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畜牧业生产体制开始转变,实行“国营、集体、个体”一起上,形成各种经济成分参与发展畜牧业生产的格局。1978年,全区大牲畜年底存栏64.75万头,其中牛存栏38.3万头、马存栏8.49万头、驴存栏12.64万头,骡存栏5.32万头;猪存栏164.08万头,猪出栏76.45万头;山绵羊存栏96.96万只,山绵羊出栏11.16万只。到1985年底,全区大牲畜年底存栏112.39万头,其中牛存栏81.05万头、马存栏9.22万头,驴存栏17.66万头、骡存栏4.46万头;猪存栏达到122.7万头,猪出栏达到59.79万头;山绵羊存栏达到69.01万只,山绵羊出栏达到30.11万只。
198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决定取消生猪派养派购,实行自由上市、自由交易、随行就市、按质论价,并取消多数畜产品的统一定价。畜产品流通体制的改革,活跃了全区城乡肉、禽、蛋市场,形成多种经济成分、多条流通渠道、多种经营方式共同发展的新局面,畜产品生产加快向商品化、专业化、社会化发展。
20世纪90年代,全区畜牧业进入商品经济发展的新阶段,畜牧业开始得到长足发展,畜禽存栏量稳步增加。1998年,首次实现在全省18个地(市)中排名第一位,此后一直保持。
1999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农业部《关于加快畜牧业发展的意见》,提出稳定发展生猪和禽蛋生产,加快发展牛羊肉和禽肉生产,突出发展奶类和羊毛生产;加快改变养殖方式,大力调整、优化畜牧业结构和布局,加强良种繁育、饲料生产和疫病防治体系建设,提高生产效率、经济效益和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同时国家制定一系列促进畜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促进全区畜牧业整体素质的提高,畜牧业生产逐步由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畜产品生产逐步向优势区域集中,产业整合速度加快。全区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由1987年的10%、1993年的25.34%提高到2000年的38.1%,畜牧业发展成为全区农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
进入21世纪,全市畜牧业一直发展,但波动较大。2007年,受前几年生猪价格过低及2006年以来饲养成本上升和部分地区发生猪蓝耳病疫情等因素的影响,全国生猪生产出现下滑,造成连续几个月猪肉供应偏紧,价格出现较大幅度上涨。全市肉产量达到67.2万吨,位居全省第一。
2011年,全市年畜牧业总产值达到245亿元,畜牧业总产值和肉类总产量均位居全省第一位,禽蛋总产量位居全省第二位,生猪、肉牛、家禽、肉羊饲养量分别位居全省第一、二、二、四位。全市有9个国家级生猪调出大县,分别是正阳县、西平县、遂平县、汝南县、新蔡县、确山县、上蔡县、平舆县、泌阳县;有2个国家级肉牛生产大县,分别是泌阳县、确山县。
2012年,全市畜牧业克服畜禽价格波动等不利因素影响,畜产品价格持续回升,生产形势不断好转,保持平稳发展态势。全市肉类总产量83.21万吨,同比增长4.37%;禽蛋产量33.12万吨,同比增长3.49%;奶类产量7.21万吨,同比增长3.68%。
第一章 畜禽品种
第一节 地方畜禽品种资源
一、泌阳驴
泌阳驴是中国优良中型驴种之一,因产地以泌阳为中心而得名。因其眼嘴周围和腹部为粉白色,故又称“三白驴”,素有“泌阳驴,缎子黑,粉鼻眼白肚皮”的称誉。泌阳驴体格大,姿态健美,头直颈长,大眼大口大鼻,肩直背长,肌肉丰满,四肢端正,筋明腱显,蹄质坚实,强健有力,性情活泼,役用长久,饲养简单,抗病性和适应性强,遗传性稳定。公驴性情悍威,母驴性情温驯,一般体重300~350千克。泌阳驴是中国优良的畜禽品种资源,被列入国家品种志,对改良小毛驴和配军骡曾起过较大的作用。泌阳种畜场是泌阳驴品种资源的重点保护单位,泌阳驴在主产区的饲养数量常年保持在2万头以上,泌阳县泌水镇是河南省最大的驴交易集散地。
