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 业
【商业概况】 全区商业系统在职人员18917人,其巾行政机构217人,国有企业16354人,集体企业2346人。国有中、小型商业企业533家,资产总额13379万元。
1992年国有商业总购进完成50360万元,占年计划的88.4%,较上年的57030万元下降11.7%;商品销售总额完成62744万元,占年计划的94%,较上年的6778l万元下降7%;入库税利1381万元,较上年的1466万元下降6%。全区盈亏相抵后净亏损2799万元,较上年增亏1883万元。亏损单位207家,亏损金额3301万元,较上年增1577万元。亏损面之广、数额之大,是全区国有商业前所未有的。
1992年国有商业面临的主要困难:(一)百业经商,集、个体商户剧增,国有商业受到很大的冲击,(二)国际市场变化,原出口商品数量大幅度下降;(三)“三角债”严重,死滞资金多,结算资金占用2亿多元,占全部流动资金的52.7%,经营资金匮乏。特别是亏损老户、大户,银行停止贷款,无力组织购销,形势愈加恶化。 (吴义凤 张 缜)
【国有商业实行“四放开”】 国有商业的“四放开”,即经营、价格、用工、分配放开,是由点到面,在取得局部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推开的。1992年1月,地区商业局确定地区五交化站等5个单位为试点,各县、市相继也都确定2~3个试点单位,开始进行“四放开”改革。4月,地区商业局召开“四放开”工作会议以后.这项工作迅速铺开。截止1992年底,全区所有大中型企业和70%的小型商业企业全部实行了“四放开”,基本上实现:在经营上,一业为业,综合开发,全方位开拓,多角度,多元化经营,并向生产、服务领域延伸;在价格上,除国家定价的商品外,其它商品价格均由企业根据市场行情、商品质量自主定价,上下浮动;在用工上,干部实行聘任制,全员实行合同制,内部实行待业制,并采取“在岗、试岗、待岗”管理办法,优化劳动组合;在分配上,工资、奖金全浮动或部分浮动,上不封顶,下不保底,拉开档次。 (吴义凤 张 缜)
【批发企业结构调整】随着改革的深入,国有批发商业已经完成了其历史使命。为适应新形势的需要,1992年对批发企业的组织结构、经营结构、人员结构进行了大的调整。在组织结构调整上,主要对长期亏损、包袱沉重、不能自拔的批发企业,开始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重新构造批发体系和企业功能。多采用“死一块,活一块”的办法,即从母体(老一块)中分离出有活力的经济实体(新一块),不背包袱,轻装上阵,单独核算,自负盈亏;原债权、债务等包袱由第一块承担,以新一块实现的利润逐步消化老一块的包袱。实质即“挂帐切断,计息缓交,风险抵押,零字承包。”在经营结构调整上,不少批发企业突破原有经营范围,有的经营粮油、化肥、建材;有的办工厂、建宾馆、开酒店;有的在商业内部搞交叉经营;有的采取灵活购销方式,走工商联合的路子,入股参股,总经销、总代理。在人员结构调整上,大刀阔斧地精减内设科(股)室和行政人员,充实业务第一线。 (吴义凤 张 缜)
199图
【商业“四放开”工作会议】 1992年4月l4~l5日,地区商业局召开了全区商业系统“四放开”(经营、价格、用工、分配放开)改革工作会议。会议的中心议题是,总结“四放开”试点经验,加快“四放开”改革步伐。参加会议的有各市商业局长、地直各公司、站经理和部分县市公司、商场经理。
会议认真听取了试点单位的工作汇报,认为一季度的“四放开”试点工作进展比较顺利,发展比较健康.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试点单位基本上达到了“四放开”所要求的目标,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也存在着工作不够深入,配套措跟不上等问题。会议要求全区商业系统认真学习中央、省、地有关“四放开”改革的文件和领导讲话,进步解放思想,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借鉴试点单位和外地经验。用足用活各项政策,加快全区“四放开”改革的步伐。并要求切实加强领导,认真做好深入细致的政治思想工作,保证改革继续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会议进一步明确了“四放开”改革的基本做法和要求。基本做法是:首先制定“四放开”改革总体方案,包括企业的实施细则、基数测算;其次,学习、动员、宜传、发动;第三,进行人事、用工、分配制度改革;第四,建章立制,开拓经营,完善承包责任制;第五.检查验收。基本要求:一是“一铁”破了没有?看是否做到干部能上能下,职工能进能出,工资能升能降;二是机制转换了没有?看是否建立起自主经营的决策机制、自负盈亏的风险机制和兼顾国家、集体、个人的约束机制,真正把企业推向市场,三是经营搞活了没有?看开拓性经营、开发性经营、扩大销售等措施是否落实;四是效益提高了没有?主要看承包台同、扭亏增盈指标、减亏目标的实现情况。 (吴义凤 张 缜)
