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业
【小麦生产】 2021—2022 年度小麦产量高、品质好 , 实现了夏粮生产十九年连丰。2022 年全市小麦收获面积 1168.3万亩, 平均亩产 538.89 公 斤, 总 产 629.59 万 吨, 实 现 了夏粮持续丰产,与 2021 年相比,平均单产增加 2.24 公斤,总产增加4.31万吨。根据农技人员测产调查和取样考种,2022 年成产三要素呈“两增一减”态势,2022 年小麦亩穗数43.84 万穗,比2021年的43.83 万穗增加 0.1 万穗 ;穗粒数34.63 粒比2021 年的 33.19 粒增加 1.44 粒;千粒重 41.76 克,较2021年43.4 克减少1.64 克。
主要特点。播种基础较好,播种面积稳定。2021 年 10月10 日至 10 月 30 日麦播期间,由于墒情较好,加之全市小麦机耕、机播水平高,确保了冬小麦适期播种,一播全苗。同时加快品种更新换代步伐,从而提高夏粮单产。引导群众扩大优质麦面积,改善品质,提高效益,增加收入。存在问题。1. 部分田块整地质量不高。部分地块多年进行机械旋耕,耕层浅,小麦根系下扎困难,包水包肥能力差;部分秸秆还田地块由于没有把握还田有利时机,造成秸秆粉腐烂时间短,土壤翘空不实,造成小麦出苗困难,缺苗断垄,苗质弱,发生黄苗、死苗现象,影响产量。2. 播量普遍增加,基本苗偏大。受播种习惯和传统观念的影响,一些农户盲目加大播量,造成小麦群体密度过大,给小麦后期倒伏、病虫害严重发生埋下了极大隐患,也给管理带来了难度。3. 个别田块杂草发生量大、密度高。由于个别农户不及时化除和拔除,造成个别田块杂草发生量大、密度高。2022 年田间调查发现部分地块节节麦、黑麦草蔓延繁殖较快,群众防控拔除不力,严重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并为下年度防控带来压力。4. 农村劳动力缺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多外出打工,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村劳动力年龄偏大、素质不高,接受农业新技术的能力不强,田间管理力不从心,管理粗放,关键技术措施落实不到位。(王艳芳)
【玉米生产】 2022 年全市玉米生产取得了比预想较好的收成,面积、单产和总产与 2021 年相比,均呈增加趋势。据农技部门统计 :玉米累计收获面积 585.56 万亩,比 2021 年种植面积 475.8 万亩扩大 109.76 万亩,扩大了 23.1%。比前三年平均种植面积 447.62 万亩扩大 137.94 万亩,扩大了30.8% ;平均亩产 542.1 千克,比 2021 年平均单产 530.4千克增产 11.7 千克,增产了 2.21%。总产 317.43 万吨,比2021 年总产增加 65.03万吨,增加了25.8% ;比前三年总产增加 83.49 万吨,增加了35.7%,2022年是2016 年以来玉米种植业结构调整以来,面积最大的一年。2022年驻马店市承担河南省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推广任务12 万亩,主要落实在 9 县。实际落实面积 12.1 万亩,种植模式主要以4∶2、4∶4、6∶4 为主。玉米平均亩产 469.7 公斤、大豆平均亩产 109.6 公斤。
主推技术。1. 优质高产机械粒收品种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主要品种 :迪卡 653、郑单 958、中科玉 505、登海 605、裕丰303、德单 5 号、良玉 99 等品种,带状复合种植玉米品种主要是 :登海 605、迪卡 653、郑单 958、豫单 9953、泽玉8911 等品种,良种覆盖率达 100%。2. 机械籽粒收获覆盖率高。全市机械收获面积达 579.6 万亩,占玉米总面积的98.9%。其中机械粒收面积 526.6 万亩,占机收面积的89.9%。机械摘穗面积 58.96 万亩,占机收面积的 10.1%。3. 免耕单粒种肥同播覆盖率达 100%。其中种肥同播面积585.56 万亩,单粒播种面积达到 585.56 万亩。4. 配方经济施肥面积大。玉米配方施肥面积 565.65 万亩,占玉米面积的96.6%。5. 适时晚收面积大。适时晚收面积 524.7 万亩,提高了千粒重和产量。(张风影 许 巧 佟建伟)
