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林业科技
第一节 林业科学研究
1974年,区内先后建立地区和县林业科学研究所10个。1980年,尚保留有地区林科所和正阳、汝南、泌阳、确山4县林业科研所。1985年以后,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同时受财力、人员等因素的影响,至2001年撤地设市后,真正能开展林业科研的仅有市林科所。自林业科研机构成立以来,结合林业生产,进行专项资源调查、区划,开展林木引种、育种、选种工作和营林新技术探讨、病虫害防治试验等项目的研究,取得一定成绩。而2002年,驻马店市林科所划归黄淮学院后,只保留驻马店市林科所这一机构,没有实际职能,对林业科研机构所承担的职能无法落实,使林业科学研究工作陷于被动局面。
第二节 林业宣传教育
一、林业学校教育
河南省汝南园林学校是一所全日制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是市内唯一的林业教育正规学校,隶属于河南省林业厅。学校地处汝南县城。学校创办于1910年,当时名称为“河南省淮西中学堂”,同年更名为“河南省汝宁府中等实业学堂”。几十年来,学校多次易名,1975年正式定名为“河南省汝南园林学校”。学校占地390亩,建筑面积7万多平方米,各种教学和生活设施齐全。1973年,因“文化大革命”中断7年教学工作的汝南园林学校恢复招生。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学校工作转入正常的教学轨道。1985~1989年,学校重点招收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青年职工,进修中专课程,学制3年,考试及格者发毕业证书,回原单位上班。1990年以后,学校成立职业班,招收应届初中毕业生,学制3年,不包分配。至2000年,汝南园林学校共为社会培养林业人才1.6万多人。2008年,在校学生2348人,教师130多人,其中高中级职称96人。学校馆藏图书15万余册,所订专业期刊百余种,拥有实验室33个,各类实习果园、花圃300多亩,固定校外实习基地4个,实验实习设备总价值1340万元。2010年与驻马店农业学校合并。
二、科普宣传
1965年,驻马店地区成立,林业宣传培训在区内得到广泛重视和大力开展。至1971年,新蔡县先后开办1所县林业技术学校、13所林业中学,共23个班,培训各类林业技术人员6710人。主要学习内容是果树修剪、病虫害防治方法、新农药土法制作和使用、造林、育苗、嫁接等技术。1978年,驻马店地区林技站举办技术骨干训练班,讲授林木选择育种新技术,培训人员40人。1983年,地区林技站举办“应用乐果、呋喃丹防治榆兰金花虫”培训班20期,培养技术骨干7300人,印发宣传材料1.8万份。1984~1985年,地区林技站大力推广大官杨根桩改接毛白杨新技术,先后培训人员146名,印发技术资料450份。1986年,全区地、县、乡3级举办各种类型培训班105期,培训人员3150人次,印发各种技术资料17150份,其中地区林技站办培训班两2期,印刷技术资料4500份。1987年,驻马店地区林技站举办技术骨干训练班,讲授林木选择育种新技术。1989年,全区共举办各种类型培训班122次,培训人员达10880人次,其中回乡知青5000人次,印发技术资料3.9万份。1990年,由地区林业局创办的《林业信息》创刊,同年全区举办培训班97期,培训人员8474人次,其中干部职工2451人次、农民技术员6023人次,印发各种技术资料2万余份。1991年,地区林业局配合中国农业电影制片厂在驻马店地区完成拍摄《新型薪炭林》和《速生松林》科教片。1992年,地区林业局组织编写《经济林栽培与新技术应用》,印刷1万册,并积极开展技术培训。1993年后,林业宣传培训工作除继续举办各种类型培训班外,工作重点逐步转向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各种媒介对广大群众宣传林业的生态意义和林业政策法规、传播新技术,注重广大干群生态环境意识的提高。
