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 平 县
【基本县情 】西平县位于驻马店市北部,南起北纬33°10′,北至北纬 33°32′,西起东经 113°36′,东至东经114°13′。东邻上蔡县,西接舞钢市及舞阳县,南与遂平县毗连,北和漯河市源汇区、召陵区交界。京广铁路、京深公路、京珠高速公路纵贯县境。全县总面积 1089 平方公里。可耕地 74920 公顷。年末总人口 886538 人,其中非农业人口 226415 人,占全县总人口的 25.54%。西平县辖柏城、柏亭、柏苑 3 个街道办事处,出山、师灵、权寨、盆尧、五沟营、嫘祖、二郎、宋集 8 个镇,人和、谭店、芦庙、杨庄、专探、蔡寨、焦庄、重渠 8 个行政乡和老王坡及产业集聚区2个管理委员会。全县有 35 个居委会、250 个行政村、1221个自然村、3056 个村民小组。
据郦道元《水经注》载 :“西平县故柏国也。汉曰西平,其西吕墟,即西陵亭也。西陵平夷,故曰西平。”
西周为柏皇氏后裔封地柏子国,后归楚国。战国属韩。秦属颍川郡。西汉高帝四年(前 203)置西平县,治今县境西部与舞钢市交接地带,属豫州汝南郡。东汉属豫州刺史部汝南郡。建初七年(82)置西平侯国。章和二年(88)仍为西平县。三国属魏豫州汝南郡。东晋大兴二年(319)归属后赵。永和七年(351)属前燕,太和五年(370)属前秦,前秦亡后归东晋。南北朝时,初属南朝宋,后属北魏,改置为襄城郡,郡治在今县城西师灵。北魏天安年间(466—467)分西平县置武阳县。北齐改置文成郡,属豫州汝南郡。
隋属汝南郡,开皇初废文成郡,大业末县废。唐属河南道豫州 ;武德四年(621)复置西平县,属道州 ;贞观元年(627)并入郾城县,属豫州 ;天授二年(691)分郾城县复置西平县,不久又废 ;四年(716)再置西平县,治所移今址,属仙州 ;二十六年(738),改属豫州 ;天宝元年(742)属汝南郡,乾元元年(758)复属豫州。宝应元年(762)属蔡州 ;元和十二年(817)属殷州 ;长庆元年(821)殷州废,仍属蔡州。五代时属河南彰义军蔡州。宋属京西北路蔡州汝南郡淮康军。金属南京路蔡州防御使,泰和八年(1208)属蔡州镇安军。元属汴京路蔡州,至元三十年(1293)属汝宁府。明属河南布政司汝宁府。清属汝宁府。1914 年属汝阳道。1928 年直属河南省政府。1932 年 11 月属河南省第八行政督察区。
1948 年 8 月,中共西平县委和县民主政府成立。1949 年3月属确山专区,5 月改确山行政公署为信阳专区。1965 年 6月属驻马店专区。1967 年属驻马店地区。2000 年属驻马店市。2013 年撤销环城乡,设立柏苑街道。2016 年,吕店乡撤乡设嫘祖镇。2018 年 1 月经省政府批准,同意西平县撤销宋集乡、二郎乡,设立宋集镇、二郎镇,原辖行政区域不变。
【组织机构】
中共西平县委
书 记 李全喜
副书记 侯公涛 董红卫
常 委 李全喜 侯公涛 董红卫 曹亚红 刘光辉 赵海波 李 勇 蔡新亭 邓 昭 杜焕阳
西平县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
主 任 赵海金
副主任 段彦杰(4 月离) 冯旺志(4 月离) 刘 宇 于宏伟(4 月任) 王晓杰(4 月任) 李 婕(4 月任)
西平县人民政府
县 长 侯公涛
副县长 栗春雪(1 月任) 刘光辉 韩亚伟 李 新 董海建 丁中华
耿 扬 刘旭辉 韩 靖 杨松林(5 月任)
政协西平县第九届委员会
主 席 张 新
副主席 张新武(4 月离) 姬连成(4 月离)吕新敏(女) 陈 一(女)
刘 哲(4 月任) 王怀臣(4 月任)
纪委监委
纪委书记 监委主任 李 勇
西平县人民法院
院 长 高 健(3 月离) 杜文东(3 月任)
西平县人民检察院
检察长 屈三平(女)(3 月离) 郭 俊(3 月任)
西平县各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乡镇长(主任)
柏城街道
党工委书记 刘光辉
主 任 王怀臣(6 月离) 权景兰(6 月任)
柏亭街道
党工委书记 胡 啸(6 月离) 石红林(6 月任)
主 任 石红林(6 月离) 任朝晖(6 月任)
柏苑街道
党工委书记 宋劲松(6 月离) 王建勋(6 月任)
主 任 王建勋(6 月离) 郭贺军(6 月任)
出山镇
党委书记 权景兰(6 月离) 任立刚(6 月任)
镇 长 任立刚(6 月离) 康俊伟(6 月任)
权寨镇
党委书记 孙立伟(6 月离) 孙凯伟(6 月任)
镇 长 孙凯伟(6 月离) 谢晓聘(6 月任)
师灵镇
党委书记 张乐乐(1 月任)
镇 长 邓传宝(6 月离) 李东方(6 月任)
五沟营镇
党委书记 朱丽娜(6 月离) 钞群良(6 月任)
镇 长 钞群良(6 月离) 朱 宾(6 月任)
盆尧镇
党委书记 李汝伟(6 月离) 聂新旺(6 月任)
镇 长 康 贺(6 月离) 贾琳琳(6 月任)
人和乡
党委书记 李海珍
乡 长 武彦峰
宋集镇
党委书记 杨永刚(6 月离) 康 贺(6 月任)
镇 长 聂新旺(6 月离) 张彦涛(6 月任)
谭店乡
党委书记 刘旭辉
乡 长 王 燕
嫘祖镇
党委书记 张 聪
镇 长 孙李博
芦庙乡
党委书记 吴韶光
乡 长 薛 飞
杨庄乡
党委书记 龚会军(6 月离) 武 星(6 月任)
乡 长 武 星(6 月离) 朱 伟(6 月任)
专探乡
党委书记 陈 亮
乡 长 吴晓东
二郎乡
党委书记 耿 扬
乡 长 叶凯鹏
蔡寨乡
党委书记 叶盛青
乡 长 周文丽
焦庄乡
党委书记 刘坤峰(6 月离) 张凤宇(6 月任)
乡 长 张凤宇
老王坡管理委员会
党委书记 席留成(6 月离) 商忠显(6 月任)
主 任 郑珂珂
重渠乡
党委书记 张晓东
乡 长 梅德龙