二、正阳三黄鸡
正阳三黄鸡属蛋肉兼用品种,具有黄喙、黄羽、黄脚的三黄特征,体格中等,耐粗饲,适应性强,抗病力强,产蛋多,肉质鲜美。主要分布在正阳、汝南、确山3县交界一带,方圆百余里29个乡镇的文殊河流域。其许多稳定遗传的经济性状,是培育和创造中国新鸡种的宝贵基因库,有重要的保存利用及科学研究价值,适合培育机械化笼养蛋肉兼用型良种鸡。受机器孵化的影响和外来鸡苗的冲击,20世纪90年代,正阳三黄鸡的饲养量呈下降趋势,常年存栏在20万只左右。进入21世纪,由于当地政府重视和扶持,采取市场化保种运作模式,正阳三黄鸡由2006年种群不足2000只,处于品种濒危阶段,扩大到2012年存种鸡群3万套、3个品系、80个家系,系谱资料齐全的庞大种群,正阳三黄鸡品种得以保护和利用。
三、确山黑猪
确山黑猪是河南省地方优良品种。主产区位于确山县竹沟镇及周边10多个山区乡镇,是在交通比较闭塞的山地丘陵区育成的。1982年发现,1984年正式命名,1987年驻马店地区畜牧兽医总站与河南省农科院联合对确山黑猪进行屠宰测定。确山黑猪具有产仔多、耐粗饲、母性好、肉质优良等特性。生长发育较快,在粗放条件下,8月龄体重达90千克。繁殖性能好,母猪窝平均产仔12.05头,瘦肉率48%~50%,用其做母本与瘦肉型品种杂交后,能获得显著的杂交效果,具有极大的保种和开发利用价值。由于外来瘦肉型品种猪的冲击,黑猪的市场销路不好,群众普遍不愿意养黑猪,确山黑猪的饲养量逐年下降,常年存栏在1万头左右,迫切需要加强保护。截至2011年底,确山黑猪中心产区的养殖场户为30多户,公猪存栏11头,母猪80头。2012年3月,“确山黑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正式获得国家商标局批准。2012年6月上旬,确山县畜牧主管部门再次对全县确山黑猪资源进行摸底调查,全县饲养确山黑猪的规模养殖场发展到12个,饲养确山黑猪的养猪户发展到100多户,全县确山黑猪存栏数量约2000头,其中公猪20头、母猪20O多头。但具有60%~70%确山黑猪血统的较纯种母猪仅存近30头、种公猪5头。
四、西平“953”巨型高产长毛兔
1987~1997年,西平县畜牧技术人员与河南农业大学、郑州牧专和河南省农科院专家教授历经10年,培育出毛兔新品系——西平
长毛兔,又称“953”巨型高产长毛兔。1997年通过全国家兔育种委员会的评审鉴定。该品种具有遗传性能稳定,适应中国内地饲养特性,同时体形大、产毛量高。生产性能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成年兔平均体重5386.2克,只兔年均产毛量1805克,粗毛率11.7%,窝产活仔7.26只,料毛比43∶1。西平长毛兔的饲养量随着兔毛市场行情变动较大,但总体呈增多趋势,“953”巨型高产长毛兔2002年经国家工商总局注册,2009年被纳入国家遗传资源名录库。截至2012年,西平县“953”长毛兔核心种兔场2个,保种公兔500只,繁殖母兔6000只,繁育专业户360户,生产群15万只,全县存栏“953”长毛兔120万只。
五、夏南牛
夏南牛是河南省畜禽改良站和泌阳县畜牧局联合攻关,历经21年培育成的中国第一个专门化肉牛新品种。项目主持人祁兴磊。该品种以法国夏洛来牛为父本,以中国地方良种南阳牛为母本,经导入杂交、横交固定和自群繁育3个阶段培育而成。2007年1月8日在原产地河南省泌阳县通过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牛专业委员会审定。2007年5月15日在北京通过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的审定。2007年6月16日,国家农业部发布第878号公告,宣告中国第一个肉牛品种——夏南牛诞生。