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国有林场
全市有四大国有林场,即位于确山县境内的薄山林场、乐山林场,位于泌阳县境内的板桥林场、马道林场。其中薄山林场为市林业局直接管理,其余林场由所在县林业主管机构管理。全市林业用地面积251582.3公顷,其中国有权属林业用地面积3.78万公顷,占全市林业用地面积的13.2%,主要集中在4个国有林场。4个国有林场共经营国有林地面积33313.33公顷,其中有林地面积30066.67公顷。全市集体权属林地面积213782.3公顷,占全市林地总面积的86.8%,林地经营权多以自留山、责任山及承包经营等形式落实到农户,树木所有权及经营权多为个人所有,有少量林地由村、组集体经营管理。
第一节 薄山林场
薄山林场位于确山县城西南20千米驻马店市与信阳市交界处,属桐柏山北部的浅山丘陵区。1954年建场,1964年与确山县黄山坡森林经营所合并。林场总面积70.13平方千米(10.52万亩)。林场为市林业局二级机构,副县级建制,设编制200人。在地域上分为两个不相连的薄山及黄山坡两部分。其中,薄山水库四周有前岗、袁庙、大岭和芦庄4个林区,面积71934亩;京广铁路两侧有黄山坡和土门2个林区,面积19533亩。薄山林场的森林资源划分为防护林、特用林和用材林3类林区。林场总面积70.13平方千米(10.52万亩),是河南省六大国有林场之一。林场为驻马店市林业局二级机构,副县级建制。场部机关设办公室、人事科、生产技术科、林政科、森林公园管理科、防火办公室、财务科、派出所;下辖芦庄、袁庙、大岭、前岗、土门、黄山坡6个营林区和木材加工厂、采伐队、茶场、松香厂和林产品经营部5个独立核算单位。2000年,有职工256人,其中干部30人(含技术干部26人)、工人175人。2012年有职工200人,其中干部45人、工人135人。离退休职工94人。
薄山林场的森林资源1978~2004年划分为防护林、特用林和用材林3类林种区。水库四周林区分为防护林,在防护林区内的主要旅游景点周围景观林为特用途林种区;黄山坡和土门2林区以生产木材为主,属用材林种区。2004年后薄山林场森林资源全部划归为国家级生态公益林区。
薄山林场近年来坚持科教兴场战略,1981~1991年协助河南农业大学在薄山林场进行“森林持续利用研究”,获河南省1993年科学进步三等奖;1986~1996年协助河南省林科所在薄山林场进行的“楸树丰产技术研究”课题、“楸螟生物特征及防治研究”获林业部1992年科学进步三等奖,获河南省1993年星火三等奖,1993年被评为河南省十佳国营林场。
一、林区资源
薄山林场位于水库四周林区为防护林区。在防护林区内的主要旅游景点周围栽植树木,为特用林种区,这2类森林以森林旅游、涵养水源、水土保持为主,属生态公益林;土门、黄山坡2林区以生产木材为主,属用材林区。
薄山林场地处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气候区,林区植被复杂,资源丰富。构成群落的乔灌木,以栓皮栎、麻栎、槲栎、青冈栎、刺槐、山榆等落叶树种居多,主要经济树种有板栗、山楂、乌桕、猕猴桃、柿树、核桃,以及珍贵的杜仲、喜树、五加、玉兰等。建场后引进的马尾松、杉木逐渐显示生长优势,成为主要经营树种。另外,林区还广泛分布着野菊花、桔梗、灵芝、血参、柴胡、元胡等众多药用植物。野生动物资源也十分丰富,有草鹿、雉鸡、野猪、野山羊、狐狸、果子狸、貉、獾等。
二、林木生产
薄山林场建场长期坚持以营林为基础的方针,大力开展人工造林,森林面积不断扩大,森林资源持续增长。活立木蓄积量和森林覆被率有1964年的4.5万立方米、42.8%,提高到1980年的16万立方米、65.1%,1993年的35万立方米、82%,活立木价值达1亿元,是建场后国家总投资的15倍。到2000年,全场经营面积9.1万亩(“75·8”洪水后,水库加固工程提高蓄水位,林场面积比建场初期减少1万多亩),其中森林面积7.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85%,有活立木蓄积量33万立方米,年生长量1.8万立方米,每亩平均蓄积量5立方米,植物分布846种。2012年蓄积量64.5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97%,活立木价值达1亿万元之多,是建场以来国家总投资的15倍。
