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管理
【1992年国民经济发展概况】1992年,全区经济工作以邓小平南巡谈话和党的十四大精神为指针,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一高一低”(经济发展建设要高于全国水平,人口增长速度要低于全国水平)战略目标,按照地委行署的部署,抓住机遇,积极进取,克服各种困难和1991年特大自然灾害带来的不利影响,全区经济保持了较快的发展势头。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60.55亿元(当年价,下同),比上年增长50.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7.5亿元,增长87.9%;第二产业增加值16.85亿元,增长43.3%,第三产业增加值16.2亿元,增长18.0%。实现社会总产值113亿元,比上年增长20.5%。
农村经济全面发展。1992年,本区农业继续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断完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积极推进多种形式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大力组织“一优双商”(优质、高产、高效)开发,有效地减轻了1991年严重的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使农村经济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全区农业总产值44.86亿元,比上年增长42.3%,粮食生产为历史上第六个丰产年,总产量250.74万吨,比上年增长56.6%。烟叶4.45万吨,棉花144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153%和75.6%。油料21.63万吨,比上年增长130.7%。粮经比例由1991年的76:24调整为72:28。畜牧业生产稳定发展,生猪年末存栏达190.6万头,比上年增长6.1%。林业、渔业生产也取得了显著成绩。乡镇企业迅猛发展。全年实现总产值43.63亿元,比上年增长46.1%。
工业生产、销售同步增长,经济效益不断提高。1992年,实现全部工业总产值48.53亿元,比上年增长34.4%。其中:乡及乡以上工业总产值28.68亿元,增长25.5%,完成销售产值28.42亿元,增长29.5%。村及村以下工业总产值19.85亿元。增长50.6%。全区预算内工业企业完成产值比1991年增长36.7%,实现利润增长47%。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稳步增长,质量稳定提高率达91%,亏损企业减少15户,亏损额下降50%,总的看,1992年经过认真贯彻《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深化企业改革,转换经营机制和加快技术进步,工业生产形势较好,适销对路产品生产能力有了新的增长。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扩大,结构进一步完善,重点建设工程进展顺利。1992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07亿元,比上年增长21.2%。其中:国有单位投资3.98亿元,增长61.7%;集体单位投资0.90亿元,增长41.2%,居民个人投资4.1亿元,比上年下降4.4%。在国有单位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2.23亿元,比上年增长41.7%;更新改造投资1.57亿元,增长104.1%。地方项目完成投资3.5亿元,增长127.2%,1992年底前,全区17项重点工程建设,建成投产的已有10项,正在施工的6项。
市场资源充足,购销两旺。1992年社会商品零售额28.6亿元,增长16.1%(未扣除价格因素),农业生产资料零售额7亿元。增长3.5%,物价总水平基本控制在计划之内,涨幅较低,消费者心理稳定。外贸出口供货总额2.94亿元,比上年略有增长。利用外资、兴办三资企业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财政金融工作,由于狠抓增收节支,1992年财政收入实现3.18亿元,比上年增长40.5%。财政支出6.06亿元,增长30.7%。金融工作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努力盘活资金,支持城乡经济建设。为了拓宽筹资渠道。经省批准,1992年全区发行债券金额达4000万元,有力地支持了企业的技术改造和生产的发展。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1225元,比上年增长9.3%(未扣除价格因素,下同);农民人均纯收入462元,比上年增长43.9%,职工平均工资1751元,比上年增长12.3%。
1992年经济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业基础薄弱,抗灾能力不强,生产资料价格持续上涨;工业生产效益指标的绝对水平偏低,原材料、燃料、运输等大幅度涨价,生产成本居高不下,流动资金紧张,技术、管理水平低;财政收入虽有增加,但支出增加更多,入不敷出,各方面资金都很紧张。(范秀英)
