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 生
【卫生事业概况】 1992年全区的卫生工作,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十四大精神和卫生部《关于深化卫生改革的几点意见》坚持“预防为主,依靠科技进步,动员全社会参与中西医协调发展,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进一步深化卫生改革,以预防保健、农村卫生和振兴中医药工作为重点,积极开展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工作,为保障全区人民的身体健康,振兴驻马店地区的经济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
(一)医疗卫生事业有较快的发展。目前已在全区建立和健全了各级卫生组织,形成了初具规模的城乡预防医疗卫生网。至年底,全区共有卫生机构534个,床位11324张,卫生人员员l6569人。与上年相比,床位增长1.67%,人员增长4.82%。卫生人员中,有技术人员14391人,其中中医师940人,西医师3202人,护士(师)2796人。据30所县级以上医院统计,全年诊疗2645879人次,比上年减少5.96%,其中,卫生部门医院减少9.24%,集体所有制医院减少11.36;年共出院92134人,比上年增加13%.其中:卫生部门医院增加2.67%,集体所有制医院减少10.43%。
(二)进一步建立健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网。在前几年的基础上,1992年着重抓了农村乡级卫生院的建设,发动群众多渠道集资,改造多卫生院危房。狠抓农村初级卫生保健规划的各项措施的落实,使农村三级医疗卫生网进一步得到了巩固和发展。近十年来,全区行政村的卫生所(室)或医疗点已得到建立和健全,基本达到了村卫生所(室)有医、有药、有机构、有防、有治、有管理的六有条件。全区2863个行政村有医疗点4927个,平均每个行政村有医疗点l.72个;共有乡村医生6942人,卫生员2861人,接生员1424人。全区有145个行政村开展了集资医疗和台作医疗。目前,全区共有乡(镇)卫生院185所,床位5356张,人员5747人。“七五”期司,通过省、地、县、乡共同投资,重点建设了52所中心乡卫生院,基本达到了卫生技术、人才、医疗仪器和房屋建设三配套,使其能解决一般乡卫生院所不能解决的危、急、重症病人的检查和治疗,方便了广大农民就近医疗问题。县及县以上医疗单位,近年来,发展速度比较快,从医疗设备、医疗用房到技术人才的培养都初具规模。县级医院都拥有大型x光机、彩色B超、内窥镜等较现代化的医疗仪器,提高了诊断水平,方便了群众诊治疾病。
(三)预防保健工作成绩显著。1992年全区共有各级卫生防疫站11个,人员949人,结核病防治所2个,人员51人,妇幼保健所(站)9个,床位207张,人员309人。全年共发生18种急性传染病18878例,发病率为255.99/10万,比上年下降39.9%。防治地方病、结核病、职业病和妇女儿童常见病、多发病也取得了新的进展。
(四)中医事业发展迅速。由于认真贯彻了党的中医政策,全区的中医事业得到振兴,截止年底,全区有11所中医院,床位910张,中医药队伍发展到2068人,在中医现代化和中西医结合的发展中,还添置了近百万元的新设备,为继承祖国遗产,挖掘中医药宝库提供了有利条件。(张 伟 贾同新 张义业)
【卫生改革】1992年,全区各级卫生主管部门深化卫生改革,建立新的管理体制,努力增强卫生机构的活力。
(一)开展“小机构,大服务”改革,实行十部分流,兴办经济实体。地区卫生局把原米的18个科室(包括非常设科室),精简合并为四科一室。地区局的二级机构以及新蔡、平舆、正阳、确山等县卫生局也都精简了内设机构。地区局分流9名人员创办“驻马店地区康华医药科技开发公司”,下设“医药科技新技术推广站”、“预防卫生保健用品服务站”、“文印服务社”、“薄丽板生产厂”等经济实体。
