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
【黄淮学院】2022 年,黄淮学院有南、北、医学院 3 个校区,总占地面积 2760 亩。在校生 21064 人,教职工 1650 人,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者及博士学位者分别为 492 人、320 人。二级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省管优秀专家、河南省特聘教授、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教学名师、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等 200 余人。设 18 个二级学院、56 个本科专业,涵盖10 个学科门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现本科一批招生。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 个、河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17 个、河南省重点学科9 个。河南省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际联合实验室、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等 34 个,河南省教学团队、创新团队、基层教学组织等 30 个。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 218 余万册、电子图书 230 万种。
管理体制调整 中共河南省委省政府决定,从 2023 年1月 1 日起,将学院管理体制调整为省属高校。学院办学类型由“综合类应用型本科高校”调整为“理工类应用型本科高校”。调整组建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智能制造学院、电子信息学院,成立实验室建设与设备管理处、校企合作与校友工作处。
领导调研 4月 18 日,中共河南省委书记楼阳生莅临学院调研,对学院办学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并对学院教学科研、科技创新、产教融合、创新创业、服务乡村振兴等应用型办学提出明确要求。4 月 25 日,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乔新江一行到学院专题调研。乔新江对学院提升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创新创业能力的教学实践表示肯定。6 月16 日,中共河南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省监委主任曲孝丽到学院调研,详细了解学院推进乡村振兴、产教融合等情况,并提出具体工作要求。
承办第九届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 1月 10 日,驻马店市人民政府与黄淮学院联合承办的以“融通 • 融合 •融汇—加快构建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格局”为主题的第九届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召开,设教育部规划建设发展中心、黄淮学院两个会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华职业教育社理事会理事长郝明金发表书面致辞。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孙尧,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会长鲁昕,河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宋争辉出席。美国、英国、德国、芬兰等 9 个国家的高校和学术组织代表,全国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及地方应用型高校联盟、高等学校和职业院校、行业组织与领先企业的专家和代表等线上参加本届论坛。人民网、光明网、中国教育报社、中国教育电视台、中国教育在线等百余家媒体参与论坛报道。教学改革 2022 年,推进书院制育人模式改革,学院黉文书院获批为河南省高等学校书院制育人模式改革示范书院建设单位。加强专业建设,新增医学影像技术、助产学和商务经济学等 3 个本科专业。新增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1 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4 个。有 18 门、3门课程分别被认定为河南省第三批一流本科课程、河南省2022 年本科高校课程思政样板课程。获批立项建设河南省2021 年度本科高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 2 项。学院动画虚拟教研室获批立项建设为 2022 年省级虚拟教研室。获批立项河南省 2022 年本科高校拟立项课程思政教学团队 1 个。获批立项 2021 年度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9 项,其中重大项目 1 项、重点项目 1 项、一般项目 7 项。获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 7 项,其中特等奖 1 项、一等奖1 项、二等奖 5 项。
学科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建设 2022 年,学院推荐“电子信息”“土木水利”2 个学科参评省级重点建设学科,截至2022 年底,学院有省级重点学科 9 个。加强“电子信息”“土木水利”“国际商务”等专业硕士学位培育点建设,完成省教育厅对学院硕士学位授予重点立项建设单位的年度考核工作。新增联合培养研究生 68 人,累计培养研究生 221 人。新增硕士研究生导师 18 人,研究生导师总数达到 86 人。获批省级研究生教育质量工程和教改项目 8 项,省级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 3 个。
科学研究 2022 年,学院获批立项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 72 项(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3 项、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支持项目 1 项)。签订横向科研项目 135 项,合同金额为 6791 万元,到账经费为 4890 万元,较 2021 年度增长 116.18%。获得省部级科研成果奖 5 项,其中联合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特等奖 1 项、三等奖 1 项,自主获得河南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1 项、河南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1 项、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1 项。获批河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工程研究中心、河南省国际联合实验室等省级科研平台 3 个。黄淮文化研究中心(天中文化研究院)获批为河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学院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入选中国智库索引(CTTI)来源智库和河南省高校新型智库影响力十强单位。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创新团队被评为河南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