三、多种经营及旅游发展
多年来,薄山林场从实际出发,形式多样地发展多种经营。林场直接兴办重点项目,先后兴建茶场、木材加工厂、林工商公司、松香加工厂,产值由1986年的50万元增加到2000年的180万元。林场收入由1986年的4万元提高到2000年的30万元。发挥林区的自然优势和职能作用,在搞好营林生产的同时,利用灌木条子、水塘、土地、枝柴、矿藏等优势,大力发展种植、养殖、加工等不同形式的经济实体,活跃林区经济。
1992年10月,林业部批准建立薄山国家森林公园,批准建园面积9.2万亩。经过几年的建设,先后投资100余万元,完成湖心岛、毛竹园2个主要景区的仿古大门、观景阁、迎曦亭、竹排桥、蘑菇亭、花岗石牌坊、董家岭饭庄、水浒楼项目建设,部分旅游路标、垃圾箱等相继设置。并引种200多种木本植物,在湖心岛建立薄山森林植物标本园。到2000年,林场旅游收入近20万元,同时安置20多人就业。2004年与薄山水库联合,成立薄山风景区旅游联合经营部,到2012年林场安置职工30多人,收入30多万元。
四、基础设施建设
薄山林场地处偏远山区,林区人员流动量大,周围村庄多,林木管护难度大。为此,林场采取多种措施,搞好资源的管护工作。从护林人员的组织建设到固定设施建设,林场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1986年护林员48名,护林点17处;2000年护林员96名,护林点23处。护林点住房由原来的草房全部改建为砖瓦房。到2012年林场建成林点23处,安置护林员96人,林场基础建设粗具规模,全场住房436间,8720平方米。其中:1989年建林场办公楼1 座、500平方米,1998年建林业公安派出所办公楼1座、300平方米。有瞭望台3座、汽车(船)5辆、风力灭火机23部、高倍望远镜3架,同时开挖3万米防火道。
第二节 乐山林场
1957年,乐山林场建场,经营面积6733公顷,其中林业用地6193.3公顷,有林面积3460公顷,活立木蓄积量12.8万立方米。下设5个营林区:北泉林区、高峰林区、平顶山林区、油坊沟林区、拜台林区,其中省级公益林9.3万亩。乐山林场处于驿城区与确山县之间,场部北泉寺南距确山县城约7千米,北离驻马店市约9千米。南部与确山县瓦岗乡、三里河乡、竹沟镇相连,北部东部与驿城区蚁蜂乡、胡庙乡、朱古洞乡接壤,南北长12千米,东西长10千米。地理坐标介于北纬32°48′~32°55′,东经113°50′~113°57′之间。
一、林场资源
林场处于桐柏山东北部,东西走向,山势东北陡峭,西南徐缓。其自然条件优越,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森林以阔叶天然次生林为主,人工林以马尾松、栎类为主。林木蓄积量22万立方米,植物资源丰富,各种树木200余种。主要山峰有大乐山、小乐山、老虎山、平顶山、三架山等,最高海拔813米。乔木树种主要有马尾松、麻栎、栓皮栎、槲栎、泡桐、合欢、臭椿、山核桃、柿、山桃、黄连木、千金榆、枫杨、化香、侧柏等;灌木树种主要有野山楂、荆条、胡枝子、酸枣、盐肤木等;草本植物主要有黄背草、羊胡子草、茅草、蕨类、蒿类等;藤本植物主要有山葡萄、葛藤等;引种栽培树种主要有杉木、马褂木、湿地松、火炬松等。森林公园内动物资源丰富。走兽类有野猪、果子狸、野山羊、狐狸、野兔、刺猬、松鼠等;爬行类有王锦蛇、草游蛇、翠青蛇、伪蝮蛇、蜥蜴、壁虎、蝙蝠等;飞禽有山鹰、山雀、画眉、雕、鹌鹑、乌鸦、喜鹊、百灵、夜莺、杜鹃、风头鸟、黄鹂、猫头鹰、雏鸡等;两栖类有中华大蟾蜍、金钱蛙、黑斑蛙等。
二、林木生产
