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企业
【乡镇企业综述】驻马店地区是传统的农业地区,经济比较落后。乡镇企业起步晚,发屉比较缓慢。为加快全区多镇企业发展步伐,缩小与先进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地委、行署于l992年3月召开全区乡镇企业工作会议。会议首先组织各县市主要领导同志赴安阳、焦作两市参观学习.以开阔视野,转变观念,增强发展乡镇企业的信心。其次,研究确定了“八五”期间全区发展乡镇企业的奋斗目标和指导思想,研究制定了《关于加快发展乡镇企业的若干政策规定》。会后,地区成立了乡镇企业工作领导小组,开始组织实施以村办集体工业项目为主的“千村五十万”工程;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乡镇党委书记和党支部书记创办集体企业项目竞赛活动;建立并落实了地、县两级四大班子领导承包乡、联系村、挂钩企业制度;选派200名地直机关干部下乡领办、帮办乡镇企业。地区乡镇企业局围绕地委、行署关于发展乡镇企业的总体部署,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引导企业开展“七跑五借”(七跑:跑资金、跑项目、跑市场、跑科研单位、跑上级主管部门、跑大专院校、跑大中型企业。五借:引进人才,借兵打仗;引进资金,借水行舟;引进设备,借梯上楼;引进项目,借题发挥;引进外资,借船出海。)活动,加快横向经济联合步伐;狠抓四大基地(内容洋见基地建设条)、六大行业(六大行业:粮油食品,建筑建材,畜产品,抽纱、刺绣、地壁毯等工艺品,服装、鞋帽,造纸。)的建设,促使企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投展;加强教育培训工作,促进多镇企业人员整体素质的提高;与地直有关部门联台下发《关于积极发展农村股份合作企业的意见》,加快了农民股份合作制的推广;修改下发了乡镇企业“八五”期间发展规划。
通过各级党委、政府和全区人民的共同努力,全区乡镇企业呈现出超常规、高速度、大发展的好形势。1992年实现总产值(按l900年不变价,下同)437371万元,比上年增长46.1%,比整十“七五”时期年均增长速度高出11.7个百分点,占全区社会总产值的37.6%;完成工业总产值254419万元,比上年增长52.3%,比整个“七五”时期年均增长速度高出12.3个百分点,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52.4%;实现纯利润34586万元,比上年增长42.0%;实交税金6952万元,比上年增长32.6%,占全区财政收入的2l.6%;出口产品交货值7685万元,比上年增长122.4%。已有四级企业161246个,比上年增加10027个;从业人员824477从,比上年增加35367人,占全区农村劳动力总数的23.8%。全区乡镇企业总产值超过5000万元的乡(镇)11个,其中超亿元的乡2个;产值超千万元的村28个;产值达500万元以上的企业l7个,其中产值超千万元以上的企业3个。 (夏河)
153图
【基地建设】 地委、行署为充分发挥全区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和区域文化优势,组装多镇企业产业大市场,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确定抓好四个多镇企业基地建设,以带动其他地区其他行业的发展。这四个基地是:以106国道沿线乡镇为主的畜产品系列加工基地,以西平、遂平两县为主的造纸基地,以驻马店市、遂平县为主的沿107国道的化工、机械加工基地.以确山、泌阳为主的矿产品开发基础。为促使四大基地健康发展,地区多镇企业局对四大基地的建设进行了全面规划,制定了“八五”期分分年度发展计划和实施措施,确定了发展重点和目标。并注意引导企业由小个体、大群体分散经营向规模化、集团化联合经营发展。有关县、乡政府及时总结推广基地建设的好经验,注意对基地内企业实行重点扶持,在政策上予以倾斜。通过初步实施,已收到明显成效。1992年,全区畜产品系列加工产值已达1.4亿元,为上年的2.7倍。造纸企业发展更为迅速,企业个数由上年的43个发展到82个,全年实现产值6490万元,是上年的4.5倍。化工、机械基地实现产值1.2亿元,比上年增长70%。矿产品加工产值近1亿兀,比上年增长29%。(夏河)
【教育培训】1992年,地委、行署十分重视乡镇企业的教育培训工作,批准成立了地区乡镇企业培训站。乡镇企业主管部门也加强了对教育培训工作的组织领导,分工专人负责此项工作,并建立了地、县、乡三级培训网络。通过采取中长期与短期结台、集中与分散结合、系统与社会结合等不同形式,不同渠道,全年共举办培训班100多个班次,培训35000多人次。其中:地区培训厂长(经理)等管理人员466人次;各县市培圳统计、会计等专业人员2557人次。通过培训,加建了乡镇企业人才的培养,提高了干部职工的文化素质和技术、管理水平,缓解了人才缺乏的矛盾。 (夏河)
【出口创汇】为了把更多的乡镇企业推向国际市场,1992年各级乡镇企业主管部门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出国考察、对外洽谈、项目发布和对外招商等活动,扩大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台作。地区乡镇企业局在黑龙江省黑河市成立了有进口代理权限的边境贸易公司,为全区乡镇企业产品进入东欧及独联体各国市场开辟了通道。各多镇出口企业以国际市场为导向,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为根本,立足当地资源,不断开发生产在国际市场上适销对路的产品,多形式多口岸地增加出口。1992年全区乡镇企业完成出口产品交货值7685万元,比上年增长122.4%,增长速度居全省第二位。其中:直接出口4605万元,间接出口3080万元。出口产品有轻工、机电、土产、畜产、工艺美术五大类20多十品种。其中:畜产出口交货值4606万元,占全区乡镇企业出口产品交货总值的60.0%;抽纱、刺绣、草编、地壁毯等工艺品出口产品交货值2264万元,占29.4%。出口企业个数由上年的162家迅速发展到602家。“三资”企业的创办也实现零的突破,有5家乡镇企业与外商合资,引进外资折合人民币2629万元。(夏河)
【“千村五十万工程”和乡村两级书记创办集体企业项目竞赛活动】为加快全区奔小康步伐,1992年年初,地委、行署决定在全区实施以发展乡镇工业为主的“千村五十万工程”,即“抓一千个村带两千个村,三年实现千村集体工业产值超五十万元,抓三分之带三分之二,四年实现乡镇企业产值翻一番半”。为推进“干村五十万工程”的实施,4月,地委决定在全区多(镇)党委书记和村党支部书记中开展创办集体企业项目的竞赛活动。要求年内各乡(镇)党委书记必须创办一个投资额达20万元以上的集体企业项目;村党主部书记要创办一个投资额达10万元以上的集体企业项目。一年办不成警告,两年办不成就地免职,并不准易地安排。按时完成任务的予以通报表彰。在各级党委、政府的精心组织下,一个大办乡村集体企业的热潮迅速在全区必起。各乡(镇)、村通过不同形式、不同渠道共筹集资金l.ll亿元,引进项目1821个,技术441项,设备570台(套),技术人才925人。地直机关选派200名副科级以上干部和具有一定技术职称、年富力强的干部下乡领办、帮办乡镇企业。有关局委也组织工程技术人员组成项目咨询小组,分赴企业,帮助筛选、论证项目。经年底各县市检查验收:全区192个乡(镇)已有187个乡(镇)党委书记办了项目,占乡(镇)党委书记总数的98.0%,项目也投资6312万元。其中有70%的项目已建成投产,新增产值18000万元;2886个行政村已有800多党支部书记按要求办了项目,占行政村党支部书记总数的30%,项目总投资1.25亿元。有598个行政村超过和达到“千村五十万工程”标准。(夏河)
154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