夏南牛耐粗饲,适应性强,舍饲、放牧均可,在黄淮流域及以北的农区、半农半牧区都能饲养,具有生长发育快、易育肥的特点。夏南牛产肉率高,肉质好,适宜生产优质牛肉和高档牛肉,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夏南牛毛色纯正,以浅黄、米黄色居多。成年牛结构匀称,体躯呈长方形,胸深而宽,肋圆,背腰平直,尻部长、宽、平、直,肌肉丰满,四肢粗壮。体质健壮,抗逆性强,性情温顺,耐粗饲,食量大,采食速度快,易肥育,耐寒冷,耐热性能稍差。夏南牛公、母牛平均初生重分别为38千克、37千克,成年公、母牛体重可达850千克、600千克。体重为250千克左右的育成牛,180天育肥期内平均日增重1.4千克以上;体重400千克左右的架子公牛,90天育肥期内,平均日增重2千克以上。未经育肥的18月龄公牛屠宰率60.13%,净肉率48.84%,眼肌面积117.7平方厘米,熟肉率58.66%,肌肉剪切力值2.61,肉骨比4.81∶1,优质肉切块率38.37%,高档牛肉率14.35%。
2010年底,夏南牛在原产地泌阳县存栏35.2万头,全县有年出栏100头优质肉牛的养殖场146个,其中年出栏1000头以上的24个。周边的唐河、社旗、方城、桐柏、确山、遂平等县饲养量15万头以上。建有泌阳县夏南牛研究推广中心、夏南牛原种场、夏南牛纯种繁育场各1个,夏南牛推广中心站10个,年纯种繁育夏南牛15万头以上,可向全国提供纯种夏南牛种公牛40头、母牛6万头、夏南牛冻精20万剂。
2012年,夏南牛共存栏46万头。
第二节 饲养品种
一、牛
全市饲养牛的品种属南阳牛品系,因自然和社会条件不同,又形成具有地区差异性的不同类群,泌阳、确山、遂平、西平等县的黄牛,体格大,毛色一致,以黄、红黄和水白色居多。新蔡、汝南、正阳、平舆等县的黄牛个体较小、毛色较为混杂,具有典型役用牛体型。确山县西部、泌阳县东南部、遂平县西南部等由于交通闭塞,多山岗丘陵,为役用需要长期选留形成体格小、四肢短而粗壮黄牛体型特征。20世纪90年代随着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黄牛的役用价值逐步丧失,品种从役用方向向肉用方向发展,全区陆续从国外引入的肉牛品种冻精有夏洛来牛、西门塔尔牛、利木赞牛、红安格斯牛和皮尔蒙特牛等,通过冷配杂交改良,本地牛在生长速度和个体重方面得到较快发展。经过多年推广肉牛冷精配种改良,役肉兼用杂交品种越来越多,育肥牛18~24月龄出栏,体重达500千克以上。
奶牛以中国黑白花品种为主,经过多年用荷斯坦良种奶牛改良,产奶量有明显提高,成年母牛平均年产量达到3500千克,优秀个体年产量可达到6000千克。
2007年泌阳县畜牧局技术人员,在省、市畜牧部门大力支持下,培育出中国第一个肉牛品种——夏南牛,逐步成为农户饲养的主要品种。
二、猪
区内传统饲养本地黑猪,全身皮毛纯黑色,耐粗饲,抗病力强,饲养12~15月体重达到60千克。全市陆续从国外引入以下几个品种:
大白猪(大约克夏猪),大约克夏猪是英国在18世纪育成的,是世界上著名的瘦肉型猪种,引入中国后经过多年驯化,已经有较好的适应性。其主要优点是生产速度快、饲料报酬高、产仔数多、胴体瘦肉率高。大约克猪种在杂交利用上主要用作母本,长白猪作父本生产长×大或大×长二元杂交母猪,作为规模化猪场的基础母本。
长白猪,长白猪原产于丹麦,是世界上著名的瘦肉型猪种之一。其主要优点是产仔多,生长发育快,节省饲料,胴体瘦肉率高等,但抗逆性差,对营养要求较高。在养猪生产中,用长白猪作为三元杂交(杜×长×大)猪的第一父本或第一母本。即常用长白猪作父本,大约克猪作母本生产长×大二元杂种母猪。
杜洛克猪,杜洛克猪原产美国新泽西州。因为皮毛棕红俗称“红毛猪”。其主要特点:体质健壮、抗逆性强、生长速度快、饲料利用率高、胴体瘦肉率高、肉质较好。是三元杂交组合的最优终端父本。规模化猪场多将其作为三元杂交猪(杜×长×大)终端父本或二元杂交猪父本。
汉普夏猪,汉普夏猪原产于美国,是美国分布最广的猪种之一,主要特点是生长发育较快,抗逆性较强,饲料利用率、胴体瘦肉率较高,但产仔数量较少。常用汉普夏猪作父本,与其他杂种母猪进行杂交,生产三品种杂交组合猪,汝南县外贸猪场曾有部分引入,但数量不大。