乐山林场建场时选择主栽树种为黑松和侧柏,生长缓慢、价值较低,林场生产经营状况不佳。1981年以后,该场坚持以林业为主、多种经营的方针,积极推行林场改革,走出一条开发和利用林区资源振兴林场经济的新路子。1982年底重建油坊沟林区、高峰林区群马山营林点,及平顶山林区黄庄林点、北泉林区蒋庄要点、三架山林区营林点。在省林科所支持下,营造油坊沟林区泡桐实验林、高峰林区国外松种子园、群马山林点荒山大造林及平顶山林区黄庄营林点、大尖山周边大造林。1987年,林场利用北泉天然泉水资源建立北泉饮料厂,生产汽水、麦饭石,安置林场职工28人。1988年,乐山林场经营总面积10.2万亩,有林地面积4547公顷,活立木总蓄积18万立方米;在职职工122人,离退休职工52人。乐山林场正式定为副科级规格,编制100名,乐山林场由原来的全额供给改为差额补贴。1989年实现产值8万元,利税2万元。1992年11 月24日,经围家林业部批准建立国家级森林公园,公园内以“北泉寺”“老乐山”两大景区闻名省内外。
2004年在全场五大林区点播橡籽10余万斤,2005年3月场部周围种植107杨4000余株。2006年8月,解决林场退休工人养老保险问题。2008年,场长赵建峰、副场长曹永刚组织百余人的施工队,在平顶山林区10、11、12等3个林班实施中幼林抚育和低质低效林改造,共完成中幼林抚育8000亩次、低质低效林改造2200亩次。2009年高标准完成油桐新造林2775亩,退耕还林封山育林8000亩。2010年高标准完成新造林1700亩、中幼林抚育1.2万亩。2011年育苗20亩,育苗株数16万株。退耕还林封山育林1万亩,长防封山育林1.26万,新造林2700亩、中幼林抚育1.4万亩。2012年完成新造林480亩、中幼林抚育1.5万亩。森林面积不断扩大,森林资源持续增长,活立木蓄积量和森林覆盖率有实质性增长,根据2007年二类资源清查结果显示,有林地面积68200亩,森林覆盖率67%,活立木蓄积量18万立方米。
三、多种经营
乐山林场从实际出发,形式多样地发展多种经营。1988年,乐山林场创办北泉饮料厂、建材厂、香菇厂多种经营实体,以及桃园、山楂园、梨园水果基地,单位荣获省级文明单位。1992年,建立建材厂,引资建立北泉寺景区,场长杜来福荣获省级劳动模范称号。2006年3月,完成乐山林场省级公益林规划及审批,其面积9.3万亩,
第三节 板桥林场
板桥林场位于泌阳县板桥水库上游地段,距驻马店市40千米。1993年11月,河南省政府批准命名为“河南省板桥白云山省级森林公园”,挂牌对外开放旅游。森林公园建园面积15.9万亩。园内核心景区白云山,海拔983米,为全区最高峰。白云山处在南北气候过渡地带上,南北动植物在此云集生长,种类繁多,生长有原始天然次生林(栎、栗、柏、楝等),少部分人工林(松、水杉、池杉、柳杉)、经济林(桃、李、杏、榴、梨)。有高等植物55科、204种;野生动物132种,其中金钱豹、麂、银杏、香果树10余种动植物为国家级、省级重点保护物种。
一、林木生产
1986年,板桥林场总经营面积15万亩,有林地面积11万余亩,林木蓄积量22万立方米,下属5个林区。1986年,板桥林场采取“三定一保”(定人员、定地段、定数量,保证成活率85%以上)措施,完成丰产林栽植600亩、一般林栽植600亩。此后连续多年营造用材林、水土涵养林上千公顷,生产松苗、杨类苗木数百万株,年生产木材200立方米,年收入近百万元。1991年采取逐人分片包干,完成栽植740亩,荒山造林基本完成。1994年,完成造林1590亩,其中速生丰产林1490亩、经济林100亩。是年开始林种结构逐步调整,由单一用材林向多林种型转变。1995年完成速生林造林3500亩、经济林500亩,完成野生板栗嫁接实验500亩。1998年,完成造林3000亩,建成河南省林业科技推广项目——经济林确红栗实验园,通过省级验收,被省林业厅授予林业科技推广先进单位称号,当年完成野性板栗嫁接2万余株。2000年,全场经营林地总面积18.6万亩,其中林业用地18.5万亩、非林业用地0.1万亩。全场活立木蓄积量46万立方米。是年完成片状直播900亩。2002年完成股份制整地8000亩,完成退耕还林2235亩。2005年完成荒山绿化和林植造林3000亩。2009至2012年共计完成荒山绿化及补植造林4.6万亩。2012年全场经营林地总面积19.2万亩,其中林业用地19万亩、非林业用地2000亩。全场活立木蓄积量46.09万立方米,林业总产值达到1258万元。
