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平县
位于驻马店地区北部,总面积1089.7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14.6万亩。总人口822571人,其中农业人口737108人。辖柏城、师灵、权寨、出山、五沟营5镇及环城、酒店、芦庙、吕店、谭店、宋集、人和、盆尧、重渠、焦庄、专探、二郎、蔡寨、杨庄14个乡和国营老玉坡农场。
中共县委书记 郭绍伟;副书记 付伟(1月离)、高书志、郭绍宇(5月离)、赵国强(5月离)、杜志傲(5月任)、刘光辉(5月任)、邓志棠、王晓白(5月任);县委常委 郭绍伟、付伟(1月离)、高书志、郭绍宇(5月离)、赵国强(5月离)、杜志傲(5月任)、刘光辉(5月任)、邓志棠、王蛲白(5月任)、秦玉良(5月离)、张卫国、黄庆伟、蒋英、张道军、张泽泉、马迅(5月任),杨胜义、耿发正(9月离)
县第十一届人大常委会主任 胡全德;副主任 冯守民、张培乾、田荣林、高庆民(兼)
县长 付伟(1月离)、高书志(1月任);副县长 张道军、冀富银、盛新亚、王梅军、李斌周、史保存、王晓白(5月离)、耿发正(9月任)
县政协第五届委员主席(缺) 副主席 李保林、焦群忠、韩文汉、刘荣才、高沛(兼)、关禹石(兼)
县人民法院院长 张更新
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赵红
农业 在夏秋两季遭受严重自然灾害的情况下,依靠改善生产条件、增强抗灾能力和科技进步,夺取了粮食丰收。全年粮食总产量5.4亿公斤,比上年增长17.9%,创历史最高水平。其中夏粮总产2.74亿公斤,增316%;秋粮总产2.67亿公斤,增长6.5%。农业总产值完成21.9亿元,比上年增长7.1%。农民人均纯收人2004元,增长1.8%。农业结构调整有了良好开端,特色农业进一步发展。烟叶种植面积达l万亩。二郎乡、吕店乡、盆尧乡、焦庄乡高效农业示范园建设取得可喜成就,全县温棚瓜菜以及其它农林、特产作物面积有所扩大。畜牧养殖业保持了稳步发展的势头,牛、羊、猪、鸡、兔等存出栏量均比上年有所增加。全年肉类总产量8.5万吨,增长8.6%,禽蛋总产量2.8万吨,增长16.2%,畜牧业产值8.6亿元,增长2.5%,占农业总产值的39.3%。全县有计划地重点推广26项先进农业实用技术,农业科技人员积极开展科技承包、科教咨询、技术服务活动,开展大规模的农业技术培训,受训人员达37万人次。仝年新打、更新机井2050眼,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0万亩,新增旱涝保收田6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9平方公里,农业机械总动力38万千瓦。
东西合作 招商引资 1999年共引进县外项目186个,建成126个,项目总投资5.5亿元,外方投资4.5亿元,已到位资金2.56亿元,设备1467台,技术37项,人才386名,新办“三资”企业4家。较大的项目有:棠河酒业股份有限公司与挪威斯堪的纳维亚投资公司合作,投资1000万元的东辰铝塑管业有限公司已建成投产;意大利弗勒佛克斯公司总投资4500万元的T恤衫、西服和通心粉生产线正在建设;浙江人本集团总投资3000万元的轴承生产基地已开业生产。湖南湘大在西平成立的饲料公司、北京裕通公司成立的裕康饲料公司、温州客商建立的输液恒温器厂等,投资在500万元以上的项目也都建成投产。这些新注入的项目和资金,涉及到工业、农业、城建以及第三产业的各个领域,对启动和搞活县域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
工业 乡镇企业 县办工业中的化肥工业公司、瑞平集团水泥厂、棉纺厂等原来处于停产和半停产状态的企业,重新启动,一批招商引资工业项目的投产见效,有效地遏制了工业经济严重下滑的局面,全县工业开始向上攀升。1999年,全县限额以上工业实现产值7.9亿元,增加值2.1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8.1%和10.5%,产销率97%;实现利润2508万元,增长35.2%;经济效益综合指数98%,比上年提高6个百分点。乡镇企业10个“形象工程”中的棠河酒业股份有限公司、丰盛粮油食品有限公司进入全省100家骨干乡镇企业行列。
个体私营经济 全年新增个体工商户3160户,私营企业30家,个体工商从业人员47199人,私营企业从业人员3483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6.3亿元,较上年增长6.0%。
财政金融 全年完成财政收入1.2亿元,比上年增长9.6%,完成财政支出1.68亿元,增长14.6%。金融机构年末各项存款余额15.9亿元,增长5%,年末贷款余额11.2亿元,增长6.2%。
通讯事业 1999年全县通讯事业发展较快,电话用户新增2.03万户,其中农话用户新增1.39万户。城市建设全年完成县城道路、供水排水、园林绿化、环卫设施等重点工程建设规划33项,新增绿地2.3万平方米,新修道路2100米,新建水冲式公厕3座,敷设供水主管道2600米,完成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完成基建投资额3650万元。城市建设和管理力度进一步加大,市容市貌有了新的改观,城市“三优杯”顺利通过省级验收。
教育 巩固“普九”成果,多渠道筹集资金,增加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各类学校新增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图书、仪器等内部设施得到进一步完善。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提高师资水平和教学质量。1999年为大中专院校输送新生1300多人,高考升学率占全区第三名。
精神文明建设 以“热爱家乡,增辉西平”活动为载体,深入开展文明县城、文明单位、文明村镇和“十星级文明农户”争创活动,涌现出一批精神文明先进单位和文明农户。举办了迎建国50周年、建党78周年、澳门回归和“千禧年”庆典等活动,深人开展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和精神文明教育,利用揭批“法轮功”,深入开展无神论教育,在全县营造健康、文明、向上的社会氛围。
党的建设 开展县乡村“三联联创”活动,建设一支髙素质的干部队伍。在“三级联创”活动中,全县19个乡镇有14个达到“六好”乡镇党委标准,占73.7%,297个农村党支部有168个达到“五好”村党支部标准县、乡1100多名干部深入基层,尽力为群众办实事,帮助群众解决困难,提供致富项目,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重塑了党员干部在群众中的形象。(谭春芳)
370图