农户散养猪的品种普遍以本地猪为母本、以外来猪为父本,开展经济杂交利用,逐步提高本地猪的生长发育速度和个体重。1990年后,农村散养猪已经普遍实现杂交更新,呈现良杂化,基本见不到黑猪和地方品种黑猪的遗传特征,规模猪场普遍采用杜长大三元杂交模式生产商品猪,本地品种猪逐渐失去应用市场。
正阳县种猪场是国家最早的重点种猪场之一,在外来品种引进上长期积极探索,20世纪60年代引进大约克夏,70年代引进丹麦长白、美国杜洛克,80年代引进汉普夏,90年代引进皮特兰等优质良种猪进行杂交改良。饲养商品种均为二元或三元杂交品种,大部分是白色猪,也有少数花色,160日龄体重达90千克。
三、羊
饲养品种有本地槐山羊、萨能奶山羊、大脂尾羊、小脂尾绵羊,均为白色。1991年以后,先后引进波尔山羊和南江黄羊。2000年,区内肉羊多数为本地槐山羊和波尔羊杂交品种。杂交羊360日龄时,公羊体重可达30千克,母羊可达21千克,绵羊平均达48千克。奶山羊年产奶600千克。截至2012年,市内山羊饲养品种以波尔山羊和波尔羊杂交品种较多。
四、鸡
传统饲养本地柴鸡和三黄鸡(黄嘴、黄腿、黄毛)。柴鸡羽色黄、白、黑、麻、褐均有,成年鸡体重1.3~1.5千克,母鸡年产蛋90~100枚,平均蛋重45克。家禽的品种随着农村孵化方式的改变,由原来的传统母鸡抱窝转变为土炕、机器孵化,向外来“快大型”、专业化方向发展。20世纪80年代先后引进来航鸡、星杂288、海赛克斯、罗斯、京白II系、星杂579,罗曼、海兰、伊莎B380等蛋鸡品种。引进星布罗、红布罗、海布罗、艾维因、AA等肉鸡品种。2012年底,全市蛋鸡品种规模养殖户饲养主要是艾维因白羽肉鸡和三黄鸡杂交品种,前者50日龄体重达2千克,后者75日龄达2.5千克。广大散养户主要饲养本地土鸡与良种鸡杂交品种。
五、鸭
传统品种是本地麻鸭。1985年引进康贝蛋鸭,120日龄开产,500日龄产蛋280枚,蛋重73克。1990年引进樱桃谷肉鸭,50日龄体重达3千克。
六、鹅
饲养量很少。主要品种是本地白鹅,另有少量雁鹅和狮头鹅。
七、兔
传统饲养家兔(短毛兔)和安哥拉(长毛兔)。20世纪70年代引进日本大白兔、青紫兰兔。20世纪80年代引进西德长毛兔、新昌毛兔、日本毛兔和獭兔。1985~1986年为历史少见的长毛兔饲养热,一对长毛兔价值上千元,每千克毛价240元,为引进长毛兔品种最多时期。2000年,全区饲养毛用兔和皮用兔大致各半,存栏6000多只,均为杂交品种。西平县“953”长毛兔在全市饲养量较大。
第三节 畜禽品种改良
一、牛品种改良
全区饲养牛的品种主要是黄牛和水牛,还有少量的奶牛。西部4县(西平、遂平、泌阳、确山县)丘陵山区饲养的黄牛品种个体较大,属南阳黄牛品系,东部5县(上蔡、汝南、平舆、新蔡、正阳县)饲养的黄牛个体偏小。水牛饲养主要集中在正阳和确山两县南部的几个乡。奶牛饲养主要是城郊农户分散饲养,2000年存栏近1000头。
牛的繁育除少数农户饲养种公牛开展本交配种外,主要是推广冷冻精液人工授精技术,1986年,少数乡镇配种站仍饲养有种公牛开展配种业务。随着牛人工授精技术的推广普及,乡镇配种站逐步演变成了人工授精站,个体冷配户也逐步增多,牛人工授精技术首先用南阳黄牛与本地母牛杂交,增大母牛个体,减少难产发生率,然后再用肉用品种牛夏洛来、西门塔尔、利木赞等冻精杂交,提高肉用性能,1990年以后除育种目的外基本不再使用南阳黄牛冻精。同时开展民间种公牛的鉴定工作,淘汰不合格种公牛,为冷配工作开展扫清了障碍。