二、多种经营
1989年起,实行目标管理,签订责任书,层层承包。1991年针对板桥水库复建蓄水耕地减少情况,发展多种经营、有奖销售木材,并将工作重点由荒山造林转向护林。1992年组织职工种植香菇,形成种植香菇基地。1993年引进资金40余万元,建木材加工厂,利用次等木材批量加工牛槽,销路看好。1994年林种结构逐步调整,由单一用材林向多林种型转变。建氨化饲料厂,利用氨化饲料养牛,当年出售育肥牛30头。1995年推行“1151”项目(即场有1个企业、林区有1群牛、职工每人每户均5头牛、年底户收入1万元),全场养牛135头,养羊近千只。1997年全场完成产值105万元,实现利润40万元。1998年木材销售100余万元。1999年,通过国家第三次森林资源普查,森林覆盖率为86.4%。2000年春,与北京林科院、北京林业大学合作,在杨庄林区建起优质桃园100亩,营造板栗经济3000亩。2000年后,林场通过对外承包,林业、牧业综合开发,争取上级政策性资金扶持等措施,使全场收入逐年增加,至2003年,经营总面积达到18.6万亩,总收入达200万元。2004年林场抢抓国家生态建设机遇,成功转型为生态公益型林场,界定国家重点公益林14.3万亩,省级公益林3.92万亩。2005年禁伐后,由原来的采伐转为以植树造林、幼林抚育,防火管护为主的生态建设。2006~2007年累计荒山造林2.1万亩。2008年建设生物防火林带52千米。2009年对经营范围进行多次准确的确权定界,为泌阳县林权制度改革打下坚实基础。2010~2012年高标准完成国家中幼林抚育工程累计7.1万亩。
三、育苗
1986年,板桥林场完成育苗52亩,生产规格苗290万株,主要树种为松树和杨树。1991年完成育苗61亩,生产规格苗58万株,既满足本场造林需要,又向社会提供商品苗木。随后每年育苗均在50亩左右,生产规格苗200万株。2000年完成育苗200亩,生产规格苗500万株。至2005年,每年育苗均保持在200亩左右,为社会提供优质苗木。2006至2012年,全场共完成各类育苗650亩,生产各类苗木840万株。
四、幼苗抚育
1986年,板桥林场投资6000元,指派专业技术人员负责,完成中幼苗抚育4200亩。1991年采取多方投资形式,完成抚育6000亩。1998年进行化学除草剂实验,加大修枝抚育力度,完成抚育1.2万亩。1999年完成修枝抚育600亩。至2005年,林场每年修枝抚育幼苗均在6000亩以上。2010~2012年完成国家级中幼林抚育工程累计7.1万亩。2011年10月11日,河南省国家森林抚育试点工作现场会在泌阳县召开。省林业厅、驻马店市政府、市林业局、泌阳县政府、县林业局,以及14个市林业局62国有林场分管领导和技术人员150余人参加会议,现场参观板桥林场国家森林抚育示范点1078亩中幼林抚育区和900亩低产林更新区。
五、低产林改造和间伐
1986年,板桥林场伐木集材销售分别专人负责,伐运及时、销路畅通,完成间伐750亩,低产林改造510亩。1991年经省林业厅批准间伐180亩,低产林改造190亩,共生产木材765立方米。1995年完成低产林改造390亩,生产木材1800立方米。1998年完成间伐和低产林改造任务,生产木材3000立方米,价值90万元。1999年完成间伐和低产林改造3000亩,生产木材3600立方米、枝柴250万千克,价值100余万元,为社会提供大量香菇种植原料。2000年改变生产与销售脱节情况,实行公开投标制度。2002~2005年,核减木材生产计划,采取采伐抚育相结合的间伐,自伐自销。2005年底林场实行全面禁伐。
六、护林防火
