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健康
【概况】 2022 年,全市共有执业(助理)医师 2.35 万人,注册护士 2.72 万人 ;全市有医疗卫生机构 4704 个[医院333 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11 个、卫生监督机构 11 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2 个、采供血机构 1 个 ;乡镇卫生院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0 个、村卫生室 / 社区卫生服务站 3229个,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 4 个];床位 5.13 万张,全市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 7.41 张、执业(助理)医师数 3.39人、注册护士数 3.93 人。(李中泰)
【疫情防控工作】 持续优化指挥体系。以“一办十六专班”为基础,成立实体化运行的“一办五部”(一办是指挥部办公室、“五部”分别是哨点信息部、卫生防控部、社会管控指导部、信息系统平台及技术保障部)。十六专班强化对外联防联控,“一办五部”对内精干运行,实施集中办公、ABC 班运行、24 小时应急值守,各项防控指令下达清晰,执行快速有力。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每周二早 7:30 召开由各工作专班参加的“晨例会”,听取汇报,研判形势,查找短板,完善整改。组建专家研判专班,建立常态化疫情防控风险分析研判制度,每天编发《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动态》,针对国际国内疫情特点、疫情外溢风险等重点研判分析,为科学精准防控提供决策依据。建立市四大班子领导分包联系县区制度,市委书记、市长和其他市级领导发挥“头雁”效应,带头深入基层、靠前指挥,在一线了解实情、摸清底数,在一线督促指导、推动落实。持续调整防控策略。落实“四早措施”,压实“四方责任”,聚焦“圈住、封死、捞干、扑灭”的工作要求,用最短周期打赢泌阳疫情防控阻击战,及早及小扑灭遂平、上蔡等疫情。疫情防控进入新时期后,特别是国务院“二十条”“新十条”发布以来,市委、市政府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第一时间优化调整防控策略,把工作重点从“防感染”调整到“保健康、防重症、强救治、优服务”上来,坚持医疗资源向农村倾斜,转段工作平稳有序,最大限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了疫情对驻马店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2022 年全市生产总值继续保持在3000 亿元以上大关,经济增幅在全省达到第二名。2022 年,全省累计抽调驻马店市医务人员 2105 名、司机 40 人次,普通救护车 6 辆次、负压救护车 12 辆次、移动检测车 9 辆次,代核酸检测 112587 管,流调专家 77 人次支援国内及省内其他地市疫情应急处置工作,完成省疫情防控指挥部部署的工作任务。(李中泰)
【医疗卫生惠民实事】 省定民生实事超额完成。2022 年,全市免费超声筛查 41946 例,筛查率 73.12%,超出省定目标任务(60%)13.12 个百分点 ;免费血清学筛查 39108 例,筛查率 68.17%,超出省定目标任务(60%)8.17 个百分点 ;免费新生儿“两病”筛查 56893 例,筛查率 99.17%,超出省定目标任务(98%)1.17 个百分点 ;免费新生儿听力筛查56461 例,筛查率 98.42%,超出省定目标任务(98%)0.42个百分点。免费宫颈癌筛查 68840 人,占全年筛查任务(6.6万人)的 104.3% ;免费乳腺癌筛查 70433 人,占全年筛查任务(6.6 万人)的 106.72%。市定惠民工程收官。围绕健康驻马店建设目标任务,统筹推进 15 个专项行动,健康中原行动 2021 年考核结果位居全省第五名。(李中泰)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完成阶段性任务,全市 9 个县组建 22 个紧密型医共体,涵盖了 218 家医疗机构;深入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和社区医院建设,全市 205 所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达到标准化建设,服务能力基本标准全部达标,乡镇卫生院实现公益一类财政保障政策、公益二类绩效管理和乡聘村用,2022 年被评为全省“优质服务基层行”和社区医院建设先进单位。(李中泰)
【“中国药谷”建设】 落实市委、市政府“一号工程”,驻马店市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卫健委的支持,拓展检验、影像等基本诊疗设备产业链,加快应急医疗设备和车载医疗设备项目建设进度。驻马店长荣医疗器械有限公司防护用品及车载医疗设备生产加工项目(技改类项目)建设已完成总工程量的100%,累计到位资金 6 亿元。结合驻马店市自身优势,以现代中药产业发展为突破口,促进驻马店市金泰药业有限公司与华润集团进行洽谈交流,加强道地药材良种繁育基地和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 ;加强市中医院与河南九州通医药有限公司合作建成现代化标准煎药服务中心。(李中泰)
