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资流通
【物资工作概况】1992年,全区物资部门积极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大力开拓区内外市场,强化内部管理,进一步完善经营承包责任制,使物资工作局面出现较大转变。全年物资购进274lO万元,较上年增长40.1%;销售31596万元,较上年增长35.4%;盈亏相抵后亏损372.3万元,较上年增亏141.5万元;费用水平13.62%,较上年增长O.26个百分点;定额资金周转73天,较上年94天加快21在。地直8个公司完成购进13947万元,较上年增长45.72%;实现利润2.7万元,较上年减少5l.l万元;费用水平10.59%,较上年降低4.52%;定额资金周转53天,较上年的63天加快10天。物资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大分县市级企业亏损严重,历史包袱沉重,缺乏后劲,资金短缺,竞争能力差;其次是思想还不够解放,企业内部机制转换缓慢,企业自主权还未真正落实。针对上述问题,采取的主要措施:一是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二是加大改革力度,转换企业经营机制;三是优化服务,搞活流通。建立健全生产资料市场体系;四是坚持一业为主,开展多种经营,拓宽外向型经营业务;五是加强企业管理,壮大企业实力;六是搞好各方面关系,盘活用好资金;七是培养人才,用好人才,提高索质。(陈锐华)
图205
【物资体制改革】一、机构改革。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物资流通体制进行了较大改革,按照地委、行署两办下达驻政文[1992]41号文件,地区物资局整建制转为经济实体,实行一个机构两块牌子,即:“驻马店地区物资局”,“驻马店地区物资集团总公司”。县市名称为物资局和物资总公司。物资部门实行企业化管理,由过去的单一管理型向管理、服务、经营型转化,并拟组建“驻马店地区物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地直公司相继组建“驻马店地区煤业建筑器材总公司”、地区金属回收总公司”。地区局机关精简机构,转换职能,分流三分之一左右的人员(12人)兴办实体,新成立“驻马店地区物资综合公司”,主营钢材、木材、建筑材料、机电产品等生产资料,兼营生活资料及其它。县(市)局精简大部分人员兴办实体或充实基层,只留少数人员处理日常工作。
二、推进“三项制度”改革。一是落实企业劳动用工权,企业根据经营业务和自身发展需要,自主确定用工形式,除国家规定接收的人员外,企业有权拒绝接收不需要的人员;_二是落实企业人事管理权,破除干部和工人的身份界线,企业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实行岗位聘任制;三是落实企业工资奖金分配权。企业依照政府规定的效益挂钩办法,确定本企业的工资总额,并自主分配、自主确定实行岗工资制、浮动工资制、效益工资制、购销费用大包干等多种分配形式,对有突出贡献的人员可实行重奖。按有关政策,企业可确定对职工的转正定级,晋级增薪,降级减薪的工资处理;四是落实企业内部机构设置权。企业自主设置内部机构,确定人员编制。
三、打破旧模式,推行“四放开”。在完善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借鉴郑州物资贸易中心和开封市、巩义市物资局的经验,在地区化轻公司进行“四放开”(经营、价格、用工、分配)试点,搞活了经营。企业冲破自我封闭状态,以市场为导向,开展外购外销,深购远销和横向经济联合,参于大市场、大流通、大贸易活动。
四、严格考核。制定了《十项指标考核办法》,对企业经理、书记领导班子,按任务指标完成优劣进行奖惩,年终兑现。地直8个公司,6个公司得奖,2个公司受罚,奖金高的500元,受罚的高的拿出300元。
在抓好经营与改革的同时,物资行业注重思想政治工作及文明建设,学习党的十四大报告,提高对改革开放的认识,坚定改革的信念。纪检、监察部门严格各项纪律,查处违法违纪案件,增强职业道德和职业纪律,使廉政建设和两个文明建设不断加强。(陈锐华)
【进一步完善承包经营】物资企业从1991年开始,实行第二轮承包,1992年在原来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承包经营责任制,地直8个公司与地区财政局签订承包合同,其办法是,死比例,活基数,超额利润任务部分,企业多提5%。企业内部把承包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科室、门店和个人,超奖欠罚,半年或年终兑现,超额部分,按比例分成。有的是实行费用包干,超支不补,节约归已,完不成任务接比侧扣减基本工资。企业普遍增加了活工资的比例,把工资、奖金、福利与效益挂钩浮动,亏损企业职工工资发60%,职了增加了危机感和责任感,企业焕发新的活力。地区建材公司1991年亏损额31.8万元,1992年实现利润5.7万元,地区机电公司实现利润20.2万元,比上年增加14.2万元。地区回收公司实现利润19.13万元,占年计划10万元191.3%,被评为全省物资系统先进企业。确山县物资局在完善承包制的基础上,大力开拓区内外两个市场,冲破封闭状态,走出山门,开展多种经营,强化优质服务,狠抓外购外销业务,企业由死变活,一举扭亏转盈,全年实现利润30万元(上年亏损22.6万元),彻底甩掉亏损帽子。1992年被评为全省物资系统先进单位。物资企业在大力购销的同时.不断强化内部管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堵塞跑、冒、滴、节约经费开支,运用经济和法律手段清理“三角债”,组织得力人员,上门催要,不少单位取得较明显的效果。地区燃料公司清回欠款20多万元。企业经理调整都进行审计,澄清企业的家底,避免虚盈实亏现象。(陈锐华)
图片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