【零售门店和柜组实行大包干经营】 1992的在零售门店和柜组的改革上,借鉴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办法,实行“国有民营”式的大包干经营。其形式有定额承包、全额承包、空壳承包、租赁承包、工效挂钩承包、拍卖、停薪留职或离店经营七种。具体办法是“两保六制”。“两保”即保国家税收、保上缴利费;“六制”即自愿结合、自筹资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核心是包死基数,风险抵押。另外,对定额、全额和工效挂钩承包的,其超额完成承包基数的部分全留或按比例分成;对完不成承包基数者用风险金抵补。这一改革,是从1992年7月由泌阳、汝南、西平率先开始的,9月在泌阳召开现场会以后全面铺开。截止1992年底.全区85%以上的零售企业实行了这一改革。 (吴义凤 张 缜)
【行政机构改革】 1992年在商业行政机构的改革上大胆地进行了探索。多采取“一套人马,两块牌子,两种职能,双轨运行”的模式进行改革。新蔡县、平舆县、正阳县商业局先后成立了商业总公司或集团公司,既保留商业局的牌子,承担行政职能,又直接参与决策,参与经营.逐步向实休化过渡。没有建立总公司的县、市商业局和地区商业局,也都按照“小机关,大服务”的要求,精剪合并内设科室,压缩人员,分流干部,兴办实体。据统计,1992年全区商业系统行政人员精减145人,较上年底的362人减少40%。 (吴义凤 张 缜)
【商业学校教学改革】 1992年驻马店地区商业学校在党的“十四大”精神指引下,为推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早出人才,快出人才,出好人才,大力推进教学改革。
一、打破传统办学模式,开拓办学的新路子。商校根据市场经济所需人才的特点,立足商业,面向社会,在办好商业中专的基础上,又创办了技工学校,成立了人才培训中心,为工业、商业、工矿企业培养人才。在办学形式上采取上下结合、校内外结台、脱产与业余结合等方式,扩大招收委培生、代培生,进修生、自费生,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办学。
二、开辟新专业。为在改革开放新形势下使学生学以致用,在保留原会计、经济法专业的基础上,决定停办统计专业,开辟办公机具自动化、市场营销、公关秘书、餐旅服务、烹调、商业经济等新专业。
三、更新教学内容。增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新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股份制理论课,以及三资企业、股份企业、涉外企业会计知识等教学内容,删去已过时的经济理论课内容。
四、强化实践性教学。适当压缩文化课,增加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选派教师深入企业掌握实践性教学的第一手资料,在教学中推行案例分析法,组织学生深入企业实际操作,打破单一的社会实习制,推行模拟实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实践性教学的效果。(张 缜 刘 浩)
【盐业市场管理】 建国以来,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法规、政策,对食盐的生产和经销进行严格的计划管理,明确规定食盐专卖,严禁私自组织购销。但近几年来,一不法商贩大量运销私盐、劣质盐冲击市场,严重危害消费者身心健康。据不完全统计, 1900~1992年三年间,流入全区的私盐、劣质盐11000多吨,食用者多发生恶心、腹泻、红斑等一系列病症。驻马店地区是地甲病的多发区,大量非加碘盐的流入,严重影响地甲病的防治,致使一些县的青少年甲状腺肿大率高达30%,使曾经达到过的发病率不超过10%的防治效果遭到严重破坏。为加强盐业市场管理,维护消费者利益,l992年全区各级盐业行政主管部门做了大量工作。
一、加强执法机构和队伍的建设。继1991年地区成立盐务管理局之后,1992年全区10个县、市都成立了盐务管理局,被当地政府明确为盐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盐政执法和盐业市场管理工作。配备专职盐政执法管理人员46人,兼职人员38人。可时,认真抓好执法队伍的培训。除在地区进行培训外,先后四次组织70余人送省进行盐政执法培训,并通过举办《全区盐业知识大奖赛》活动,提高执法人员的素质。
二、大力开展宣传活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介,大力宣传国务院发布的《盐业管理条例》和《盐政执法办法》,以及食用走私盐的危害。全年出动宣传车350辆(次),组织宣传队伍14000人,印发宣传资料400O多份。
三、依法查处走私盐违法案件,严惩不法商贩。在公安、工商、卫生部门的配合下,深入销售第一线,分片包干,明查喑访.及时查处非法经营。据不完全统计,1992年稽查私盐1600多起,2400多吨,其中非加碘盐300多吨。查结处理1350起,没收和处理私盐2070多吨,罚款3万多元。
四、认真搞好市场整顿。为加强食盐市场管理,1992年全区各县、市对所属辖区的食盐零售单位和集体、个体户进行了全面摸底登记,发放了《食盐零售许可证》,并取缔了一批不法商贩。同时,为了方便群众的生活,又扩大发展了一批基层销售点。食盐市场的混乱状况开始扭转。(张 缜 吴义斌)