【年度概况】 全县生产总值完成 292.1 亿元,同比增长 5.4%,增速全市第 3,三次产业比优化为 24 ∶ 34.6 ∶ 41.4 ;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 6.6%,增速全市第 2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增速全市第 1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 71.2 亿元,增长 2.5%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 17.2 亿元,增长13.9% ;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 400.5 亿元,增长 12.7% ;各项贷款余额 222.2 亿元,增长 17.2%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32175 元,增长 6.1%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79 元,增长 6.1%。全县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增长动能加快转换,质量效益不断提高,县域经济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农业 全县粮食总产 113.5 万吨,被定为全省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建设县,建成高标准农田 3.3 万亩。畜牧工作稳步推进,西平牧原、丰源和普等企业规模壮大,驻马店优然牧业年存栏 2.4 万头奶牛产业园项目基本完工,可兰牧业有限公司年出栏 4600 头肉牛项目一期工程已经建成。特色优质蔬菜产业发展迅速,蔬菜种植面积 17.4 万亩,产量达 57.2万吨。与广东省珠江水产研究所合作,引进加州鲈种鱼进行繁育,鲈鱼养殖覆盖率达到 30% 以上。积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新增县级以上示范合作社 154 家、示范家庭农场 110 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 5 家、省级示范社 10 家,省级示范家庭农场 6 家。现代畜牧业快速发展,亚洲最大单体奶牛养殖基地—伊利集团优然牧场建成投产,丰源和普、海蓝牧业、牧原农牧等畜牧龙头企业不断壮大。农业机械装备水平快速发展,全县农机(不含农用运输机械)总动力达到 128.7 万千瓦,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 88.61%。
工业、项目建设 开发区入驻规模以上企业 141 家,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 97.7 亿元,同比增长 29.6% ;固定资产投资 53.5 亿元,增长 8.3%。华鼎电气 5G 智慧杆塔、万华畜牧 5G+ 智慧工厂等 13 个项目建成投产 ;中哲服饰、新领域服饰、今三麦预制菜中央厨房工厂、鑫都速冻、上海豪守、长隆肉制品等 27 个项目加快建设,纺织服装、机械装备制造、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等产业集群不断壮大,形成了一区多园、竞相发展产业格局。
2022 年全县共上报省重点项目 7 个,总投资 105 亿元 ,市重点项目 94 个,总投资 824.08 亿元,均超额完成年度计划投资。“三个一批”项目经转化和新申报为第六期在库项目总计 29 个,总投资 214.5 亿元,取得全市第二季度观摩活动第 1 名、全市第三季度综合考评第 1 名、第四季度观摩活动第二名的好成绩,稳居全市第一方阵。申报中央预算内项目 8 个,下达中央预算内资金 14145 万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 15 个,发行债券资金 78900 万元 ;申报 2023 年第一批专项债券项目 63 个,总投资 228.4 亿元,已通过国家发展改革委审核项目 19 个,拟申请专项债券资金 25.62 亿元。
城乡建设 全力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实施了一批重点通道绿化、公园建设和水系治理项目,城区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达 1449.1 公顷,公园绿地面积达 380.4 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 16.7 平方米。完善道路基础设施,实施规划二路(紫荆路—规划三路)、规划三路(规划二路—滨河西路)、平安大道(凤鸣路—恒发大道)打通断头路工程,实施南大街、龙泉大道东段、交通路南段雨污分流项目。推进水系治理工作,实施幸福渠子项目上半段(滨河路至柏苑大道段)和南水北调供水厂及其配套管网工程项目。创建 3 个绿色社区(南关社区、建设路社区、北关社区),完成年度目标。住房保障水平有所提升,东关片区棚户区改造项目 18 栋安置房已达到交房条件,小田庄棚改项目安置房建设进展顺利 ;23 个老旧小区项目正在推进;化解问题楼盘,加速推进“保交楼”,处置化解完成 68个问题楼盘项目,解决群众办证难、住房难问题。加大市政公用设施管护,完成城区市政道路、桥梁、无障碍设施、排水管网等公用基础设施维修改造、塔东路等路段老旧供水管网升级改造,维修窨井盖、雨水篦 20 处,无障碍停车位改造14 个。
