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 计
【审计工作概况】1992年,全区审计机关认真履行审计监督职能,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加强和改进审计工作,园满完成了全年审计工作计划和责任目标任务。全年共审计899个单位,是年计划的200%。其中完成重点审计项目177个,是年计划的3.34%倍;完成经常性审计项目186个,是年计划的120%。同时较好地完成了各级党政领导交办的任务。共查出隐瞒、截留应上交国家各项收入、挤占挪用资金等违纪违规金额9052万元。其中,应上缴财政金额89万元,已上缴财政71万元;追还被侵占、挪用资金372万元,促进增收节支金额589万元。充分发挥了审计监督在严肃财经纪律,加速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被省审计局授予完成责任目标单位。
1992年,全区审计工作的显著特点是,工作重点突出,为企业服务的指导思想明确,对查出的问题处理,从过去照搬条条本本,向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以“三个有利于”为处理标准上转变。为全区经济建设服务的效果明显。主要表现在:1、强化了对财政、金融单位的审计。全区审计了2个县(市)财政,38个乡级财政和11个金融保险机构。通过审计,为促进“两扭两创”工作,各级政府管好、用好财政、信贷资金提供了依据。2、加强了对农业资金的审计。全区完成了16个单位的农田水利资金、2个粮食基地县建设资金和6个县的以工代赈资金的审计,为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服务。3、对112个企业进行了承包经营责任审计,客观、公正地评价了承包者的业绩和经济责任。开展了对27个基建项目的开工前审计和城市基础设施、环境保护项目的审计,增强了建设单位管好用好建设资金的自觉性。4、改进了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定期审计,注重突出重点部门和重点单位。通过对131个行政单位的定期审计和189个事业单位的财务收支审计,促进了廉政建设。5、围绕经济工作中心,对“七五”技改项目投资效益、水灾地区中小学校舍修复资金使用效益等9项330个单位进行了审计调查,为各级领导决策提供了依据。
在审计力量的运用上,切实发挥审计体系的整体功能,地区审计局下放了部分审计监督权限,调动了基层审计机关的积极性。在内部审计方面,全区已建内审机构231个,配备内审人员486人。本年共审计1014个单位(项目),查出损失浪费金额834万元,促进增收节支金额834万元,纠正违纪违规金额7491万元,在社会审计方面,全区已成立11个审计事务所,工作人员114人,其中执业审计师63名。全年共接受社会各界委托进行审计查证,咨询服务等1998项。
1992年,各级审计机关在加强和改进审计工作的同时,狠抓了以廉政勤政为重点的两个文明建设,加快了审计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完成了省局分配的银行信贷资金和农业资金审计科研课题,在西平县召开了全区审计学会,社会审计协会年会暨理论研究讨会,统计工作位居全省审计系统第三名。全区有10个审计机关被当地党委、政府命名为文明单位,占审计机关总数的91%。(陈孝友 赵金秋)
【财政审计】1992年,全区审计机关对2个县(市)和38个乡级政府的财政收支进行了审计。重点审计了隐瞒、截留国家财政收入、越权减免税收和侵占挪用财税资金等问题。对审计出的各类违纪违规资金499万元,依法进行了处理。本年度的财政审计有3个特点:一是内容有所拓展。由单纯财务收支审计,发展到对财税政策的执行情况和财政管理体制等方面的审计监督。二是重点突出在审计对象的选择上,着重抓审计周期长、过去尚未审计过的县(市)、乡以及财政收支数额大、问题较多的单位。三是增强了宏观调控意识,不仅查处问题,而且帮助解决问题。(陈孝友 赵金秋)
【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审计】1992年,全区审计机关认真贯彻《企业法》和《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精神,围绕提高经济效益开展工作。为进一步完善承包机制,促进深化企业改革,全区对112个承包企业进行了经营责任审计。审计结果表明,有44个单位完成了承包合同,68个单位未完成合同指标。在已审单位中,有64个企业存在盈亏不实情况,占总数的57%,其中虚盈单位18个,占盈亏不实单位数的28%,虚盈金额259万元;虚亏单位46个,占盈亏不实单位数的72%,虚亏金额406万元。同时,查出违纪违规金额1779万元。审计机关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依法处理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企业内控制度和提高经济效益的措施,并且对承包者的业绩,经济责任及执行国家政策、法规的情况作出了实事求是的评价,为党政领导用人决策提供了参考依据。(陈孝友 赵金秋)