(二)简政放权,理顺关系,增强卫生院活力。3月,全区乡镇卫生院下放多政府管理。针对下放后出现的一些新问题,地、县卫生局做了大量协调工作,使乡镇政府和卫生院之间的关系趋于正常;不少乡镇政府增加了对医院的投入,加强了行政管理,使卫生院增强了发展活力。
(三)开展三项制度改革,调动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一是改革干部管理制度,推行院(所、站、校)长负责制。二是改革人事劳动制度,职工推行优化劳动组合,实行在岗、试岗、待岗制度。三是改革工资分配制度,在全程优质服务过程中积极推行浮动工资制。通过三项制度改革调动了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医院的服务态度有了较大改善,服务质量有所提高。
(四)建立健全自我约束机 制。根据医院分级管理的要求,在全系统建立内部审计制度。各县(市)卫生局、地区医院都先后成立了审计科(股)。负责审计工作的同志认真负责,做到经常审计与终结审计相结合,为领导决策和宏观调控起到积极作用。(张 伟 赖棉欣)
【儿童计划免疫】1992年,全区巩固了计划免疫成果,各(市)自查和地区抽查结果表明,以乡为单位“四苗”接种率分别是:卡介苗90.75%,小儿麻痹糖丸96.67%,百白破联合菌苗94.25%.麻疹疫苗94.51%。四月份进行了两次脊髓灰质炎疫苗强化服用,其中全区0~4岁儿童,服苗率选98.78%;1990、1992两个年龄组再次服苗率为98.42%。为预防乙肝流行,把乙肝疫苗列入计划免疫管理,全区共推行10微克乙肝疫苗1.3万人份,30微克疫苗560人份,新生儿和学龄前儿童接种率为80%。(张 伟 赖棉欣)
【食品卫生监督】1992年,全区卫生防役部门利用宣传画、广播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食品卫生法》,紧紧围绕提高食品卫生质量,开展了全区性食品卫生执法情况大检查。据统计,全区共有食品生产经营单位8570个,监督覆盖率100%,发放卫生许可证8490个,发证率99.1%,正确发证率100%;全区共有食品从业人员26520人,健康体检26247人,体检率98.97%,检出职业禁忌症591人,全部调离;预防性卫生监督单位1341个,监督率99.56%。(张 伟 赖棉欣)
【妇幼保健】1992年,各级妇幼保健院(所)大力推行妇女孕产期保健和母子系列保健,组织了全区妇幼卫生基础调查,较准确地摸清了全区妇幼卫生各项指标的底子。孕产妇系统保健覆盖率城市已选81%,农村达45%。开展了高危妊娠管理,孕产妇死亡率为9.03/万,比1990年下降48.6%;新法接生率城市为100%,农村为95.28%;开展了妇女病查治工作,对杳出的患者进行了治疗。七岁以下儿童系统保健覆盖率城市达35%,农村以乡为单位达53.62%,建卡完好率达89.15%。婴儿死亡率城市20.4/万,农村21.1/万,比1990年下降56.5%,同时配台各级计生部门开展丁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工作,据五个县统计共做引产术7713例,人流10672例,女扎17949例,男扎1766例,上环19753例,取环儿70例,无重大事故和违纪事件发生。(张 伟 赖棉欣)
【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实施农村初级卫生保健是实现“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目标的根本途径。为此,1992年度各级政府都把农村初级卫生保健与小康村建设结合起来,把初级卫生保健的主要指标纳入小康村建设规划,形成了政府组织,部门负责,齐抓共管的局面。年初,傅全华副专员与各县市签订了1992年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工作目标责任书。各县(市)将目标任务层层分解到基层,5月,国家和省对确山试点县进行了验收,同意基本达标,并奖初保经费4万元。遂平、汝南、西平等第二批初保试点县先后举办了由乡卫生院长、防疫股长、妇幼干部参加的学习班,为基本达标奠定了基础。(张 伟 赖棉欣)