进入21世纪,为提高林业生产建设质量,解决林业技术棚架问题,积极组织开展林业科普活动。市直林业系统从事林业科普兼职人员35人,其中:中级职称及以上或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30人,女性20人,注册科普志愿者60人。非场馆类科普基地3个,累计参观人次达万人以上,科拥有普活动专用车1辆。开展“科技宣传周”活动。市林业局每年都要组织技术推广、病虫害防治等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县、乡、村为农民送技术、送知识,并深入林果种植现场进行实地操作和示范,特别是对农民缺乏的果树的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及间作技术进行重点讲解,深受农民朋友的欢迎。
三、林业科技示范园及标准化建设工作为确保全市退耕还林、农田防护林、生态公益林、湿地自然保护区、速生丰产林、经济林等林业产业基地建设工程的顺利开展,提高工程建设质量和效益,围绕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建立一批用材林、经济林等不同类型的科技示范区、示范点、发挥辐射带动效应。平原地区建立以杨树速生丰产林,经济林为主的示范基地,山区建立以板栗,火炬松、大枣为主的示范基地。2001年后,建立上蔡县花木生产科技示范园、泌阳县瓢梨生产科技示范园、新蔡县林木良种繁育示范园、上蔡县洙湖镇珍珠红石榴科技示范园、遂平县彩叶树种科技示范园区、汝南县天中山生态园科技示范园区、驻马店市桃树科技示范园,面积达3万亩。
国家、省等部门制订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已在全市的林业工作中得到广泛应用,如造林技术规程,育苗技术规程,杨树人工速生丰产用材林、板栗丰产林河南省地方标准,主要造林树种苗木标准等,使全市林业生产中标准化使用率得到较大提高。制定出“上蔡县绿化苗木质量等级标准”、“泌阳县白云仙桃丰产栽培技术规程”“火炬松栽培技术规程”“火炬松育苗技术规程”和“七叶树栽培技术规程”。
第三节 林业技术推广
一、林木良种推广
20世纪70年代,全区大面积推广沙兰杨、油桐、泡桐新品系(毛泡桐,壮考泡桐,豫远1、2杂等)。20世纪80年代,全区大面积推广火炬松、湿地松、水杉、落羽杉、池杉、毛白杨、69杨、72杨、黄桃、板栗、巨峰系列葡萄。20世纪90年代,全区山区造林主要以火炬松、马尾松、麻栗为主,平原主要以沙兰杨、意杨、池杉、水杉为主。大力推广良种火炬松,“豫罗红”板栗,确山紫油栗,池杉,杜仲,香椿(红椿一号),美洲黑杨,毛白杨优良无性系(毛白杨38、毛白杨39、毛白杨9803、毛白杨201号等),柳树优良无性系(中驻2、中驻4、中驻6号),杨树优良无性系(中林46、中林107、中林108等),短枝富士、红星、秦冠苹果,甜柿等树种和品种。2000年,全区共引进新品种41个,建立示范基地570亩,推广使用面积4.87万亩,良种繁育圃300亩。基地中发展比较好的有正阳县的“明月梨”示范基地,在全县推广面积3000多亩;泌阳县贾楼乡的桃园示范基地,推广发展1.5万亩,是年贾楼乡林技站被评为全国百强林业站,被河南省林业厅定为全省示范站。
二、科技兴林及科技推广项目
2001年至2012年,为促进林业科研成果快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把科技成果应用于林业生产和广大农民,提高科技成果的应用率,结合全市重点工程造林、农田林网达标、生态县建设、退耕还林等,全市共组织引进、推广应用林木新品种 80多个。其中:经济林30个,如梨(晚秋黄梨)、杏李、核桃、板栗、石榴、大枣、柿、桃、花椒;用材林12个,大多是速生杨系列:中驻2、4、6号,中林46,中豫317、107、108、2001、2025,山哈,南抗等杨树新品种;绿化树种40多个,如香樟、棕榈 、紫薇、速生楸、金丝柳、马褂木、枇杷、银杏、石楠、桂花、国槐、女贞、合欢、金叶榆、国槐、槭树、彩叶红栌、彩叶枫等;木本油料树种有油桐、黄连木、栎类等。推广应用林业新技术16项,高效农田防护林经营技术,果树无公害栽培技术,低效林改造技术,地膜覆盖技术,杨树食叶害虫防治和马尾松毛虫防治技术,板栗储藏保鲜技术,ABT生根粉,GGR植物生长调节剂,宿鸭湖湿地、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技术等新技术得到普遍应用。推广应用林草、林牧、林粮、林药、林菌复合经营或立体栽培模式,显著提高林果业经营的综合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