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防治
【大气污染防治】 市生态环境局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全力打好臭氧污染、扬尘污染、移动源污染、面源污染、工业企业大气污染防治和绿色低碳转型六大攻坚战,空气质量持续向好。
加快推进技防能力建设,全面提升科学治污能力。依托现有蓝天卫士、智慧城管、污染源在线监测、用电监控、环境空气质量在线监测等数据分析平台,建立智慧环保系统,逐步形成“探头站岗、鼠标巡逻、部门查处”的“人防+技防”管理体系。建设高空瞭望系统。中心城区共建 36个高空瞭望点,对重点区域内扬尘、机动车、散煤、生物质燃烧、烟花爆竹燃放、垃圾焚烧等违法违规行为建立网上巡查、及时查处工作机制。积极谋划智慧交通。与市公安局对接研究开展红绿灯集群智能优化工作,让市民出行更便捷、交通系统更安全、城市运转更畅通、环境质量更友好。创新远程巡查手段。利用无人机技术优势,定期组织开展无人机专项排查工作,把中心城区的裸露地块、土路、堆场、停车场、物流园区、工业企业等扬尘污染问题列入问题台账,及时进行交办,逐项销号。2022 年以来,共排查交办 168 个问题,已完成治理 159 个。开展 O3 来源解析。依托现有 VOCs 组分站,借助激光雷达、走航监测、VOCs 移动监测车等科学手段,开展 O3 生成潜势分析,结合行业污染排放特征和VOCs 物质光化学反应活性等,确定中心城区 VOCs 控制的重点行业和重点污染物,提出有效管控建议,并形成专题报告上报市政府,提高 VOCs 治理的精准性、针对性和有效性。科学分析,统一调度。组织先河专家组持续对驻马店市气象条件、网格化微型站点数据等进行实时分析,适时提醒各区城管部门对重点区域道路开展洒水、雾炮作业,严格管控道路扬尘污染 ;在早晚交通高峰期间,提醒公安交警部门加强易拥堵路段的交通疏导,避免车辆长时间怠速,减少氮氧化物排放。
构建“网格 + 中队”管理模式。实行行业和属地“双网格长”,实现中心城区全覆盖。组成快速反应执法中队,推动执法监管全面覆盖、快速落地。完善监控体系,实施精准治污。中心城区规模以上工地全部安装颗粒物在线监控和视频监控设施,发现问题通过手机软件第一时间交办处置 ;建设完成 19 个固定式和 11 个移动式汽车尾气遥感监测设备。将污染物排放和空气质量实时监测数据、“驻马店扬尘治理监控平台”、蓝天卫士等平台,接入市大气污染防治指挥调度中心,发现异常立即组织人员查根溯源,开展针对性整治。针对中心城区专门制订《驻马店市中心城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按照方案中的 9 大类、39 条、46 项省重点工作任务及内容,对各县区的工作任务、完成时限等进行一月一调度、一月一通报,并开展工业企业自查互查帮扶。
开展“案卷 + 督办”执法监督。2022 年以来,共编发中心城区大气污染防治领域行政执法监督情况 9 期,发现问题36 个,提交市政府建议 27 条。市政府督查室、市攻坚办跟进问题督办,督促问题整改落实,并提请问责建议。网格全覆盖,形成闭环管理模式。对网上巡察发现的问题,通过手机 APP 及时通知各区和相关单位立即整改 ;对网上巡查的违法行为固定证据,及时转交相关执法单位立案查处。(胡 斌)
【水污染防治】 市生态环境局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切实打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重点流域综合治理、重点项目建设三大攻坚战,水生态环境治理取得显著成效。
方案先行,科学谋划水污染防治工作。在科学制订《驻马店污染防治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2018 年—2020 年)》基础上,邀请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郑州大学等科研院校率先编制了《驻马店市水污染防治总体方案(2019 年—2021 年)》《洪河流域生态环境调查和洪河水环境承载力评价》《宿鸭湖等四湖库生态环境调查与评估》《驻马店市水(环境)功能区划现状评估及对策研究》,深入分析流域内水环境存在问题、面临的挑战和形势。结合全市实际,编制完成了《驻马店市“十四五”水安全保障和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并由市政府下发实施,为全市水环境质量大幅改善提供了有力科学支撑。
部门联动,树立污染治理大局观。市四大班子领导多次检查指导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水污染防治攻坚战成员单位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把河长制、“四水同治”、百城提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同水污染防治有机结合,统筹推进水资源管理、水污染防治和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形成了上下联动、协同作战的良好治水局面,起到了“1+1>2”的治污效果。
