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 院
【概况】 2022 年,全市法院共受理各类案件 159939 件,审执结 151441 件。 其 中, 审 结 刑 事 案 件 7902 件, 审 结 民事案件 93400 件,审结行政案件 2444 件,执结各类案件46224 件。有效维护了全市社会稳定,服务全市经济发展。(李东霖)
【法院服务大局】 服务保障重大战略落地生效。主动护航绿色发展,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依法审结涉环境资源案件 545 件。优化知识产权案件管辖布局,科学指定遂平县法院受理 500 万元以下的知识产权民事案件,持续深化知识产权审判“三合一”改革,依法审结知识产权案件 560 件,倾力服务创新创造。
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践行“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依法审结涉企案件 34375 件,保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细化破产审判工作机制,与相关行业部门联合印发《关于破产重整、和解企业信用修复工作的意见》等文件,进一步规范破产案件办理。2022 年审结破产案件 14 件,8 家企业通过破产清算有序退出市场,2 家企业重整成功。坚持审慎善意文明司法,能“活封”的尽量不“死封”,全力为中小微企业纾困解难。制定实施《关于深入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服务保障企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走访企业 1000 余次,努力为企业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精准的司法服务。
防范化解重大矛盾风险。开展安全稳定“大走访大调研大排查大化解”、矛盾纠纷“六防六促”等活动,强力防范化解各类风险隐患,扎实做好安保维稳工作。妥善化解重大敏感案事件 4 件。推进金融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依法审结民间借贷、金融借款等案件 18573 件。助力农商行不良贷款集中清收行动,共审执结涉农商行贷款案件 5500 件、收回不良贷款 22.02 亿元。协助党委政府化解因问题楼盘引发的不稳定因素,妥善处置相关案件 1350 件。(李东霖)
【刑事审判】 依法严惩渗透颠覆破坏、宣扬恐怖主义等犯罪,坚决捍卫国家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严厉打击恶性暴力刑事犯罪,依法审结严重暴力、多发性侵财、黄赌毒等犯罪案件 1054 件 1337 人,其中,判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等 178 人。贯彻实施《反有组织犯罪法》,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依法审结涉黑恶案件 22 件 154 人,清缴黑恶财产 782.9 万元。开展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审结养老诈骗犯罪 9 件 83 人,退赃退赔 55.69 万元,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坚持从源头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积极参与“断卡”行动,审结一审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案件 141 件502 人、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案件 325 件 563 人。持续保持反腐败高压态势,健全刑事诉讼与监察调查程序衔接机制,审结贪污、受贿等职务犯罪案件 52 件 66 人。(李东霖)
【行政审判】 支持监督依法行政,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支持行政审判工作的意见》,向市人大常委会专题汇报行政审判工作,逐项落实审议意见。与当地政府联合成立行政争议协调化解中心,助推行政争议源头治理,2022 年全市法院新收一审行政案件 1414 件。深化司法与行政良性互动,成立市法院联络处,健全完善府院联动工作机制,首批纳入府院联动清理范围的 32 件涉党政机关执行案件全部履行完毕,执行到位 1668.39 万,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上升至76%,有效维护了诚信政府、法治政府形象。 (李东霖)
