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店处于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适合多种树木生长,树种资源丰富。森林植物以落叶阔混交林、常绿、落叶针阔混交林为主,主要分布在西部山区县乡。四旁树木普遍分布,以东部平原县居多。
1978年底,全区林地面积9.5万公顷,建成农田林网面积38.1万公顷,有1/3左右的公社实现农田林网化。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逐步实行林业生产责任制,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林业成为振兴农村经济的重要产业,198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为林业发展提供法律保障,进一步调动群众植树造林的积极性。据1985年第三次林业资源调查,驻马店地区共有林业用地面积19.67万公顷,约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13.05%,其中有林地9.86万公顷,占林业用地面积的50%。全区林业用地集中分布在西部浅山丘陵区,泌阳、确山约占89%,其余县市约占11%。1986年,全区以山区灭荒、平原营造农田林网为重点,大力开展造林绿化。当年全区恢复、重建乡级林场151个,有职工2941人。1987年,驻马店地区成立护林防火指挥部,进一步加强森林火灾的预防、扑救工作,强化资源保护工作。各平原县以平原绿化合格县汝南县为榜样,大力开展农田林网建设。1989年,全区提出“两年绿化平原,八年绿化荒山”的战略目标和“主攻平原,狠抓山区”的战略指导思想,大力开展平原绿化工作。1991年,全区八个平原县全部实现平原绿化初级达标。1992年,地委、行署提出“主攻山区,完善平原”的林业发展战略。平原绿化打破单一模式,向多树种、多林种、多模式方向发展。山区灭荒造林从制订林业发展规划入手,制订了林业生产十年规划,普遍推行“三集中”“五统一”的造林经验,实现造林工程化、整地群众化、栽植专业化、管理林场化。但由于部分平原县后续管理措施不力,加之木材加工业的兴起,平原树木砍伐利用过多,造成林网空档大、不完整,平原绿化出现滑坡。1996年,行署发出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强平原绿化工作,加大森林资源保护力度,遏制了平原绿化滑坡势头。当年全区250万亩宜林荒山实现基本灭荒。1997年,行署根据林业发展形势变化,调整工作重点,提出“主攻平原,完善山区”的林业发展战略。1998年,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颁布实施,为林业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提供法律保障,林业产权制度改革进展顺利,广大群众造林绿化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造林成活率、保存率进一步提高。2000年,全区林地面积发展到16.2万公顷,较1986年增长64.3%;四旁植树保存8982.09万株,人均11.2株;农田林网化面积53.3万公顷;活立木畜积量938万立方米,人均1.17立方米;林木覆盖率12.12%。2001年省政府下发《关于大力推进全省绿色通道建设的意见》,之后两年,各县(区)均开展以绿色通道工程建设为中心的林业生态建设,成效比较显著。2001年,市委、市政府提出“奋斗三年,实现全市平原绿化高级达标”。2004年汝南、新蔡、正阳、遂平4县率先实现平原绿化高级达标,市政府下文对新蔡等4县实现平原绿化高级达标嘉奖。2005年,全市8个平原县区和半山区半平原的确山县,全部实现平原绿化高级达标。2007年,按照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开展林业生态县创建活动,2008年泌阳县、遂平县率先实现林业生态县,到2012年全市10县区全部实现林业生态县达标。泌阳县还被全国绿化委员会授予“全国造林绿化模范县”荣誉称号。


第一章 林业资源
驻马店适合多种树木生长,市境内植物种类繁多,共有维管束植物120余科、400多种,其中木本植物64科、290余种,植物资源丰富。主要用材树种有麻栎、青冈栎、栓皮栎、马尾松、火炬松、黑松、油松、枫杨、杨类、水杉、池杉、楸树、泡桐、刺槐、柳树、臭椿等。主要经济林树种有枣树、核桃、乌桕、板栗、柿、油桐、杜仲、桃、梨、李、杏、葡萄等。主要灌木有黄栌、鼠李、黄荆、山楂、棠梨、白蜡条、紫穗槐、杞柳等。主要藤本植物有山葡萄、葛藤、猕猴桃、山叶木通等。主要草本植物有茅草、白草、羊胡子草、蒿类等。
第一节 林业用地
