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驻马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驻马店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驻马店调查队
2023年5月5日
2022 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和超预期风险挑战,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按照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聚焦“593460”发力方向,统筹推进各项事业发展,经济社会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 3257.36 亿元,比上年增长 5.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574.54 亿元,增长 4.6%;第二产业增加值 1280.53 亿元,增长 6.9% ;第三产业增加值1402.28 亿元,增长 3.9%。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为 17.6%,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 39.3%,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 43.0%。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CPI)总水平比上年上涨 1.4%,其中:食品烟酒类上涨 1.4% ;衣着类上涨 1.5% ;居住类上涨0.8%;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上涨 1.9%;交通和通信类上涨 4.4%;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下降 1.6% ;医疗保健类上涨 2.0% ;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上涨 0.8%。
年末 全 市 常 住 人 口 689.9 万 人, 其 中 城 镇 常 住 人 口316.04 万人,乡村常住人口 373.86 万人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 45.81%,比上年末提高 0.64 个百分点。全年出生人口 4.6万人,人口出生率为 6.63‰ ;死亡人口 5.8 万人,人口死亡率为 8.43‰;自然减少人口 1.2 万人,自然增长率为 -1.80‰。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 7.07 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2.32 万人,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就业 0.76 万人,全市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4.64 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 2.7%,全年发放小额担保贷款 10.25 亿元。
二、农业
全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 1304.67 千公顷,比上年增长0.1%,其中,夏粮种植面积 793.59 千公顷,增长 0.02% ;油料种植面积 368.77 千公顷 ;蔬菜种植面积 127.17 千公顷。
全年粮食产量 811.87 万吨,比上年增长 0.8%。其中,夏粮 519.41 万吨,增长 0.4%;秋粮 292.47 万吨,增长 1.4%。油料产量 166.55 万吨,增长 4.6%。蔬菜产量 526.62 万吨,增长 4.4%。
全年主要畜禽肉类总产量 88.01 万吨,比上年增长 1.2%;禽蛋产量 37.14 万吨,增长 4.6% ;牛奶产量 25.13 万吨,增长22.9%。
年末全市农机总动力 1502 万千瓦,比上年增长 13.0% ;拥有农用拖拉机 58.28 万台,增长 9.2%,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69.72 万吨,下降 1.9%。
三、工业、建筑业和能源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 6.0%。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加值增长 9.8%,重工业增长 1.0%。分所有 制 看, 国 有 企 业 增 加 值 下 降 73.0%, 集 体 企 业 增 长20.5%,股份制企业增长 5.5%,外商和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 12.1%。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中,五大主导产业增加值增长8.5%,传统产业增长 2.1%,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 12.0%,高技术制造业增长 21.4%,高耗能工业增长 0.7%。
规模以上工业中,41 个工业行业有 23 个增加值保持增长。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 10.9%,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下降 4.7%,食品制造业增长 6.6%,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下降 7.2%,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下降 15.5%,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 15.6%。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 11.6%,利润总额增长 10.8%。
全年 建 筑 业 实 现 增 加 值 405.59 亿 元, 比 上 年 增 长10.3%。建筑业实现总产值 1189.51 亿元,增长 12.7%。全年全社会用电量为 164.66 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5.5%。其中第一产业用电量 6.20 亿千瓦时,增长 24.5% ;第二产业用电 64.38 亿千瓦时,下降 7.5% ;第三产业用电34.57 亿千瓦时,增长 6.1%。城乡居民用电 59.51 亿千瓦时,增长 31.9%。单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 17.3%,规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 347.68 万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12.3%。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上年增长 13.5%。其中,工业投资增长 24.3%,基础设施投资增长 19.4%,民间投资增长 6.3%。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 4.4%,第二产业投资增长 24.3%,第三产业投资增长 7.0%。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 376.05 亿元,比上年下降 9.4%。其中,住宅投资 322.29 亿元,下降 8.7%。商品房施工面积3132.79 万平方米,下降 12.1%,其中新开工面积 512.72 万平方米,下降 45.6%。商品房销售面积 793.30 万平方米,下降19.4%,商品房销售额 402.63 亿元,下降 21.1%。
五、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 1125.95 亿元,比上年增长2.7%。按城乡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 801.07 亿元,增长2.5%;乡村消费品零售额 324.88 亿元,增长 3.2%。按行业分,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 967.28 亿元,增长 3.1% ;住宿餐饮业零售额 158.67 亿元,增长 0.7%。
全年全市进出口总值 99.6 亿元,同比增长 34.4%。其中,进口值 4.7 亿元,同比下降 20.2% ;出口值 94.9 亿元,同比增长 39.1%。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 0.27 亿美元(商务部口径),增长 4.0%,引进省外资金 351.9 亿元,增长 4.2%。
六、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 120.08 亿元,比上年增长 8.3%。