为推广牛人工授精技术,不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根据适龄母牛存栏量,各地乡镇政府按地亩收取资金或从财政拨出专款,对冷配改良员进行全额或差额补贴,调动了改良员工作积极性和养牛户采用冷配的积极性。1990年,新蔡、确山、汝南、正阳、泌阳冷配超万头,全区有20个乡超千头,到1994年,黄牛连片改良的乡已达到50%以上,泌阳、确山、新蔡、遂平黄改肉超过4万头,泌阳达到5.4万头。地区畜牧站1989年购买液氮机,年产液氮3万多立升,保证了全区液氮供应。从外地购买冷冻精液,平价或优惠供应给各县、乡改良站点。各级财政都对黄牛改良进行资金倾斜,多方投资建设黄牛改良站点,新蔡县利用黄开资金建设改良站点20多个,1996年建起了新蔡种公牛站,饲养西门塔尔种公牛4头。1996年地区成立畜禽改良站,各县也都成立相应的机构。多次召开黄牛改良现场会,通过实际观看改良效果,增强各级搞黄牛改良的信心,分别于1989年7月、1990年9月、1995年7月、1996年5月、1997年11月召开了畜禽改良暨黄牛改良现场会,1995年12月全省黄牛改良工作座谈会在驻马店地区召开。冷配网点由1986年的不到100个发展到2000年的505个,冷配牛数量也由7.68万头增加到60万头,牛的良种覆盖率达到53%。泌阳县黄牛改良多次受到省、地表彰,2000年全县改良站点达到100多个,年冷配数量达10万头以上。
2012年底全市存栏奶牛1.73万头,已发放使用良补冻精9000万剂左右,全市各县区均能免费领取的良补冻精。泌阳县肉牛存栏44.6万头,已开展良补冻精配种母牛5200头,受益农户达1300余户。牛的品种经过冷配改良逐步向大型肉用方向发展,冷配比例50%以上,牛个体产肉量达到138千克。
二、猪品种改良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主要依托4个外贸基地县西平、正阳、汝南和正阳,推广瘦肉型猪和快速养猪法,1988年开始,在河南省畜牧局支持下,每年都向社会调配优良种公母猪200头以上,还对购买良种公母猪进行补贴。1992年,全区大中型猪场达到20座,全区猪的品种在众多种猪场和规模猪场的带动下质量较高,基本实现“公猪纯种化、母猪二元杂交化、商品猪三元杂交化”。1998年,在正阳县开展猪人工授精试点和技术培训工作,猪人工授精在全区陆续开展,2000年,全区猪人工授精站点达到24个,完成猪常温人工授精3万头;全市5000头以上的种猪场达到48座,种猪场21座,年可向社会提供种猪5万多头。猪的良种率从1986年的49%提高到2000年的96%。全区猪品种质量处于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2000年全区60%以上的生猪外销,在广州、上海、武汉等大城市出现了“驻马店猪一到,其他猪不要”的现象。2012年,正阳、遂平、确山、汝南4个生猪良种补贴县补贴任务为19.2万头,种补贴资金768万元。截至年底配种母猪数为18.53万头,补资金741.2万元,完成96.5%;供精单位34个,存栏采精种公猪1733头,技术培训8587人次,受益农户37868户。猪的品种已经基本实现三元杂交化。
三、鸡品种改良
全市养鸡业除了在遂平和兴、西平二郎、新蔡栎城等部分乡镇比较集中,有一定规模外,其他都是农户分散饲养。在鸡的品种改良方面,主要抓了良种蛋肉鸡孵化推广工作。随着机器孵化的发展,农户自行养母鸡“抱窝”孵小鸡的越来越少。1988年地区和各县畜牧站配备了电孵化器,年可向社会提供75万只优良雏鸡,2000年全社会共孵化推广良种雏禽2100万羽,鸡的良种覆盖率由1987年的49%提高到2000年的73%。上蔡正大种鸡场,西平温氏集团种鸡场,确山种鸡场等祖代、父母代种鸡场和诸多的孵化厂向社会提供优质种鸡苗。
四、羊品种改良
20世纪70~80年代,区内新蔡、上蔡、西平3县与周口接壤的乡镇饲养的山羊品种为槐山羊,其他为本地山羊,全区饲养的绵羊数量较少,不到羊存栏10%。1993年,西平、平舆、上蔡、确山从外地引进莎能奶山羊杂交改良当地山羊,杂交改良2100只,泌阳、西平利用夏洛来肉用绵羊与当地绵羊进行杂交改良。1999年,全区新建种羊场4座,引进波尔山羊、小尾寒羊等良种羊3000多只。上蔡万成养殖有限公司投资1820万元建种羊场1座,存栏小尾寒羊、波尔山羊、夏洛来羊等种羊2000只,年可向社会提供商品羊、种羊1万余只。
第四节 种畜禽管理
1994年7月1,国务院《种畜禽管理条例》颁布实施,全区种畜禽管理工作自此逐步展开,随着相关配套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全区种畜禽管理工作不断完善,逐步走向法制化、正规化、科学化的管理轨道。