师资队伍建设 2022 年,学院新增河南省本科高校教学名师 1 人、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 1 人、河南省优秀教育管理人才 1 人、博士研究生 53 人。遴选出第一批“双师双能型”教师 546 人。学院直属附属驻马店市中心医院张梅月医生被中央文明办、国家卫健委授予“中国好医生”称号。学院教师获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 1 人,被授予河南省巾帼建功标兵称号 1 人,获第十四届全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奖励基金一等奖 1 项、三等奖 1 项,在 2022 年度全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技能“大比武”活动中获奖 10 项,在全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示范“金课”评选中获一等奖 2 项、二等奖 2 项、三等奖 2 项,获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奖 4 项,在2022 年度河南省教育系统教育技能竞赛中获奖 21 项(含特等奖 1 项)。在 2022 年度全省教育系统“两创两争”活动评选中,学院有 4 名教师分别获“河南省文明教师”“河南省文明网民”称号。
学团工作 2022 年,学院学团工作 9 个项目获得省级及以上表彰。学院辅导员获省级及以上表彰共计 49 人次,其中有 1 名辅导员获第五届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大美学工”十佳优秀学生工作者称号,1 名辅导员获“第八届全省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入围奖和第九届河南省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二等奖。学院学生在省级以上学科竞赛、文体比赛中获奖 1067 项,其中荣获国家级奖项 348 项、省级奖项 719 项。其中,获河南省“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 1 项、二等奖 7 项、三等奖 8 项。1 名学生荣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和首届河南省大学生“创新之星”称号。省高等学校创新创业管理服务中心落户学院,学院入选 2022 年河南省省级创新创业学院建设高校。落实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促进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2022 届毕业生初次去向落实率为 80.90%。
文化传承创新 2022 年,学院持续深入推进“四化”(净化、绿化、美化、文化)校园建设,着力打造“四宜”(宜学、宜教、宜业、宜居)校园生态建设,通过省文明校园标兵年度考评。学院教师栗东旭录制的青绿山水画第一期、重彩人物画讲座第二期在中国教育电视台《墨香》栏目播出,学院教师郭民、李田甜共同演奏的作品《我爱你 中国》及郭民独奏作品《往事》被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风华国乐》栏目播出。由学院教师李泽乾指导学生创作的动画短片《烟花》入选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办公厅“逐梦向未来—第五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动画短片扶持创作活动”优秀创意作品名单。在河南省第十三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评选活动中,二级学院音乐学院师生创演的歌曲《亲爱的共产党》获歌曲类优秀作品奖。
交流合作 2022 年,与韩国东明大学、印度迈索尔大学续签合作办学协议,与英国斯旺西大学、英国班戈大学、韩国东明大学、印度迈索尔大学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5 个。学院持续探索现代产业学院、特色行业学院育人模式。建筑防水防护行业学院入选 2022 年度河南省特色行业学院立项建设名单,新能源与网联汽车产业学院获批为河南省 2022年示范校重点建设产业学院。学院获批为河南省国际化特色高校建设单位、法国施耐德电气绿色低碳产教融合项目建设单位。成立黄淮学院乡村规划设计研究院,该学院获批为省级重点支持建设的特色设计学院。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走访企业 100 余家,与规上企业共建研发平台 20 个。依托学院生物与医药学科专业集群,与驻马店市人民政府共建中国药谷(驻马店)研究院,助力驻马店“中国药谷”建设。
示范校建设 学院在 2022 年省示范校建设中的示范引领作用不断增强,受到省教育厅通报表扬。申报的 5 个2023 年示范校建设项目(新能源与网联汽车产业学院、乡村设计特色学院实践教学创新平台、人工智能产业学院、生物分离基础实验平台、物理化学实验平台)全部获批立项,省财政补助经费 450 万元。
教学数字化与智慧教学建设2022 年,黄淮学院成为河南省“5G+ 智慧教育”应用试点高校,获全省教育系统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工作先进集体称号。学院“5G+ 可视化孪生智慧校园”项目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5G+ 智慧教育”应用试点项目名单 ;“基于数据治理的中台建设”项目入选河南省首批数字化转型典型应用场景名单;“基于 TSMES 的智慧教室系统”项目被评为河南省2021年度高等学校信息化应用优秀案例。学院与中国工商银行驻马店分行签订银校合作协议,争取到社会资金投入智慧校园建设。 (闵 攀)