【公卫服务体系】 全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持续提质扩面,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提升三年行动顺利完成,驻马店市 89.81%的村卫生室达到服务能力基本标准,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达到 84 元,驻马店市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市第二人民医院联合市社会心理服务体验中心、市职工心理健康服务中心构成驻马店市“心理健康体验 - 心理健康辅导 -心理健康治疗”为一体的全链条式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形成了驻马店市社会心理服务体验中心科普宣传体验、驻马店市职工心理健康服务中心咨询指导、驻马店市第二人民医院专业诊治、驻马店市社区康复等闭环管理的社会心理服务新模式。加强职业健康保护,深化职业病危害专项治理,全市已备案职业病诊断机构 1 家,职业健康检查机构 18 家,市、县疾控中心均设有职业病防治科室。推进国家卫生城镇创建和健康城市建设,全面改善和提升城乡人居环境质量,结合“爱国卫生月”“世界卫生日”等,推动爱国卫生运动与精神文明志愿服务活动有机融合,为群众打造健康宜居环境。(李中泰)
【医疗服务能力】 市中心医院围绕加快省级神经、心血管医疗中心建设,持续加大科研投入和人才培养力度,在全国2044 家三级医院中位列第 263 名,综合排名全省第四位。全市 9 个县的县人民医院和县中医院全部通过了二级甲等医院的评审,其中泌阳县、平舆县、西平县、新蔡县人民医院通过了三级综合医院评审,实现全市 60% 县(区)人民医院达到三级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标准。组织省级重点(培育)学科申报工作,共计 7 个学科获得评审通过,儿科、神经内科、药学部被评为河南省重点学科 ;神经外科、麻醉科、普外科、泌尿外科被评为河南省重点培育学科。推动“提升医疗服务十大举措”落地见效,做好儿童血液病恶性肿瘤、罕见病以及县域内 30 种重大疾病诊疗管理,实现三级医院 50% 出院患者、二级医院 70% 出院患者要按照临床路径管理 , 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获得感、幸福感。全市医疗卫生机构下基层开展对口支援帮扶 668 次、帮扶捐赠药品 108.63 万元、服务基层群众 183.99 万人,市卫生健康和体育委员会被省卫健委表彰为“全省医用耗材管理先进单位”。2022 年,驻马店市临床用血和成分血继续保持100%来自街头志愿无偿献血,全年共有 67520 位爱心人士参加无偿献血,采集血液 25.9 吨。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卫生局联合下发《关于表彰 2020—2021 年度全国无偿献血表彰奖励获奖者的决定》,驻马店市再次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市”荣誉称号。(李中泰)
【中医药传承】 与河南中医药大学合作,加强河南中医药大学第六临床医学院建设,建好妇产科、脑病科及儿科 3 个省级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胸痛中心国家验收通过初审,省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建设项目通过验收,市康复医院和励建安院士工作站建设加快推进。完成国家项目资金 555 万元建设的 37 个中医馆项目,县级以上综合医院全部完成中医药科室标准化建设,全市 33 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 172个乡镇卫生院全部建设了“中医馆”,率先在全省实现中医馆建设全覆盖。开展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全市范围内有疗效显著、特色鲜明、优势突出、传承三代以上的学术流派7支,代表性传承人 7 人。(李中泰)
【“一老一小”服务】 加快推进产前筛查与产前诊断服务体系建设,做好出生缺陷三级预防工作,规范危重救治网络建设,坚持母婴安全五项核心制度,全市孕产妇死亡率为6.02/10 万,婴儿死亡率 1.55‰,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2.59‰。开展“规范托育服务中原行 - 驻马店站”活动,鼓励协助有条件的企业和政府签订合作协议,有效扩大普惠性托育服务供给。落实计划生育家庭帮扶保障,全市基本实现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联系人制度、就医“绿色通道”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三个全覆盖”。提升老年健康服务能力建设,共有 19 家医院完成老年医学科建设,19 家医疗机构开展安宁疗护,安宁疗护床位数 68 张,服务 212 人。 (李中泰)
【医疗机构法治建设】 全市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均设置法治机构,成立法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配备法治专(兼)职人员,有效提高了医疗机构依法决策、依法管理、依法运行的能力和水平。优化行政审批服务,对现有 136 项政务服务事项中 119 项已优化为即办件,占比 87.5%,较法定时限压缩97%。共办理各项行政许可事项 2335 件,全部办结率达到100%,全年零投诉。加大卫生监督执法力度,深化“卫监行动”“亮剑行动”,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工作,共执行双随机任务 668 个,关闭 16 个,完结率均为 100%,完成率 97.66%。完善依法化解纠纷机制,有效化解矛盾纠纷,共受理处置医患纠纷 15 起,全部引导依法得到解决和答复;落实“三到位一处理”工作原则,受理、办理群众来信、来访、来电、网上诉求、上级交办等各类信访案件 85 件,均按期办结。加强全市卫生健康体育系统行业作风建设,在全市医疗机构启动实施清廉医院创建工作,落实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廉洁从业九项准则,持续开展廉洁从业行动计划,扎实推进“一老一小一青壮”民生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整治活动,深入开展全市医药购销领域不正之风专项治理,促进全市卫生健康体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李中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