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管理
【地名管理机构】 1980年4月,行署成立驻马店地区地名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全区地名普查和地名管理工作。1983年12月,地名办事机构和业务归口地区民政局。1984年7月,行署决定将地名业务从地区民政局划出,建立驻马店地区地名办公室, 业务归口行署办公室。1984年8月,驻马店地区地名领导小组更改为驻马店地区地名委员会。1986年9月,撤销驻马店地区地名委员会,保留地区地名办公室。1989年3月地区地名办公室从行署划出归属地区民政局至今。1991年10月恢复驻马店地区地名委员会,l992年对委员会成员进行了调整:由禹殿记任主任委员,挛焕成、刘景盘、赵玉兰为副主任委员,有民政局、计建委、公安处等16个成员单位。(博宗岩 侯建海)
【地名法规建设】 1986年1月23日,国务院发布了《地名管理条例》,对地名的更、命名,地名的书写,地名标志设置等都作了明确规定。1989年9月21日,省人民政府颁布《河南省地名管理办法》。根据国家《条倒》和省《办法》精神,结合驻马店地区实际情况,1992年9月8日,行署制定了《驻马店地区地名管理规定》。各县(市)政府正根据以上法律规章制定自己的地名管理办法。各级地名管理法规的颁布实施,标志着地名管理工作逐步走上法制化的轨道,为地名管理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依据。(侯建海)
【地名普查与地名补查】 按照河南省地名委员会的统一部署,l980年4月至1982年12月,本区进行了大范围的地名普查工作,参加人员上万人次,共普查各类地名28214个,制作和填写《地名表》6756份,《地名卡片》26116份,调查整理文字材料472份,标绘l:5万和l:5千标准地名图328幅;地名文字材料、《地名表》、《地名卡片》和标准地名图四项成果,全部通过省级验收。l991年8月开始,按照全省统一部署,在全区开展了地名补查和资料更新工作。通过调查、考证与地名普查四项成果对照,发现漏、错、新生。废旧和已更名的地名4233个,查清全区现用地名共有28125个,其中政区聚落地名25701个,自然地理实体地名693个,名胜古迹、纪念地、旅游区地名214个,其他地名l5l7个。经整理,形成了一整套现势性、科学性、实用性较强的第二代地名成果,其中制作填写《地名登记表》10248份,《地名补查和资料更新成果表》28035份,标绘1:5万地形图和1:5千城区图348幅。1992年12月,全区补更成果通过省级验收,综合评分为98.5分,质量名列全省前茅。 (王云斗 王彦林)
【地名命名与更名】 根据国务院《地名管理条例》的规定,凡是重名、不标准、不规范、含义不健康、名地不符的地名必须进行命名或更名。1981年在地名普查中有19个公社更名;l982年对有地无名、名地不符的山、河、新居民区和专业部门使用的台、站、场等命名1100个,对527个重名大队和其他重名的地名进行了更名。在1983年的乡(镇)体制改革中,全区有182个公社更名为乡,2740个大队更名为村民委员会;1987年对13个重名城关镇和城郊乡进行更名。1987~1988年,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全区20个乡更名为建制镇。1989年,驻马店、上蔡、新蔡、确山、正阳、西平等市、县对城镇内300多条街巷进行了更、命名。从1987年至今,全区有70多个重名或新分的村民委员会、3000多个重名村庄进行命名、更名。截止1992年底,全区共命名、更名7000多个,在 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地名混乱现象,推动了全区地名标准化、规范化建设。 (王云斗 王彦林)
【地名标志设置】 1988年,西平县首先在五沟营乡设置了一块高2米,宽1米,字母碑式的地名标志,拉开了全区地名标志设置的序幕。1989年新蔡县在练村镇进行了地名标志试点,设置地名标志碑(牌)30块;驻马店市因街道拓宽延伸.重新制作安装地名 标志牌250块;1990年确山县为配合城镇文明建设,完成了县城188条街、路、巷标牌,8200块门牌的设置任务。西平、正阳、上蔡等县在地名标志设置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止1992年底,全区共设置各种地名标志12000块,较好地服务了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 (王云斗 王彦林)
【地名档案】 1992年,全区共有地名档案11个,专职档案员11人。汝南、西平二县和驻马店市地名档案室被评为省一级档案室,泌阳、新蔡、平舆三县及地区地名档案室被评为
省二级档案室,受到省地表彰的地名档案员达50人次。止年底,全区共建立地名档案15800卷,其中文书类1500卷,成果类3900卷,编辑出版类100卷,图书资料类l0000卷(册),
音像档案300卷.为社会各行各业提供服务2万多人次,为本区的两个文明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孙学民 王彦林)
【地名资料编纂】 1982年7月,行署成立河南省地名词典编纂委员会驻马店地区分会,按照国家和省统一部署,1983年至1985年,本区完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名词典·河南卷》驻马店部分307采编写任务;1986年至1988年又完成了《河南省古今地名大辞典》驻马店地区1020条的编写任务。从1988年开始,全区抓紧实施编纂县(市)地名志的宏伟工程。l992年全区第一本乡镇地名志——《西平县柏城镇地名志》问 世。大部分县(市)地名志资料收集完毕,正抓紧撰写,争取早日出书。预计全部志书文字总量将达6千万字。止1992年,地区及9县1市共编辑出版《地名手册》II套,绘制出版《地名图》11幅。各种地名书籍l000余种,其中地区地名办公室编辑出版的《驻马店地县市概况》、《驻马店集镇
》、驻马店地区古今地名释要》、《驻马店区情概况》等书分别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和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发行,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王彦林)
【驻马店地区地名学会】 1989年3月,河南第一家地名研究团体——驻马店地区地名学会成立。其宗旨是:开展地名学理论研究,交流地名工作经验,培训地名专业人才,组织地名科研成果评奖活动,开展地名咨询服务,为社 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至1992年底已发展会员154人。学会成立四年来.紧密围绕我区地名工作和经济建设实际,组织全体会员开展学术活动(一)为编纂地名卷和开展城镇地名管理工作召开理论研讨会5 次,收集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有10篇获地区以上科研成果奖。(二)利用地名资料和研究成果为社会各界提供服务1000多人次,为台胞、侨胞寻根问祖、查询旧地名50余处,帮助邮局查找名地不符的国外信函100多封。(三)组 织地名书刊、图册、论文评奖活动,经省地名科技成果评审委员会评审,全区共有10个项目获一等奖,8个项目获二等奖,15个项目获三等奖。(孙学民 王彦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