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 工 业
【轻工业概况】 1965年驻马店建专前,全区轻工业门类仅有印刷、缝纫、中小农具、小五金制造等行业,且多是手工操作。建专以后,轻工业有了较大发展,一大批新企业相继建立起来。使全区的轻工业逐步发展成为门类比较齐全、结构基本合理的轻工业系统。 截止1991年底,全区已有造纸、酿酒、食品、发酵、罐头、饮料、糖果、玻璃、自行车配件、轻工机械,塑料加工,日用五金、文体用品、制革及革制品、皮毛制品、印刷,包装、缝纫、照明器具、陶瓷、电料、工艺品、鞋帽、竹木、家俱 等25个行业。主要产品品种由1985年的51O种发展到1000多种。随着设备的更新和技术进步,产品质量也有了明显提高。其中饮料酒、皮件、皮鞋、工艺品,毛毯,塑料编织袋、园艺工具、铁锅、小农具、机制纸、鬃刷,塑料机械等产品畅销全国,有的还远销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
1992年全区轻工业战线的广大干部职工在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和党的十四大精神鼓舞下,加快改革步伐,加大改革力度,使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
(一)生产持续稳定发展。全区完成小工业总产值46124.8万元,比上年增长2l.26%。计划考核的30种主要产品产量有22种,比上年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白酒增长14.09%,啤酒增长19.78%,轻工机械增长21.74%,农具增长63.71%。糖果增长52.78%,塑料制品增长19.78%,伞增长44.96%,布鞋增长2.26%。
(二)经济效益全面提高。全年全行业实现税利2594万元,比上年增长46.04%,其中税金2249.l万元,增长13.73%;利润699万元,增长16.46%。经济效益增长幅度超过了产值的增长速度。销售收入利税率、产值利税率都比上年有所增长,并且出现了18个产值超千万元的企业。
(三)扭亏增盈工作取得新成绩。全行业全年亏损企业37家,比上年减少7家,扭亏面15.9%,亏损金额355万元,比上年减少863万元,减亏50.51%。1992年底,全区轻工业系统职工23238人,比上年净增2427人。
(四)出口创汇能力进一步提高。全年完成出口交货值4915万元,企业创汇额884万美元,创汇企业、出口品种都比上年有所增加。几家创汇大户企业分别创汇:正阳皮件厂136万美元,确山皮件厂120万美元,驻马店市鞋厂77万美元,汝南通达鞋业公司73万美元。
(五)产品质量明显提高。全年产品质量稳定提高率达到96%,比年初目标计划高出4个百分点;优质产品产值率达到25%;创省以上优质产品64个,排在全区工业部门的前列。在河南省第二届“兴豫杯”名优特产品展评大会上合同成交额3474.3万元,居全区工业局之首。另外,在省第二届“冰熊杯”轻工产品工业设计大奖赛中,新蔡伞厂的纤维增强塑料骨架晴雨伞、遂平造纸厂的新闻纸等获得一等奖;汝南园艺工具厂的剪枝剪、正阳皮件厂的皮革公文包、妆南天中酒厂的天中龙泉酒(50°)等十六种产品获得大赛三等奖。 (邵雪峰)
【继续开展“一厂一品”活动】1992年全区轻工业系统根据省轻工业厅布署,继续组组织开展了“—厂一品”活动,即每个企业每年至少要开发出一种新产品。地、县两级都成立了开展“一厂—品”活动 的领导机构,制订厂新产品开发计划,并把开发指标分解落实到企业,纳入厂长的承包合同。这项活动的开展有力地促进了全行业新产品的开发。全年共开发新产品80个,其中获地级以上的有40种,另外,还涌现出了一些“一厂三品”的企业,如:驻马店地区塑料设备厂、上蔡县食品厂、汝南园艺工具厂、汝南通达皮鞋厂等。 (邵雪峰)
【转换经营机制,深化企业内部改革】 地区轻纺局认真组织全系统的干部职工学习《企业法》和《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并让这项工作落到实处。首先是以企业于部人事制度改革为先导,以企业劳动用工制度改革为基础,以工资分配制度改革为中心,采取了试点先行,以点带面,逐步深化的方法,并坚持搞好综合配套,整体运行。地区轻纺局专门行文要求各县轻工局坚决贯彻落实《企业法》赋于企业的十四项自主权,各部门不得截留和棚架,切实转变职能,变直接管 理为间接管理,变微观管理为宏观管理、变监督管理为监督服务 管理。