【驻马店职业技术学院】 2022 年,驻马店职业技术学院占地面积 1363 亩,建筑面积 34 万平方米。招收全日制学生6697 人、继续教育学生 2596 人 ;全日制在校生 1.8 万人、继续教育在校生 7167 人。教职工 838 人(含专任教师 767 人),其中有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教师 349 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5.5% ;具有教授、副教授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 121 人。有二级教学系(部)8 个、产业学院 3 个,开设专业 54 个。各类专业校内实验实训室 132 个,校外实践基地 120 个,教科研设备总值达 14957.4 万元。图书馆有图书 156 万余册。“双高”“升本”建设。2022 年,学院统筹推进建设任务,各项建设工作均严格围绕建设方案所确定的建设目标、办学定位、学科总体规划进行,总体目标实现程度达到 45%。扎实开展升本工作。成立“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建设领导小组”及筹建办公室 ;组织三次升本工作动员和推进会 ;开展职业本科人才贯通培养改革试点工作,与南阳理工学院共同开设“大数据与会计”本科贯通培养专业。
二届教职工代表大会暨工会会员代表大会一次会议召开。5 月 26 日,学院召开二届教职工代表大会暨工会会员代表大会一次会议,全体院领导出席会议,有正式代表、列席代表 119 人参会。大会表决通过《学校工作报告》《工会工作报告》《财务工作报告》《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实施方案(修订)》《绩效工资实施办法(修订)》。教学科研 开展教学质量奖评选。设立校长教学质量奖、“孺子牛”教学质量奖、青年教师教学质量优秀奖,并举办首届颁奖典礼。三教改革(教师、教材、教法改革)走向深入,1+X 证书试点持续扩大,成功申报河南省 1+X 证书制度试点 22 个,学院被正式确定为 2022 年河南省 1+X证书省级师资培训承办单位,完成“工业机器人集成应用”项目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师资培训任务。1 月 6 日,数字媒体专业获批 2022 年河南省学徒制试点专业立项。2022 年新增1 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截止 2022 年底共有 6 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开展教学创新团队建设。6 月 1 日,学院焦克莹教授主持的名师工作室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获批2021 年度河南省职业院校“双师型”名师工作室建设项目。校本教材建设取得突破,5 门教材成功入选为“十四五”首批职业教育河南省规划教材建设项目。学院教师在 2022 年河南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大赛上获一等奖 1 项,三等奖3项 ;在 2022 年信息化优秀成果评选中获一等奖 1 项,二等奖 3 项 ;在 2022 年河南省第二十六届教育教学信息化交流活动中获一等奖 1 项、二等奖 4 项、三等奖 6 项。11 月29 日,学院参赛代表队荣获 2022 年“舞动中国—排舞联赛”总决赛暨全国排舞冠军赛特等奖等。数字产业学院众创空间获批省级众创空间 ;获批“河南省乡村智慧农业工程研究中心”“河南省电动车辆智能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批 3个市级重点实验室。学院与多所规上工业企业合作,建设 6个研发中心 ;与 17 家企业对接交流,2022 年完成地方服务项目 17 项,合同总金额 6158.538 万元。学院教师产出科研成果 185 项。1 月 5 日,学院获河南省第十六届青少年科学素质大赛省级优秀组织单位。3 月 14 日,信息工程系、机电工程系获批驻马店市科普教育基地。学院教师 2 人荣获“驻马店市优秀社科专家”称号 ;3 人获聘驻马店市首席科普专家;4 月 13 日,学院数字经济科普教育基地被评为“河南省2021年度优秀科普教育基地”。
课程思政建设 4月 15 日,建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基地。学院建立领导干部带头讲思政课制度;建立“传帮带”制度;“以赛促教”提升教学能力和水平,开展“大比武”“大练兵”,11 月 30 日,学院教师在河南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示范“金课”评选活动中获二等奖 1 项,三等奖 2 项。课程思政全面实施,制定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举办首届课程思政微课堂大赛,举行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示范专业立项评审会。《小学教育学》入选 2022 年河南省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022 年,学院以“马研会”“建团百年”为主要抓手,开展“迎接党的二十大知识问答”“青春遇上二十大”“学经典著作”“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等系列活动。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搭建市校两级理论宣讲平台,建立以辅导员和学生骨干为主的理论宣讲团,开展“微宣讲”“微团课”。以智慧团建、青年大学习和“青马工程”为载体,抓好三会两制一课,开好主题团课和主题班会。师资队伍建设 2022 年,学院实施“3300”招才引智工程和“天中学者”选聘计划,引进管晓宏、房建成、赵春江院士团队,孙富春、翟富昌、李绍滋及常派传人、豫剧大师虎美玲。引进双一流院校硕士和海外 QS 前 300 硕士 38 人,公开招聘 33 名优秀人才。2022 年,学院教师获评教育厅技术带头人 1 人、优秀教育管理人才 1 人,驻马店市政府特殊津贴人员 2 人,2022 年驻马店市优秀教师、教育工作者候选2 人。
学生管理 开展学生工作队伍建设。抓好干部队伍建设,坚持院系书记例会制度,加强日常工作的指导和工作能力培训。抓好辅导员队伍建设,按照“一二三四五六”工作方法,提升辅导员的思想水平和业务工作能力。抓好学生会队伍建设,完成学生会换届工作,推进学生会改革,发挥广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作用。狠抓学风建设,对学风建设实行制度化规范化管理。抓好制度落实和日常管理,以规范化、量化积分管理为重点,加强日常的纪律、卫生、学习实践、公寓管理、主题班会、文体活动的检查。强化困难帮扶,建立“2+2+1+1 资助育人体系”,帮助学生立志成才,感恩社会。扎实开展国防教育,3月 21 日,学院被评为“2021 年河南省国防教育模范高校创建考评达标单位”。
招生就业 2022 年,学院招收全日制学生 6697 人、继续教育学生 2596 人。扎实开展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学院领导带队访企 127 家,签订实习实践基地 61 家。做好就业困难毕业生帮扶工作,对 256 个家庭困难毕业生发放求职创业补贴。提供网络招聘促就业服务,落实开展网上就业双选系列活动,提供就业指导与服务。组织举办创新创业大赛,以赛促进。
帮扶工作 学院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员,助力帮扶村发展。乡村振兴学院与平舆县、正阳县政府合作招生349 人。广播电视大学转型更名为开放大学,同时增挂“驻马店老年大学”牌子,开展社区教育、老年教育和社会培训。开展职业鉴定,学院顺利通过职业鉴定中心的申报工作,完成第一批认定 4062 人次的持证工作等相关事项。(王宇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