展了“争当奔小康带头人”活动,涌现出了一大批带头发展农村市场经济的好党员。(魏继平)
【发展党员工作】 1992年,全区各级党组织继续遵循“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原则,做好发展新党员工作,全年共发展新党员380名,其中生产第一线的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9927名,占总数的61.3%,新党员中,各条战线的先进模范人物占47.3%。(魏继平)
【知识分子工作】 1992年,全区各级组织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地委“科技兴驻”的战略,为科技人员与经济工作直接结合牵线搭桥。全区共动员1407名科技人员到农村开展技术服务,发展科技示范乡46个,示范村959个,示范户3195个。并与148个乡镇企业建立了联系。下乡科技人员成立专业技术集团,采取双向承包,进行系列开发。共承包土地258.5万亩,占全区总耕地的22%,全年创经济效益1.7亿元,注意发挥各级政府科技副职的作用,帮助基层引进项目,解决资金和技术难题。为396个小康试点村选派了980名科技顾问。(魏继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