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政协工作联络委员会
【全区政协工作会议】1992年3月25~28日在驻马店召开。各县、市委分管政协工作的副书记、政协主席或主持工作的副主席,政协办公室主任、经济科技委员会主任、提案委员会主任、部分乡镇政协和地直统战区的负责人共80多人参加了会议。这次会议是地区政协工委成立以来首次召开的全区大型会议;会议主要学习了邓小平同志南巡重要谈话和省委五届四次全会精神,总结交流了政协工作,安排部署了1992年全区政协工作。地委副书记路俊福到会讲话。会议要求全区各级政协充分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职能,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发挥人才优势,开展调查研究,搞好咨询服务,加强“三胞”联谊,努力做好“三引进”,为推进改革开放,加快振兴驻马店的步伐作出新贡献。(朱民喜)
【驻驻省政协委员开展视察活动】1992年11月5~8日,驻驻省政协委员分成两组,分别对汝南县汝宁镇西关村,上蔡县大路李乡涧沟王村和地区制药厂、电表厂、驻市帽服厂进行了为期4天的视察。委员们围绕小康村建设、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等方面的情况进行了座谈和了解。委员们对上述单位的工作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同时,就一些应注意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小康村建设应从实际出发,政府如何转变职能等提出了建议。(朱民喜)
【开展政治协商民主监督检查工作】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全国政协《关于政治协商民主监督的暂行规定》。按照省政协的要求,1992年7月30日至8月3日,地区政协工委组织县、市政协负责任人10余人,分成两组,对全区县、市政协的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工作进行了检查。这次检查的内容是,近几年来,全区贯彻落实全国政协《关于政治协商民主监督的暂行规定》和省政协的《实施办法》,建立和完善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制度,实现协商于决策之前,监督于实施全过程的情况,了解和掌握全区开展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工作取得的成绩和存在问题。从检查情况看,全区在建立和完善协商监督制度上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使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工作逐步向制度化、正常化的轨道迈进,但也存在着协商监督主观随意性,走形式的问题和协商监督“一头热”的问题。检查结束时,检查组同各县、市委交换了意见。(朱民喜)
【为振兴驻马店经济献计出力】1992年,全区政协系统积极发挥政协优势,组织和动员政协委员和各界人士,按照党委工作的安排和要求,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地直接参与经济建设实践活动,为振兴驻马店经济献计出力。(一)各级政协领导直接抓经济工作。地、县、市政协领导分包了县、乡,联系了小康村和企业。地区政协工委领导与行署有关领导一起,协调了地区化工总厂的扩建工作;汝南县政协主席分抓了该县的养殖业,1992年该县生猪存栏量比上年增长4倍;确山县政协负责人分管了该县的烟叶生产,在大气严重干旱情况下,仍取得较好的收成。(二)发挥人才优势,开展咨询服务活动,上蔡县政协在委员中开展“1352”奉献活动,即完成一项科技成果,提出三条合理化建议,做五件好事,传递两条有价值的信息,并印制了“1352”奉献卡。截止年底,已完成科技成果16项,提出合理化建议340余条,提供有价值的经济信息60多条,收到良好效果。新蔡县政协组织委员开展科技承包,他们以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为依托,与6742家农户签订技术承包合同,承包田的作物增产3成以上,蔬菜增产2倍以上。确山县政协成立了科技信息服务部,收集科技信息1000多条,被有关单位采用20多条;(三)积极开展“三胞”联谊和“三引进”工作。全区县市政协在对“港、澳、台”眷属情况进行调查摸底的基础上,积极帮助“三胞”眷属排忧解难,而开“三胞”眷属座谈会,组织他们开展“四个一”(即写一封信,介绍一个项目,引进一批资金,提供一条信息)活动,向“三胞”宣传党和国家的政策和家乡的巨大变化,对回乡的“三胞”热情接待。联络友谊,增进共识,增强了“三胞”爱国爱乡之情,促进了经济、科技交流,积极为“三引进”牵线搭桥,收到显著的效果。1992年,全区共引进资金500多万美元,其中利用合资325万美元,积极帮助“三胞”兴办企业91家,实现产值950万元。(朱民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