【中医事业】 1992年底全区共有中医院11所,中医药人员2068人,病床910张,固定资产884万元。年诊疗病人70多万,业务收入897万元,有8所县级中医院达到省中医局注册骑收标准。为了促进全区中医事业的发展,1992年主要抓了4项工作:
(一)狠抓农村中医工作。对确山、上蔡、西平、新蔡4个县的中医院建设规划进行了审核;对新蔡县中医院门诊楼、西平县中医院病房楼及地区中医院供应室三项工程进行了重点扶持。泌阳、新蔡、平舆、遂平、西平等县中医院添置了新的医疗设备,建立了胆肾排石专科,增强了服务功能。
(二)开展“达标上等”活动,充实了中医院内涵建设。驻马店市、西平等中医院将“医院分级管理标准”作为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人,狠抓质量管理,使医疗质量、服务水平都有新的提高。
(三)狠抓人才培训,提高队伍素质。全年培训中医药技术人员330余人,完成190多人的中医自学考试教学辅导任务。地区中医自学辅导站被评为全省先进辅导站。
(四)开展科技兴院,发展中医学术研究。全区各中医院引进新技术新项目80余项,申报中医药研究课题6项,取得中医药科研成果19项,其中9项获地区科技进步奖.组织召开了地区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二届代表大会和地区中医药学术年会,交流论文120余篇,编印了《中医药学术论文选编》。(黄 凌 张 伟)
【药政管理】1992年,全区共有专职药政人员16名,药品检验人员119人,按照《药品管理法》的规定,全区共聘任兼职药品监督员93人,其中地区级21人,县(市)级72人。聘任乡级药品检查员394人,村级药品报告员3099人。为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有效,1992年重点抓了打击制售假劣药品的违法犯罪活动,地、县行政部门根据省政府发布的《关于严厉打击制售假劣违法犯罪行为的通告》,在全医迅速组织了药品监督、检查人员,对全区6008个药品生产、经营和使用单位进行了过滤性大检查,共检查中西药1191488种次,发现不合格药品6342种次,价值59 235万元。与公、检、法配台查处违法大案要案37起,打击了制售伪劣药品的气焰,有效地保证了全区人民用药的安全有效,促进了全区医疗卫生和医药工商业的发展,尤其是医药工业增长迅猛,其产值较往年增长近一亿元。(杨建业 张忠民 张 伟)
【爱国卫生运动】1992年底,全区县(市)以上爱卫办公室共有专职人员29人,专职正副主任14人,环卫人员1015人,卫生监督人员372人。各级爱卫会认真贯彻执行了“政府组织,地方负责,部门协调,群众动手,科学治理,社会监督”新时期爱国卫生工作方针,继续深入地贯衡执行了国务院《关于加强爱国卫生工作的决定》,在全区发动群众除害灭病,城镇以创建卫生城市、卫生县城为重点,农村以改厕、改水为重点,积极配台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以及卫生防病工作。据1992年底统计,全区卫生基建累计投资195.25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投资1443万元,集体筹资356万元,个人集资153.5万元,城、乡卫生面貌得到了明显改善。
(一)城镇卫生建设成绩显著。1992年在全区开展了卫生县城创建工作,各县均制定了创建工作方案的远期规划,从狠抓基础卫生建设入手,在道路拓宽,路面硬化,美化绿化、卫生规章制度上狠下功夫;全区九个县城共新增垃圾桶854个、果皮箱948个、水冲式厕所64座、普通公厕275座,植树685万棵,绿化面积1058万平方米,建花坛花池1992个,机动清运车辆发展到43辆,洒水车7辆。在“三忧杯”检查评比,综合评价时,汝南、西平、遂平三县被评为前三名,受到地区爱卫会通报表彰。1992年全国卫生城市复查评比,驻马店市保持了全省县级市第三名的成绩,并被省政府命名为“省级卫生城。