【固定资产投资】1992年全区固定资产在上年显示较强回升势头的基础上,速度增快,规模增大,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0675万元,比上年增长21.2%。其中:国有单位投资39817万元,增长61.7%;集体所有制单位投资9834万元,增长41.2%;居民个人投资41024万元,降4.4%。全年国有单位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新开工5万元以上项目227个,比上年增加43个。
在国有单位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22251万元,较上年净增6545万元,增长41.7%,是1980年以来的最高年份。更新改造投资15735万元,增长104.1%。中央项目完成投资6374万元,下降30.4%;地方项目完成投资35138万元,增长127.2%。用于第三产业的投资14886万元,所占比重由上年22.4%上升为35.9%。其中用于运输邮电业的投资比重由上年的3.8%上升为9.9%。
纵观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有以下特点:1、回升势头强劲,更新改造投资明显上升,内涵投资比重增加;2、投资结构进—步改善,运输、邮电等基础设施投资得到重点发展;3、投资渠道拓宽,投资效益继续改善。(范丹英 焦振平)
77图
【重点建设项目】1992年,全区确定17项重点工程,总投资为74301万元。根据地委、行署“抓收尾,保竣工投产,全力以赴抓重点”的指导思想,经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年底建成投资的项目有:板桥水库复建工程,确山110千伏输变电工程,驻马店市塑料编织厂年产2200吨烟用丙纶丝束生产线和新蔡河坞水电站,驻马店市造纸厂改建2500吨/年出口中、高档系列生活用纸生产线,西平110千伏榆变电工程。竣工项目有:确山水泥厂年产24万吨普通硅酸盐水泥工程,地区电表厂改扩年产100万只磁力轴承电度表,200万只磁力轴承件生产线。未完在建项目进度较快。地区制药厂20 吨/年乙酰螺旋霉素生产线主厂房已完工,设备已就位。预计次年三月份可望投产。驻新地方铁路汝南至平舆段,资金缺口390万元,如能及时解决,明年上半年可望完工。板桥至驻市供水工程,输水管线土方开挖已完成,输水管已辅设,净水厂土建正加紧施工,预计1993年7月1日可建成供水;杨庄滞洪区复建工程已于11月18日正式开工;西平轴承厂新增600万套/年轴承生产线。主厂房正在施工,设备已全部订货;遂平造纸厂改造年产8250吨胶印新闻纸生产线,主厂房框架已灌注,部分设备已到货;宿鸭湖夏屯水电站,明渠已开挖,护砌,压力前池已完成,厂房已结顶,设备已部分到货,可望于1993年“五一”建成投运;驻新公路改建,二级砼路面(驻马店至汝南段)32公里,已建成通车里程18公里,下余14公里明年全部建成通车,地区化工总厂扩建新增2.5吨/年合成氨生产线,厂房开工准备工作已结束,气柜站房正在施工。固定资产项目库建设进一步完善,重要项目的前期工作进展顺利。止12月底,地区植物油集团公司筹建食用油脂化工厂,新兴苎麻总厂,铁精粉厂,遂平饲料厂扩建万头猪场,地区副食品公司拆建商业综合服务楼已经省、地批复立项。地区化肥厂4万吨尿素工程,正阳种猪厂年出栏1.5万头瘦肉型猪商品猪场,地区古城电厂二期扩建,上蔡锅厂35千伏变电站,地区综合食品厂扩建营养食品方便面生产线,驻马店市糖烟酒公司火车站广场副食品综合商场,平舆李屯35千伏输变电工程,地区农科所试验场兴建万头瘦肉型猪场,驻马店市南园宾馆等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已分别经国家、省、地批复。火车站广场拆建,邮电局万门程控交换机,地区食品公司肉牛屠宰生产线已具备开工条件。(范秀英 焦振平)
【利用外资】根据地委、行署关于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大胆引进和利用外资发展经济的精神,1992年,利用外资工作有较大进展,特别是9月25日地委扩大会议后,全区上下对这项工作的认识有了明显提高。为搞好招商引资,召开了对外项目发布会,编写印发中英文项目简介等,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工作,使成交项目逐渐增多。止12月底,全区批准利用外资项目25家,总投资30269万元。其中,利用外资2779.2万美元,超过了改革开放以来12年的总和。其中,一、已批复立项的4家,总投资6121万元,利用外资502.8万美元。二、已批复可行性研究报告的9家,总投资4989万元,利用外资544万美元。三、已批合同章程,领取营业执照的12家,总投资8357万元,利用外资981万美元。(范秀英 焦振平)
78图
【交通战备】交通战备工作在地委、行署、军分区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全国“92.5”会议和济南军区洛阳会议精神,以“统筹规划,突出重点,着眼未来,平战结合”为原则,把加强交通战备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重点目标保障方案作为工作重点,1992年着重抓了以下几项工作的落实:
一、加强交通战备基础设施建设。铁路:根据国防要求,以满足国防和军事运输及抢险救灾的需要为目的,配合有关部门抓了京广线驻马店段电气化线路的施工和驻马店火车站应急保障方案的编制。公路:重点加强对106、107国道驻马店段、驻马店至新蔡、驻马店至泌阳段路面的整治、改建工作。全年共完成94公里。建成桥梁2座,245米。续建和新建项目6个。邮电:根据地区“八五”邮电计划的安排,重点抓了加强应急通信建设,形成全区机动通信网络工作。全区九县都配备了100W单边带战备电台。地区邮电局落实了战备通信车辆,增开了迂回通信电路。在确保正常通信的前提下,合理调整战备通信备用线,顺利完成了卫星发射国防试验通信保障任务。