【大豆生产】 据农技部门统计,2022 年全市大豆收获面积50.57 万亩,比 2021 年种植面积扩大 13.91 万亩,扩大了37.9% ;比前三年种植面积扩大 13.95 万亩,扩大了 38.1% ;平均亩产 165.7 千克,比 2021 年平均单产增产 2.58 公斤,增产了 1.6%;与前三年加权平均亩产基本持平;总产量 8.379万吨,比 2021 年总产增加 2.399 万吨,比前三年平均总产增加 2.319 万吨。2022 年全市大豆生产总体情况与上年相比,面积、单产、总产呈“三增”趋势。种植面积主要分布在上蔡、汝南、西平、新蔡等县。其中上蔡县种植面积最大,16.72万亩、汝南 6.95 万亩、西平县 5.1 万亩、新蔡 4.8 万亩等县。
增产技术 一是优质高蛋白品种种植面积大,主导品种突出,覆盖率高。大豆主要选用郑 1307、中黄 13、驻豆19、中黄 301、驻豆 23 等品种,带状复合种植大豆主要选用郑 1307、中黄 301、中黄 778、驻豆 19、驻豆 23 等品种,覆盖率达 100%。二是免耕覆秸种肥异位同播面积大。其中大豆种肥同播面积 49.94 万亩,机械免耕覆秸精量播种面积 50.57 万亩。三是采用宽窄行或等行种植方式。其中宽窄行种植面积达 28.92 万亩,等行种植面积 21.65 万亩 ;四是合理密植面积大。合理密植面积 45.41 万亩,占总面积的89.8% 以上。五是配方经济施肥和施用大豆专用肥面积大。配方施肥面积达到 45.98 万亩,占 90.9%。六是对病虫害实行科学绿色防控。2022 年大豆各类病虫害总体发生较轻,对达到防治标准的地块,均进行了化学防治。七是化学除草覆盖率高,效果好。覆盖率达 100%。八是机械化收获面积大。据统计,大豆机械化收获面积达 50.27 万亩。(张风影 许 巧 佟建伟)
【红薯生产】 据农技部门统计,2022 年全市红薯种植面积32.3 万亩,比 2021 年种植面积扩大了 5.23 万亩,扩大19.3%,比前三年平均种植面积 25.72 万亩扩大了 6.58 万亩;平均亩产 535.6 千克,比 2021 年亩增产 31.5 千克,增产6.2% ;比前三年加权平均亩产 512.6 千克增产 23 千克,增产 4.5% ;总产 17.3 万吨,比 2021 年总产增产 3.65 万吨,增加 2.7%,比前三年平均总产 13.18 万吨增加 4.12 万吨,增加了 31.2%。从总体来看,2022 年的红薯生产呈现面积、总产增加,单产增加的趋势。全市红薯种植面积主要分布在泌阳、新蔡、确山、上蔡、遂平等县,其中泌阳县种植面积最大,达 6.0 万亩,新蔡 5.5 万亩,确山 4 万亩,上蔡和遂平县各 3.5 万亩。
主要推广技术。2022 年全市在红薯生产中主要落实了以下几项关键增产技术 :1. 选用优良品种面积大。品种主要选用的是 :商薯 19、徐薯 18、普薯 32、烟薯 25、广薯87 等品种。2. 脱薯种薯面积大,达 28.7 万亩,占总面积的88.9%。3. 采用高起垄栽培技术,覆盖率达 90.4%。4. 合理密植面积大,覆盖率达 93.3%。5. 科学配方施肥面积大,面积达到 30.5 万亩,达到 94.4%。6. 化学除草覆盖率高,效果好。7. 科学防治病虫害。对达到防治指标的病虫害均进行了防治,防治效果达到 94.6%。8. 机械化收获面积大。机械收获面积达15.5 万亩,覆盖率达 48.0%。(许 巧 田 茜 朱 强 佟建伟)
【水稻生产】 据农技部门统计,2022 年全市水稻种植面积31.35 万亩,比 2021 年种植面积 29.98 万亩,扩大了 1.37 万亩,扩大了 4.6%;比前三年平均种植面积 30.93 万亩,扩大了 0.42万亩 , 扩大了 1.4%。平均亩产 548.0 千克,比 2021 年亩产543.7 千克,亩增产 4.3 千克,增产了 0.8% ;比前三年加权平均亩产 535.7 千克,增产 12.3 千克,增产了 2.2% ;总产17.18 万吨,比 2021 年总产 16.3 增加了 0.88 万吨,增加了5.4% ;比前三年总产增加了 0.16 万吨,增加 0.94%。2022年全市水稻种植面积最大的县是正阳县、确山县,分别是21 万亩、8 万亩。