全区各县市轻工局行动都很积极,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其中汝南县轻工局的作法是:根据上级精神,及时成立了深化企业改革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制订了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的方案。下属企业行动也很迅速。汝南低压锅炉厂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与全厂每个干部职工签订合同书,行管人员实行工效挂钩,工人实行计件、计时工资制,分配向苦、脏、累岗位和生产第一线倾斜,建立了干部能上能下,工人能进能出、收入能升能降的新机制,有效地凋动了全厂干部职工积极性,使这个濒临倒闭的企业逐渐运行起来,重新焕发了生机。汝光电器厂破除了行管人员的“铁交椅”,副厂长及行管人员到生产车间挂 职工资与效益挂钩,上下浮动,供销公司实行了全员风险抵押,使每个干部职工都关心企业,爱护企业,为企业出主意、想办法,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强了全厂人员的责任感。通过这些改革,真正做到了还权于企业,为把企业推向市场准备了条件。 (邵雪峰)
168图1
168图2
【驻马店市塑料编织厂】 该厂是八十年代初期起步的一个小厂,其前身为市麻纺厂的—个家属工厂。建厂十多年来,在厂长张先立(现为南丰实业集团公司董事长) 带领下,狠抓了技术进步,强化了企业内部管理。1984年投资148 万元进行了第一次技术改造,采用在当时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四棱园织机,很快使企业走出困境,1986年该厂又采取租赁方式投资1780万元引进一条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塑料编织涂膜防水蓬布生产线,该项目从立项到投产仅用一年多的时间。现在该厂有职工632人,主要产品有塑料编织袋、塑料编织防水蓬布、纸/塑复合水泥包装袋、塑料打包带、工业用薄膜等。其中主导产品塑料编织袋1988年被评为省优质产品,1990年被评为轻工部优质产品,1991年在第二届北京国际博览会上获银奖。该厂1988年被评为省一级先进企业,1990年被晋升国家三级企业,1992年底,在轻工部公布的“全国轻工大型企业座次表”中,该厂又榜上有名。
目前,该厂已拥有固定资产3015万元,先进设备90台(套),具有年产4500吨塑料包装制品的综合加工能力,是河南省塑料编织行业规模最大的企业。1992年在市场基本饱和、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完成产值2711万元,实现利税1 62万元,完成出口交货值62万元。创汇11万美元。 (冯秋华 邵雪峰)
【中意化纤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经驻马店市人民政府批准,于1991年成立,属国内合资企业,集体性质,是中国烟草总公司烟用滤材定点生产企业,河南省烟用滤材生产基地。现有员工105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32人,拥有固定资产5000万元,占地2700㎡。1991年该公司与海南豫海企业贸易公司共同投资引进意大利费尔德高公司一条年产2200吨的具有当代国际先进水平的烟用聚丙烯丝束生产线,同时还引进27台(套)现代化检测设备。他们生产的第二代新型聚丙烯丝束产品填补了河南省空自。1992年5月正式通过中国烟草总公司验收,获得了烟用滤材生产许可证,并开始投入试生产。截至1992年底,生产烟用聚丙烯丝束580吨,产品质量符合国家二代丝束标准,完成产值943万元,销售收入759万元,实现税利115万元,已初步形成年创产值3520万元销售收入3200万元,税利650万元的生产经营能力,为国家中型一类企业。(注:1992年为调整试车阶段,非正常生产时期,预计1993年转入正常生产)。
与此同时,为深化改革,增强企业凝聚力和竞争力。变单一生产型为生产、经营、服务型企业。该公司被河南省定为首批五家股份制试点企业之—,并已报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委托河南省证券公司,以社会募集方式发行股票。随着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向第三产业的倾斜,所筹资金将用于兴办工业、商业、贸易,宾馆服务业、房地产开发等项目。(发稿时,该公司已正式开始向社会发行股票,成为河南省首批五家公开向社会发行股票的股份制企业之一,张建辉任该公司的董事长兼总经理)。 (邵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