【商业职工教育】为提高广大商业职工整体素质.发展大商业,参与大市场,组织大流通,适应国际国内市场对接.提高国有商业经济效益,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1992年全区商业系统本着围绕商业办教育、办好教育促商业、把商业教育与改革开放有机结起来的原则,狠抓了职工岗位培训和技术培训。参加培训的共11723人,占全体商业职工总数的62%。其中,参加岗位培训的大中型企业领导干部126人,县、市商业局长12人,行政教育管理干部5人,柜(班)组长452人;参加技术培训的高级工119人,中级工3564人,初级工8650人。 (吴义凤)
【石油概述】 一向被认为以计划经营为主的石油商品,在进一步改革开放大潮的冲由下,1992年开始大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形成了多家经营、多渠道流通的新格局,从而,打破了国有石油公司独家经营的一统天下。
在这种新形势下,石油市场出现了起伏不定,商品先滞后俏,计划内油品大幅度削减,计划外货源不断扩大且价恪直线猛涨的现象。面对石油市场新形势,驻马店石油分公司认真贯彻《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不断深化内部改革,注重提高经济效益,以变应变,力争主动,干方百计组织货源,增加有效供应。在整个经营活动中,强化为全区工农业生产服务和提高经济效益并重的观念,坚持以计划内货源保市场,提高社会效益,计划外货源保教益,提高盈利水平,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参与市场竞争,搞好促销活动。
1992年购进各种成品油704l7吨,其中:购进计划内货源39563吨,占削减后计划35240吨的112.2%;购进计划外货源28953吨,占目标任务45200吨的61.4%。销售各种成品油71519吨,其中销售计划内油品3l207吨,占削减后计划39083吨的81.4%;销售计划外油品39712吨,占目标任务40300吨的98.5%。全年完成总销售额9003.6万元,实现利润204.7万元,占目标任务236.1万元的86.7%;上交国家税金171.3万元,占目标任务101.1万元的169.44%;利税总额376万元,占目标任务336.1万元的11l.9%。 (吴义凤 司满堂)
【油库管理和设施建设】驻马店石油分公司在油库管理上,三年迈出三大步,上了三个台阶。1990年实现无事故,1991年在全省评比中荣获达标单位,1992年被评为全省先进油库,在设建设上,1992年完成了新建三个加油站和油库新增技术改造项目及东西两库合并收尾工程,为企业新增固定资产200万元。(吴义凤 司满堂)
【商办工业】全区商办工业企业22个,其中全民所有制9个,集体所有制3个。大多数企业是由1956年公私合营时的副食品小型加工业组建和发展起来的。到l992年,已形成初具规模的综台性加工企业网络,拥有高级技工31人,一级师5人,二级师9人,从业人员2752人,资产总额4712万元,年产值4386万元。主要生产经营鸡、鱼、肉、蛋、糖果、糕点、调味品等7大类130多个品种。止于1992年底,有8项产品获部级以上优质奖。其中,河南省俸皇酒厂生产的49°俸皇酒,在l992年11月首届巴黎国际名优酒展评会上获国际金奖。(张民生)
【十四层多功能综合服务大楼动工兴建】为加快第三产业发展,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适应进步改革开放的需要,驻马店市饮食服务公司通过多种形式筹集资金1200万元,决定把驻马店市华蓉饭店进行改造,扩建成14层的多功能现代化综台服务大楼。建筑面积9500平方米,融住宿、就餐、舞厅、咖啡厅、美容厅、彩照扩印和副食品供应为一体。该工程1992年6月破土动工,预计两年内交付使用。初步预测.营运后,年利润可达600多万元。(张 缜)
【开拓发展外向型经济】 1992年以前.全区商业系统在对外开放发展外向型经济上是张空白。1992年,全区商业系统认真学习邓小平同志南巡谈话精神,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不少单位出国或到沿海开放地区及中越、中泰、中缅边境考察,着手筹建边贸机构;有的在沿海地区设立了窗口,开设了办事处,收集信息,拓展业务;有的与有出口经营权的经营单位联合,以当地商贾为代理,开展转手贸易,起步较早的地区五交化站,从1992年3月到年底,先后派出16人在珠海和黑河设立了南北两大窗口,参与沿边房地产经营和开展边贸业务。该站还投资200万元与黑龙江人民检察院联台兴办实体,当年收益15万元。全区商办工业首家与外商合资的河南省俸皇酒厂(原泌阳郭集酒厂),与菲律宾永来香食品公司联合开发彩虹鸡尾酒,1992年5月在遵义签约。俸皇酒厂负责场地、设备投资、生产实施;对方公司提供3000万元人民币,负责产品配方、生产工艺、技术咨询;产品双方共同销售。经过论证,浚产品的引进和生产,在国内有较大的潜在市场,并可望出口创汇,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该产品于1992年10月已批量生产,投放市场,填补了我省饮料生产的一项空白。 (吴义凤 张 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