(二)继续开展爱国卫生月活动。4月在开展爱国卫生月活动期间,参加义务劳动的地、县(市)及委员部门的领导7665人次,群众41万人次,清理不卫生死角600个,清理率达l00%。利用标语、口号、广播、电视、咨询服务等形式开展健康教育,出动人员2000余人,受教育人数达40万人。出动清运车辆470台,清运垃圾l3万吨·疏通沟渠8900米,改造厕所250个,改造水井95个。
(三)开展城乡灭鼠及除“四害”活动。各县(市)采取“四统一”(即统一组织、统一指挥,统一购药、统一时间),“四不漏”(即县<市>不漏乡<镇>,乡<镇>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房间),“三结合”(即领导、技术员、群众相结台),狠抓到位率和覆盖率,全区九县市巩固了灭鼠工作“一役达标”成果,使全区鼠传疾病明显下降,各县(市)城多在春季和夏末秋初均组织开展了蚊蝇消杀工作,药物消杀与熏杀相结合,消杀与防护相结台,有效地控制,蚊媒和肠道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
(四)实现了“七五”农村卫生改水目标,截止1992年底,全区改水投资总额为1434 30万元·其中国家111 70万元,集体840万元,个人482 60万元。改水受益累计选632 32万人,改水率91.15%。其中自来水受益为56.49万人,受益率为8.15%,手压井受益人口为575. 83万人,受益率为83%。
(五)改厕管粪工作有新进展。自1990年开展农村“双瓮漏斗式”厕所改厕试点以来,爱卫会、卫生、农牧、计建部门协调配台,政府统一领导,逐步解决农村厕所的不卫生同题。截止1992年底,全区累计改厕 14503户,形式上以“双瓮漏斗式”为主,沼化厕所、三格化粪池式厕所、漏斗沼气池式厕所为辅,有效地解决了粪便无害化处理问题,预防了肠道传染病的发生流行。(宋鲁平 张 伟)
【地方病防治】全区地方病主要有地甲病(地方甲状腺肿)、地方性氟中毒、布氏杆菌病等。地甲病的主要流行于西平、遂平、确山、泌阳、驻马店,计75个乡镇.1071个村委,病区人口250余万。1974年,全区进行第一次重点乡普查,查184486人,地甲病患者257290人,患病率14.18%。经20余年的防治,1984年地甲病患病率由1974年的14.18%下降到3.17%,各项指标均达到了国家规定的基本控制标准。为了巩固地甲病防治成果,1992年继续强化碘盐市场管理,不断提高碘盐质量,普遍开展地甲病病隋监测,并在7~14岁儿童和孕产妇中开展补服碘油工作。对加碘长、供销社门市部、居民户进行碘盐监测,定量台格率分别为91.13%、88.31%和96.12%。同时,对非碘盐进行了查处,共收缴非碘盐126吨,保证了人民群众用盐安全,巩固了地甲病防治成果。
地方性氟中毒1982年首次在全区进行线索调查,查152个乡镇,2050个行政村,2331所学校,计638522人,氟中毒患者18433人,患病率28.9%。氟病防治以改水降氟为主,1982~1992年,按照“民办公助”三集资的原则,已改水自然村60个,同时受益人口29378人。
布氏杆菌病60年代在泌阳、正阳有病人发生。经积极防治后,20余年人、畜间未有病例发生。1992年经省卫生厅考核已达“控制区”标准。(李中华 张 伟)
【公费医疗保健】全区公疗保健机构比较健全。目前地、县(市)全部成立丁公费医疗管理委员会,有公费医疗办公室11个,公疗门诊部11个。1992年,在全区积极稳妥地推行了公费医疗经费制度改革,地、县、乡全部实行了公费医疗经费由公疗门诊部统管和部分单位包干使用的办法,并在8个县市和地直出台了公疗改革方案,按照国家、单位、个人三方合理分担的原则,实行费用与个人利益挂钩,减少了不合理开支。实施一年来,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初步扭转了公疗经费超支过猛的局面。截止1992年底,全区享受公疗人数达117017人,全年共支出10433305元,人均开支89.48元,比1991年人均减少开支0.18元。与此同时,还加强老干部的医疗保健,对老干部定期检查身体,发现问题,及时检查治疗。(张 伟 赵国斌)