主推技术。水稻生产中主要落实的关键技术 :1. 选用优质良种,覆盖率达到 100%。主要选用的品种:C 两优华占、9优 418、Y 两优 1998、陵两优 179、徽两优 985、荃两优丝苗等品种。2. 采用旱育稀植和两段育秧技术,提高秧苗质量,面积达 4.01 万亩。3. 推广水稻直播技术,面积 1.8 万亩。4. 合理密植面积大,达 27.5 万亩,占水稻总面积的 87.7%。5. 水稻配方施肥或专用肥应用面积覆盖率高。面积 29.28 万亩,占 93.4%。6. 化学除草覆盖率高,覆盖率达到 100%。7. 科学防治病虫害。对达到防治标准的稻纵卷叶螟、二化螟、三化螟、稻曲霉、稻瘟等病虫害及时进行了防控。(佟建伟 张风影 许 巧)
【花生生产】 据农业部门统计,2022 年全市花生种植面积344.75 千公顷,同比 2021 年缩减 9.45 千公顷,其中春播花生30.81 千公顷,高油酸花生面积 51.7 千公顷 ;平均单产303.8 千克,同比 2021 增加 3.05 千克 ;总产 157.1 万吨,同比2021 年缩减 14.21 万亩。
增产 技 术。1. 良 种 普 及。 持 续 推 广 远 杂 9102、 远 杂9307、宛花 2 号、驻花 1 号、驻花 2 号、豫花 23 等高产稳产优质抗病抗逆性强的中小果品种,豫花 37、开农 71、豫花65 等高油酸品种 ;2. 良法推广。播种时根据品种特性、播期等进行合理密植,推广花生起垄种植。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夏播花生机械起垄种植面积约 300 万亩以上,占 60%左右。全市夏播花生种植密度加权平均值 18530 株 / 亩,合理密植面积占 94.7%。3. 节肥增效。以生态环保、绿色安全为指针,按照“增产、经济、环保”施肥要求,贯彻化肥零增长行动,推进施肥结构调整和施肥方式转变,推广化肥减量增效经济施肥技术。全市花生配方施肥 500 万亩,占播种面积的 98%;4. 防统治。加强病虫害预测预报,及时精准防治;减施农药,采用高效低毒农药防治,实行统防统治。全市花生药剂拌种播种占 100%,病虫草害综合防治占 99.9%;5. 适时收获。据统计全市 85% 以上花生、芝麻地块做到了适时收获,保证了丰产丰收。(王园园)
【油菜生产】 据农业部门统计,2021 至 2022 年度全市油菜播种面积 17.32 千公顷(含新蔡)(其中双低油菜面积 8.13千公顷),比 2021 年减少 0.44 千公顷,减少 2.61%;总产 4.03万吨,较 2021 年减少 0.77 万吨,减少 1.7% ;单产 155.12千克 / 亩,比 2021 年增加 0.33 千克 / 亩,增加 0.21%。主产区在泌阳、遂平、确山,其中泌阳县 5 千公顷,遂平县 2千公顷,确山 2.13 千公顷,占全市播种面积的 60.21%。
主要措施。一是选用良种。主要品种有双油杂 1 号、杂双5 号、双油 123、华杂 8 号、华杂 11 号、绵油 14 号、绵油17 号、绵油 19 号、德油 10 号、穗源 988 等杂交种,常规品种有双油 8 号、中油 821、早熟三月黄等品种。二是合理密植。经田间多点调查平均亩株数 1.16 万株,较上一年增加 0.01 万株,密度合理。三是科学施肥。采用 N、P、千合理配方,增施硼肥。四是推广轻简高效技术。根据全市油菜生产实际,推广“一增三推”技术措施,即合理增加密度,推广机械化播种与收获、平衡配方施肥、无公害栽培技术等。五是防治病虫害。对未包衣和拌种的种子,出苗后及时喷施药剂防治菜青虫、蚜虫和跳甲。中后期菌核病轻度发生,用咪鲜胺(或菌核净)与磷酸二氢钾、水溶性硼肥进行混配,在抽薹—初花期进行叶面喷施。
存在问题。一是优质高产主导品种不突出。据调查有30 多个品种,既有农户自留的白菜型早熟品种,也有秦油 2号、中油 821 等老品种,还有双杂油 1 号、穗源 988 等新品种;优质高产良种覆盖率低。二是规模化种植程度低。受种植效益低、种植积极性不高等多方面原因,油菜种植面积逐年下滑,大部分是田间地头零星种植,管理粗放。 (王园园)
【芝麻生产】 据农业部门统计,2022 年芝麻种植面积 54.6千公顷,同比 2021 年,面积基本一致 ;平均单产 83.6 千克,同比 2021 年单产增加 2.71 千克,增产 3.35%;总产 7.07 万吨,同比 2021 年增加 0.44 万吨,增加 6.64%。主要分布在平舆、上蔡、泌阳 3 个县,种植面积占总面积的 80.31%,其中平舆县种植面积占 47.58%。