固定资产投资 2022 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 292.1 亿元,同比增长 5.4%。第一产业同比增长 4.8%,第二产业同比增长7.1%,第三产业同比增长 4.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17.2亿元,同比增长 13.9%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14.0% ;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6.6% ;财税、 金 融 2022 年 , 全 县 一 般 公 共 预 算 收 入 完 成172156 万元,完成年预算的 106.1%, 较上年同比增长 13.9%(实际完成增长 12.4%),增收 19044 万元。其中税收入完成104508 万元,占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为 60.7%,完成年预算的 99.1%,较上年同比增长 8.5%(实际完成增长 6.2%),增收 6071 万元。
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总计 407394 万元。其中 :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 327926 万元,一般债券还本支出 5535 万元、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 26801 万元(县本级 7592 万元乡级10374 万元 2022 年收回 2021 年无须使用项目资金 8835 万元)调出资金 8968 万元上解上级支出 38164 万元。
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支相抵,结余 307343 万元,全部为结转下年项目。其中 : 县本级结转 271135 万元、乡级结转36208 万元。
商贸和服务业 资本市场融资 14.5 亿元,位居全市第 3,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私营企业达到 8279 户,个体工商户达到 27892 户。电子商务提质升级,全年实现网上交易额38.8 亿元,增长 17.5%,全市电子商务工作现场会在我县召开。全年新增贷款余额 32.7 亿元,位居全市第 1,金融服务地方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倡导“西酒西喝、西喝西酒”,西平白酒品牌进一步打响。积极谋划西平不夜城、房车花园等项目建设,走文旅融合创新发展之路。
交通运输 全年累计完成整修路肩边坡 96830 平方米,疏通边沟 12240 米,维修浆砌排水沟 85 米。累计完成灌缝86366 米,累计挖补处置病害 734 平方米,延长公路使用寿命。维修波形钢护栏 124 米 ;G345 线东段中央隔离墩刷漆13570 平方米,补装防眩板 483 块,提高安全通行保障。
全县共有 6 家客运公司,1 家城市公交公司,2 家巡游出租车公司,6 家网约车公司 ;有客运车辆 196 辆,城市公交车辆 90 辆,巡游出租车 178 辆,网约车 39 辆 ;客运线路36 条,城市公交线路 8 条 ;二级客运站 2 座,公交站 2 座 ;截至目前完成客运量 324 万人次,同比下降 20% ;客运周转量 16800 万人 / 公里,同比下降 24%。货运 共有 132 家货运公司,货运车辆 11807 台。其中牵引车 4295 台,挂车3884 台,单车 3628 台,总吨位 194363 吨,从业人员 8720 人;仓储物流 28 家,从业人员 124 人。截至 11 月底,完成货运量5710 万吨,同比增长 58% ;完成货物周转量 1841941 万吨公里,同比增长 108%。
文化旅游 县图书馆被认定为全国一级图书馆 ;文化馆达到国家二级文化馆标准 ;21 个综合性文化中心全部按标准建成 ;287 个行政村(社区)全部建成村级文化服务中心及广场舞台。完成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常湾南岗遗址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的划定工作,编制董桥遗址安防工程和保护中心整体布展陈列大纲 ;全县共有国家级非遗项目 2个,省级非遗项目 10 个,市级非遗项目 18 个,县级非遗项目25 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居全市第一。县图书馆协助建设了 17 个乡镇图书室、3 个街道社区图书室,实现了县图书馆、乡镇和村级图书室全覆盖。打造一批文艺精品,创作大型现代戏《金凤归来》,获得“2022 年河南省第十三届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