年末高速公路通车里程 793.7 公里。全年公路货物周转量337.34 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 13.7%。全年公路货运量 1.48亿吨,增长 1.9%。公路旅客周转量 11.93 亿人公里,下降66.8%,公路客运量 1839 万人,下降 59.0%。
年末全市电信业务总量 58.61 亿元,增长 24.8% ;邮政业务总量 32.13 亿元,增长 11.5%。
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 4447.9 万人次,下降 10.4%,其中国内游客 4447.88 万人次,下降 10.4%。旅游总收入297.33 亿元,下降 12.0%。全市共有 A 级旅游景区 37 处,其中 4A 级以上旅游景区 6 处。全市共有星级酒店 34 个,国际国内旅行社 28 家。
七、财政和金融
全市财政总收入 288.25 亿元,比上年增长 8.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204.48 亿元,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增长14.7%,其中税收收入 134.31 亿元,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增长13.2%,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 65.7%。一般公共预算支出 545.83 亿元,比上年增长 13.8%,其中民生支出 423.24亿元,增长 9.4%,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 77.5%。
年末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 4870.89 亿元,增长 14.3%,其中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 4867.52 亿元,增长14.3%。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 2637.47 亿元,增长 8.8%,其中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 2637.41 亿元,增长8.8%。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 机构 )3622所, 在校生170.84 万人。其中,幼儿园 1305 所,小学1904 所,初中317 所,普通高中57所,中等职业学校 26 所,特殊教育学校10 所,普通高等学校 3 所。幼儿园在园幼儿 25.76 万人。小学招生 10.41 万人,在校生 74.98 万人,毕业生 13.85 万人。初中招生 13.62 万人,在校生 40.08 万人,毕业生 12.27 万人。普通高中招生 6.73 万人,在校生 18.72 万人,毕业生 5.68 万人。中等职业学校招生 2.26 万人,在校生 6.05 万人,毕业生 1.96万人。特殊教育学校招生 400 人,在校生 2387 人。普通高等学校招生 1.77 万人,在校生 4.71 万人,毕业生 1.24 万人。“两免一补”安排资金 13.83 亿元,资助困难学生 53.8 万人次。
年末全市共有科学研究开发机构 10 个,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110 个,获得省级科技进步奖 5 项,授权专利 3653 件,发明专利拥有量 764 件,技术合同成交额 29.4 亿元,地震台站 7 个。
全年全市强制检定计量器具 23.57 万台件,比上年增长19.4%,制定、修订地方标准 36 项,增长 12.5%,新建计量标准 16 项,产品质量合格率 98%。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 11 个,文化馆 11 个,文化站201 个,博物馆 11 个,公共图书馆 11 个,广播电台 10 座,电视台 10 座,广播人口覆盖率 99.76%,电视人口覆盖率99.57%,有线电视用户 35.36 万户,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8 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9 个。
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 3999 个,其中医院、卫生院382 个,妇幼保健院、所、站 11 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1 个。全市医院、卫生院技术人员 3.87 万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 1.34 万人,注册护士 1.8 万人。卫生机构床位数 4.98 万张。
全年全市在省级以上体育比赛中,共获得 30 枚金牌,其中全国比赛获得 7 枚,省级比赛获得 23 枚。体育彩票销售额 6.95 亿元,增长 27.4%。
十、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3850 元,比上年增长6.3% ;全年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 18098 元,增长 3.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34771 元,增长 4.8% ;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 24507 元,增长 2.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6366 元,增长 7.2%;农村人均消费性支出 13707 元,增长 4.8%。
年末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 498.41 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 63.98 万人。城乡居民参加医疗保险人数 742.87 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人数 54.68万人。全年参加失业保险人数 49.4 万人,共有 0.37 万人领取失业保险金。
全年共有 3.38 万城镇居民享受政府最低生活保障,全年发放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 1.52 亿元,28.83 万农村居民享受政府最低生活保障,全年发放农村最低生活保障金8.13 亿元。全年救助城乡医疗困难群众 37.49 万人次,发放城乡医疗救助资金 2.04 亿元。
年末全市共有各类福利院床位数 2.62 万张,收养 1.15万人。城镇各种社区服务设施 3409 个,其中社区服务中心194 个。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 2.47 亿元,筹集社会福利资金1745 万元,接受社会捐赠 6439.21 万元。全年各级财政投入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 20.07 亿元,实施衔接资金项目 1529 个。
十一、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年末全市已发现的矿种为 54 种,查明资源储量的矿种15 种,已开发利用的矿种 15 种,其中能源矿种 3 种,金属矿种 3 种,非金属矿种 9 种。
年末省控河流监测断面,水质符合Ⅰ—Ⅲ类标准的比例78.6%,符合Ⅳ类标准的比例 14.3%,劣 V 类水质断面的比例为零。全年 PM2.5 年均浓度 43 微克 / 立方米,PM10 年均浓度 71 微克 / 立方米,空气质量优良天数 278 天。
全年营造林面积 9.13 千公顷, 其中人工造林面积2.64 千公顷,参加义务植树 492.73 万人次,义务植树数量1948.63 万株。全市共有森林公园 9 个,其中,国家级森林公园 5 个,省级森林公园 4 个。年末林木绿化率 35.0%。
全年发生安全生产伤亡事故 28 起,造成死亡 24 人,比上年分别下降 9.7% 和 17.2%;事故直接财产损失 10.43 万元。
注:1. 本公报 2022 年数据为初步统计结果。经最终核实,2021 年全市生产总值为 3040.11 亿元,比上年增长 6.8%,三次产业结构为 18.3∶38.2∶43.5。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 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 三次产业分类依据国家统计局 2018 年修订的《三次产业划分规定》,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不含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不含开采专业及辅助性活动),制造业(不含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 ;第三产业即服务业,是指除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剔除国际组织)。
4. 城乡居民收支增长为名义增长。
5. 本公报中部分资料来源于市直有关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