【为民司法】 强化“一站式”诉讼服务。严格落实立案登记制,稳步推进“当场立、自助立、网上立、就近立”,当场立案率 98%。健全完善立体化诉讼服务渠道,强力推行诉讼缴费、保全、送达“一网通办”,调解、速裁、快审“一站解纷”,律师进入法院“一码通行”,在线提供各种涉诉证明,努力实现纠纷“一站式接收、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发挥 12368 诉讼“总客服”作用,接听案件查询、诉讼咨询等 43880 人次,让咨询热线传递司法温度。实质化解涉诉信访矛盾。学习贯彻《信访工作条例》,畅通线上线下信访渠道,坚持“来访必录、有访必理、首办负责、一办到底”。建立健全院庭长常态化接访、信访案件评查、信访案件有错必纠等工作机制,对群众来信来访、网上信访、举报投诉等多渠道受理的案(事)件集中处理,市法院院领导接待群众来访案件 1288 件,当场释明、化解 981 件。开展重复信访积案化解专项行动,成功化解积案 170 件,如期完成目标任务,党的二十大期间,没有发生来自驻马店法院的信访干扰因素。致力满足多元司法需求。常态化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公开承诺爱民服务措施 10 项,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开展“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活动,持续推进“人民法院调解平台”进乡村、进社区、进网格,线上分流案件 46111 件,调解成功 26534 件。全面落实普法责任,开展“法律六进”活动 275 场次,受教育人员 1.8 万余人次。用好用活司法建议,针对社会治理薄弱环节发送司法建议 38 份,帮助有关单位堵塞管理漏洞。(李东霖)
【人权保障】 深入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对 120 名被告人依法判处缓刑、管制或免予刑事处罚。依法审结减刑、假释案件 1449 件,准予暂予监外执行案件 41 件,促进罪犯改过自新。坚持双向保护、特殊保护,依法审结涉未成年人刑事案件 340 件 392 人,严格落实家庭教育促进法,开展“司法护苗”等活动 53 次,加强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推进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为没有指定辩护人的被告人指定辩护律师,切实保障被告人合法权益。(李东霖)
【司法改革】 完善案件监督管理机制。健全完善审判运行态势周分析、月讲评制度,每月组织召开执法办案推进会,分析点评质效指标,评选“办案标兵”,并积极推行类案推送、强制检索,着力提升案件审判质效。不断压实院庭长监管职责,发挥院庭长办难案的示范效应,入额院领导带头办案 4840 件 ;制定实施《“四类案件”监督管理实施细则(试行 )》,持续健全完善“四类案件”监管机制,纳入监管4500 件,确保院庭长监督不缺位、不越位、可追溯。深化诉讼制度改革。扎实开展审级职能定位改革试点,持续增强定分止争、案结事了能力,促使案件事实、法律争议在两审之内实质解决。深化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严格落实庭前会议、非法证据排除、“四类人员”出庭、认罪认罚从宽等制度,以程序公正保障实体公正。不断深化“分调裁审”机制改革,37646 件案件通过速裁快审结案,简易程序适用率达 86.21%,让司法更加公正高效。强化司法公开。做好司法公开,进一步规范和加大审判流程信息、裁判文书、执行信息、庭审公开四大平台应用,全市法院裁判文书上网34184 份、中国庭审公开网直播庭审 21643 场次,累计观看量167 万余人次,让公平正义经得起围观。常态化开展“万人旁听百场庭审”活动,邀请 1.2 万余名群众现场或网上旁听庭审 300 余场次,让更多群众参与司法、监督司法、满意司法。优化智慧法院建设。强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司法实践深度融合,围绕“办案提速”,深化“移动微法院”、电子卷宗随案同步生成、一键归档等应用,2022 年网上立案 19904件、网上缴费 88440 笔、网上开庭 12003 件、使用电子送达488371 次,保障审判工作高效运行。围绕“办案提质”,实现类案智能推送系统在刑事、民事、行政三大审判领域全覆盖,助力法官精准适用法律。围绕“审判监管”,对案件办理全程留痕、对办案流程自动监管,以智能化手段做实内部监督。(李东霖)
【法院队伍建设】 开展“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认真组织干部能力作风集中学习研讨,开展各类学习培训 46 期,培训干警 3900 余人次。围绕防止干预司法“三个规定”,审判执行,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案件,涉诉信访,执行不规范和营商环境等六个方面,集中整治突出问题 37 个,推动顽瘴痼疾整治常态化,有效形成了抓作风促工作、抓工作强作风的良性循环。持续正风肃纪反腐。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常态化开展智能审务督察 25 次,坚决防止“四风”问题反弹回潮。坚持问题线索“月报告、零报告”制度,全市法院干警通过“三个规定”平台参与填报12500 余次。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坚持纪挺法前,积极支持配合派驻纪检组履行职责,2022 年,对 26 名干警给予党纪政务处分。(李东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