为定期掌握全国森林资源状况,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全国实施以省(区、市)为单位、5年1次的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制度,截至2008年完成7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1978~2012年,驻马店市共进行7次全区森林资源清查,其中6次是按照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制度实施的一类清查,时间分别在1985年、1988年、1993年、1998年、2003年、2008年;另外一次是2007年按照全省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二类调查)工作部署开展的二类调查。二类调查相比一类调查更能准确反映森林资源的现状及消长情况。
1993年进行的森林资源清查内容、方法和要求是按照国家一类资源清查的内容实施的,由于仅是固定样地修正,不能够准确反映全区林业资源状况,调查结果仅供参考。
1998年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清查结果显示全区林业用地面积共213.8万亩。其中:有林地168.9万亩,疏林地4.3万亩,灌木林地17.4万亩,未成林造林地2.8万亩,无林地2.4万亩,宜林荒地13.8万亩,苗圃地4.2万亩。
2007年全市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结果显示,驻马店市林业用地面积25.16万公顷。其中:有林地20.04万公顷,疏林地0.05万公顷,灌木林地0.72万公顷,未成林造林地0.31万公顷,苗圃地0.24万公顷,无立木林地0.04万公顷,宜林地3.76万公顷,辅助林业用地26.3公顷。全市活立木总蓄积1683.55万立方米。其中森林蓄积866.86万立方米,疏林蓄积0.29万立方米,散生木蓄积0.1万立方米,四旁树蓄积816.31万立方米。全市森林覆盖率13.32%,林木覆盖率17.7%。
第二节 树种资源
1998年,全区约有乔灌类木本植物64科、290余种。全区林木覆盖率为12.12%。区内森林资源集中分布在确山、泌阳境内的北、中、南3条山脉为中心的3个区域。北部以韭菜皮为中心,中部以白云山千年岭、大罗山为中心,南部以盘古山、狼头寨为中心。东部平原县区森林资源较为贫乏。森林的垂直分布为:一般在海拔500米以下,多分布为栎类落叶阔叶林、马尾松、火炬松等,500米以上则分布为部分油松和少量杂木。全区168.9万亩有林地按类别分:针叶林40.3万亩,阔叶林121.3万亩,针阔混交林7.2万亩,竹林270亩。按林种分:经济林37万亩,占21.9%,用材林、防护林、薪炭林131万亩。按树龄分:幼龄林占80%,中龄林占19%,成熟林仅占不足1%。在用材林、防护林、薪炭林中,麻栎、火炬松、马尾松三大树种的比例高达80%。经济林树种主要是板栗、桃、梨、油桐、大枣等。全区四旁植树保存6982万株,人均8.6株,主要树种为杨树、椿树、泡桐、刺槐、阔杂及经济林树种。
2007年,全市乔灌类木本植物种类没有变化,仍为64科、290余种。市境内森林资源集中分布在以泌阳、确山北、中、南3条山脉为中心的3个区域,西部山地丘陵区林地面积277.9万亩,占全市林业用地面积的73.6%,森林覆盖率27%。东部平原区森林资源较为贫乏,林地面积占全市林业用地面积的26.4%,森林覆盖率仅6.12%。全市有林地面积20.04万公顷。按林种结构分:防护林面积10.9万公顷,占比54.4%;用材林面积7.55万公顷,占比37.7%;经济林面积1.21万公顷,占比6%;特种用途林面积0.14万公顷,占比0.7%;薪炭林面积0.25万公顷,占比1.2%。按树种分:全市乔木林主要以阔叶纯林为主,辅以针阔混交林。西部浅山丘陵区主要树种为栎类、国外松、油松、马尾松等,间有少量阔叶杂木;东部平原区主要树种为杨树,间有少量楝树、槐树、椿树等乡土树种。按树龄分:全市乔木林面积20.02万公顷,蓄积866.86万立方米。其中:幼龄林面积14.29万公顷,占乔木林总面积的71.4%;中龄林面积4.3万公顷,占乔木林总面积的21.4%;近、成、过熟林面积1.4万公顷,占乔木林总面积的7.2%。经济林树种主要有核桃、板栗、柿、油桐、桃、李、枣、杏、葡萄等。灌木林主要有黄栌、黄荆、棠梨、白蜡条、紫穗槐、杞柳等。
一、森林资源
2007年,驻马店市林业用地面积251582.3公顷。其中:有林地面积200377.32公顷,疏林地505.84公顷,灌木林地7187.92公顷,未成林造林地3088.06公顷,苗圃地2388.48公顷,无立木林地364.64公顷,宜林地37643.74公顷,辅林地26.3公顷。全市活立木总蓄积1683.55万立方米。其中:森林蓄积866.86万立方米,疏林蓄积0.29万立方米,散生木蓄积0.1万立方米,四旁树蓄积816.31万立方米。全市森林覆盖率13.32%,林木覆盖率17.7%。
二、乔木林资源