二、编制重点目标保障方案。根据济南军区和省政府交通战备办公室下达的任务,薄山、宿鸭湖水库战时保障方案已于1990年开始着手编制,通过大量的勘察、论证、设计、绘图,该方案于1992年元月编制完成(包括军事部分),4月通过地区级会审。同时“711”战备油库保障方案通过了省级会审。在全省7家参与会审的方案中名列前茅。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该方案文、图、表并茂,针对性强,既考虑到突发事件和局部战争发生的可能性,又考虑到平时抢险救灾的可行性,具体实用。(范秀英 刘超福)
【计划体制改革】进入1992年,计划体制改革的步伐加大,力度加强。按照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进一步缩小指令性计划的范围,扩大指导性计划与市场调节的比重,更多地以经济手段调节社会经济活动。
一、工业计划。工业产品产量计划下达了10类101种,比1991年的155种减少54种,产品年度生产计划,部门及地方管理的产品年度计划不再下达,产值及产销计划指标均属指导性计划,不进行考核。效益指标只作为地区争取达到的目标,不再分解下达到县、市及部门。交通计划只下达客、货运最及周转量。邮电计划只下达业务总量指标,效益指标不再下达。
二、农业生产计划。全区农业生产计划只分解下达了粮、棉、油、烟、麻的面积和产量。肉类、水产品产量、造林面积、大牲畜、山绵羊,生猪年末存栏及出栏计划,均属指导性计划。农业产值等个别指标,只列地区总量指导性计划,其它计划都不再下达。
三、投资计划。根据有政府豫政(1992)11号文件及省计经委豫计经费(1992)601号文件的规定,与地区经委联合下发了《关于下放我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审批权限的通知》,规定全民所有制的基建,自筹基建和其它固定资产投资实行指令性计划管理;凡国外政府贷款,世行、亚行贷款,国际金融组织、商业贷款等构成国家外债的项目仍实行指令性计划管理,对“三资”企业的项目实行指导性计划管理,审批权相应放宽,各县有100万美元的审批权,驻马店市有300万美元的审批权,地区可审批1000万美元以下的项目。
转变职能,提高办事效率。由过去偏重批项目、分投资变成按国家产业政策搞好宏观调控指导,帮助企业搞好项目决策论证、审批。变以地区集中管理为地县(市)共同管理,做到谁投资,谁决策,谁受益,简化了审批程序;变过去500万元以上项目由批复立项、可研、初步设计三道程序为1000万元以下项目一道程序审批;1亿元及1亿元以下项目简化为审批、可研、初步设计三道程序。外资项目300万元以下,由三道程序简化为一道程序,并缩短批复时间,一般限定在一周之内,采取联席办公会议制度。一次论证,一次审批。对自筹基建的总规模,由过去实行的指令性切块控制变为指导性计划管理,按项目性质和规模分别由地、县(市)审批。地区可审批交通能源5000万元以下的项目、2000万元以下其它生产项目和1000万元以下非生产性项目。驻马店市可审批总投资1500万元以下生产性项目和500万元以下的非生产性项目。各县可审批500万元以下的生产性项目和100万元以下非生产性项目。对集体、个体投资实行指导性计划管理。
四、商业计划。由1991年的22种指令性计划调减为17种,另外5种改为指导性计划,实行指导性计划管理的5种商品改为市场调节。具体情况是:17种指令性计划商品:棉花,棉短绒,原盐,卷烟,化肥,烤烟,市场用煤,农药,农地膜,汽油,柴油,润滑油,煤油,麝香,杜仲,厚朴,甘草。5种指导性计划商品:粮食,镀锌铁板,食用植物油,元钉,食糖。市场调节的5种商品有:生猪,黄红麻,涤棉布,中长纤维布,棉布。
79图
五、物资计划。进一步减少指令性计划的品种和数量,扩大指导性计划和市场调节部分所占比重,实行指令性计划的品种只保留钢材、木材和统配煤三种。省产水泥、烧碱、纯碱、铝、铝材、生铁改为指导性计划;地方矿煤炭、省产汽车改为市场调节。地方水泥也改为指导性计划,价格由供需双方协商。既提高了生产企业的积极性,又保证了重点建设的需要。(范秀英)
【以工代赈】以工代赈是“七五”以来国家对贫困地区农村采取的一项重要扶贫措施。它以救济为手段,以加强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为内容,以帮助贫困地区彻底脱贫为目的。1992年全区完成以工贷赈工程投资4466万元。其中,国家投资3343万元,省配套资金615万元,地县配套资金508万元。(见上页表) (范秀英 商守健)
【矿产资源管理】 到1992年底为止,本发现矿产资源30余种,主要有:煤、石油、石灰岩(水泥灰岩、溶剂灰岩、化工灰岩)、白云岩、硅灰石、石英石(包括脉石英)、水晶、方解石、钾长石、钾长浅粒岩(含钾岩石)、莹石、磷矿、海泡石、蛭石、高岭土、膨润土、砖瓦粘土和地下水,以及种类繁多的花岗岩、大理石、金属矿产有铁、铅、锌、铜以及零星分散的小型金矿和稀有金属;此外还有铀矿和河砂。其中,石炭岩矿、铁矿的储量和品质在省内占有重要地位。花岗岩、大理石等非金属矿产在确山、泌阳、遂平三县均确分布。其它有色金属矿产主要分布在泌阳。
1992年,全区共有矿山企业410个,从业人员17517人。其中,国有企业12个,2188人;集体企业244个,9511人,个体企业154个,5878人。年采矿石量700多万吨,年创产值3567万元。1992年开展了《矿产资源法》执行情况检查;还对矿山采矿企业进行了一次换证年检,使有证采矿率达90%以上。(郏新年 赵国体 安秀琴)
80-81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