1996年6月,驻马店地区畜牧局成立“驻马店地区种畜禽场验收工作组”,种畜禽场验收小组负责对全区种畜禽生产的指导和种畜禽场的验收工作。对种畜禽生产经营依法实施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制度,许可证效期2~3年,每年年检1次。
1996年,国营正阳种猪场被批准为一级种猪场。
1997年,正阳外贸种猪场被批准为一级种猪场。同年,汝南外贸种猪场、汝南韩庄粮所种猪场、新蔡远大有限公司种猪场、新蔡关津种猪场、上蔡万成养殖有限公司种羊场、确山县种鸡场、上蔡金海种鸡场、驻马店地区种鸡场首批获得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首批许可证有效期1年。
1998年,泌阳外贸种猪场、确山县种猪场、汝南牧工商联合总公司种猪场、正阳粮局种猪场、正阳寒冻种猪场、汝南南天种畜有限公司种猪场、驻马店农科所种猪场、五三农场种猪场、西平外贸畜禽养殖场、西平外贸局种猪场、正阳示范种猪场、西平外贸局吕店经营处种猪场、驻马店瑞祥外贸公司种猪场、获得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是年对1997年首批办理的许可证进行重新验收换证,有效期皆为2年。
1999年,五三农场金义种猪场、新蔡鑫宝种猪场、西平土产畜产品进出口公司种兔场、汝南大华种猪场新获得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
2000年,撤销上蔡万成养殖有限公司种羊场、确山县种鸡场、驻马店市种鸡场、汝南牧工商联合总公司种猪场、西平外贸畜禽养殖场、西平外贸局种猪场、西平外贸局吕店经营处种猪场、驻马店瑞祥经贸有限公司种猪场的种畜禽生产经营资格,吊销其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
2007年,在种畜禽管理上,加强种畜禽场的资格审查,严把种畜禽生产经营行业入口关,认真开展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年度审验,加强种畜禽生产经营监管,积极维护养殖场户的利益。全市审核15家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到期企业,注销2家已经不具备种畜禽生产经营条件的种畜禽场,全市种畜禽场总数达到28个。
2010年,市畜牧局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种畜禽管理的通知》,加强管理,积极维护养殖场户的利益。2010年全市共有6个一级种畜禽场、39个二级种畜禽场(其中种猪场29个、种禽场9个、种鸭场1个)、28个种孵化场、362个改良站点、48个种公猪站。根据排查的情况进行清理整顿,共取缔了3个二级种畜禽场。
2011年,专家组严格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发证条件,认真按照种畜禽场验收标准,逐项审核查验,特别是在选址、防疫条件、引种渠道、种群规模等方面,严格要求,确保种畜禽生产质量。截至年底全市种畜禽场38个,包括5个一级种畜禽场、33个二级种畜禽场。其中种猪场29个、种鸡(鸭)场8个、种牛场1个,全部持有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并上传许可证网络管理系统。
2012年,全市有种畜禽场37个,其中一级种畜禽场5个,二级种畜禽场32个。全部持有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并上传许可证网络管理系统。年内新审批办理种猪生产许可证4个,到期换证4个,取消不符合种畜禽生产条件场8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