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林业育苗
第一节 林木种子
一、种子经营
1985年,全区林木种子市场开放,形成多家经营、市场调剂余缺的局面。区内设立确山、泌阳2个种子站,有职工32人。种子经营管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管理条例》和林业部《关于加强林木种子经营管理的通知》为依据,经营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种子站经营的林木种子有板栗、软枣、棠梨、核桃、香椿、马尾松、火炬松、油桐等10余种。1995年后,区内仅有确山林木种子经营站,每年完成采种、调种5万多千克,调剂种苗60多万株。2002年12月15日《林木种苗生产、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实施以来,按照属地管理,各县区林木种苗生产、经营许可证由各县区统一办理,国有苗圃、国有林场林木种苗生产、经营许可证由市林业局统一办理。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共办理林木种苗生产、经营许可证116份,由育苗单位或个人提出申请,经审核,符合生产、经营条件的单位或个人准予发证。对取得林木种苗生产、经营许可证的单位或个人生产、经营的林木种苗出圃、调运的,进行质量抽检,符合国家标准的予以出圃、调运。造林工程项目优先使用有林木种苗生产、经营许可证的单位或个人生产、经营的、经检验合格的林木种苗。2008~2012年,在每年年初造林季节,为平衡各地种苗供应情况,通过与省种苗站和其他地市联系,开展种苗余缺调剂工作。2008年种苗调剂供苗178.7万株。2009年种苗调剂供苗1299.65万株、需苗61万株、供种6050千克。2010年种苗调剂供苗1117.1万株。2011年种苗调剂供苗439.75万株。2012年种苗调剂供苗139.4万株、需苗18万株。
二、种质资源保护
林木种质资源是战略性资源,是良种选育工作的基础,是林木良种化的基础工程。为了加强林木种质资源建设,保护濒危树种不灭绝,树种的遗传基因不丢失,从2007年起,市林业局开始林木种质资源保存库的建设工作。对已建设的保存库存均建立种质资源档案,并进行挂牌保护。
第二节 幼苗繁育
一、育苗形式
1986~1990年,区内主要以县、乡、村林场、苗圃场为基地,专业户为重点,集中连片育苗。在管理上采用分配任务形式,层层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签订目标责任书,把任务分解到县、乡、村林场、苗圃,并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部分县、乡立足实际,实行育苗包销合同制。20世纪90年代,区内开始调整树种结构。随着林木种苗需求多样化程度的提高、需求量的增加,群众个体育苗户育苗成为区内育苗的主要形式,林木种苗供应逐步走向市场化。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区内林业育苗随着市场需求,树种结构发生很大变化,经济林和观赏树种在育苗中所占比重有较大增长,初步形成一批花卉和经济林苗木基地。
2001年后,全市主要以县、乡林场、苗圃地为基地,各地集中连片育苗,在管理上采用分配任务形式,层层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签订目标责任书,把任务分解到县、乡。随着林木种苗需求多样化程度的提高及需求量的增加,群众个体育苗及各花木公司成为各地育苗的主要形式,园林绿化苗木得到长足发展,形成一大批花卉和经济林苗木基地。2010年,河南省政府把花卉工作划归林业部分主管。2012年,全市进行全市花卉产业调查工作,全市花卉面积共5.95万亩,花卉总产值达6.8亿元。
二、优质苗木扶持
2008~2012年,根据《河南省林业厅办公室关于申报2008年优质林木种苗培育扶持资金的通知》文件要求,为满足林业生态省建设对优质林木种苗的需求,对生产急需、育苗技术复杂、繁育困难的优质林木种苗培育进行扶持。
三、良种繁育
1982年,经省林业厅批准,马道林场建立13.33公顷火炬松种子园。1987年,火炬松开始结果,产种量逐年上升,从而结束河南省火炬松不能结实的历史。1990年结实量达165千克。1991年,驻马店地区林技站承担林业部“‘豫罗红’板栗新品种综合丰产技术推广项目”,在确山县石滚河乡建立“豫罗红”采穗圃7亩,每年可提供良种板栗穗条4万根。1992年,汝南县引进美洲黑杨,1993~1995年共育苗12亩,1996年实施推广栽植。1997~2000年,区内共引进、繁育杨树、杏、苹果、板栗、石榴、香椿等用材林、经济林优良品种20余个,均得到大面积推广。
第三节 育苗新技术
进入20世纪80年代,在全区范围内逐步推广各项新技术,在育苗中广泛应用推广容器育苗、ABT生根粉、地膜覆盖、良种嫁接、塑料大棚等新技术,育苗质量提高,产量大幅度增加,基本保证了区内造林绿化的需要。
20世纪80年代初,运用泡桐剪梢接干,改良泡洞品种,全区推广60万株。20世纪80年代开展大官杨根桩改接毛白杨。20世纪80年代初马道林场应用松针水培,繁殖苗木成功,由于技术要求过高,一直没有应用于生产。1986年以来全区开始应用地膜覆盖育苗,主要应用于池杉、水杉、苹果等育苗。1986年及以后的几年间,运用腐殖酸钠处理毛白杨杆扦插育苗,大大提高育苗成活率。自1986年开始,大力提倡、推广营养钵育苗,该方法主要用于经济林育苗和火炬松育苗,开展山区雨季造林。20世纪90年代开始提倡,推广秋季带叶栽泡桐、杨树新技术,加快平原绿化步伐。自1990年开始,推广ABT生根粉,主要用于扦插育苗和花卉繁殖。板栗子苗嫁接,由确山县林技站研试成功。1990年以后大力推广,确保板栗当年育苗,当年嫁接,当年出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