生产特点。一是良种覆盖率高。芝麻主栽品种有舆芝18、舆芝 19、驻芝 10、驻芝 22、驻芝 23、上芝 429 号等耐渍、高产、抗病品种,覆盖率达 97% 以上。二是播种基础好,墒情足。2022 年,全市芝麻夏播时墒情较好,做到了适期播种,大部分于 6 月 10 日前播种,播期较集中。三是平衡施肥面积大。全市平衡施肥 50.75 千公顷,占播种面积的 92.95%。四是种植密度更加科学。据农技部门调查 :芝麻种植密度加权平均值 10324 株 / 亩,合理密植面积占92.7%。(王园园)
【中药材生产】 据农技部门统计,2022 年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 24.01 万亩,产量 16.51 万吨,产值 10.32 亿元。确山泌阳是主产县,其中确山县种植面积 11.67 万亩,产量 3.256万吨,产值 4.88 亿元,泌阳县种植面积 8.3 万亩,产值 3.5亿元。按照入药部位划分 :全草类中药材主栽品种有夏枯草、半枝莲、白花蛇舌草、艾草、蒲公英、淫羊藿等,面积19.02 万亩,占比 79.21%;根或根茎类药材主要有丹参、苍术、玄参、板蓝根、桔梗、柴胡、白术、芍药等,面积 1.92 万亩,占比 7.9%;花类药材主要有金丝皇菊、金银花、洋甘菊、野菊花等,面积 2.486 万亩,占比 10.35%;菌类、果实种子类、皮类、茎木类、藤蔓类等占比很小。按照优势主导品种划分:夏枯草种植面积 8.003 万亩,产量 1.26 万吨,产值 2.52 亿元;艾草种植面积 7.83 万亩,产量 10.05 万吨 ;白花蛇舌草种植面积 1.65 万亩,产量 0.819 万吨;菊花面积 1.59 万亩,产量 0.23万吨 ;金银花面积 0.84 万亩,产量 0.09 万吨 ;丹参面积 1.1万亩,产量 0.53 万吨;淫羊藿面积 0.42 万亩,产量 0.024 万吨。全市有中药材种植万亩以上的乡镇 6 个、千亩以上乡镇 12 个,专业村(庄)36 个。国家级专业合作社 2 家,省级技术研究中心 2 家,省级龙头企业 3 家,市级中药材重点实验室 4个,气象监测站 1 个,乡土人才和技术能手 3000 多人,中药材种植销售合作社、家庭农场 456 个,从业人员 12 万人,带动 1362 户 2836 名贫困人口走上了致富路。
主要做法。1. 科学谋划明确目标。市农业农村局多次组织调研,研究发展对策,2022 年 3 月 15 日制定印发了《驻马店市 2022 年中药材生产意见》;4 月 27 日确山县政府召开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围绕中药材产业种植历史、生产现状、市场流通、科技推广、科研育种、产业链条和存在短板等进行广泛深入交流 ;市农业农村局成立“中国药谷”建设工作专班,经常性召开会议,安排部署中国药谷相关工作。2. 技术指导精准有效。3 月 10 日制定印发《驻马店市 2022 年中药材春季生产技术指导意见》,为指导中药材生产当好科技参谋。在药材生长关键时期,省级业务部门领导和专家先后多次到驻马店进行技术指导,助推了全市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9 月 10 日市政协召开以中药材为主题的“发展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座谈会。3. 技术服务措施得力。一是加强技术培训。4 月 8 日,市农技植保站组织各县区农业技术推广站业务人员、种植基地技术人员、主产县乡土人才、主产区种植大户等 89 人参加河南省中药材春季管理技术线上培训 ;编印了《驻马店市常见中药材栽培技术手册》;二是创新服务方式。针对疫情影响,农技人员采用短信、微信等形式,点对点宣传答疑解惑,以适应新形势下的农技推广工作。三是气象服务及时。加强与气象部门沟通会商,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指导药农落实防灾减灾措施,及时收集、整理、分析、汇总报送灾情信息,为各级农业生产决策和指导提供准确依据。四是加大宣传推介。通过举办金银花节、金丝皇菊节、芍药节、中医药产业发展高峰论坛等形式邀请知名药企实地调研。河南日报、新华网、“学习强国”平台、驻马店日报、天中晚报等新闻媒体宣传报道驻马店市中药材典型,扩大了市场知名度和影响力。五是强化科技服务。