卫生 推进县级医院提质升级,县人民医院门诊医技综合楼项目已基本竣工,县妇幼保健院一期门诊医技楼项目主体已完工 ;县第二人民医院异地新建项目(含人民医院传染病区)正在按期推进 ;县中医院先后与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联合开展两院一科建设项目,郑大五附院西平分院、河南省骨科医院豫南(西平)分院正式挂牌成立。推动基层卫生达标提质,17 个乡镇卫生院和 3 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能力已全部达标(其中嫘祖镇卫生院达到国家推荐标准),圆满完成目标任务。乡镇卫生院人才周转房项目已竣工 40 套。县人民医院通过市专家组三级综合医院现场审验,医疗服务品质不断提升。持续完善“一老一小”、妇女儿童健康服务体系,超额完成“两筛”“两癌”任务。全年一类疫苗接种率达 95.17%,超出预定目标 5 个百分点 ;县疾控中心荣膺“全国肿瘤登记工作杰出贡献奖”。建强卫生应急体系,5 类 7 支县级卫生应急救援队全天候整装待命,圆满完成县两会等重大会议、活动期间保障任务。夯实基本公卫和综合监管体系,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维持90% 以上 ;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按期办结行政许可 1756 件,138 项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巩固健康扶贫成果,集中救治大病患者 1802 名,实施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就医结算 10021 人次,免收住院押金4149.69 万元。2022 年开展常态化检测 1193.5 万人次,定点医院迅速改建“三区两通道”发热门诊、新建传染病区,120 急救电话呼通率、呼救响应率、地址准确率均达 100%。“四个口袋”严密闭环,防控质效增强显著,返乡人员排查191550 人,报备、核查 13 万人,实施点对点转运 8093 人、集中隔离医学观察 12568 人,接种新冠疫苗 1431415 剂次。
教育 2022 年,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含幼儿园)411 所,其中幼儿园 120 所(城区公办幼儿园 4 所),小学257 所,初中 28 所,普通高中 3 所,中等职业学校 2 所,特殊教育学校 1 所。全县共有教职工 10430 人,其中幼儿园2211 人,小学 4198 人,初中 2739 人,普通高中 1037 人,职业高中 213 人,特殊教育学校 32 人。全县共有专任教师8964 人,其中幼儿园 1394 人,小学 3911 人,初中 2474 人,普通高中 976 人,职业高中 177 人,特殊教育学校 32 人。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在校学生 115257 人,其中幼儿 21296 人,小学 54046 人,初中 24336 人,普通高中 12726 人,职业高中2506 人,特殊教育 347 人。
人口和社会保障 2022 年末总人口 886538 人,其中城镇人口 226415 人,占全县总人口的 25.54%,人口自然增长率0.25%. 出生人口 5575 人,出生率 0.62%,死亡人口 3341人,死亡率 0.37%,
2022 年,及时足额发放养老金 9.22 亿元 ;工伤保险支付各项待遇 895 万元,发放失业保险金等各项补贴 502.67 万元。发放城乡低保、特困供养,残疾人等各类补贴和保障金 1.24亿元。城镇新增就业 6059 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 4500 人,圆满完成目标任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 388 笔,金额 7745 万元,直接扶持创业人员 3588 人,带动 1254 人实现就业。聚焦高校毕业生、退伍军人等重点群体开展就业帮扶,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开发公益性岗位,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开展职业及技能提升行动,拨付补贴性培训资金 338.1 万元。
2022 年西平县基本医疗保险参保 73.57 人,其中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 69.4 人,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 4.17人。全年累计为 78039 人次脱贫享受政策人员报销医疗费用5526.95 万元 ;累计为 13365 人次三类户报销医疗费用2297.5 万元。
乡村振兴 坚持把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从教育、健康、住房政策等方面进行持续帮扶,投入各级财政衔接资金 17116 万元,支持实施各类项目 23 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成效明显,共完善提升 30 个“四美乡村”示范村,18 个“千万工程”示范村 ;建成文化活动广场游园316 个,为群众休闲娱乐提供了优美环境。深入推进厕所革命,完成改厕 1.3 万户。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完成农村公路42.07 千米,桥梁 2 座,农村公路灾毁重建公路项目 3 个18.233 千米,桥梁 6 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