1986年起,板桥林场实行防火责任制,制定防火公约,分片包干,在主要进出路口设立检查站,入山登记出山销号,严格控制进山火源。修建防火道、设瞭望台。1991年制定巡回检查制度、入山等级制度、火源管理制度。利用生物与化学相结合,防治病虫害7700亩。1995年建森林消防队,制订平时生产、定时训练、以劳养武、劳武结合、高火险期严阵以待的防范措施,受到上级表彰,获省林业厅3万元奖励。1997年与相邻行政村建起群防联络网。1998年加强对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彻底消除森林的“无烟火灾”。更新通信设备,实现森林消防队三级达标,通过林业部、省林业厅验收。至2002年,实现连续8年无火灾。2005年建病虫害监测网点,护林防火经验在豫鄂2省9县推广。至2010年森林防火工作实现连续5年无火情目标,荣获豫鄂两省9县(市)区护林防火指挥部护林防火先进单位,驻马店市护林防火先进单位和泌阳县护林防火指挥部“护林防火模范单位”称号。森林病虫害防治,建立森林病虫害监测网站1个,建立监测点6个。
第四节 马道林场
一、林业发展
马道林场位于泌阳县东南部,与桐柏县接壤,地理位置介于北纬32°34'~32°45',东经113°24'~113°35'之间。1959年建场,隶属泌阳县政府管理,经营总面积7425公顷,有林地面积7309公顷,活立木总蓄积3.5万立方米。
林场下辖黑石山、庙街、马道、条山、义和寨、转山6个林区和公安派出所、森林公园、植物园、森防站、苗圃场、木业公司、营林队。场部设办公室、规划设计室、财务股、生产股、人事股、林政股。在职职工210人,离退休职工65人。林场处于桐柏北侧余脉,海拔在200~600米之间,最高峰义和寨603米。自然条件优越,野生动植物资源和地下矿产资源丰富,森林以麻栎、马尾松、火炬松为主。
1997年马道林场经省林业厅批准建立铜山省级森林公园,面积7309公顷。2002年经国家林业局批准建立铜山湖国家森林公园,面积1996公顷。林场自此开始逐步走向生态经营之路。2006年,马道林场10.96万亩山林全部被划为河南省首批重点生态公益林。2009年,马道林场火炬松采种基地被批准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林木良种基地,是国内长江以北唯一的火炬松良种基地,是河南省5处国家级良种基地之一。2011年9月,驻马店市火炬松研究中心在马道林场成立。2011年10月10日,河南省首届国家森林抚育试点工作现场会在马道林场召开。2012年7月,马道林场被河南省林业厅授予省生态公益林管理先进单位。2006~2012年是泌阳马道林场发展的关键时期,成功由木材生产型向生态公益性转变,经济结构和林种结构更趋合理,全场经济持续、协调、健康发展,社会和谐,林区稳定。2012年底,全场森林覆盖率达95%以上,活立木蓄积39万立方米。
鼓励职工发展家庭经济,如食用菌、花卉、苗圃、果林、木材加工等,家庭经济收入已成为全场经济增长的半壁江山,职工收入年增长15%以上。马道林场是全省最大的雪松繁育基地。2010年完成国家森林抚育补贴试点1.041万亩,获国家财政补贴141万元。
马道林场通过退耕还林、封山育林等工程,荒山已全部绿化,6年累计完成植被恢复造林、采种基地改造造林2000余亩,补植补造2万余亩。转山母树林成功晋升为国家火炬松良种基地,使马道林场继森林公园之后,又拥有一份国家级名片。2012年是改造计划的第四年,在前几年的基础上,按计划完成改造、间伐、除杂等各项任务,争取国家专项资金30万元。总投资781.62万元的国家火炬松良种基地建设项目已经河南省发改委批复。
二、森林防火与管护
马道林场管理范围内杂草多、矿点多、流动人员多,管理难度大,防火与管护形势异常严峻,在如此恶劣条件下,仍取得多年无发生一次较大森林火灾的好成绩。2006~2012年,共投入防火专项资金340万元,基础设施更趋完善。
森林管护是林场的重点工作和生存之本,按照要求,马道林场与每个护林员签订管护合同,按规定落实任务,追究责任,兑现奖罚。同时为加大管护力度,成立护林防火巡逻队,昼夜巡逻。由于管护措施得力,责任明确,林区秩序基本稳定,10.96万亩的省级重点生态公益林经验收全部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