组织引导专业合作社和种植基地申报 2022 年度河南省中药材种子种苗标准化繁育基地、2022 年河南省中药材标准化示范基地、2022 年河南省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项目基地,推进全市道地药材基地建设,促进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2022 年确山天源、确山天弘、确山光照、上蔡祥展 4 家种植基地成功入选。做好品种选育工作,中药材新品种 6 项 : 天中 1 号、天中 2 号、天中 3 号、大别山野菊 1号、确山大穗 1 号、上艾 1 号获得河南省农作物品种鉴定证书;制定省市地方标准 6 项,助推标准化生产 ;市县各级农技部门对有种植中药材意向,提出咨询的单位或个人,都积极提供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控指导等技术服务,提供收集到的市场信息,不定期深入生产基地,开展技术服务。4. 建设种植基地。特色种植基地在各县区均有分布。确山夏枯草稳居全国县级地域人工种植第一位,河南丰惠药业在平舆李屯镇附近几个乡镇建设有目前国内最大的箭叶淫羊藿规范化示范基地和种子种苗繁育基地,北京园禾方圆科技有限公司在确山石滚河、竹沟建设有全国规模最大、技术最成熟的双季野菊花规范化种植产业基地和野菊花校企科研实验基地。夏枯草种植基地已通过国家 GAP 认证,石滚河野菊花种植基地实现大田栽培技术管理(智能规范化全程可追溯),正在申报 GAP 认证。组织引导专业合作社和种植基地申报河南省中药材标准化示范基地、种子种苗繁育基地,推进驻马店市道地药材基地建设,平舆丰惠淫羊藿种植基地、确山天源夏枯草种植基地、确山天弘夏枯草种子种苗繁育基地、确山光照皂角种植基地、上蔡祥展艾草种植基地等已成功入选。
存在问题。1. 扶持力度不够。专项扶持政策少,中药材产业发展面临缺项目、缺工作经费、缺技术支撑等困境,试验示范带动效果不明显。2. 加工企业较少。资源地深加工企业少,辐射带动不够有力,产品附加值难以提升。3. 技术力量薄弱。科技研发力量薄弱,特优道地药材的培育、引进、规范化种植、采收、加工等基础工作相对落后。 (韩 琴)
【蔬菜食用菌生产】 2022 年全市蔬菜食用菌总产 526.6 万吨,较 2021 年 504.5 万吨,新增 22.1 万吨,增长 4.38% ;蔬菜面积 190.8 万亩,较 2021 年 186.5 万亩,新增 4.3 万亩,增长 2.3%。 西 瓜 总 产 92.16 万 吨, 较 2021 年 91.14 万 吨,增加 1.02 万吨,增加 1.12% ;甜瓜总产 9.41 万吨,较上年9.32 万吨,增加 0.09 万吨,增加 0.97% ;食用菌(干鲜品)总产量 37.06 万吨,较 2021 年 34.92 万吨,新增 2.14 万吨,增长 6.13%,其中,食用菌干品(香菇 8.23 万吨、黑木耳 1.92万吨、其他 0.14 万吨)10.29 万吨,较 2021 年 10.23 万吨,新增 0.06 万吨,增长 0.59%;食用菌鲜品(蘑菇 16.35 万吨、平菇 1.17 万 吨、 其 他 9.25 万 吨 )26.77 万 吨, 较 2021 年24.69 万吨,新增 2.08 万吨,增长 8.42%。5 月 20 日,市蔬菜农技植保站蔬菜科与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驻马店综合试验站结合,举办全市 2022 年食用菌栽培技术提升视频培训会。10 月 9 日至 10 日,邀请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科学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李建明研究员、浙江大学李银泉教授、湖南省农科院李雪峰研究员、河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张慎璞教授等专家作蔬菜生产技术专题讲座。2022 年引进番茄、黄瓜、甘蓝、辣椒、萝卜等蔬菜新品种共计 21 个,引进食用菌新品种有 3 个 ;引进示范、推广新技术 4 项。截至2022 年底,全市普查上传食用菌栽培种 269 个。2022 年7月、9 月,市农技植保站分别与市农科院、与省普查在当地技术人员的带领下前往薄山林场开展野生食用菌种质资源普查工作,采集并上传野生种质资源 129 个。 (侯亚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