【医学教育】驻马店地区医学教育事业发展较快全区有10所卫生学校,其中地区卫生学校l所,井有职工188人,开设医士、护士、公卫、放射四个专业,面向全省招生,每年招生200人,在校学生540人,1992年毕业生达200人。确山、遂平两所卫生职业中专学校,开设骨伤科、护理、农材医士、妇幼医士、卫生医士等专业,每年招生300名。西平、泌阳、汝南三所卫生中等函授学校,主要培训乡村医生和在职职工,学制四年,每年招生l50人。有4所县卫校,每年招生400人。1992年全区共培养各类卫生技术人才1200名。(郭广有 张 伟)
【医学科研】1992年度,驻马店地区医药卫生科研计划管理仍坚持“公开招标,自由申请,依靠专家,发扬民主,同行评议,择优资助”的原则,对全区申请的科研课题进行了论证遴进。全区有98项课题列人本年度计划,其中有4项课题列入省卫生厅科研计划。截止年底78项课题已参加评审,获地区科委一等奖3项,二等奖44项,三等奖25项。(郭厂有 张 伟)
【医学团体】随着卫生事业的发展.驻马店地区医学会目前拥有急诊、内科、外科、妇产、五官、皮肤、妇幼保健、医院管理、检验、放射、物理医学暨康复医学11个专业委员会和学术、教育、科普3个委员会及眼科、耳鼻喉、口腔、内镜、心电脑电、康复理疗、超声波、针灸(包括推章按摩)8个专业学组。现有理事49人,会员252人。
1992年,驻马店地区医学会所属各专业委员会召开全地区性学术会议9次,参加人数1209人次,征集论文806篇。对物理医掌暨康复医学专业委员会及外科专业委员会进行了改选换届;并筹备成立了驻马店地区急诊专业委员会;主持召开了豫东南九地市物理医学暨康复医学常务理事扩大会议;举行新成果推广应用报告会一次,参加人数64人。通过学术会议向上级学会推荐优秀论文36篇,有28人参加了全省及中南地区学术会议,9人参加了全国相应专业学术会议,3人参加了国际学术会议。(夏新社 张 伟)
【驻马店地区红十字会】 1992年末全区建立红十字组织850个,其中l96个乡(镇)和515个行政村成立了红十字会。共有会员165463人,占全区总人口的2.2%。全年共组织红十字医疗队39个,队员144人,救治人员42738人次。举行各种社会服务1047人次,服务对象47106人,地区红十字会接收台湾红十字会捐款14万元,在泌阳、新蔡建成11口饮用水井;接受香港“血浓于水”赈灾运动团捐款42万元,在新蔡、正阳、平舆3县的6个乡建立了红十字急救站。(刘冠军 张 伟)
【卫生项目】驻马店地区引进世界银行“农村卫生人力开发贷款项目”(简称卫I V)预计投资2616.75万元,主要用于人才培训和地区卫校、确山、遂平、新蔡、汝南等卫校、16所中心乡卫生院、16所一般多卫生院及580个村卫生室的基本建设及装备。1991年经过申请得到批准后,成立了以行署专员杨金亮任组长的卫I V项目领导小组,地区卫生局局长李文玉亲自主抓这项工作,并在地区卫生局设立了办公室。1992年度开展了农村卫生人力现状调查,收集和整理了大量的数据和资料,撰写了项目建议书,得到了省卫IV项目办公室的好评。此项目1992年10月通过了世界银行的正式评估,将于1993年7月在全区正式实施。(许世淮 刘冠军 张 伟)
【卫生职称改革】 1992年全区卫生系统职称改革工作,认真组织实施了全区卫生战线不具备规定学历人员晋升中级专业职务的专业基础知识考试。全区1423名中专及以下学历人员晋升中级职务的专业基础知识考试,合格率为85%,经考试合格并获得晋升中级职务者386人,占参评中级职务人员总数的66%。组织了高级职务资格的推荐和中级职务资格的评审工作。地区卫生系列中评委向省推荐参评高级职务资格51人,其中:正高12人,通过7人,占58%;副高39人,通过30人,占77%。评审中级职务资格600名,通过582名,占97%。(张 伟 樊金山)
【卫生信息】 1992年度全区的卫生信息和通讯报道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全区整理编印地区卫生信息50期,被地委、行署、省卫生厅信息采用20多条,各种报刊采用100多篇。全区评选省卫生信息先进单位两个,先进个人4名,九个县卫生局全部被省卫生报社评为先进单位。(张 伟 彭松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