2007年,全市乔木林地面积200218.54公顷,蓄积866.86万立方米。其中:纯林面积186020公顷,蓄积795.53万立方米;混交林面积14198公顷,蓄积71.54万立方米。乔木林按龄组划分:幼龄林142935.52公顷,蓄积488.24万立方米;中龄林42951.27公顷,蓄积267.41万立方米;近熟林面积9639.90公顷,蓄积73.69万立方米;成熟林面积4105.46公顷,蓄积35.36万立方米;过熟林面积586.39公顷,蓄积2.16万立方米。
三、竹林资源
2007年,驻马店市竹林面积158.78公顷,株数132853.61万株。其中:毛竹面积13.08公顷,株数2263.95万株;杂竹面积145.7公顷,株数130589.66万株。
四、灌木林资源
2007年,驻马店市灌木林地面积7187.92公顷。其中:国家特别规定的灌木林面积419.1公顷,全部为灌木经济林;其他灌木林面积6768.82公顷。
五、疏林资源
2007年,全市疏林地面积505.84公顷,蓄积2857立方米。
六、苗圃地资源
2007年,驻马店市苗圃地面积2388.48公顷。
七、无林地资源
2007年,全市无立木林地面积364.64公顷。其中:采伐迹地面积251.83公顷,其他无木林地面积112.81公顷。
八、四旁树资源
2007年,全市共有各种四旁树953811.18万株,蓄积816.31万立方米。其中:胸径5厘米以上四旁树共有587509.01万株,蓄积816.31万立方米;胸径5厘米以下四旁树共有219910.53万株。
第三节 林木产量
1985年林业资源调查统计,全区活立木蓄积量为438.31万立方米。其中:林地蓄积121.07万立方米,疏林地蓄积7.07万立方米,四旁用材树蓄积306.53万立方米,散生木蓄积3.64万立方米。人均活立木蓄积0.64立方米,是全国人均9.3立方米的6.8%,是河南省人均0.94立方米的68%。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全区经济林面积大幅度减少,由1949年的4.37万公顷减少到1985年的1.29万公顷,产量则基本维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的水平。1985年全区果品产量5900万千克。其中:板栗31.5万千克,苹果345万千克,梨350万千克,桃245万千克,大枣206万千克,油桐果98.2万千克,其他4624.3万千克。每年还有一定数量的林副产品。1985年。全区产栓皮1万千克,橡壳5万千克,橡籽15万千克,薪柴2.38亿千克。1998年,全区活立木蓄积937.7万立方米,人均1.157立方米。其中:林地蓄积193万立方,疏林地蓄积1.8万立方米,散生木蓄积1.3万立方米,四旁蓄积741.6万立方米。全区活立木年均蓄积生长量75万立方米,生长率1 7%。
2007年,全市活立木蓄积量1683.55万立方米,人均2立方米。其中:有林地蓄积866.86万立方米,疏林蓄积0.29万立方米,散生木蓄积0.1万立方米,四旁树蓄积816.31万立方米。全市“十二五”期间年森林采伐限额20万立方米。
第四节 古树名木
一、古树
据调查统计,全市树龄在百年的古树138株,其中一级古树54株、二级古树34株、三级古树50株。共分19个科、29个属、38个种。主要树种是槐树21株、银杏19株、柿树12株、皂荚12株、苦木8株、圆柏7株、侧柏6株、板栗6株、麻栎5株、黄连木3株、木瓜3株、桑
树3株、千孔柏3株、刺柏3株、黄榆2株、枣树2株、珊瑚朴2株、朴树2株、桂花2株、黄楝2株、柘树2株、马尾松1株、青冈栎1株、小叶杨1株、臭椿1株、白榆1株、山杨1株、枫杨1株、乌桕1株、榔榆1株、构树1株、小叶榉1株、臭槐树1株、白蜡条1株、云槡1株。
二、名木
(一)杨靖宇手植槐树 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将军1927年在其家乡驻马店驿城区古城乡(原确山县古城乡)李湾村老家门前
(现杨靖宇将军纪念馆)亲手栽植的槐树。
(二)刘少奇手植石榴树 刘少奇同志
1939年在竹沟革命纪念馆(原中共中央中原局)曾经工作过的办公室窗前亲手栽植的石榴树。
三、古树群
(一)板栗古树群 确山县石滚河乡的板栗古树群,面积200多亩,已有300多年的树龄,但古树群林相整齐,株行距配置合理,产量较高。
(二)古银杏群 确山县乐山林场北泉寺内的古银杏群,共4棵,树龄1400年左右,仍枝叶茂盛,经人工授粉,产量较高。“千年银杏罩北泉”成为北泉寺的一大景观。
四、纪念林
(一)“人民公社万岁”字样侧柏林
遂平县嵖岈山乡象山东坡,1968年春为纪念全国第一个人民公社——嵖岈山人民公社成立10周年,经驻马店地委和遂平县委的同意用侧柏栽植的“人民公社万岁”字样的侧柏纪念林。每个字上下长约60米,左右宽30多米,6个字共占地150亩。
(二)“中山柏”侧柏林 在遂平县
嵖岈山风景区鸽子山西南角,用侧柏栽成的“中山柏”字样的纪念林。纪念林经过多年的风霜雪雨,当年幼小的柏树,已成长为参天大树,柏树已经成林,但在高空俯瞰依然能清楚地看到当年所栽“人民公社万岁”和“中山柏”字体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