对症下药,实现“点穴式”精准治水。开展追本溯源、拉网排查行动,立足流域系统治理,实施问题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项目清单系统管理。开展入河口排查整治,通过徒步排查、无人机飞行、同位素示踪等手段,在“查、测、溯、治”重点任务上做细做实做好,建立入河口管理平台。实施水系连通工程,以“碧水工程”为抓手,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按照高效利用水资源、系统修复水生态、综合治理水环境、科学防治水灾害的总体思路,重点实施西水东引,开展练江河、小清河、开源河等河流综合治理,打造南练江河、北清河湖两座大型水生态湿地公园,“八纵九横二渠、七带五连四湿地”的城市水生态格局逐步形成。加快水污染防治重点工程项目建设,2018 年以来,先后争取中央水污染防治资金 2.4578 亿元,谋划实施了一批水源涵养、生态湿地、人工湿地水质净化、河湖水生态保护和修复、生态缓冲带建设、中水回用及水系连通等工程项目,对改善水环境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
加强监管,长效管理防止问题反弹。加强智慧监管,在全市重点河流安装 26 台水质自动监测站,将全域监控系统与加密巡查机制有机结合,一旦发现断面超标,立即查清超标原因,督促解决超标问题。同时,实时监控国、省、市控在线数据变化趋势,当日分析、当日通报、当日督办,做到当日整改、当日见效。加强巡查监管,采用“双随机”抽查、“四不两直”抽查、上下游互查、网上巡查等手段,强化废水污染源环境监管,摸排潜在风险源,严厉打击违法排污行为,确保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 ;对重点河段开展交叉执法检查,重点督导河道垃圾、畜禽养殖污染、污水处理设施超标排放等问题进行整改,从源头上消除流域污染隐患。加强考核监管,出台《驻马店市水环境质量奖惩暂行办法》,实施河流断面水质考核,采取约谈、曝光、问责等措施,奖优罚劣,将考核结果纳入各县区年终考核,以考核倒逼治理,压实工作责任,全面保障流域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加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监管,开展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整治专项行动,按照国家统一安排核查清理一级、二级保护区和准保护区内图斑 21 个共涉及违建别墅 40 栋,实现问题动态清零;以水源地规范化建设为抓手,完成 1 个市级、15 个县级和137 个乡镇级、137 个“千吨万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立、治工作,建立饮用水源信息数据管理平台,市、县、乡镇和“千吨万人”饮用水源一张图,确保了全市饮水安全。(胡 斌)
【土壤环境质量治理】 市生态环境局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认真抓好耕地保护、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生态修复和水土保持、造林绿化工作,推动生态环境质量实现质的转变。全市土壤环境风险总体得到有效管控,土壤安全利用进一步巩固提升,持续保持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 100%,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推进较快。全省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布点采样“第一钻”在驻马店市开钻,为全省布点、采样和分析测试探索了方法路径。驻马店主要做法在全省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现场推进会上介绍了经验,市生态环境局被省生态环境厅表彰为“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工作先进单位”。
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先行区建设试点工作成效显著。2018年,驻马店市被选为全省 3 个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先行区之一,积极探索建设经验和方法路径,全面推进先行区试点项目建设。正阳县、上蔡县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试点,汝南县、西平县废弃农膜回收处理试点,全市优先保护类耕地等先进经验,在省攻坚办召开的先行区建设推进会和全省农用地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会暨技术培训会上介绍了经验,受到省攻坚办领导的充分肯定,并在全省推广应用。同时,会议信息在河南省污染防治攻坚战报上予以刊载。
农村黑臭水体排查治理试点初具成效。依托汝南县组织农村黑臭水体排查治理试点,探索农村黑臭水体排查治理方法路径,排查治理经验在全省农村黑臭水体排查推进会上作介绍推广。(胡 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