【以工代赈资金审计】1992年,根据省审计局和地委、行署关于加强支农资金监督的指示精神,全区审计机关对6个县1990年至1991年的以工代赈资金进行了全面审计。以工代赈是国家从1989年起,对贫困地区实行扶持的一项优惠政策。1990—1991年,国家安排上蔡、新蔡、平舆、正阳、确山、泌阳6个县的以工代赈资金到位1026.3万元,占计划投资总额的49.9%,项目涉及水利、交通两个方面,主要解决人畜饮水和道路不畅问题。从审计情况看,通过安排以工代赈资金项目,使全区的交通状况和农业生产条件得到一定改善,但也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表现在串换工业品购货券,挪用专项资金,发放人员经费等,计532.8万元,虚列支出、让利企业等10.6万元,还存在配套资金不能及时到位及管理方面的问题。各县已按照法规、政策进行了处理。地区审计局还和计建委联合下发了审计情况通报,引起了各级领导对以工代赈工作的重视。(陈孝友 赵金秋)
【粮油提价审计调查】1992年全区对10个县(市)粮油销价提高后对企业盈亏和财政收支影响的情况进行了审计调查。重点抽查了10个县(市)粮食局和8个中心粮店。从调查结果看,全区粮食部门食用油大量积压,累亏挂帐数额大,其中,积压的大多数是菜油和菜籽。造成积压的主要原因:一方面由于1991年因灾油料减产,主要靠议购议销,销售下降,积压逐年增多,另一方面由于进口油冲击国内市场,特别是1991年5月平价油提价实行购销同价后,企业不仅未得到实惠,反而亏损包袱加重,至1992年3月,库存油品积压4782万元。严重地影响着企业盈亏和财政补贴。地区局就此向行署写了专题报告,向上级报送了信息,引起了上级的重视。(陈孝友 赵全秋)
【社会待业养老保险基金审计】1992年,为加强对职工待业保险基金和退休养老基金的管理,促进社会保险统筹工作的健康发展,全区审计机关对上蔡、西平、汝南、遂平、驻马店市和地直6个单位1990—1991年两项基金的征集、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了专项审计。这次“两金”审计资金总额6233万元,占全区“两金”收入的54.4%。审计结果表明,全区“两金”统筹工作为劳动制度改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起到了保障职工基本生活、促进安定团结、减轻企业负担的作用。大部分单位能够做到制度健全,收缴稳定,专款专用,同时也发现一些单位存在违反财经纪律的现象,共查出违纪金领105万元,其中挤占挪用退休养老基金70.7万元;“两金”多头开户、收拔代支,项目缺乏论证等22.3万元;其他违纪12万元。此外,由于退休养老金未立法,使征集困难,管理费提取比例不一等。对上述问题,审计机关向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提出了完善立法的四条建议,并依法对违纪问题进行了处理。(陈孝友 赵金秋)
【审计干部队伍建设】1992年,全区审计系统狠抓以廉政勤政为重点的两个文明建设,提高审计队伍的整体素质。—是通过认真学习邓小平同志南巡重要谈话和党的十四大精神,进一步统一了审计人员的思想,改革开放意识明显增强。二是加强廉政勤政和职业道德教育,落实各项廉政制度,有力地推进了精神文明建设。全区审计机关已有文明单位10个,其中,省级文明单位1个、地级文明单位4个,继续保持了创建文明单位先进系统称号。三是加强业务培训、进行新知识、新法规学习、地区审计局举办审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辅导班3期,270名审计人员参加培训,提高了业务能力和政策水平。(陈孝友 赵金秋)
【全区内部审计工作会议】1992年12月18—19日,地区审计局在平舆县召开全区内部审计工作会议。地、县(市)审计局领导,企业、部门的内审机构负责人,部分大中型企业厂长、经理等70多人参加会仪。会议总结回顾了1985年内审机构成立以来取得的成绩,围绕在新形势下如何深化内审工作交流了经验,对出席省、地的33个内审工作先进审计局进行了表彰。(陈孝友 赵金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